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明末传奇-第29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此外,府州县衙门的知府、知州和知县等主官,每年还可以得到总督府下发的平均为一千两白银的养廉银。

    总督府还保证了府州县衙门的支出,譬如说衙门师爷、伙夫等等的开销,悉数都是衙门直接负责,可以直接从衙门的府库支出银子,只是师爷和伙夫等人员的数量,有统一要求。

    以前这些方面的支出,都是知府、知州和知县个人掏腰包的。

    当然,这个收入和以前比较起来,肯定是少了太多,毕竟知县每年的很多隐形收入,达到了几千两甚至是上万两的白银,可惜总督府在明确保证了府州县官吏的俸禄之后,对于惩戒措施也制定的非常严格,凡是有官吏贪墨,一经查实,首先就是罢官,其次就是革去一切的功名,最后就是严惩,贪墨达到千两白银以上者,斩首示众,一千两白银以下者,悉数流放到琼州等地。

    要知道总督府是可以直接处理五品以下的官吏,也就是说可以直接处理知州、知县等等,就算是四品的知府,违背总督府的要求,受到的惩罚是一样,礼部和刑部,基本是不会干涉总督府处理贪墨官吏事宜的。

    严厉的惩戒措施,加上俸禄方面的保证,的确能够规范所有官吏的行为。

    众人也都注意到了一点,那就是总督府如此管理四府三州的事宜之后,朝廷的邸报包括皇上的圣旨,都没有总督府的文书重要,不管朝廷有什么要求,诸多的官吏都要等候总督府的文书,他们做任何的事情,都要按照总督府文书的要求来做。

    漕运总督府,东林书屋。

    徐望华手里拿着邸报,面容严肃。

    “大人,属下有些担心,淮北、陕西以及复州等地,不征收历年拖欠的农业赋税,此举是不是会引发朝中某些大人的弹劾,自从洪门开始收缴保护费以来,京城和南京方面,已经是暗流涌动,很多人都盯着总督府,千方百计的找寻毛病,期盼能够予以弹劾,如此情况之下,总督府下发的文书,怕是会成为其弹劾的依据。”

    “徐先生,你说的不错,我也想到了这一点,不过总督府不能够征收历年拖欠的赋税,我们打击漕帮,目的就是要减轻老百姓的负担和压力,老百姓好不容易才安定下来,逐渐开始平静下来,若是又开始征收历年拖欠的农业赋税,那岂不是再一次激起老百姓的怒火,让老百姓无法活下去了。”

    “大人说的是,属下也想到了,若是征收历年拖欠的农业赋税,肯定会引发大规模的反弹,就连淮北各地的百姓都无法承受,更不用说北方各地了,不过朝廷的邸报说的很是明确,已经将拖欠农业赋税的百姓归结为刁民,如此严重的定型,若是总督府不予以执行,怕是会引发更多的风波。”

    徐望华说到这里的时候,郑勋睿微微叹了一口气。

    “我知道,此举不仅会引发朝廷的关注,更是让其他的巡抚有着不小的压力,弄的不好让总督府被孤立起来,不过与稳定局势比较起来,这一切都不算什么,我相信,不要多长的时间,朝廷就会明白,所谓征收历年拖欠农业赋税的举措,是大错特错的。”

    徐望华看了看郑勋睿,稍稍犹豫了一下,还是开口了。

    “南京户部尚书杨大人也来信了,说是漕运总督府做出的决定,已经影响到应天府各地,就连刘宗周大人都感觉到为难,刘大人也觉得征收历年拖欠的农业赋税,此举是不合适的,但朝廷已经做出了决定,南直隶还是必须要执行的。”

    话语说到这里,郑勋睿的神色也变得严肃起来了。

    “徐先生,关键时刻,应该坚持的原则,我们决不能够放弃,不征收历年拖欠的农业赋税,是为了维持淮北的稳定,包括陕西和复州等地的稳定,该承担的压力,总督府来承担,我倒是担心,北方各地怕是会在短时间之内出现大乱的局面。”

    “陕西曾经是流寇最为集中的地方,朝廷一直都认为陕西民风彪悍,刁民太多,可他们为什么没有想到,陕西究竟是什么时候开始出现大量流寇的,也就是在崇祯元年,朝廷决定征收历年拖欠的农业赋税的时候,北方遭遇到太多的天灾,老百姓无法活下去了,生活难以为继,难道朝廷那些大人不知道吗,如此的情况之下,不想到救济,还在盘剥百姓,这不是逼着人家造反吗,这就是典型的**。”

