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明末传奇-第52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会议,就能够对此次商议的事情票拟,这样内阁首辅的权势被极大的削弱。钱士升不会允许这等情况的出现,他专门给皇上写了奏折。要求还是由内阁首辅主持内阁商议诸多的事情,内阁次辅予以协助。

    钱士升做的第二件事情,就是在朝廷之中巩固东林党人的根基,原则上五品以下的官员,内阁商议基本就能够确定下来,皇上的精力有限,不可能关心所有官员的任命,能够把握住五品以上官员的任命就很不错了,在内阁多年的钱士升是明白此中奥妙的。故而他巧妙的利用内阁商议官员任命的事宜,安排了很大一部分东林党人出任七品八品甚至是九品的官员。

    可不要小品阶不高的京官,他们往往是做具体事情的,熟悉政务,且有着丰富的经验,基本是部门的骨干,将这些有能力的人笼络到周围。就有了足够的实力。

    第三件事情,钱士升明确了剿灭流寇以及防御后金鞑子的战略战术,在剿灭流寇方面,兵部确定的十面埋伏四正六隅的作战部署,依旧坚持,只不过在具体执行的时候。出现了重大的变化,由迅速的剿灭流寇,到逐渐的封堵和削弱流寇的实力,待到时机成熟之后予以最终的打击,在防御后金鞑子方面,主要是稳固关宁锦防线,放弃修筑大凌河城的想法。尽量的保证辽东和辽北的稳定。

    钱士升的所有奏折,皇上几乎都准奏了,特别是在巩固和集中内阁权力方面,或许内阁出现了长时间的波动,让皇上感觉到内阁若是不能够团结,那就做不好任何的事情,或许是司礼监慢慢掌控了大权,已经能够限制内阁,成为了皇上主要的帮手。

    当然,钱士升提出来的这些奏折,都是在充分思考和揣测皇上心思的情况之下提出来的,朝廷已经准备将主要的经历放到对付郑勋睿和郑家军方面,其他的方面自然要削弱一些。

    东林党人与郑勋睿是死对头,故而在对付算计郑勋睿和郑家军的事情上面,钱士升不遗余力,钱士升不笨,他知道皇上利用东林党人与郑勋睿博弈,他也知道东林党人的实力是比不上郑勋睿的,这样做的后果,是东林党人付出惨重的代价,不过只要有皇上的支持,只要能够让东林党人逐渐凝聚起来,积攒足够的实力,只要能够逐渐的掌握到权力,总有一天,东林党人将有着足够的力量影响朝廷,实力甚至超过如今的郑勋睿和郑家军。

    将欲取之必先与之,熟读史书的钱士升很明白这个道理。

    为了能够落实诸多的事情,钱士升异常的繁忙,内阁之中的侯询是他最为得力的助手,黄士俊孔贞远和贺逢圣等人,了内阁的现状,也逐渐靠拢到他的身边,至于说内阁次辅陈新甲,主要的精力依旧放在兵部,这让钱士升能够很快的整合内阁。

    按照规矩来说,内阁大臣的总人数应该在七人到九人的规模,如今只有六人,至少需要增加一人,不过钱士升暂时压下了这件事情,内阁人数越多,权力越是分散,这对于他来说是很不利的。

    对待司礼监的态度方面,钱士升同样很灵活,他迅速与司礼监大太监王承恩建立起来关系,甚至放下身段专门去拜访王承恩,还送去了厚礼,对曹化淳高起潜和王德华等司礼监太监,钱士升也是高。

    钱士升的付出得到了回报,很短的时间之内,他与司礼监的关系也处理的不错了。

    钱士升的所作所为,让人想起了万历年间的张居正,当时的内阁首辅张居正,与司礼监大太监冯保之间的关系很好,其所有的政令能够顺利推行下去。

    不到三个月的时间,朝廷基本稳定下来,有不少的文武大臣是士升的,认为钱士升能够稳定局面,得到皇上的信赖,处理好与司礼监之间的关系,且又是内阁大臣之中资格最老的,按照这样的态势发展下去,钱士升一定能够有着一番作为的。

    钱士升的府邸,已经成为京城之中最为热闹的地方,每日里散朝之后,前来拜访的人络绎不绝,不过钱士升一直都很是低调,并未表现出来志得意满的态度。

    钱士升已经六十八岁,这个年纪很多的东西,不会轻易遭受到诱惑和蛊惑,意志坚定,圆滑老到,这个年纪的钱士升,一个最大的问题,就是认识完全固定下来,做事情我行我素,认定的事情,不管谁劝阻都不会回头。

    书房。

    钱士升与侯询两人正在商议。

    书房不是任何人都能够进入的,前来府邸拜访的人,就算是内阁次辅陈新甲,有些时间也不一定能够进入到书房,不过侯询是书房的常客,东林党人的中坚张溥张采杨彝吴昌时和龚鼎孳等人,也有不少进入书房的机会。

    “侯大人,皇上有些着急了,几乎日日都想着郑勋睿和郑家军,不过我认为时机尚不是很成熟,东林党目前的力量,还无法与郑勋睿抗衡啊。”

    在侯询的面前,钱士升还是实话实说的,他做事情可不鲁莽。

    侯询稍稍沉思了一下,跟着开口了。

    “大人,内阁长时间没有动作,皇上怕是更加的担心,大人如今在朝中的声誉很高,得到了诸多大人的尊重,下官认为这是好事情,可皇上不一定这么是大人总是想着首先稳固朝廷,集聚东林党的力量,等到力量足够强大之后去对付郑勋睿和郑家军,下官担心皇上会发怒。”

