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穿梭在无限时空-第10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何骏帮他把背包摘下,刘顺从背包里扯出个叠得整整齐齐的白布,递给何骏和牛磊一人一块:“披上,床单改的披风。”

    何骏哑然失笑,接过来披在身上,把两根拴披风的细绳系在脖子上,小心地塞在衣领下扯了扯:“系这玩意儿真别扭,跟上吊似的。”

    牛磊深有同感,不禁大点其头。

    刘顺又从包里掏出两个对讲机和配套的耳机喉麦,简单的交待了用法后说:“电池没多少电了,鬼子不来别开机,只开着我这个跟其他组保持联系就行了,呼,回去的时候,还得靠这玩意跟飞机联系呢。”

    牛磊熟练地戴好单兵电台,何骏不知道 如何下手,最后还是刘顺帮他把发夹一样的喉麦夹在脖子上。

    何骏一边把对讲机塞到外套里面一边说:“温度越低,电池越不耐用,还是放衣服里面吧。”虽然对讲机和体表之间还隔着一层羊毛衫,可冰砖一样的对讲机还是让何骏机灵灵打了个冷战。

    刘顺重新把空包背在肩上,报怨道:“我真想把这玩意扔这儿。”包来自于现代,按强雷的要求,任何与现代有关的东西,都不允许丢弃在小区之外。

    何骏迈步向小山包走去,随口说道:“一把火烧掉不就行了。”

    “算了吧还是。”刘顺认命地背着包前进,“万一让小鬼子看见就麻烦了。”

    小鬼子肯定没福气看见烧包时的火焰,但是现代的纺织产品大多使用化纤材料,烧起来直冒黑烟,万一哪个眼尖的小鬼子看到升腾的烟雾就坏了。

    直升机已经飞出了很远,何骏忽然看到只剩下一个小黑点的飞机再次降落,不由地暗暗猜测,这一次离机的是哪个小组。

    三个人上岸后抓紧时间各自diy了一套雪鞋,接着马上赶往小山包。

    小山包的距离并不远,半个小时之后,三个人成功地赶到小山包脚下,一步一个脚印地从山的北坡鱼贯而上。

    山上的积雪虽然令登山消耗的体力增加了不少,但厚重的积雪同样掩盖了山包表面不规则的地形,降低了登山的难度。

    下午一点四十分左右,三个登上半山腰,三个人分头挑选合适的位置隐蔽起来。

    何骏找了一棵树下长满灌木的大树充当掩体,在树后无论坐着还是趴着,都不会暴露目标,正好观察小山包东侧和南侧的情况。……

    …<;/dd>;

208 主动出击(二)() 
牛磊的位置在山包的另一边,他把一块大石头右侧的积雪小心地清除一部分,制造了一个狭窄的射击缝,随后又用刺刀砍了些树枝插在他的战位前面,把这个不怎么自然的缺口掩饰起来。 (。。 )

    刘顺的位置比他们俩更靠近山顶,站得高,正好俯视山包的南侧,将正南方向的一切尽收眼底。

    虽然鬼子从正南出现的可能性更高,但不能排除鬼子从其它方向出现的可能,除了最安全的正北之外,三个人三个位置,将东西南三个方向全部监控起来,无论鬼子在哪里出现,都避不开三个人的监控。

    做好准备之后,刘顺打开对讲机低声说道:“大鸟大鸟,二组就位,完毕。”

    很快耳机中就传来了王队长的声音:“大鸟收到,预计敌人一小时之后赶到,注意警戒,完毕。”

    “二组明白,完毕。”二班长结束通话,三人小组正式进入潜伏状态。

    对进行过相关训练的刘顺和牛磊来说,潜伏根本不算什么,可是对毫无经验的何骏而言,一动不动地趴在雪地上,还要不间断地观察警戒方向,简直就是折磨!

    趴在雪地上可不是件好玩的事,就算身上穿得再厚,凉气还是一个劲地从身下往上蹿,没多一会儿,整个人都冷到了骨子里。

    何骏尽量分散自己的注意力,免得总是关注身下的寒气,但不管他怎么努力都达不到忽略寒冷的目的。

    不耐烦地时间,居然才刚过五分钟。何骏心底登时一阵哀号。

    二班长耳朵里一直保持安静的耳机中,响起了一个声音:“狙击组就位!”

