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宋好时光-第4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王守忠递过一枚黄铜制作的牌子,上面刻着篆字,杨浩认不大准。

    “拿好了,持此牌可出入玉津园,若是紧急事情,也可以持牌前去宣德门,经通报之后进入大内。”

    感情是宫廷腰牌啊!

    杨浩仔细瞧了两眼,小心翼翼地将东西收入怀中。

    “有件事你得记住了,这玉津园你虽可出入,却只限于此间。千万记得,未经许可,不可到对岸去。”

    杨浩仔细瞧了瞧,玉津园引了惠民河的活水进来,中间有湖,进出则是河流,有些地方架设了石桥,正好将整个玉津园分为两半。

    王守忠言下之意很明确,另一半自己不能去。

    杨浩抬头瞧了一眼对岸雕梁画栋的宫宇院落,以及林木森森的园林,心有所悟。

    不必问为什么,不去就不去。

    皇家园林里,指不定藏着什么辛秘呢!

    这不,临出园之前,王守忠站在河边桥头,抬头凝望许久,怅然若失,甚至忍不住长叹一声。

    杨浩见状,扭头就走,压根不曾多看一眼。

    不想提心吊胆,英年早逝,皇家的秘密,最好什么都不知道……

第七十一章 玉津园里的女道士() 
入夏之后,杨浩很忙。

    每隔两三天要出入一趟玉津园,随时关注庄稼生长。

    闾家叔侄这边也没让人失望,几日之后便找到一处好地方。

    地点就在城中汴河附近,周遭有几条宽阔的街道,距离码头也不远,方便运输便捷,占地面积也不小。

    原本是一个药材商人的仓库兼加工作坊,因生意不顺,出售院落以抵亏空。

    杨浩来看了一遍,甚是满意。

    首先是地方足够大,里面还有只架了横梁,没有隔墙的房间,类似于后世的厂房,安置作坊器物甚是方便。

    仓库、伙计宿舍,一应设施都很齐全,稍微拾掇一下就能立即展开生产。

    周遭地势相对较高,不担心受洪涝侵扰。

    附近大都是一些南方来的大商贾置下的宅院,三五个月才来住上几日,或者完全充作仓库,也有个别用来养别宅妇。

    总之相对安宁,不似上土桥那般鱼龙混杂。

    甚合心意,杨浩没有任何犹豫,立即签约交钱。

    这一遭为了防备再有幺蛾子,签契约之后,杨浩专门与房主一道去了趟开封府。

    确认身份,在官府的见证下交割地契、房契,确保万无一失。

    尔后杨浩立即安排果子张拾掇整理,请工匠打造相应的器皿、用具、设备,并且购置原料。

    经此一事,闾家叔侄也得到了杨浩的初步信任,鉴于他们是老东京,亦熟谙市井生意,开始逐步委以重任。

    闾家叔侄本就知晓杨浩身份非同一般,通过找房子也窥得一些端倪,知晓杨浩将会有大手笔。

    多年经商经验告诉闾岩,赚钱的机会来了,哪怕只是跟着杨浩喝汤,也能盆满钵溢。

    果子张就是个例子,这才不过半年时间,就从一个小水果贩子变成东京首屈一指的“奶糖大王”。

    如此良机,岂肯错过?干起活来也就越发卖力了。

    冰糖、白糖制法早就试验过,只要器物、人力妥当,就能立即投产,不过杨浩首先推出的产品却不是这些。

    盛夏炎热,走在烈日炎炎的街头,对冰激凌的怀念根本抑制不住。

    可惜遍寻大宋街头,能买到的唯有冰饮子,冰窖里储存的冰块砸碎了,加上蔗糖、水果汁勾兑而成。

    味道甜腻冰凉,也有解渴消暑功效,颇受欢迎。不过价钱略贵,寻常平民百姓若无必要,不会时常购买。

    价格贵,盖因成本高。

    冰块都是去岁冬天所凿,储藏于冰窖之中,今夏甚是炎热,存冰消耗快,融化也快。

    冰价上升,冰引子的价钱岂会低?

    杨浩瞧在眼里,不由眉头大皱,残次品还要卖高价钱,这不合适。

    于是便起了在大宋售卖刨冰、冰激凌的念头。

    杨记食肆的连锁店已经越来越多,正好可以借机兜售,推广方便,也能提升自家食肆特色形象。

    奶糖生产已然是轻车熟路,稍作改动,制造刨冰、冰激凌不难。

    但果子张听闻杨浩的计划后,皱眉道:“三郎,麻烦在冰。咱们都是小门小户,哪里存冰?

