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故宋帆影-第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原先被阻住的二十余贼本就节节后退突围无望,此时丢下兵器各自跪伏到地上。奔向海滩的十来个贼见首领被人只用三四招就杀死,那杀人的勇将更如凶神恶煞般提着人头步步紧逼过来,个个吓得肝胆欲裂,赶紧跪地讨饶。

    胡隶知道大局已定,心中大喜,立即吩咐手下兵卒,拿出早已备好的绳索,将众贼一串串绑起,就近押送到岛上几间房中看管起来。

    接着叫来张镝,亲热的拍了拍肩膀,表示对徒儿今日表现的赞赏,也不多话,胡隶唤上徒弟和几个最信赖的老兄弟迫不及待就要去检视缴获。俘虏和死尸身上兵卒们随便去搜,胡隶并不阻止,他关心的是仓库里有多少储藏。

    十几个房间挨个搜寻,找到的东西还真不少,有各色粮米五六十石,铜钱千贯,白银数百两,还有手镯、戒指、发簪等各类金银首饰几十件,铜烛台、锡酒壶等金属器皿十几件,约折合白银四五百两。另有绸缎、布匹各几十匹,药材、丝绵、茶叶、酒之类数量不等,分别用箱子、袋子、坛子等装着,更有大批瓷器,多数尚未启封,随意的堆放着。角落里竟还有十几根紫檀木,这些产自热带的木头很值钱,估计是南洋贩过来的,海贼们不识货,将其扔在角落里积灰。

    其中一间房内,发现了成箱的高丽青瓷,还有些人参、药材以及各种布匹,一些漆器、铜器,甚至还有几张虎皮,最值钱的则是几罐子沙金,这些东西上面灰尘很少,显然搬动不久,估计是那艘高丽商船上的货。

    胡隶将各库房中发现的财货一一封存,令兵卒好生看管。又连夜带人去检查那俘获的六只船,前五只船中没什么值钱物品,那高丽船上却还有大量商货,与库房里的高丽货品类差不多。其中高丽青瓷、漆器足有成千上万件,估计是海贼们嫌重,未及搬走。

    “发财了!”一群人互相看着傻笑,一个个都像过大年一般高兴,把欢喜之情全都挂在了脸上,这一票干的可真值!

第6章 表功飨士 携书持礼拜府尊() 
胡隶等人一夜未睡,四处查看,接着又花了两日时间将缴获登记造册,这个活儿基本由张镝完成,除因为他能写会算外,主要还因他是胡隶最信任之人,自己人过手才放心。

    胡隶也丝毫不得闲,清理战场、统计伤亡、审问俘虏各种事项都要处理。

    本次战斗,杀贼一十二人,其中包括几名重伤者也被一刀了断。但自身伤亡也不小,死了三人,伤了七八个,其中二人重伤。这是在贼匪只顾逃跑未全力争斗的情况下,敌我伤亡竟然相当,可见兵卒战力实在堪忧,亟需整编。

    胡隶本有十余艘船,其中大福船一艘,乌艚船两艘,沙船五艘,还有一些小唬船、舢板,这次俘获的又有六艘船,除一艘高丽商船,稍像样点的还有中型乌艚船一艘,鸟船一艘,余下的都是些小船。

    胡隶下令将金银等值钱物品全装进大福船自己座舱,原本分寨巡逻用的两艘乌艚船则装满了粮食布帛等物,其余暂用不上的各类商货一股脑儿装上那艘高丽大商船。

    凯旋回到岱山岛,自然要论功行赏,先将缴获中的铜钱取出大半,每名士卒发了五串,甲长队长多两串,临阵杀贼立功的加倍奖赏,死伤士兵也厚加抚恤,亲往慰问家属。又大宴三日,众兵大碗喝酒、大块吃肉,一时之间全营喜气洋洋,着实快活了一阵。

    同时,张镝则草拟了一份报功文书,其中三分真七分假,写的是昌国巡检司数十名巡兵在海上遇一股海贼,将士奋勇,以少胜多,击溃贼人数百,杀伤无算,并斩获首级一十二颗。除夸大战功,还多报了战损,称士卒死伤若干、沉没烧毁船只若干、损坏兵甲器械若干,请求补充兵员、增拨军器船只、发给钱粮抚恤等等。文书面面俱到,只是片字不提缴获之事。张镝写好后请司吏老朱修改,那朱存铨并未亲临现场,没什么可改的,只在文字上润色了一番,便往府、县衙门报送出去。

