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根据科罗纳的描述,谅山的防御极为庞大坚固,很难被攻克。这更加坚定了米乐心里的想法:在没有得到国内的增援部队前,他绝不会进攻谅山。
经过了半个月的准备后,法军主力开始向西线山西城方向移动。
与此同时,山西城也正在紧张的备战中。
刘永福的黑旗军,除去原先第六师增援的部队,此时剩下的人已经寥寥无几了,原先黑旗军独立团的编制已经基本不存在了。
根据国内的命令,剩余黑旗军残部全部并入第六师,刘永福从原先的中校升为上校,其余的各个将校也都得到了升职。
利用法军进攻北宁的时间,第六师对山西进行了全面的整修,构筑了大量的防御工事。
山西城是越南北部的一个要塞城市,离红河只有两里,本身就是易守难攻。主城墙是一道五米高,纵横三百米的砖墙,城墙上插满了削尖的竹桩,向外突出两米多宽,可以阻止敌人登城。城墙上面宽约十米,架设有大量的掩体。城内一座十八米高的塔楼,俯瞰全城四周。
城墙外面周围八米远处有一条护城河,宽约二十米,深达三米,其中灌有一米深的泥水。河岸用砖石砌成,极为陡峭。
护城河的前面则是一条壕沟,这是山西城的外围防御工事,壕沟前是一层用未经过修建的的干茅竹构成的鹿寨,上面又覆盖着一层青竹。
在山西城的东北五里处,是红河的河堤,河堤旁有一个浮沙村。为了防止法军的内河舰队攻击,在这个河堤前设置了大量的载石竹筏。
同时,师长岑毓英将兵力做了如下配置,刘永福率领一个团与刚升任靖边使的越南黄佐炎部两千人,一起驻守浮沙村;保卫河堤王孝祺率领一个旅,以及越南靖边副使张光檀部两千人,共同防守最外线的壕沟;董福祥率领两个团防御城墙;岑毓英自己带领警卫营,重炮营,再加一个步兵营,以及其余辅助部队,驻扎城里,并在十八米高塔上设置火炮观察所。
岑毓英计划依靠坚固的山西城,进行坚决的防御战。
同时,根据邵友濂的建议,岑毓英一边释放了很多越南俘虏,还让黄佐炎等派出间谍混入越南部队,宣传越南嗣德帝临时政府的命令,以瓦解敌人中越南土著兵的士气。
而另一面的法军,也已经做好了进攻的准备。
尼格里的第二旅将正面进攻山西城,波里耶的第一旅将从侧翼配合,米乐自己指挥第五旅作为预备队。
至1月19日,法军已经越过丹凤县城,前进至山西城南五里处,大战再次一触即发。
第五十章 恶战山西()
更新时间:2013…12…23
(今天双更一下)
1881年1月21日,法军在经过了一天的休息,正式发动了进攻,山西大战爆发。
法军第二旅首先进行了强攻,法军火炮群开始了猛轰,其中包括十几门重炮。半个小时后,猛烈的炮火将防御阵地几乎犁过了一遍,壕沟前的鹿寨遭受了严重的破坏。
随着鹿寨被轰开,法军的火炮开始调整射距,进行延伸轰击。很快,防御壕沟上烟尘滚滚,许多被炸死的士兵尸体随着泥土一起飞上天空。有被炸断一只手一只脚的,血流满面还在痛苦呻吟的。
但大多数人还是深深的扎在壕沟里,法军的炮火猛烈,这一点所有人都被一再强调过,想要挡住敌人的进攻,有些伤亡是必须承受的。
法军开始了第一波的进攻,贝兰上校指挥着近千人发起了冲锋,排在前面的照例是越南土著营。
越南兵们被强迫着冲在最前头,这些人当中,除了小部分天主教教民外,绝大多数都是雇佣来的农民或者地痞无赖,只是为了赚点钱而已。没想到要充当替死鬼,为法军开路,这让他们既愤恨不平,又非常无奈,因为后面跟着督战的法军宪兵,逃跑是要被处决的。
之前中**队不断的将一些俘虏的越南兵放回来,这些人到处宣传嗣德帝命令全体越南人一起抗击法国,所有受法国雇佣的都是叛徒,将来是要连累家族的,这也让越南土著部队士气低落。