    “郑家军剿灭流寇,也有好几年时间了,眼看着局势慢慢的平复下来,如此情况之下,不想着很好的安抚百姓,让百姓能够活下去,却趁着这个时候,再次的征收拖欠的农业赋税,这岂不是再次逼着百姓造反,难道有些人想着大明天下大乱。”

    “为了百姓能够活下去,为了大明江山,哪怕是承担朝廷的责罚,我也认了。”

    徐望华离开之后,郑勋睿陷入到沉思之中。

    这一次总督府下发的文书,可能会引发轩然大波,当然也可能没有多大的事情,他一直不明白,皇上为什么会做出这样的决定,这种自毁江山的决定,若不是昏聩到了极点,是不可能做出来的,难道这一切都意味着,他与朝廷决裂的时间,已经提前了吗。

    从总体的局势来说,郑勋睿暂时还不能够与朝廷决裂,实际尚不成熟,若是彻底稳定了淮北的局势,征收到大量的商贸赋税之后,那个时候与朝廷决裂,郑勋睿就不用过于担心了。(。。)

第四百二十二章 前奏() 
尽管穿越十年时间,但郑勋睿的思维,还是有着几百年之后的痕迹,他已经完美的融入到明朝崇祯年间,对于很多不符合常理的事情,也有了不一般的认识,毕竟不是几百年之后,百姓的素质和文化,不可能比较,很多不能够忍受的事情,还是默默忍受,这种忍受的程度,是几百年之后的人无法想象的事情。

    尽管有着古今结合的优势,但在有些方面,郑勋睿的判断还是出现了偏颇,最为明显的就是在征收历年拖欠的农业赋税这个事情方面。

    按照郑勋睿的认识,一旦大明各地开始征收历年拖欠的农业赋税,一定会出现大乱的情形,毕竟老百姓没有饭吃,肯定会骚动,但一个多月的时间过去了,各地的情形依旧是稳定的,就连活动在山西、河南、四川和湖广一带的流寇,也没有太多的消息传来。

    这让郑勋睿有些迷惑了,为什么崇祯初年开始征收拖欠的农业赋税,会出现大规模的骚乱,如今却不会出现,难道朝廷里面的大人有着先见之明,难道说皇上未卜先知。

    为了能够掌握实际情况,郑勋睿已经要求郑锦宏派遣斥候到北方一带去侦查,而且要求驻扎在西安的洪欣涛关注陕西的情况,搜集到的情报已经源源不断的到了淮安,这里面有很多郑勋睿难以接受的事宜,譬如说部分的官吏,借着这次征收历年拖欠农业赋税的时机,大肆的盘剥百姓,高额征收火耗,中饱私囊,已经让老百姓无法忍受了。

    可以说这一次征收赋税,部分官吏的做法。情形比崇祯元年还要恶劣。

    为什么如此的情况之下,老百姓还是能够忍受,难道说老百姓真的是忠君吗,真的能够忍受一切不公平的待遇吗,真的愿意等死吗。

    郑勋睿看着诸多的文书,陷入到苦思之中。这绝不是他无事找事,因为这牵涉到执政理念的问题,所谓水能载舟、亦能覆舟的理论,难道出现了偏差。

    经过短时间的判断,郑勋睿觉得事情没有那么简单,百姓肯定是要造反的,只是刚刚经过了秋收,百姓虽然遭受到官吏的盘剥,但勉强还能够度日。一旦官府的作为太过分了,将老百姓逼到绝路上面去了,那么问题肯定就会爆发,一旦问题爆发出来,引发的震动就不是朝廷所能够应对的。

    五省总督卢象升很是着急。

    卸任湖广巡抚一职,专门负责剿灭流寇事宜,已经有一段时间了,可是流寇并没有被剿灭。相反其活动更加的谨慎,行踪也变得很是诡异。

    一年多时间过去了。流寇从原来在平原地方活动,转变到大山与平原之间活动,卢象升派出了无数的斥候,想着弄清楚流寇的主力究竟在什么地方,但没有能够得到成功。

    不过有一点卢象升还是弄清楚了,那就是流寇活动的中心区域。已经集中到了河南一带,李自成和张献忠绝大部分的时间都是在河南境内,他们已经变得很是谨慎,而且也改变了以往劫掠的做派,开始和大山里面的老百姓融合。