    要不这样,秋天的时候我动手建一处冰窖,等到来年……”

    “用不着来年,不就是冰嘛,小意思…”

    “咦,今年天气热,冰价可不低。”

    “谁说我要买了?”

    “不买?难不成……”

    “没错,自己结就是了。”

    盛夏结冰?

    果子张以为自己听错了,杨浩嘴角却浮现出一缕神秘微笑。

    硝石制冰,由来已久,不是什么难事,重点是需要大量硝石。

    出去好一番打听,才从药铺里买到一味“硭硝”,杨浩才知道这玩意竟有药用价值。

    当果子张看到杨浩在芒硝上浇水,置于其上的铜盘里,清水逐渐凝结出冰层时,惊得完全合不拢嘴。

    若非亲眼所见,绝对难以置信。

    “张叔,瞧见没,就是这么简单。”

    “想到三郎还有这般神仙手段。”

    果子张惊叹道:“有了此法,即便不卖刨冰,就是三伏天单卖冰块都能赚好多。

    你是不知道,每年三伏到立秋之际,天气格外炎热,寻常冰窖大都空了,些许碎冰便能卖出好几倍的高价来。”

    杨浩沉吟道:“可是大量生产,意味着需要大量芒硝,这个有点难办……”

    “三郎,你忘了咱这作坊了?”

    “嗯?”

    果子张笑道:“原主是药材商啊,他肯定有门路,他家现在资不抵债,有生意上门,绝对求之不得。”

    杨浩恍然,感情买了院房子还搭上这么一个人脉,妙哉!

    “既如此,就有劳张叔,去找原主商量一下购置芒硝之事,记得暂时…”

    “保密,我省得。”

    保密只是暂时的,时间略长难免有人发现,毕竟技术含量不高,杨浩没打算一直垄断。

    一边忙着生意,一边还得惦记着玉津园里的庄稼。

    夏天气温高,种子发现、生长很快,绿苗都已经冒出头。

    奈何烈日暴晒,玉米卷着叶子,难免有点蔫,内侍们不敢过分浇水,所以用布帛搭了个偌大的凉棚为之遮阴。

    杨浩瞧见之后,颇为佩服内侍们的想象力和执行力,同时也觉得有点滑稽。

    作为在北方广泛种植的耐旱作物,岂会如此脆弱?

    不就是晒晒太阳嘛,只要旱不死,就能照常茁壮成长。

    刚刚搭起的凉棚被挪开了,挪到了湖畔的树荫下,成为小农夫杨三郎的避暑之所。

    内侍们对这等侵占劳动成果的做法似有不满,却敢怒不敢言,还得好生伺候着。

    没办法,王都知叮嘱过。

    更何况,还要跟着杨浩学种植技术,身为弟子,哪敢开罪师父。

    于是,凉棚底下又多了席子、扇子、茶水、瓜果。

    忙活完之后,杨浩便躺在凉棚下的席子上,一边吃水果,一边手摇折扇纳凉。

    兴许是连日忙碌,来回奔波过于劳累,亦可能是夏打盹季节之故,不知不觉间,杨浩竟躺在席子上睡着了。

    而且一睡就是许久,直至太阳偏西才悠悠醒来。

    行宫湖畔,少年泰然高卧,兴许睡相还不怎么好,自然成为一道风景。

    不仅一众内侍、禁军的眼神颇为古怪,甚至是湖对岸,也有人张望着看热闹。

    杨浩揉了揉惺忪的睡眼,定睛细看,才发现是个道士。

    虽看不清容貌,但可以确定是个女子,身着杏黄道袍的女道士。

    啧啧!

    难怪王守忠特意交代行宫禁忌,想来就是这个缘故。

    皇家行宫见到女道士并不奇怪,自古以来经常有妃嫔被废,被迫出家修道。

    大宋有好几位皇后,都是这个下场。

    所以,对面是位被废的后妃?

    不过也有另外一种可能,昔年唐玄宗纳杨贵妃,便是让其先入道观,法名太真,然后纳入宫中。

    莫非赵祯也想依样画葫芦?完全看不出来呀!

