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执宰大宋-第8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一县之地,收入多少,支出多少,有多少丁口,什么地方需要修桥补路,需要朝廷拨款,他们一概不知。

    遇到事情,只会推脱,只想安安分分的在任内渡过,然后就是平步青云。

    大宋并不缺能干的官吏,比如范仲淹,比如梅尧臣,再比如唐介、包拯。

    但是这些人都有短板,对于治下民生不一定有多么了解。

    范仲淹的变法,从官吏着手,认为大宋的毛病,出现在了上层。

    这是对的,却是是出现在了上层,但是上层利益勾连,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你动一个试试?这还没几个月的功夫,庞籍都叛变了,这可是范仲淹的铁杆盟友啊。

    但是未央不同,登州原本就是个鸟不拉屎的地方,甚至缺了县令都没人管,所以他可以大刀阔斧的进行改革。

    王伦起义,他出兵一扫九州,把整个九州的上层官吏几乎一网打尽,剩下的都是一些敢干事情,能敢事情的循吏。

    循吏虽然能力不见得有多大,但是执行命令来说,却是最为忠诚,而且他们熟悉本地情况,加上未央锦衣卫的威名震慑九州,他们做事情更是尽心竭力。

    再加上江南势力退出九州之地,这就给了未央的天下集团大展拳脚的机会。

    堪称一片白纸的九州之地,还不是想怎么折腾就怎么折腾?

    只要这些地方成功了,那可是相当于小半个大宋的版图,就算是范仲淹变法失败,也能靠着这些东西补救不是?

    未央打的一手好算盘,很是自得。

    晏殊心神不定,眼神闪烁,盯着未央看了许久,这小子要么就是个妖孽,要么就是个奇才。

    儒家统治思想近两千年,其他各家都销声匿迹,这小子竟然能另辟蹊径,妄图跳出历代兴衰怪圈,简直就是异想天开。

    从来只有千年的世家,没有千年的朝廷。

    “你可知道,君权神授,当今陛下固然是仁君,历代罕见,但是谁能保证,以后的皇帝就不会出现一个商纣,出现一个夏桀,出现一个隋炀帝?”

    晏殊说完,直勾勾的看着未央,等着未央的答案。

第171章 给纣王平反() 
未央深吸了一口,沉声道:“既然晏相公说起,咱们就说说商纣与隋炀帝。

    晏相公可知,武王伐纣,纣王的罪名是什么?”

    晏殊毫不犹豫的道:“一是酗酒;二是不用贵戚旧臣;三是登用小人;四是听信妇言;五是信有命在天;六是不留心祭祀。”

    未央笑道:“这些罪状不管放在哪个朝代都不算严重,也完全没有后人形容纣王时的荒淫残暴。用现代价值观判断,甚至富于进步意义。如“不用贵戚旧臣、登用小人“。这里的“小人“是出身贫贱的下层人。纣王不录用王族中的亲贵和从前商王的旧臣之子,而是提拔录用出身卑微之人,这是打破用人唯亲的血统论,用现代眼光来看属于进步的用人观,是“唯才是举“,可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任用出身低微的人而停掉亲戚不用,会遭到亲贵集团的蜂拥攻击,甚至纣王的敌人——周武王都不原谅他。

    同样,纣王为了挽救帝国的颓势,进行的这些必要的人事调整——录用人才取代腐朽的权贵,必然导致亲贵和旧臣集团的极力反对。部分贵族甚至采取不合作的政策,带着自己的人怒而出走,从而分裂了商王朝的统治核心,破坏了商王朝的国运

    纣王的叔叔比干被处死,另一个叔叔箕子被下狱,也可能是新的用人制度调整触及了这些叔叔的亲贵家族利益,加上其他的“政见不合“,最终与纣王发生严重冲突,以致有人为此而死。这也是商王朝之积弊已久,问题之复杂,现实之难办,一点改革都阻力重重。

    其实,也正是纣王任用的诸如飞廉、恶来这些出身低微的小人,帮助他三征东夷,并且与商王朝共生死,战斗到生命最后一息,倒在战场血泊中。

    至于第四条罪状说纣王“听信妇言“,其实是少见多怪。商朝女性在政坛上颇有作为,如商王武丁时期的妇好就是一位巾帼杰出人物,这也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当时尊重女性的客观状况。纣王听信妲己,即便这是事实,我们也不要奇怪。当“贵戚旧臣“都不支持,甚至分裂而去,当社稷危荡,如蜩如螗,如沸如羹,人心惶恐,各怀叵测,那纣王也只有跟自己的女人妲己合计军国大事了,毕竟自己女人还是跟自己坐在一条船上,值得信赖,并且一直坚持到最后,共同自焚于鹿台。