这些可怜的炮灰,战战噤噤的走到阵地前沿,然后从前面数百米处射来一排密集的子弹,伴随着一片惨叫声,天空中也传来了一阵呼啸,这是中**队的炮弹,队伍当中立刻炸的飞沙走石。
越南兵们斗志全消,呐喊一声,所有人都向后逃窜,督战的法国宪兵们立刻坚决顶住,不许他们临阵脱逃,愤恨之极越南兵们,实在忍无可忍,纷纷举枪相向,于是一副奇景出现了,法国进攻部队在战场上居然自相残杀了起来。
在这样混乱的情况下,显然进攻是无法继续下去了,贝兰上校不得不下令撤回去。法军第一波进攻就这么哭笑不得的结束了。而且越南兵的临阵混乱,也极大的影响了未来法军对土著兵的信任和使用。
经过再一次的炮火洗礼后,第二波进攻开始了,这一次是清一色的法国人,嗷嗷叫着,野兽一般的扑上来。
但是假如以为这些官兵只是匹夫之勇,那就大错特错了。
法军的冲锋非常有特点,并不是一股脑儿直着往前冲,而是几个人一组,呈小幅度的曲线向前冲锋,仿佛一个个小“s”形,这样也是一种战术机动。
因为直线冲锋,对防守一方来说,就好像是在瞄准固定靶,但是有了这种战术动作,防御者就是在面对移动靶了,射击准确率就会受影响。
但是中国守军指挥官王孝祺,却不是一个等闲之人,他出生安徽,行伍多年,一向注重谋略,在练军改制前,就有“智将”的名声。
他根据黑旗军的战斗经历,在战前就精心研究过法军的战术,认为最好的防御方法,是每个士兵都将枪口垂直向前,使发射的火力,呈一个均匀的平面发射出去,形成一张没有漏风的火力网,而不是勉强瞄准某一个固定目标。
事实上,在几百米开外,凭借中国士兵的射击技巧,以及施耐德步枪较为落后的性能,即便瞄准了目标,除了几个有限的神射手,又有多大的机率能够命中一个移动中的敌人士兵呢?
但是所有人都只管向正前方开枪,即便你没有瞄准,移动中法军士兵自己也会撞上来,效果反而有可能会更好。
王孝祺一声令下,士兵们一起端枪射击,数千支步枪平行排列,犹如丛林,“哗”的一声射出的弹雨迅速将前排冲锋的法军士兵全部击倒,几乎无一幸免。
后面远处拿着望远镜的尼格里少将,不禁回头对旁边的军官说:“这样的防御火力,真的比我亲身所经历的普法战争还要猛烈,太可拍了。”
在壕沟防线里,中越两军的兵力就达到了7000人,再加上城内高塔上的火炮观察所,不断的指引重炮营进行精确打击,法军连续的几次进攻都无果而终,最后不得不停了下来。
当晚,法军召开军事会议,尼格里提出,正面进攻的伤亡太大,必须考虑新的对策。在经过一番思索后,主帅米乐认为,中**队已经构筑了完整的防御体系,单靠目前的火炮数量,不足以展开彻底的火力压制。关键是在于内河舰队无法通过河堤,给陆军以火力支援。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必须转换目标,集中兵力进攻红河的河堤,只要占领浮沙村,就能清除河上的障碍,使内河舰队能靠近山西城,用舰炮直接轰击城内。
1月22日,法军对浮沙村的进攻开始了,尼格里调动两个团,分别从两个方向同时猛攻浮沙村。
法军不断用小口径火炮轰击村周围的矮土墙,一度靠近了村口,但刘永福指挥部队进行了拼死反击,一同驻守的黄佐炎部也进行了英勇的抵抗。
黄佐炎在怀德之战中表现不佳,正是由于他丢失了丹凤,使刘永福的侧翼被包围。他对此也深感惭愧。但中**队知道,黄佐炎也算是越南朝廷里少数能带兵的权贵,而且法军实力强大,打败仗也不能全怪他指挥不力,在中国授意下,嗣德帝反而晋升黄佐炎为靖边使,作为越南北圻地区武装的最高司令。
黄佐炎也决心就此好好表现,此番他这两千部下,核心就是原先建立的“果敢营”,训练水平比一般越南军队高一截。
在中越联军的苦战下,竟然成功的将逼近浮沙村的法军,赶了回去,双方都有数百人的死伤,部下胡昆山和叶成林等相继阵亡。
刘永福一边死守,一边派人向山西城求救。