    无论怎样,都是皇帝的女人,看一眼都有僭越之嫌。

    杨浩不想沾染是非,故而坚决秉承“非礼勿视,非礼勿言”的先贤教诲。

    叮嘱内侍几句,便匆匆离开,天色不早,该回家了。

    而那一抹杏黄道袍则在湖边伫立良久,直到夕阳西下,月上柳梢,才默默转身。

    顷刻间,一群内侍、宫娥便跟了上来,簇拥着女道士走向重楼殿宇之间……

第七十二章 瓜田错() 
不过两三日,果子张便带来好消息,芒硝供应已经解决。

    有大宗生意上门,药材商求之不得,虽然对杨记庞大芒硝需求颇为好奇,但多年经商摸爬滚打之人都明白一个道理。

    不该问的绝不张口,保证稳定供货,有钱有收益即可。

    有了芒硝,制冰很容易,很快杨记食肆连锁店便推出刨冰,添加牛乳、乳酪、奶油和果汁、果肉的冰激凌。

    味道好,价钱也不贵,自然迅速得到喜爱与购买,成为东京夏日最流行的冷饮。

    又多了一项赚钱的生意,杨浩微微松了口气。

    最近又是买房置地,又是购买器皿,制造设备,采购原料,花钱如流水啊!

    辛苦大半年攒下的钱财已经所剩无几,着实需要开源,增加收益,否则可就要捉襟见肘了。

    风投这种事,杨浩也不是没想过。

    可一想到后世许多被资本逼迫,黯然离场的创始人,杨浩便果断摇头放弃。

    大宋有钱人就没几个纯粹的商人,凡富必贵,一个个要么家世雄厚,要么大权在握。

    在没有稳固的地位和倚仗之前,让这些人参与进来,完全就是引狼入室,搞不好会被吸干了血,甚至连骨头渣子都剩不下。

    为了可以立足的地位,身份背景,尽管生意忙的不可开交,玉津园还得照去不误。

    最早种下的那批庄稼已经接近成熟,快要收获,必须小心谨慎。

    好在如今基本只用动动嘴皮子,具体干活的都是那群内侍,大多数时候杨浩坐在凉棚纳凉饮茶。

    偶尔用食盒装上些许饭食,盛着用冰块冷藏的冰激凌,看的一众内侍相当眼馋。

    为了一尝美味,竟不惜以寒瓜为交换。

    杨浩初时不以为意,不知寒瓜为何物,但看到绿皮红瓤的时候,顿时两眼放光。

    西瓜!

    这玩意据说魏晋之时已经传入东方,唐朝似乎已经有了,在大宋还是第一次见。

    果子张的本职是卖水果,东京城里的果品几乎都有,杨浩却从未在他家店中见过西瓜,心中还颇有不解,今日总算从几个内侍口中得到答案。

    “小郎君,寒瓜是契丹产物,前几年使臣前赴上京,归来时携带少许种子,在玉津园里试种。

    而今园中仅有两片瓜田,果子大都进献宫中,这些品相略微差些,上不得台面,但口味差不离,你将就着尝尝。”

    原来如此!

    而今西瓜竟是契丹产物?中原就不种植吗?

    即便带回了种子也仅仅只是种在皇家果园里,作为皇室贵胄专享的贡品。

    不过转念一想,似乎也可以理解。

    这年头还有很多人吃不饱饭,种粮食才是首位,通常不会用良田种植果品,“经济作物”这种概念压根不存在。

    杨浩一边品尝西瓜,一边小心翼翼地将瓜子收集起来,来年试种看看,如果成功,无疑又是一门好生意。

    半个西瓜不大,一会便吃完了。

    全部下肚之后,杨浩不免有些后悔,应该留一些带回家让婶娘和妹妹尝尝的,尤其是杨雪那个小吃货。

    可惜……

    杨浩四下瞧了瞧,内侍们干完活去吃饭了,巡逻的禁军走远了,于是便动了点歪心思。

    西瓜就种在玉津园里,顺手牵羊一个,放进食盒里带出去,似乎不是问题。

    反正自己而今自由出入玉津园,从未遇到过盘查,即便到时候内侍们发现少了西瓜……一个而已,应该不会声张,肯定不至于追查。

    虽说有点不道德,但整日撇下自家生意,劳苦奔波来此免费做小农夫,摘个西瓜做报酬似乎没毛病。

    杨浩立即行动,摸进了附近瓜果园,果然在其中找到了一片瓜田,绿油油的瓜秧随风轻动,西瓜则长的浑圆硕大。

    窜进瓜田,在几个西瓜上依次敲了几下,听声响选定一个熟度恰好的,口味应该也不会差。

    前世的渭北老家盛产西瓜,在西北那是出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