    而所谓第五、第六条“信有命在天、不留心祭祀“的罪状,这是与国计民生无关的小节,而且并不属实。从出土的甲骨卜辞上看,到了纣王的父亲和纣王时期,祭祀祖先的典礼系统比起前代商王,倒是显得更加成熟完备。

    总之,周武王给纣王定出的这六条大罪,只有第一条“酗酒“还算是有点儿分量。但是商朝人好酒,喜欢以酒佐餐、聚众豪饮,这是他们一贯的风气。从出土器物来看,商朝后期的饮酒器具明显激增,这表示社会饮酒之风蔚然,甚至有些商代遗址中还曾挖出来好几坛子当时的酒呢。

    一个帝国积累年头久了,财富丰厚,人们闲逸,走上饮酒的路子,是必然的事情。商朝人崇尚音乐,边喝边唱,是很流行的。”

    晏殊大惊,惊声道:“如此说来,纣王还是明君不成?”

    未央笑道:“成王败寇,于是,尧、舜、禹、商汤、周文王、周武王、汉高祖、唐太宗这些古代成功人士,都被锦上添花似的包装成了极好极好的完人,圣人而推出,这是儒家春秋笔法的好处,并非是史实。”

    未央继续抛出炸弹:“据正史所载,商纣王博闻广见、思维敏捷、身材高大、膂力过人。他曾经攻克东夷,把疆土开拓到我国东南一带,开发了长江流域。

    由于周方国在西部行征伐之权,国势迅速强大,自周侯季历至西伯姬昌仅仅两代,周方国开辟的领土已“三分天下有其二“,只不过文王曾与纣王在山西黎城恶一场,被打得大败,如果不是来自东夷的军师姜子牙在商王国东部策反东夷作乱,恐怕文王的统一大业将就此完结,而文王被俘、囚于羑里很可能就发生在这场战争中,最终姬昌很可能被纣王处死,而不是像史书上所说的那样被释放回家?

    在对付东夷的战争中,纣王一方占尽优势。为了永绝后患,纣王甚至建起了一条通往东夷的大道,以便迅速调兵镇压夷人的反抗。

    夷人尽管善弓,但商军的箭镞以青铜打造,精巧而锋利,其射程远、杀伤力大,而且商军作战部队中甚至出现了“象队“,古书上说:“商人服象为虐于东夷。“大象象牙轻易地戳穿了东夷人的胸膛然后把尸体抛向空中,东夷的军队一批批倒了下去。被纣王指挥的商军一阵冲杀,层层包围,东夷人的部队大部分做了俘虏。

    据说,商军如秋风扫落叶一样,一直打到长江下游,降服了大多数东夷部落,俘虏了成千上万的东夷人,取得大胜。从此以后,中原和东南一带的交通得到开发,中部和东南部的关系密切了。中原地区的文化逐渐传播到了东南地区,使当地人民利用优越的自然地理条件发展了生产。”

    未央停顿了一下,看着晏殊道:“所谓的纣王昏庸残暴,稍微用心一点,都能看出,不过是儒家为前人遮掩的春秋笔法,美名曰:为尊者讳。

    实在是不值一提。

    想那纣王,英明神武,不下于历代明君,孔圣人的弟子子贡也说:“纣之不善,不如是之甚也!是以君子恶居下流,后世言恶则必稽焉。“纣王虽有不是之处,但是人无完人,但不至于如此之坏,歪曲事实,只是儒家为了传播儒家文化的道路罢了。”

    晏殊觉得,仿佛眼前一座高楼轰然崩塌,诚如未央所言,这些事情,他又如何不清楚呢?身为当朝宰执,名家大儒,这些事情,都是熟稔于心的。

第172章 岂不美哉() 
要说未央有多高尚,是为了给纣王平反,那是纯熟扯淡,一个死了三千多年的过气帝王,未央还没有那个闲情逸致。

    他的目的不过是把欧阳修送进去的同时,给老晏殊找点事做。

    因为他发现,这些老头一个个闲着没事,就是问题多,东问西问的,把未央的家底都快掏干了,再加上这些老头都是宝贝,一个都不能放过,未央只能让他们穷经皓首了,同时给自家书院拉点人气,简直不要太完美。

    “晏相公,还要学生给您分析一下隋炀帝吗?有人认为杨广雄才大略,眼光不俗,功在千秋;贬他的人,说他古今第一败家子,骄奢淫逸,志大才疏。”

    晏殊失魂落魄,喃喃自语道:“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若无水殿龙舟事,共禹论功不较多。

    修建运河、南北统一、畅通丝路、开创科举、三征高句丽、巡游天下。

    莫非儒家历代先贤,真的是错的吗?”