但尼格里知道此战的关键,不进行任何调整,调集了第二旅所有的兵力,再次发起了猛攻,双方的激战从上午持续到了下午。
到了黄昏时分,法军终于冲破了土墙,大批士兵杀进了浮沙村。法军的“格拉斯步枪”,在近距离的对射中,表现出了极强的杀伤力,它空腔作用发挥的淋漓尽致,中国士兵不管哪个部位挨上一枪,就会被打出一个大洞,马上失去战斗力。
在经历了艰苦的战斗后,刘永福军不得不退出了浮沙村,法军最后终于占领了整个河堤。刘永福退到了村北二里处,清点了一下部队,炮弹已经全部打光了,子弹也不足了。部队战死600多人,加上伤重的,减员超过一半,黄佐炎部也只剩下1000多人。
刘永福知道这个浮沙村非常了重要,他还是计划着要重新夺回来,但这需要城里的援军。
入夜的时候,从山西调来了一个团援军,刘永福组织了将近两千人,黄佐炎也挑选了三百人,又趁夜杀回了浮沙村。
但法军早已经严阵以待,第二旅所有官兵连夜沿着河堤,清除河面上的障碍物,包括运走架在河上的大树,以及拉开堵塞航道的竹排,而防御战斗的任务转而交给了第一旅。
偷袭的刘永福意外的碰上了早就防备着的法军第一旅,而旅长正是患有“反击恐惧症”的波里耶,他指挥部下临时挖掘的防御工事派上了大用场,经过了一场战斗,兵力劣势的刘永福不得不再次退出了浮沙村。
第五十一章 法军攻城()
更新时间:2013…12…23
疲惫的刘永福撤到了村北,在刚才的偷袭战中,他的儿子刘成良也不幸战死了。但他没有时间伤心,他既不甘心将河堤拱手让出,又没有足够兵力反扑,实在是攻守两难。
正在此时,后面烟尘大起,刘永福大惊:“难道法军已经包抄后路?我辈休矣!”正惊慌时,士兵报告,来的是山西的援军。
原来山西城里一直急切的关注着浮沙村的战事进展,邵友濂一再苦劝“浮沙若不保,山西城难守”,于是岑毓英从城外王孝祺部队里,调出一个团,加上城里剩余的一个步兵团,由董福祥指挥,再次增援刘永福。
刘永福眼看又来了大批援兵,精神顿时一振,他对董福祥说道:“法军自以为已经击退了我军偷袭,我们索性再偷袭一次,必定出其不意。”董福祥深以为然。
经过准备,所有人都手臂缠上白布,便于暗夜中辨识,董福祥的两个团在左,刘永福与黄佐炎等在右,准备两面夹击,会师村旁的河堤。
随着一声枪响,大批中国人从两个方向呐喊着冲进了浮沙村,法军营地立刻军号声大作。
这次进攻大出法军意料,本来第一旅以为打退了中国人的偷袭后,今夜可以高枕无忧,好好休息一下,给远方的爱人写写情书什么的,许多疲惫的士兵都已经进入了梦乡。没想到屁股还没躺热,中国人又杀了过来,而且似乎攻势更猛。
波里耶同样非常震惊,他本来就有“反击恐惧症”,今夜的两次偷袭更是大大加重了他的病情。激烈的战斗后,准备不足的法军竟然一时有些抵挡不住,逐渐的撤到了河堤上。
刘永福眼看有了胜利的希望,一边大喊:“建功立业就在今天!”,一边带着人往河堤上猛冲,他心痛儿子的战死,早已存了拼命的心。
同时,另一路董福祥军也成功的杀到了河堤前,与刘永福会师了!
此时法军也体现出了高超的战术素养,停止了后退,组织起强有力的反击,双方在河堤前沿展开了拼杀。
这时候,天色已经放亮,太阳开始缓缓的升起。
营长朱冰清最为勇猛,手上端着枪,左手臂系着白布,第一个冲上了河堤。他高举着左手,大声呐喊着招呼后面的人上来,醒目的白布在晨风中飞舞着,初升朝日的彩霞洒满了他的一身,整个人充满了英雄主义神圣的光辉,胜利似乎在望了。
就在此时,从河面方向响起了一连串连珠炮般的声音,随即一串水花,从河面上延伸了过来,直飞向朱冰清的脚下,朱冰清脑子闪出一个念头:“这好像是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