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历史扳道工-第10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孙珲振翼向城北飞去,由于金军退兵二十里,开封城下已经看不见一个金兵,孙珲沿着一望无际的平原向北飞去,寻找着金军营地。

    这一带仍属开封城郊,孙珲看到了金军毁弃的一些营地,他再往前飞了一会儿,发现了一处燃烧的村庄,众多房屋还在起火,地上有多具村民的尸体,显然金军游骑刚刚打劫过这里。

    孙珲心中恼怒,放低了飞行高度,沿着金军马蹄的印迹向前搜索飞行,很快便看见了向前奔驰的一小队金军骑兵。

    孙珲本想飞下去一口火将他们全都烧死,但他看到有几匹骡马上驮着几个衣衫破碎的年轻女人,知道她们是给金兵从村里掳走的宋人女子,便改了主意,他将手中陨铁长刀平端,然后便急速俯冲了下去。

    金军队伍最末的一名骑兵听到后脑传来风声,正要回头,孙珲已经从他身侧飞了过去,手中陨铁长刀平端不动,仅凭飞行的冲力,便一刀将对方的脑袋削了下来。

    孙珲急速掠过前方金军骑兵的身侧,几乎是在一瞬间的功夫,连手腕都不用抬,就将十名金兵的头削落。

    “哈哈,这办法好啊!”孙珲看到不费力气就杀了这么多金兵,不由得十分开心。

    他的这个战术其实是吸取了阿拉伯轻骑兵在马上平端长刀,利用冲锋的冲力取敌首级的战术,当然他的飞行冲力要比战马快得多,所以自然作战效果要更好。

    终于有金兵发现了孙珲这个飞行中的死神,大声发出了警报,并摘弓取箭想要向孙珲射击,但没等他将弓拿起来,孙珲已经飞到了他身边,手腕轻轻一挥,长刀横斩,将他连人带弓一斩两断。

第222章 百年遗患() 
另一名金兵见状大惊,举起手中的长矛便向孙珲飞掷,孙珲轻松的闪身躲开,飞到了他身边,一刀将他的头砍成了两半。

    孙珲又接连杀掉了数名金兵,最后的一名金兵看到首领和同伴尽数给孙珲杀死,竟然绝望的跳下马来,举刀想要自尽,却给孙珲凌空一脚踢掉了手中的刀。

    这名金兵给他踢得凌空飞起,重重的摔在了地上,孙珲降落在他身边,确定这名金兵没有死之后,便来到了那几匹已经停下了脚步的骡马前,挥刀割断了绳索,将六名被缚在骡马背上的年轻村女解救下来。

    那几名女子本来已经给突然出现的“羽人”惊呆了,看到孙珲救下了她们,无不惊喜交集,向着孙珲齐齐拜伏,孙珲笑了笑,扶起了她们,将几匹马收拢过来,要她们骑马回去。

    那几名女子看到躺在地上抽搐着的金兵,眼中满是愤恨之色,她们对望了一眼,捡起了金兵遗弃在地上的刀,向那名金兵大步走去。

    孙珲看到她们的动作不由得一愣,他刚想阻止,几名女子却全都发一声喊,扑到了那名金兵的身边,各举手中刀,对着那名金兵或砍或刺,那名金兵顿时发出凄惨的号叫。

    孙珲咧了咧嘴,他之所以留这名金兵的性命,是想要他带路,领着自己进入金军大营,现在看来,他要找“向导”的话,得另外选人了。

    孙珲振翼飞起,向前飞去。

    他又飞行搜索了一会儿,希望能够碰上新的金军游骑,但金兵却再出没有出现,令他郁闷不已。

    他大概计算了一下路程,然后飞上了高空,向下俯瞰着,希望能有所发现,但由于天上还在下着雪,云层很厚,纵然他是海东青的眼神,也望不多远,只能无奈的又飞下来,进行着低空飞行。

    这一马平川的平原,根本没有啥遮挡,孙珲一边飞行,一边不由得想骂当年坚决不让宋太祖赵匡胤迁都的那个人。

    赵匡胤的弟弟,宋太宗赵光义。

    史载赵匡胤西幸洛阳,在历史上并没有留下什么特别冠冕堂皇,一定要去的理由。如果一定要有,那么最大的,最合情理的说法,就是他要回乡祭祖。

    毕竟他的父亲赵弘殷就埋在那里。

    他带着自己的二弟光义和文武百官一起程前往。开封,就留给了他的儿子德昭及三弟光美来看守。这时天下大定,南方尽平,北方的北汉苟延残喘,唯一的劲敌契丹也已经和他暂时结盟通好,一切都安定平静,没有什么可担忧的。

