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袁绍之弟。初为虎贲中郎将。董卓进京后以袁术为后将军,袁术因畏祸而出奔南阳。初平元年(190年)与袁绍、曹操等同时起兵,共讨董卓
(本章完)
第232章 无标题章节()
袁术(?-199年),字公路,汝南汝阳(今河南商水西南)人,袁绍之弟。初为虎贲中郎将。董卓进京后以袁术为后将军,袁术因畏祸而出奔南阳。初平元年(190年)与袁绍、曹操等同时起兵,共讨董卓。后与袁绍对立,被袁绍、曹操击败,率馀众奔九江,割据扬州。建安二年(197年)称帝,建号仲氏,但未受人承认。此后袁术奢侈荒淫,横征暴敛,使江淮地区残破不堪,民多饥死,部众离心。
袁术最鼎盛的时候,曾经占有江南大部分地区,东到淮河流域,占领了扬州和徐州的重要城市,中部到兖州,曾经多次和曹操交手,成为仅次于河北袁绍的第二大诸侯。
在成功之后,袁术做出了一个错误的决定,称帝。称帝的最主要的理由,就是袁氏的强大。袁术说:“今刘氏微弱,海内鼎沸。吾家四世公辅,百姓所归,欲应天顺民,於诸君意如何?”袁术认为,自己家里四代三公,恩泽天下。只要自己称帝,天下百姓必然归顺。称帝,是顺应天下,符合民情的事情。
可是,袁术部下主簿阎象说,以前周国,经历了几百年一直到达周文王的时候,功勋卓著,占领了全天下的三分之二的领土,依然向殷商称臣。而现在袁氏虽然历代豪门,虽然门生故吏遍布天下,可是还没有周文王那么功勋盖世。并且,就算是汉室衰微,也没有像殷纣王一样让天下人群起反抗。此时擅自称帝,是必然引来天下人非议的。
可是,曾经在豪门梦幻中的富二代袁术,是无法接受现实的。
结果,袁术称帝。称帝之后,曾经的盟友吕布背叛了袁术,双方失和开战,袁术大败。之后曹操又乘势进攻,袁术再败。败亡时袁术逃到自己的部下雷薄、陈兰地盘,没想到两人竟然不让昔日的主人袁术进入。
几天之后,袁术粮食吃光了,距离袁术的城池寿春还有八十里路的时候,袁术实在没有力气走了。袁术问随从:“我口渴了,有没有蜂蜜水喝!”手下人说:“没有蜂蜜水,只有血水,要不要喝!”袁术长叹一声:“没想到我袁术竟然会混得这步天地!”然后吐血身亡。最近,《军师联盟》的开播引起了诸多三国爱好者的热烈讨论。应当说,这部剧虽然不是中规中矩的历史正剧,但在些许情节的虚构和某些人物的塑造上,有其独到和过人之处。也由是,笔者观看《军师联盟》,所重点关注的是其对汉末三国人物的解读。如今,《军师联盟》业已播出一半,曹操麾下的第一代谋臣诸如荀彧、荀攸、郭嘉等已谢幕,对这些人物的解读以及相应演员的演绎,笔者认为是比较到位的。而给笔者留下深刻印象的人物则是荀彧,而让笔者最难以忘怀的桥段,亦是荀彧与曹操诀别的桥段。
史实之辨
《军师联盟》中,老戏骨王劲松老师扮演荀彧。应当说,《军师联盟》对荀彧的解读以及王劲松老师对荀彧的演绎是很出色的,将荀彧的温良恭俭、端行正直以及在汉室和曹操之间小心翼翼地左右平衡表现得出神入化。尤其是荀彧在和曹操最后诀别中的几句对话:
“臣二十年前追随明公,就坚信明公会匡扶汉室、拯救黎民,二十年过去了,臣左右支绌、苦心维持,小心翼翼地拿捏着这尴尬的分寸,指望臣的理想和明公的志向可以并存。可是今日,臣简单了。今日臣,只能回答,失望二字。”
“当初明公奉迎天子以令诸侯,我们共同起誓永为汉臣,可是今日的明公还是汉臣吗!”
“平乱锄奸,臣可与明公并肩。封王拜相,恕臣,不能与大王(笔者按:此处称呼有差错,后文将给予释明)同行了!”
