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故宋帆影-第5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住道路就是困死的结果。元军兵多,而且有几千骑兵,己方虽有马,但步兵为主,两条腿是无论如何也跑不过四条腿的。

    另一个重要原因则又得说到胡隶这支部队的立军之本,那就是水。张、胡最重水战,也善于水战,军中几乎人人善水。胡隶带来的第一营虽然不像陈闵的第三营那样直接由海盗发家,但他们乃是二、三营精华所聚,水上功夫也一点也不含糊。所以对于这支部队而言,守住临河一面就等于守住了一条命脉,一条生路,一千五百人就算游泳也能来去自如游出此地,而不会坐以待毙,元军的船只根本拦不住他们的。只不过现在寨中不止本营一部,还有袁镛的三千友军,这三千人可没有那么强的水上优势。而胡隶可不是赵孟传和周进这样的货色,不可能抛下友军不顾的。

    黎明时,两军接战,元军无法从运河直接登岸进攻,便由上下游分兵上岸,从两翼包抄,把宋军大营西、南、北三面围住。

    宋军胡、袁两部相加接近五千人,而元军怀都和王良臣部大破东岸之后还有近万人。以一万对五千可不像攻五牧时一万对一千那么容易,而且元军分成三面,每一面都不能形成兵力优势,这个包围圈其实并不太严密。

    “将军,不如让我兄弟二人先冲一阵,杀一杀鞑子的威风!”

    说话的是姚七、姚八二兄弟,姚氏八雄之中前六人都留守统领海州独立营,仍用小刀会的组织形式藏兵于民,而姚七姚八两人因为胡隶看中他们的才干带在身边,随着主力南下了。

    两位年轻人本事了得,深得胡隶信重,大敌当前便主动请战,要来立下这首战第一功。

    “何必让两个娃娃上场,还是让俺的铁枪先上!”

    “我部神臂弓先射一阵便是!”

    “我刀盾兵万无一失!”

    “都别来抢,我长矛兵锐气正盛!”

    姚七姚八才起了话头,一说要战,胡隶手下各将都来抢着要打头阵。

    “好,像老子的兵,杀鞑子都不含糊!”诸将战意高昂,让胡隶很是高兴。

    “我四明之兵也都不是软蛋,袁某虽为一介书生,血却是热的!”袁镛代表庆元三千“秀才兵”,也请出战。

    宋人几百年来重文轻武,袁镛进士出身,社会地位本在胡隶之上,但他并不是争长论短的酸儒,从不轻看了武人。加上胡隶屡屡立功,单论军职已在袁镛之上,经验与能力更不用说,所以这次合营以后,袁镛甘当配角,将指挥权交于胡隶,也正因为他能识大体,才保证了两部之间的团结合作。

    “众人一心,鞑子又有什么好怕!”胡隶听着众将争相求战,心里有了决断。

    “众将听令!”胡隶走上正位,开始宣布作战布置,诸将肃立帐中,静听安排。

    “袁先生,请你谴将出寨西,西门的攻防就有劳四明的弟兄了!”

    “何言劳烦,军中但有末将袁镛,并无教书的袁先生,胡将军直接下令便可!”袁镛自以部下身份接令退下,胡隶点头致意,接着下令:

    “何绍基、刘云复,令你二人带二队刀盾兵前出寨南,抵南面之敌!”

    “得令!”何、刘出列,齐声应命。

    “李安归、刀敌蒙,你二人亦带二队刀盾兵前出寨北,抵北面之敌!”

    “得令!”

    “褚世尧、陈安道,你二人领二队枪矛兵,列阵寨南刀盾之后!”

    “得令!”

    “吕晟、赵刘轶,领二队枪矛兵,列阵寨北刀盾之后!”

    “李奇、陈阿年,率本部弓手阵后掩射敌军!”

    “姚七、姚八,各引骑兵一百,寻机突击!”

    “得令!得令!得令……”

    将领们依序接受军令,各自下去整兵。

    胡隶选择三面出击,看着目标不明,实则还是有侧重的。西面的袁镛所部人数虽众,但战力稍弱,主要用以自守。胡隶的本军分出南北两面,其中南面汇集了何绍基、褚世尧、李奇等精兵强将,当是重点攻击方向。不过实际的战法还要看对手的情况,元军近万人马,各部之间未必均衡,三面重围必然会有薄弱之处。胡隶准备用中规中矩的步射阵列进攻元军,看起来进取不足、防守有余,不易大胜,也不会大败,他的目的就是以保守的阵势先掂量出敌人的虚实,再可避实击虚取得战果,准备最后出奇制胜的力量乃是姚七、姚八率领的二百骑兵。元军有骑兵三四千,相比之下区区二百骑实在是太少了,只可惜胡隶军中虽有二三千匹马,骑兵少得可怜,全军千挑万选也只能挑出这二百骑而已,余下的马就只能用来驮物了。好钢需要用在刀刃上,因为好钢实在太少了,这点金贵的骑兵最终能不能用上,还是要看步军的表现的。