    未央抚掌大笑道:“晏相公悟了。”

    晏殊眼中精光一闪,双目放出异样的神彩,他看向未央,赞道:“好你个未二郎,差点着了你的道,你是不是想把老夫与永叔一般,穷经皓首?”

    未央赧然,他确实是这个心思,不曾想老相公智慧练达,一双老眼看穿时间一切,一眼洞穿了他的意图。

    “你说的这些,已经是过去式,就算是我们重新修史,也不过是拾人牙慧罢了,古籍既然早有记载,吾等后辈,就不用赘述了。”

    晏殊一脸的惋惜,说他不动心那是不可能的,他固然名动朝野,青史之上,必然留名,但是著书立说的诱惑,是谁都拒绝不了的。

    未央嘿嘿一笑道:“《左传·襄公二十四年》:“太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虽久不废,此之谓不朽。”大儒孔颖达疏曰:“立德,谓创制垂法,博施济众;⋯⋯立功,谓拯厄除难,功济于时;立言,谓言得其要,理足可传。”

    相公执宰天下,自然是立功,于天下有大作为,可谓立德。

    三不朽已经完成了大半,所谓行百里而半九十,晏相公何不再接再厉,立地成圣,名传千古,岂不美哉?”

    晏殊一脸笑意的道:“听子京说,你想要忽悠人给你做事的时候,最擅长的四个字,便是这‘岂不美哉’,你以为老夫是黄口孺子?你的花言巧语没用。”

    未央小脸微红,不知道啥时候起,自己这四个字就经常说了,看来以后还是要慎言的好,这小辫子一抓一个准啊,人家一听到你说这四个字就起了警惕的心思,还玩个毛啊!

    “晏相公,您人家真是误会小子了,小子虽然不敢说光风霁月,那也是心比明月,怎么会干这种事情?”

    未央一脸的大义凛然,让别人看到了,保不齐也就信了,但是晏殊是谁啊,朝堂之上风起云涌,都稳如泰山的人物,会被他忽悠。

    “且不说别的,就说醉翁,他老人家在书院研究学问,我书院资源丰富,藏书万卷,又有大儒在侧,可以时时相询,共同进益,岂不美哉?”

    说完话,未央恨不得打自己一个嘴巴子,这破嘴,还说顺嘴了。

    晏殊似笑非笑的道:“是不是闲时育一二子,传承衣钵,岂非更美?”

    未央嘿嘿一笑,比了个大拇指。

    晏殊笑道:“好了,知晓你的心思了。这样吧,你去把我的儿子接过来,至于我,自然会满足你的冤枉,修史教书,这样总行了吧。”

    未央顿时大喜过望,连连点头道:“晏相公,不知让学生去接哪位世兄?”

    “还有谁,当然是几道了,那小子现在淘气的很,他母亲管不了他,书院环境不错,正好带过来打磨打磨。”

    未央顿时来了兴趣,急匆匆的去安排了。

    这位晏几道也不是凡人,是婉约派的代表人物,与其父一时瑜亮,合称“二晏”。

    就像《红楼梦》里的贾宝玉一样,晏几道是含着金汤匙出生的,他的父亲晏殊官居相位,比起政治上的建树,其更令人称道的,是他的文采和词作。晏几道出生时,晏殊已四十七岁,算是老来得子。作为家中最小的儿子,晏几道得到了父亲格外的宠爱。晏殊自幼聪颖过人,继承了父亲优良的文学细胞,七岁就能写文章,十四岁就参加科举考试。拿了个进士的身份回来。晏几道生来就在绮罗脂粉堆中长大,珠围翠绕,锦衣玉食,“金鞍美少年,去跃青骢马。牵系玉楼人,绣被春寒夜”,每天的生活就是跌宕歌词,纵横诗酒,斗鸡走马,乐享奢华,他的六位兄长先后步入仕途,而晏几道过的是逍遥自在的风流公子生活。

    对于这种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