    他尽可以富贵还乡,锦衣昼行了。于是,赵匡胤就回到了洛阳。

    先办公事,赵匡胤携弟来到父母的陵墓安陵前,依礼奠献号恸,史称左右皆泣。之后他寻视洛阳故地,见洛阳宫室壮丽,他召来河南知府、右武卫上将军焦继勋嘉奖勉励,晋升为彰德军节度使。再之后,有传闻他到了赵普家。

    从赵普家里出来之后,赵匡胤却突然提出不走了,他要把都城从开封迁到洛阳。一言既出,天下震动,但没有人敢对这时的赵匡胤说“不”,史称“群臣莫敢谏”。但铁骑左右厢都指挥使李怀忠,赵匡胤的多年心腹还是站了出来小心翼翼的表示反对,他的反对理由是,东京开封有汴渠之漕运,每年从江、淮间运米数百万斛,京城里数十万兵丁都靠这个生活,陛下您突然迁都,在洛阳怎么运粮?况且库府重兵,根本之地都在开封,实在不可动摇。

    说得似乎有理,但赵匡胤理都没理他,因为赵匡胤知道,真正不愿意迁都的那个人很快就自己找上门来。

    晋王赵光义来了。

    这个温文有礼,得体大方的弟弟从多角度,多方面的考虑出发,小心从容地对哥哥说了很多不宜迁都的话,但赵匡胤决心已定,他的回答非常干脆有力:你说迁到洛阳不行?不,洛阳只是一时之计,往后我还要迁到长安(“迁河南未已,久当迁长安。”)。

    洛阳、开封、长安,都是中国古代的帝都名城,每一个城市都有多次成为历代王朝国都的荣耀。但是这里面却大有分别。

    说到开封,这座名城居于中原的要冲地带,周边四通八达,尤其是水陆码头,从汉代起,就修有汴渠,隋唐时又再次扩决,使它“引入泗,连于淮,至江都而入海……”,占天下漕运之大利,所以以开封为国都,注定了会繁华昌盛。

    但是开封的地利条件又注定了它不配成为一国之都。它四面旷野,一马平川,没有任何的天然屏障,只要有敌人渡过黄河,它就会直接暴露在敌人的刀枪之下。战国时孙膑的围魏救赵,之所以能成功,就是因为开封无险可守,攻之必下。而洛阳西有函谷,东有虎牢,皆为天下之险关,当年秦国就是因为这些关隘,独抗中原六国而安然无恙。再看长安,“以河为池,以岭为墙”,是黄河与秦岭直接作为屏障,更加理想的国都所在!

    这些会有人不懂吗?须知赵匡胤身边的人大都是生于斯,长于斯的西北人,而且每天里所想的就是攻防之间的生存与灭亡,这些都是再平常不过的常识了。那么还会有人反对吗?

    赵光义反对,他给他哥哥跪下,史称“王叩头切谏”。

    赵匡胤没办法,只能进一步解释:我要西迁国都,不为别的,只不过是想据山河之险而去除冗兵之害,就像周朝、汉朝那样使天下平安。

    赵匡胤作为宋朝的第一位皇帝,一切的政治法令,立国之本都由他来开创,而他也在时刻地修改着各种经实验证明不合适的东西,比如说让宋朝后世苦不堪言的“冗兵”。在开封那个无险可守的地方安家,就必须得有大量的机动部队,而搬到了洛阳或者长安,就能彻底地改变这一现象。

    这是多好的一件事啊,但是赵光义在众目睽睽之下缓缓抬头,向他哥哥说出了五个字。

第223章 进退两难() 
赵光义说:“在德不在险。”

    此言一出,史称赵匡胤“不答。”也就是说,皇帝陛下被这五个字给震住了,没话可说。

    但是这五个字有什么可怕的?字面上理解,不过是说,天下最重要的是“德”,按照中华文明的古理,“德”即为人心。整句话就是在强调一个老得不能再老的所谓真理——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同样也可以理解为,赵光义在教训他的大哥,说守天下,固国都,别老想着什么地理上的险要,只要全民一心,共同抗战,那么天下自然就太平了,绝对不会出事。

    这话听起来不错,但实际每一个人都清楚,这纯粹是一句屁话。

    德你个大头鬼啊!