第86章 虞桥反攻 阵而战以步克骑(中)() 
密集的战鼓声响起,宋军营门大开,南、北、西三面一队队士兵鱼贯而出,在营寨外列起阵势。

    “南军还敢出营,是长胆子了?”怀都携胜而来,信心充足,在他看来,前一夜灭掉的东岸之敌已经是宋军当中难得的顽强了,西岸的宋军还能厉害到哪里去?若是龟缩不出还可能守的一时,胆敢出营逆战,岂不是自己送人头来吗。

    怀都位于宋营之西,下令挥舞将旗,先攻西面宋军。

    千余骑兵排成宽阔的正面,“呜~哦~呜~哦~”的怪叫着向前冲锋,这些难听的噪声也算是一种威慑,某些孱弱的部队只要骑兵这么远远的威慑就会自己松动,给人以可乘之机。不过这支宋军并没有这么孱弱,似乎对几百步以外的元军骑兵无动于衷。

    怀都远远眺望,只见这一面宋军的阵列约有二三千人,排的方阵还算齐整,看来与昨夜东岸战斗的宋军大体相当,看来这波敌人还真不太好打。

    袁镛位于阵后,站在一辆望车之上,一手攀着护栏,一手紧紧攥着佩刀,双手的手心里都是汗。这是他与他的门生子弟们参与的第一场战斗,所以袁镛是紧张的。他紧张的倒不是自己的安危,在决定勤王的那一刻他已经将生死置之度外。他紧张的是被称为“秀才兵”的这支部队会不会辜负了自己的苦心,会不会辱没了四明子弟的尊严,会不会不堪一击斯文扫地丢了读书人的脸。

    按照部署,袁镛将本部三千多人分出二千出营列阵,剩下一千余人作为预备。他的得意门生戴曾伯、陈安上等人现为他的部下将官,都在阵前指挥。

    “各人记着前后左右不准乱,记着握紧手上的兵器,记着训练时教头说的话,记着你现在要做的,就是杀敌、杀敌、杀敌!”

    戴曾伯在大阵当中,做着最后的动员。作为袁镛门下第一人,他是最先募兵响应先生的人,他属于做什么事情都力求最好的人,读书时最勤奋,投笔从戎后训练也最刻苦,战场上的他,已经不是那儒雅的书生,而是年轻英武的将军。初次作战,连圣人一样的袁镛的也会紧张,戴曾伯当然也很忐忑,不过他作为带兵的将领,必须要表现的勇敢和沉稳,所以大声的用言语鼓动士兵们,同时也鼓动着自己。

    元军的骑兵一声声怪叫,从一里外缓慢加速,接近三百步则开始全速冲锋。

    “秀才军”师从过去的昌国军,其排兵布阵也与胡隶所部一脉相承,都是刀枪弓弩互相配合,有人说,以步对骑,临敌不过三矢,意思是步兵面对骑兵的冲锋,最多来得及发射三支箭敌人就冲到近前,需要肉搏了。理论上讲这是说得通的,但实际上元军从三百步以内就开始受到箭矢的威胁,直到挨近几十步可以用骑弓反击之前都是处于被动挨打的状况,而且宋军的弓弩是有梯度的,神臂弓与步弓,抛射与直射,远距离与近距离,元军骑兵受到的几乎是无死角的立体攻击。元军骑兵们尽管将攻击线拉的稀疏无比,很多人还以娴熟的骑术镫里藏身躲避弓矢,盾牌和披甲也适当阻挡了一些伤害,不过伤亡还是难以避免的发生。如果能一鼓作气冲破宋军的阵势,这样的伤亡当然就是值得的,但冲到近前,宋阵却岿然不动,元军骑兵面对的不是惊慌失措等待屠杀的羔羊,而是严密的盾墙和盾墙后面闪着寒光的如林枪矛。

    怀都想象的轻松取胜的愿望落空了,西侧的宋军没法被骑兵吓退,反而踩着鼓点前进了几十步。他忙下令鸣金,元军骑兵立刻如潮水一般退去,只留下近百具人马的尸体。

    “鞑子退了,我们胜了!”