这里借助艺术的手段表达了荀彧与曹操最终分道扬镳的无奈、辛酸甚至于悔恨。而根据《三国志荀彧传》的记载“彧以为太祖本兴义兵以匡朝宁国,秉忠贞之诚,守退让之实;君子爱人以德,不宜如此。”此处几处艺术演绎的对白应当说是相当精准的、直击荀彧矛盾内心的。但影视剧终究和既有的史实有差别,剧中将荀彧逝世杂糅进曹魏的立嗣之争,实际上有违史实,这里笔者将详细梳理相关的历史记载。
第一,影视剧的时间线索混乱。公元212年,曹操欲进爵魏公,而非剧中的魏王(“十七年(公元212年),董昭等谓太祖宜进爵国公,九锡备物,以彰殊勋,密以谘彧。”《三国志荀彧传》),曹操真正进爵魏公,则是在公元213年(即荀彧逝世后一年)五月(“十八年(公元213年)…五月丙申,天子使御史大夫郗虑持节策命公为魏公”《三国志武帝纪》)。而曹操称魏王则是在公元216年(“二十一年(公元216年)…夏五月,天子进公爵为魏王。”《三国志武帝纪》),此时荀彧已经逝世多年了,因此影视剧在时间和称呼上出现了偏差。
第二,荀彧并未卷入曹操的立嗣之争。按照正史,曹丕在公元217年才被立为魏王太子(“二十二年(公元217年),立为魏太子。”《三国志文帝纪》),而距离荀彧逝世的公元212年,已经过去了许久,因此从时间上看,荀彧是不会参与到魏王太子之争的。
荀彧的品行与才干
那么,荀彧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人物?毕竟《军师联盟》重点介绍的是司马懿,对荀彧的解读只是一隅。而从历史记载上看,荀彧是一个既有品行又有能力的人。
荀彧之品行不用多言,影视剧中所着力展示的就是荀彧高尚的人格和作为士人的气节。荀彧之所以能为人所尊崇,在于对自己严格的要求和对他人的持心平正、循循善诱。史载:“彧折节下士,坐不累席。其在台阁,不以私欲挠意。”由此可见,荀彧待人以公、待人以礼,并不因为自己是名门望族而盛气凌人。因此,同辈的钟繇评价荀彧:“颜既没,能备九德,不贰其过,惟荀彧为然。”作为后辈的司马懿则更是对荀彧尊敬有加:“书传远事,吾自耳目所从闻见,逮百数十年间,贤才未有及荀令君者也。”除此之外,史家也给予了荀彧极高的评价,陈寿称荀彧“清秀通雅”,其余后世之人对荀彧之品行亦是无不赞许。
而荀彧的能力则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荀彧有匡辅之才。他的战略眼光高瞻远瞩,尤其是劝曹操迎奉天子,以此奠定了曹操争霸的基础。在曹操和袁绍对峙的过程中,荀彧也曾提出过著名的四胜四败论(彧曰:“绍貌外宽而内忌,任人而疑其心,公明达不拘,唯才所宜,此度胜也。绍迟重少决,失在后机,公能断大事,应变无方,此谋胜也。绍御军宽缓,法令不立,士卒虽寡,其实难用,公法令既明,赏罚必行,士卒虽寡,皆争致死,此武胜也。绍凭世资,从容饰智,以收名誉,故士之寡能好问者多归之,公以至仁待人,推诚心不为虚美,行己谨俭,而与有功者无所吝惜,故天下忠正效实之士咸原为用,此德胜也。夫以四胜辅天子,扶义征伐,谁敢不从?绍之强其何能为!”《三国志荀彧传》),透彻分析袁绍和曹操的力量对比,给予了曹操极大的信心。
其次,荀彧有守御之能,其在曹操东征西讨的过程中一直坐镇后方,为曹操解决后顾之忧。曹操出征徐州,荀彧镇守兖州后方,后兖州遭到吕布的偷袭,荀彧设计死守,保住了曹操的大后方。
(本章完)
第233章 无标题章节()
靖康之变和土木堡之变堪称华夏5000年文明之最大耻辱,堂堂天朝上国的皇帝,竟被少数民族俘虏北去,成为阶下囚,真是滑天下之大稽。
但令人唏嘘的是,同为少数民族阶下囚,宋朝的皇帝最后死无全尸,而明朝的皇帝不但全须全尾地回到了南方,并且还又一次当上了皇帝。
地下的徽钦二帝要知道自己成为了第一个也是最后一个死在蛮夷之地的皇帝,会气得活过来。
?
公元1127年,围城的金军趁着大雪一举攻破汴梁,俘虏了宋徽宗、宋钦宗父子及大量赵氏皇族、后宫妃嫔与贵卿、朝臣等三千余人,押解北上,东京城中公私积蓄为之一空。
平时娇生惯养的二帝哪见到过这种阵势呀,在角落里瑟瑟发抖,吓得尿了裤子,后宫嫔妃、宫女一路被奸杀的无数,朱皇后不堪忍受此种侮辱,当夜自尽,徽钦二帝连女人的骨气都没有。一路上唯唯诺诺,见着机会就哀求金人放过他们。
?