    饱经离乱,在刀枪箭雨里滚出来的赵匡胤满可以一脚把他弟弟踹倒,然后当着所有朝臣的面大声呵斥他,警告他你念的那点古书狗屁不通,什么“在德不在险”?人心这么管用,李煜是怎么抓来的?金陵城是怎么打下来的?只需要寥寥数语,就可以打掉这个混账弟弟的气焰,从此要他守些本分。

    但是赵匡胤偏偏选择了沉默,直到当天他让“在德不在险”这五个看似光明磊落,金光闪闪的大字成为了这次谈话的最后结点。

    事情就这样结束了,当天赵光义从地上爬了起来,在他哥哥面前从容地走了出去。

    更加诡异的是,赵匡胤当着弟弟的面没有话说,当弟弟如愿离去之后,他才望着背影,对左右人等说出了另一番话:“晋王之言固善,然不出百年,天下民力殚矣!”

    仍然看得极准,仍然雄才伟略目光如炬。但为什么刚才不说?到底这“在德不在险”的五字真言有什么魔力让赵匡胤当场就范,把迁移国都这样的国政大事都放下了?

    随着赵匡胤于“烛光斧影”的千古谜案中不明不白的身亡,是赵光义而不是赵匡胤的儿子登基即大宋皇帝位,答案才变得明朗起来。

    后来的历史证明,就是这区区五字,彻底决定了中原汉族近三百多年的屈辱和悲哀,以及此后不断地亡国之祸。

    而自己现在,有没有机会改正这一错误呢?

    大约过了一刻钟,孙珲看到茫茫平原之上,出现了连绵不绝的营寨。

    此时天上只有微雪,原本灰暗的天空变得晴朗了些,孙珲奋力扇动双翼,飞到了高空之中,向下俯瞰,观察着金军营地的情况,将金军的分布一一牢记在心。

    在观察完毕之后,孙珲一个俯冲,从高空飞落,趁着没有人注意他,直接飞进了金营的一处马厩之中。

    他重新恢复了人形,先悄悄的摸到一名落单的金兵身边,拍了他一下,在对方回身之际,他闪电般的出手,扼住了对方的喉咙。

    那名金兵力气很大,双手握住孙珲的手腕,想要挣开,但孙珲的力气比他要大得多,一只手有如铁钳一般越收越紧,那名金兵急了,刚刚拔出腰间的匕首,却发现面前的孙珲变成了他的模样!

    那名金兵吃惊得眼珠子都要掉了出来,他张口要喊,却只能发出“呜呜”的声音,他举起匕首要刺,手上却使不上力,这时孙珲伸出另一只手,一把夺过了他的匕首,刺进了他的心窝。

    那名金兵的身子一下子软倒,接着便不动了。孙珲快速将他的尸体拖到了一处僻静的角落里,几下剥掉了他的衣服,穿在了身上,扮成了他的模样,然后几刀将尸体肢解成数块,丢进了马槽之中。

    孙珲出了马厩,这里的金兵大概都外出剽掠去了,没有多少人,孙珲观察了一下之后,便装作巡逻的样子,向金军主帐所在的位置走去。

    金军主帐之中,正召开着军事会议。

    “我军现下应该马上攻城,只要再加一把力气,开封城定然倒掉!”完颜银术可看着帐内面色阴沉的大太子、二太子和一众将领,大声的说道,“宋人已然无法坚持,城内粮草无多,和太原城差不多,我军只要再攻即可,此时千万不可放弃!”

    听到完颜银术可提到攻克宋朝北方重镇太原的那场战役,许多金军将领都是面色阴沉。

    端座于虎皮大椅上的完颜宗翰当然明白完颜银术可的意思。

    那一次金军围攻太原近九个月,能用的招数基本上都用到了。当时指挥攻城的人叫就是完颜银术可,他是完颜宗翰一系里最强的战将,在整个金军系统里,也只比号称常胜将军的完颜娄室稍差一点;比如心理上,两百七十余天里,金军没有让一个宋朝援军抵达城下;比如物资上,太原城最初是被突袭的,根本来不及囤积战具、粮食,而满城军民一天之内的消耗量是惊人的。

    这些加在一起,太原城仍然巍然不动。从理论上讲,金军还能拿得出来的最后一招,就只有完颜宗翰本人了。

    当时完颜宗翰亲自上阵,带来的兵力、战具与之前截然不同,尤其重要的是,他还带来了自己的大脑,那里面的经验是另一种尖端武器。

    完颜宗翰攻城,第一波是远程攻击。他带来了很多大炮,也就是巨大的投石机。一声令下,士兵们将斗大的石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