    “万胜!万胜!万胜!”

    一场小胜,短暂的接敌,杀伤了几十名敌军,而且是不可一世的鞑子骑兵,而己方只付出了几人轻伤的代价,这对初次作战的四明秀才兵而言确实是值得庆贺的,战果虽然不大,却打消了他们对敌人的恐惧,这正是一支新的部队成长所需的第一步。

    西面不好突破,那就换个方向,怀都其实与胡隶想的一样,也在找对手的薄弱之处。

    下一个攻击方向是在北面,北面的宋军人数较少,约摸只有六七百,看起来是要好打一些。

    但只是看起来好打而已。实际上呢,呵呵……

    这一次还是一千骑兵先攻,面对的宋军人数虽少,射箭的密度却一点没有减弱,娴熟的技术是可以弥补数量上的不足的。看来这一波攻击还是无功而返的结果,怀都令下,元骑又从两翼回撤,不过撤退也没那么轻松。这一面的宋军比西侧的还凶很多,前列的盾手竟然搬开距马、跃出阵列来追元骑,追出几十步,上百人同时从身后抽出标枪朝着骑兵后背就猛掷过去,元兵就算着甲,也往往被扎个透心凉。扎中马屁股也是一样,伤马颠仆,直接将背上的骑兵摔落,拖进盾墙后就被补上一刀。统领此面刀牌兵的是大理勐泐族人刀敌蒙,不善弓弩却善标枪,盾牌与标枪本就很般配,其臂力雄壮,一掷出去能扎通了五十步外的元军身躯。

    两次攻击失利,让怀都看的心惊,再也不敢轻敌。第三轮攻击除了西、北两面继续牵制佯攻外,将主攻方向转到了南面,同时令王良臣派步兵共同进退。

    元军三面来攻,宋军则三面坚守,很明显就能看出敌人的主攻方向已经变化,但胡隶以不变应万变,西、北两面都能守住,南边更不必担心。

    怀都用兵谨慎了很多,先以汉军步卒打头阵,骑兵在后策应。这一波全线进攻用了近五千人,西、北各以千人佯攻,南面则出二千步卒、一千骑兵,差不多三千人,几乎是这一面胡隶防守部队的四五倍。

    面对这么大的阵仗,胡隶当然亲临指挥,南侧宋军约有七百人,刀盾、枪矛各有二百之数,弓弩约三百。七百人背寨而列,后面是寨围,左侧是河,留给敌人的是正前方和右方。

    元军步兵先从正前方涌来,这些汉军多是汉人豪强的私兵投效或者原来就是宋军的降兵,论士气论战力都不能与胡隶的百战精兵相比。二千人打七百人还吃力的很,阵列都已凹陷进去。

    阵后的元军骑兵适时的开始发力,绕至宋阵右路,准备来个侧击,将宋军赶到河里去。

    胡隶窥见元军意图,并不慌张,将旗一挥,中军鼓点由厚重缓慢变成了短促快速。

    “七星阵!”南门外激烈作战中的宋军将官听闻鼓声变化便一齐大喊。

    “变阵!”

    “喝!”

    整齐的一呼一喝之间,前阵盾兵猛一发力,往前排元军重重一撞,元军阵列顿时凹进去更深,宋军盾兵们则借撞击的反作用力向后跳出一大步,两军当中出现了一条间隙。就在这出现缝隙的一瞬间,宋军阵型迅速变化,一个狭长的大阵变成了七个小阵,也即是七星阵。每阵约百人,刀盾长短兵器配合,连后阵弓弩手也弃弓弩持短兵器入阵。七个小阵每一个都是独立的战斗单位,接敌面达到最大程度,防守和攻击都从平面变成了立体,这在兵力劣势处于被包围形势下十分有利,使得敌人的包夹失去效果,甚至是要主动让敌人来包围。

    而且七个小圆阵随着中军旗鼓的指挥,或疏或密、或前或后,互相配合运动。表面上是元军以优势兵力从正面和右面漫过阵线将宋军包围成了七块,但实际上也意味着元军本身的阵线也不复存在了,七个包围圈都在各自为战,内圈的宋军圆阵仍旧严整,外圈的元军步骑却都已经混杂在一起,要包围一个圆阵内的一百宋军,元军都必须以好几百的兵力团团围起来,有任何一面包围不够严密都有可能被相邻的宋军小圆阵挤压过来两面夹击。元军无奈之下只得不断的投入兵力,两千步兵和一千骑兵几乎都已经压上了上去。

    宋军是鲜艳的红色甲衣,元军是黑色的服装,红色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