    刘顺时间。下午一点五十二分。

    一点五十五分,他又收到了机枪组就位的消息。

    两点整。第一组最后一个就位,二班长的目光在附近几座小山和高地之间扫过,其他几组人就在这些地方隐藏,分散的四组人好似织出了一张无形的大网,等待着小鬼子自投罗网。

    四个组的分布范围并不大,距离最远的一组和二组,直线距离不过两公里。而这里也不是小区附近那种连绵起伏的山地,而是一片地形相对平缓的小平原。

    之所以将埋伏地点选在这里,就是这里地势平缓——地势越平缓。对鬼子的快速行军越有利。

    说穿了,王队长是在押注赌鬼子的行军路线。

    何骏等人埋伏的小山包,就是个几十米高的大土包;一组的埋伏点是一片坡度不大的斜坡;狙击组埋伏在茂密的树林深处的一个土包上;机枪组的位置在二组西侧不远处的一个小山包底部,牛磊一偏头,就能枪组所在的位置。

    四个小组可以控制一平公里左右的面积,要不是吃不准鬼子的行军路线,王队长绝不会将几个小组分散开。

    也是错有错着,若鬼子依旧沿着盘山道行军,埋伏起来就容易得多。一旦双方交火,倒霉的鬼子兵也会更多。

    两点零四分,王队长通报小鬼子位于正南方向七公里左右,之后就再也没有消息。不知道究竟停到什么地方去了。

    接下来就是漫长的等待。

    何骏只趴了一小会就挺不住了,掩盖在披风下的身体每过一小会儿就要换个姿势,舒展舒展僵硬的身体。

    要不是天气太冷。他觉得自己非趴地上睡着了不可,

    何骏在无比煎熬之中渡过了漫长的四十多分钟。两点四十七分,二班长收到了一组发现鬼子的通报。

    此时四个小组还没有人知道。鬼子改变了行军路线,不是继续沿着道路前进,而是放弃了多余的辎重,只带武器和部分给养,在地图上取直线,以最快速度急行军。

    尽管走了几个小时的鬼子已经十分地疲惫,但置之死地而后生的鬼子爆发出全部的潜力,由于鬼子的突然变向和加速。

    雪原上的平均积雪厚度接近三十公分,背风的位置,平均积雪厚度超过五十公分,在这样的情况下急行军,一个小时能走出两公里就算不错了,然而这些鬼子硬是走出了超过五公里的急行军速度。

    王队长不得不取消了原本的袭击计划,重新选择伏击地点。

    因为直升机的噪音太强,飞机不能在过于靠近鬼子的地方降落,所以四个小组进入各自的埋伏点之后,才要等这么久的时间。

    一组的伏击地点距离鬼子最近,发现鬼子的时候,鬼子正好在南边一片树林里穿出来,双方的直线距离不足三公里。

    一班长并未轻举妄动,而是耐心地等待,半个小时后,队列松散的鬼子兵在距离一组埋伏点八百米外经过。

    鬼子的尖兵外放五百米,距一组最近的鬼子,直线距离不到三百米。

    没有光学瞄准镜,就算射击八百米外的鬼子,也很难击中目标,但以一班长的枪法,击中三百米之内的鬼子几乎就是板上钉钉。

    但一班长犹豫了片刻,最终放弃了这个机会。

    如果他在这个时候开枪,一是会提醒鬼子小心埋伏,二是最多只能打死几个鬼子尖兵,不管怎么合算。

    一班长很想撤了潜伏点,绕到鬼子前面重新埋伏,但是往身后的坡上爬,八成会暴露位置,因而只能老老实实地趴在那儿干着急。

    鬼子继续前进,近千鬼子生命密密麻麻的一片,渐渐脱离了一组的火力范围。

    下午三点十六分,电台里出现狙击手的声音:“狙击组报告,敌人进入有效射程,完毕。”

    “哪种枪的有效射程?85狙还是81杠?”王队长问道。

    “85狙。”狙击手回答。

    “是否开火由你自行判断。”王队长回复说,“最好和其他组配合一下。”

    “明白。”狙击手观察了一下鬼子的行进方向,“机枪组,情况怎么样?”