    昌国这样的基层巡检司是被多层级管理的,提点刑狱司、转运、安抚使司等负责巡检的捕盗、缉私职能的考核与监督,州县长吏则负责巡检日常工作的实施。但庆元知府赵孟传还兼任沿海制置使,是本地军、政两方面的最高长官。因此胡隶的各项文书一般都直接送往庆元府,有些也附送一份到昌国县衙。

    报捷文书送出后,胡隶又写了一份私信,并从缴获中挑了几支上好的高丽人参、几件精致银铜器皿、及全部的十几根紫檀木。让张镝往庆元府走一趟,送信加送礼。此外,张镝本还有一个重要的任务要完成,那便是要将高丽船上大量商货卖出去。

    胡隶找了二三十名老成稳重的部下,随张镝一同乘船往庆元走,岱山至庆元本也不远,绕舟山岛西行,行船一潮可至。下了船,先雇了马车,装上礼品往府衙去。门房听是昌国岱山岛来人,很是客气,并问胡巡检的好,可见胡隶这个大老粗却很会做人,府衙上下人缘不错。张镝自然也懂得规矩,照例给了丰厚的门包,门房欢喜的去通报,只一刻钟时间便出来说可以进后衙去拜见了。

    张镝带上礼单、书信,被领到一处花园亭台之间,亭内却有二人正在弈棋,一人观战。看那上首一人身着褚色常服、白净面皮,更有一把美髯,有一股华贵之气。想来应当是知府赵孟传,作为皇家宗室,气质天然。另二人,一人着东坡巾,也是美髯长须,四十上下年纪。另一人戴璞头、花白胡子,年约六旬,看气度都是官身。

    张镝躬身行了一礼,朗声道:“学生张镝,拜见府尊!”又面向另二人道:“见过两位先生!”

    上首那人抬首看来,见一书生模样的儒雅少年立在庭中,举止得体,令人喜欢,和蔼说道:“可是岱山来的?”

    “正是,昌国胡巡检托学生带来书信一封!”

    “好,呈上来吧!进阁中来坐!”赵知府似乎心情不错,示意左右搬来一小凳放在下首。

    张镝进阁,将书信、礼单一并呈上,再施一礼,落落大方在下首坐下。

    “这胡隶,致书便好了,何必每次都送礼来!”赵知府假意责怪,打开礼单来看,会客收礼,却丝毫不避身旁二人,可见二人平日与其关系亲密。

    “张镝答道,都是些土货,并不值钱,略表孝心!几根好木头,送与府上做些小玩意,一点土产,给府尊、夫人补补身体!”

    赵知府微笑,拆开书信,一目十行略略看过,对张镝说道:“信中所言,几日前遭遇海贼,斩了那贼酋之首的勇士名唤张镝,可是你吗?”

    “些许小事,不敢蒙府尊垂问,愿多杀贼寇,为君父分忧!”

    赵知府心中欢喜,又正身问道:“看你本是文士,为何又要从军?要知读书入仕,方是正途!”

    “学生并未从军,出门游学至此,因胡巡检与家父有旧,前去相会。然,虽未从军,学生却以为方今国家艰危,文武本应殊途同归,为国竭忠用命!”

    赵知府微微颔首,又问:“既是游学,那你本籍何地,原在何处就学?”

    “本籍婺州,原在临安太学读书。”

    “莫不是上书言贾似道十大罪的婺州张砺锋?”原坐在一侧头戴东坡巾的那人忽然开口问道。

    张镝一惊,他避祸东游,本不愿让人知晓他在临安之事,谁料名声传的这么快,庆元府也有人知道他。不过略一停顿,他便冷静下来,既被人叫破,不如大方承认,且看这几人态度再做主张。于是沉着颔首:“正是在下!”

    “果然少年英杰!”那东坡巾起身赞叹。

    “砺锋不避权贵,直言敢谏,实令吾等佩服!”赵知府与那戴璞头之人也同声应和。

    张镝见坐中三人并无恶意,放下心来,站起身作揖道:“各位尊长过誉,学生年少愚鲁,令大人们见笑了!”