这样只会让金人更加看不起他们,少数民族都是崇尚英雄的,你越软骨头,他们越轻视你。
最后,金人册封二人昏德公和重昏侯,徽宗身子骨弱,不久被折磨致死,没有全尸,尸体被烧焦。
钦宗苟延残喘至1156年,最后被乱马踏成肉泥而死,连个全尸都没留下。爷俩也算是中国最可怜的皇帝了。
?
大明明英宗就不一样了,骨子里留着大汉魂。在1449年的土木堡之变中,带去的20万大军全军覆灭,英宗自知回天乏术索性端坐在战场中,闭上眼睛,静待事情发展,也先的部队可能被这种帝王出生就有的气势给镇住了,只是围住他,并不杀他,觉得是个人物。英宗缓缓睁开眼睛,问了一句:也先何在?看,这才是帝王气势。
?
英宗被俘虏到蒙古后,朱祁镇并没有低声下气哀求蒙古人放过他,而是不卑不亢,靠着自身强大的气场和亲和力,和许多蒙古人成了好朋友,受到很多特殊照顾,甚至很多向往大明的蒙古人主动替他卖命。比如最也先的弟弟伯颜帖木儿,就是英宗的脑残粉。
他派卫队保护朱祁镇,见朱祁镇时态度非常恭顺,经常让自己的侍女服侍英宗。后来朱祁镇和帖木儿分别时在边境哭的一塌糊涂,也先的大将昂克亲自送来一只刚打到的獐子。
?
其实除了大明尚武,远胜于宋朝的文弱以外,两个字起了决定性作用…情商。
英宗的情商徽钦二帝捆一块都不是个儿,英宗懂得如何在敌营中求生存,而徽钦二帝只会一味求饶,历朝历代求饶的人有几个好下场的,反倒是有骨气的人可以活下来。从秦始皇统一中国开始,历史进入真正的封建社会,这一千多年的封建社会中,大大小小的皇帝全部算起来,总共有559个,其中包括那些非同一的小国家,比如五代十国时候的皇帝,然而所有皇帝中,最幸福的应该就是乾隆了。
?
为什么说乾隆最幸福呢?首先他不是开国皇帝,不用那么辛苦努力打江山,你看刘邦和朱元璋打江山,多么辛苦啊,这是把脑袋别在裤腰带上的活,危险系数极高,而乾隆是清朝入关后第四个皇帝,前面有顺治、康熙、雍正给他铺路,他自然而然就当上了皇帝。
乾隆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秘密立储制度”下的皇帝,他不用像李世民一样多继承父亲的江山,参与可怕的夺嫡战斗,也不用想父亲雍正皇帝一样,在九子夺嫡中险些挂掉,乾隆当上皇帝的过程,是非常顺利的,没人跟他抢皇位。
?
康熙皇帝在世时,当时父亲雍正还没登记,康熙就对乾隆这个孙子非常满意了,从小就受到宠爱和赏识,后来他成为皇帝可谓顺风顺水,就像做滑梯一样溜下来,属于毫无阻碍的那种类型,乾隆不仅当上皇帝的过程顺利,成为皇帝后更加顺利。
清朝最繁盛的时期叫“康乾盛世”,是指康熙、雍正、乾隆这三个时期,所以乾隆皇帝在历史上也留下了美好的名声,在他的治理下,清朝也是鼎盛时期,然后乾隆实际上并没有做出太多实际行动,他只是继承了前人的遗产而已,前面有康熙和雍正给他做铺垫,他只是坐享其成而已。
?
换而言之,有爷爷和父亲帮忙积累下的财富资本,乾隆只要坐在皇位上就散太平盛世了,换句话来说,就算把蜀汉的傻子刘禅放到乾隆的位置,他也能搞出个“康禅盛世”之类的东西出来,所以乾隆皇帝的条件,真是得天独厚啊。
乾隆皇帝还有个令人羡慕的地方,就是他活得久,一直活到88岁,在位总60年,本来他还可以继续在位的,但因为爷爷康熙只在位61年,他不敢超越爷爷,所以就退位成太上皇了,可算虽然退位了,清朝的实际掌权者还是乾隆,当时的嘉庆皇帝只是个傀儡罢了。
?
纵观乾隆皇帝的一生,从小生活的环境、顺利登上皇位的过程、当上皇帝后的状态、退位后的生活,无一不是顺风顺水,而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