    “按鬼子现在的行进方向,八成到不了我的伏击区。”毛学明遗憾地说。

    狙击手一愣:“我这的射击条件也不好,如果我现在开枪,打死几个鬼子就得马上撤退。”(。。)

209 无名阻击战(为书友混蛋+3级加更)() 
狙击组和一组的距离比较近,一旦鬼子大部队转到这个方向,就会远离机枪组和二组,从而跳出埋伏圈。 ∮,

    二班长及时说道:“我会在合适的时间开火把鬼子吸引过来,给机枪组创造条件。”

    狙击手立即说道:“明白了,我马上向你靠拢。”说罢拍了拍同伴的肩膀,两个人悄无声息地离开潜伏点,用最快的速度绕向二组所在的小山包。

    此时已经被鬼子远远甩在身后的一组也离开了斜坡,在树木的掩护下悄悄吊着鬼子的尾巴。

    一组的行进速度极快,虽然行进路线绕了个小圈子,但始终没让鬼子甩掉。

    集体行军必须压住速度,以免掉队的人太多,小部队的行动则要机动灵活得多,速度也比集体行军更快一些。

    刘顺就要到达合适的位置,悄悄地用极慢的动作从小山包顶部倒着退向反斜面,等小山包的棱线挡住鬼子的视线之后,他握了个雪团抖扔向牛磊。

    雪团打在牛磊的身边,牛磊一回头,刘顺冲他打了个打开对讲机的手势。

    牛磊会意地照办。

    刘顺随即翻身坐在雪坡上,用斗篷兜着屁股往下滑,飞快地滑到山包东侧的山腰,用最快的速度爬到何骏身边,小心地探头眼鬼子的位置,压低声音道:“对讲机打开,等我的信号再开枪。”

    说罢倒退着离开何骏,迅速爬向事先选好的战位。

    何骏把风冰凉的手塞进怀里,捂热之后打开对讲机。但他没把手拿出来,而是继续揣在怀里。用胸膛的温度温暖右手。

    下午三点三十一分,鬼子的大部队行至机枪组正面。鬼子主力距离机枪组约五百米,尖兵与机枪组的距离不足百米。

    刘顺觉得差不多了,轻声在电台中说道:“准备射击!”

    何骏的呼吸猛然间急促起来,他掏出右手塞进手套里,握住冰寒刺骨的拉机柄,用全身的力气缓缓拉开枪栓,一直拉到最后面,才慢慢地一点点放开,直到枪栓复位。

    接着他把保险拔到了2的位置。即将开始的战斗令何骏毫没来由地一阵心慌,他赶紧闭上眼睛将肺里的空气匀速吐出去,直到吐无可吐,才深深地吸满一口气。

    如此反复几次,心绪终于缓解了一些。

    大战将近,说不紧张是骗人的,但何骏很清楚自己该干什么不该干什么,所以他极力平息自己的紧张情绪,等待射击信号。

    不仅何骏。所有人都听到了二班长的话,机枪组同一时间推子弹上膛,只等一声令下。

    狙击组离鬼子还有些远,超出了81杠的有效射程。但是绝对在85狙的有效射程之内。

    时不我待,狙击手管不了那么多了,一个前扑卧倒在地。连呼吸都没喘匀就架起狙击步枪寻找鬼子的指挥官。

    一组为了防止被鬼子发现,与鬼子的主力相距较远。一组根本不可能立即投入战斗,一班长不急不燥。指挥组员继续利用树木的掩护前进。

    哪怕在战斗开始一段时间之后追上鬼子,也比在81杠射程之外乱放枪好得多。

    近了,更近了,眼就要抵达刘顺的心理位置,他不禁咽了一口唾沫,轻声在电台中说道:“注意注意,敌我距离将近四百米,表尺调到四,这个表尺没打过,正常瞄准应该就可以了。”

    部队打靶一般都是一百米胸环靶,新兵连的射击教员通常都说表尺一进行精确射击,表尺三瞄靶子下沿进行概略射击。

    表尺一精准,一旦瞄准失误就会脱靶;表尺三粗放,不容易打出好成绩,但上靶弹数比表尺一多。

    队伍里只有何骏一个人没有从军经历,刘顺的话一则是为了缓解自己的情绪,二则是为了提醒何骏。

    何骏还真没注意表尺的事情,赶紧把枪撤回来,一眼表尺上醒目的“1”字。

    他赶紧把表尺扭到4,之后用记忆中最正确的据枪姿势瞄准小鬼子。

    心跳不可抑制地越跳越快,何骏紧张得手心全是冷汗。

    二班长的准星对正了一个鬼子,自言自语般轻声呢喃:“别打连发,尽量短点射,预备——”

    有意瞄准无意击发,他按在扳机上的手指开始预压,刚刚扣紧扳机,耳边突然传来砰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