    “不必过谦,砺锋文武全才,日后必是国家栋梁!”赵知府大笑,呼来小童上茶。又一一介绍身旁二人给张镝认识,头戴东坡巾的一位名叫袁镛,字天与,是庆元府的大名士,咸淳七年进士,官授签书平江军节度判官,因居丧未仕,在籍授徒讲学。戴璞头短须的那人姓谢名昌元,字叔敬,淳佑四年进士,寓居庆元府。这二人与知府赵孟传关系甚密,常在府中行走。

    袁镛似乎对张镝青眼有加,称自己近日在西城外明州书院讲学,再三邀他前去相会,张镝答应必去聆听教诲。

    根据与胡隶商定的策略,张镝又向赵知府汇报了巡检司士兵孱弱需要训练,伤残疾病需要增补,兵甲器械陈旧朽坏需要补充,海盗多发请求编练乡勇联防等事。

    赵知府对拨粮拨兵含糊其辞,对编练乡勇却爽快应许,喊来书吏拟了文告,盖上大印,让张镝返程带上。事实上,张镝此来,最主要的目的已经达成。表面上,他入府送礼,是为了申报功劳而来,讨钱讨物,似乎不停的要好处。但他很清楚,十几颗贼匪脑袋的微末功劳真不足为道,要兵要物也基本不会有结果,他要的不过是能够光明正大编练兵马的一个名义而已。有了那一纸文书,昌国巡检司便可以着手裁汰老弱、拣练精兵,再以整编乡勇的名义招一批新兵。

    同时,对赵知府而言,兵甲粮食是实实在在的,他自可以拖着甚至不给。而所谓编练士兵,若无粮饷,则只是一句空话。他收了礼,乐的顺水推舟,允许胡隶自己去做。

    双方各取所需,相谈甚欢,满意而散!

第7章 宏论家国 四明书院访群士() 
从府衙出来,张镝直奔码头,但未上船,而是到了一处小客栈,初来庆元与叶氏兄弟分别时,张镝曾与二人相约日后见面的地方,其中叶氏兄弟到庆元时便多在一处名为蓬莱客栈的小旅社落脚。

    到那一问,店家立刻应上,说确有从处州来的叶姓两兄弟,月余之前来住过,但早已走了。张镝怏怏出门,却发愁那一船货无可靠之人经手如何售卖,昌国诸事待举,若干等在这实在误事。

    正闷头往外走,忽听一人惊喜的声音:“砺锋兄,你怎在此?”

    抬眼看去,翩翩少年、长身玉立,不是叶承又是谁人!

    张镝大喜过望,真是来得早不如来得巧。

    原来自庆元分别后,叶氏兄弟二人卖了货回去,又跑绍兴府上虞等地收了些越窑瓷器,虽离得不远,但办货盘恒了一些时日,离上次分别一月有余,又来庆元贩售。此时叶继停船去找相熟的牙人,叶承则趁便携行李来客栈安置。一个出门、一个进门,险些错过,却正巧遇上。

    不久叶继也谈妥了生意回来,三人相见,自然又欢喜无比。

    就在店中点了几个小菜,一壶黄酒,边吃边谈。张镝谈到有一船货需要叶继经手卖出,并相邀一同下海自己做海贸,叶氏兄弟满口应许。他二人其实早就想自己出海,可惜海贸本钱太大,未能如愿。只能在周边四处奔走行商,每日劳碌却收获微薄。但同样的货物由海商转手往南洋、高丽、倭国等地一卖,无不是数倍之利。兄弟二人得知有这样的好机会,踌躇满志、兴奋不已。

    接下来几日,叶继四处忙碌,一面与各海商联系买卖,另一面托人招募熟练海员、水手及账房、伙计、领航员,为下一步出海做各项准备。

    有了叶继这样经商多年业务精通的能手,张镝轻松很多,他给胡隶写了封信,说明了在庆元的行事一切顺利,并将赵知府发下的文书附上,一起让同船来的一名士兵带往昌国。招人、卖货都需要时间,闲下来的几日张镝在城内城外到处走走,看看城池、山川形势,也藉以放松心情。叶承每日形影不离跟着张镝,倒仿佛他俩才是亲兄弟一样。

    这一日,叶继仍出门忙碌,张镝与叶承则租了骡马往西城外去,因张镝想起了在府衙时袁镛曾诚邀他往四明书院找他,于是趁着有闲去拜访一番。

    书院在城西二十里外黄古林,旧称黄公林,传说商山四皓之一的夏黄公曾隐居于此,该地清溪缭绕、茂林修竹,环境十分清幽。

    张镝、叶承上前通了姓名,看门的老仆并不通报,直接便引他们往后堂走,原来袁镛曾留了话给门上,近日有一姓张的年轻人要来,可直接进去会见。

    进到后堂,袁镛正与五六名年轻学子论《易》:“鲁将伐越,筮之得鼎折足。子贡占之以为凶,何则?鼎而折足,行用足,故谓之凶。孔子占之以为吉,曰:“越人水居,行用舟,不用足,故谓之吉。果克之。。。。。。”正欲阐发释义,却见张镝等人进到院中来,振衣起身,大笑道:“今日占得一卦,云有贵客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