    流寇的情形也出现了一些变化。那就是涌现出来几个新的首领,包括原来属于李自成麾下的刘宗敏,也是陕西米脂人,带领一部分的流寇,活动在山西、河南、四川以及湖广大片的地方,流动性非常强,而且是贯彻了流寇以前的作战风格,那就是快速移动,以劫掠钱粮为主,虽说引发的轰动不是很大,但也令各地官府头疼。

    闯塌天刘国能、争世王蔺养成、蝎子块拓养坤、扫地王张一川等等,以前都是独立的流寇首领,势力不是很大,以至于在荥阳大会的时候,都没有能够被单独算作一营,而且在朝廷以及郑家军剿灭流寇的过程之中,都遭受不少的损失,但随着绝大部分流寇首领被剿灭,他们的实力慢慢开始壮大起来,已经成为流寇之中令人瞩目的力量。

    最后就是张献忠的几个义子,其中的老大孙可望,已经被郑家军斩杀,剩下的三个义子李定国、刘文秀以及艾能奇,迅速成长起来,这几个人本来就很是骁勇,加之跟随张献忠四处作战,特别是在四川夔州面对郑家军的时候,那是经历了血与火的鏖战的,故而能力变得很是强大,迅速在流寇之中崛起,成为了令官府头疼的人物。

    至于说李自成和张献忠两人,行踪更是诡秘。

    闯王李自成已经成为流寇拥戴的首领,当年率领不足百人,从四川的播州逃离,回到河南之后,蛰伏一段时间,在顾君恩等人的帮助之下,很快开始招募军士,实力得以壮大,而且李自成作战显得更加的谨慎,每一次的战斗,都是经过了长时间的谋划,作战出其不意,毫无规律可循,几乎是连战连捷,尽管说获取的胜利不是很大,沿途的老百姓还要遭殃。

    一度时间,老百姓痛恨朝廷的军队,甚至欢迎流寇。

    这让卢象升莫可奈何,他曾经好几次给皇上和朝廷写去奏折,恳请朝廷拨付一定数量的钱粮,用于彻底剿灭流寇,可惜他的奏折,根本就得不到重视,朝廷已经很长时间没有感受到流寇的威胁,其实是不重视的,如此的情况之下,想着要求户部拨付大量的钱粮,那几乎是不可能的。

    好在流寇没有大规模的动作,这也让卢象升能够勉强维持北方的稳定。

    看到朝廷有关征收历年拖欠的农业赋税的邸报,卢象升的心沉下来了,他很清楚北方的情况,也知道老百姓其实还在死亡线上挣扎,好不容易这一年没有遭遇到什么天灾,能够收获一些粮食,可偏偏要缴纳以前拖欠的赋税,这岂不是比遭遇到天灾还要悲惨。

    朝廷决定下来的事情,卢象升没有办法阻止,他只能够眼睁睁的看着河南、山西、湖广和四川等地,开始大面积的征收农业赋税,知晓其中利害关系的他,能够做的就是要求各地的军队,时刻注意流寇的动向,避免流寇在这个时候发动大规模的进攻。

    卢象升不断收到各省的奏报,都是要求五省总督府彻底剿灭流寇、维护征收农业赋税秩序的,收到了这些奏报之后,盛怒之下的卢象升,忍不住骂人了,他本来就反对这个时候来征收历年拖欠的农业赋税,也知道各级官吏能够从中获取到大量的好处,唯有老百姓无法活命,而各地要求彻底剿灭流寇的奏报,其实就是在反映情况有些不对,征收农业赋税的过程之中,怕是遭遇到不少的抵制,官吏将这些抵制,一律都当作流寇去对待。

    卢象升骂人的事情,很快传开,这让他与地方上的官吏,关系变得微妙起来了,作为五省总督,若是得不到地方上的支持,想要剿灭流寇,那是异想天开。

    不过卢象升暂时没有注意到这方面,也没有想过后果,他认为这不是什么问题,自己是朝廷任命的五省总督,负责剿灭流寇事宜,地方上就算是有看法,但也不敢违抗五省总督府的命令的。(。。)

第四百二十三章 绝非意外() 
崇祯十年八月,河南开封府,杞县。

    官府征收赋税已经持续接近一个月时间,恶劣的事件层出不穷,因为征收赋税过程之中,被当作流寇斩杀以及关进大牢之中的百姓已经超过百余人,一时间县衙大牢里面人满为患,杞县县令宋枫依旧是高压政策,不管遇到多大的困难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