    “你说的很不错,其实我已经感觉到问题了,司礼监的王承恩曹化淳高起潜和王德化等人,态度都是不冷不热的,他们的态度就是皇上的态度,前面周延儒温体仁和张至发等人的教训,我是里的,要是我总是想着整合内阁,怕是等到内阁真正铁板一块的那一天,我也不要想着做这个内阁首辅了。”

    “是啊,大人还是要想办法动作的,哪怕是不算是很成功的动作,如此皇上才不会过多的担忧。”

    “嗯,我的想法,首先还是调整南直隶陕西和山东等地的官吏,通过大幅度的调整官吏,来勋睿是什么态度,郑勋睿要是明确的反对,不遵从皇上的旨意和户部的敕书,那就是造反,到时候皇上和内阁都可以警告郑勋睿,再说我也了,郑勋睿还没有公开造反的胆量,那样他在南直隶陕西和山东等地,就要彻底失去支持的。”

    侯询没有点头,脸色反而不好勋睿几次出手对付东林党人,他印象非常深刻,要知道这个郑勋睿的手段可不简单,内阁调整南直隶等地的官吏,郑勋睿肯定有应对的办法,当初张溥等人到淮北的漕运总督府,还不是灰溜溜的离开。

    不过目前也没有很好的办法。

    询没有开口,钱士升字斟句酌的再次开口。

    “我知道你的想法,认为这样做的作用不大,不过这是第一步,成与不成,我们都不会遭受太大的损失,通过这一步,让皇上彻底郑勋睿的本质,让皇上与郑勋睿彻底的对立,我们的目的就达到了。”

    侯询马上明白过来,士升,脸上露出钦佩的神色。(。如果您喜欢这部作品,欢迎您来投推荐票月票,您的支持,就是我最大的动力。)

第七百三十七章 自我毁灭的开始() 
调查署源源不断的将京城生的事情禀报给郑勋睿,这么长时间过去,作为调查署的负责人,徐佛家和杨爱珍完全掌握了调查署工作的重点,她们已经不需要郑勋睿做出特别的强调,就能够知道该从什么地方着力搜集情报。

    河南与湖广的局势处于对峙之中,熊文灿再次就任五省总督之后,没有急着进攻和收复开封府城,而是继续驻扎在临颍,李自成占领开封府城之后,也没有马上撤离,张献忠离开郧阳抵达许州的时候,估计是知道李自成已经攻陷了开封府城,故而拿下许州之后,也没有继续朝着开封府城的方向前进。

    平心而论,要求熊文灿率领大军同时对付李自成和张献忠两路流寇,这样的可能性基本是不存在的,分别驻扎在开封和许州的李自成和张献忠,表面上看没有任何的联系,其实他们相互是完全能够驰援的,许州距离开封府城距离并不是很远,熊文灿进攻任何一处,都要考虑到另外的一路流寇。

    时间就这样慢慢的过去,皇上和朝廷似乎也不是特别的着急,让这种对峙的局面继续维持,好像是有了彻底剿灭流寇的办法。

    这样的局面是非常奇怪的,按说开封府城被流寇占据,朝廷早就会吵成一锅粥,要求收复开封府城的声音会不绝于耳,任由开封府城被流寇占据,这是皇上和内阁不可能容忍的局面,开封府城毕竟是北方最大的古城之一。

    这同样是郑勋睿重点分析的原因,穿越十四年时间,结合历史的知识和现实的认识,他对朱由检有了自身准确的判断,朱由检面子观念特别强,一般情况之下是不会允许这等情况出现的,如今默许了流寇肆掠的情况,那只能够说明一点,朱由检有更加重要的事情做。相比较来说,流寇肆掠的事情放到后面去了。

    通过对京城局势的分析,郑勋睿很快得出了结论,知道了其实的原因。他暗自感叹,历史上的大明王朝,为什么会轰然倒下,有很多的原因,不过根子还是在朱由检和朝廷。朱由检面子观念强,做事情好大喜功,总是喜欢展现自身的卓绝,遇到事情之后死撑着,不结合实际情况来解决,这就好比是一辆只能够拉十吨货物的汽车,实际拉着一百吨的货物,不垮掉才是怪事了。

    大明王朝的问题已经深入膏肓,修修补补无济于事,唯有做出颠覆性的改变。但这一点朱由检做不到,不仅仅是底气不足,能力更是不够。

    徐望华郑锦宏文坤和李岩进入到房间,由他们四人和孙承宗一同组成的参谋部已经开始运作,需要处理的事情很多,故而这段时间他们异常的忙碌,只不过作为参谋部成员的孙承宗,仅仅是挂名,没有实际做事情,孙承宗因为年纪大了。身体不是很好,加之对郑勋睿的某些做法,内心可能是不赞同的,也就不可能实际参与参谋部的事宜。

    文坤已经调回南京兵部。以兵部右侍郎的身份进入到参谋部,原金州知州曹驰调任苏州知府,金州知州暂时由郑家军副总兵杨贺兼任。

    看着徐望华等人疲惫的面容,郑勋睿笑着开口了。

    “参谋部的职责,比较朝廷内阁还要多,也难怪你们如此的疲惫。不过做事情不需要那么着急,一步步来,有些事情不能够强求,时候到了,很多事情就水到渠成了。”

    徐望华看着郑勋睿,轻轻叹了一口气,在他的眼里,郑勋睿总是那么风轻云淡,就算是遇见重大的变故也是如此,这恐怕就是郑勋睿与所有人区别之所在,人家拿得起放得下,高瞻远瞩,遇到任何困难都能够力挽狂澜,如此才是真正的帝王之相。

    “大人,南直隶陕西和山东等地,需要处理的事情很多,特别是山东一地,事情特别多,按照大人的安排,属下想着将登州和莱州两地纳入到郑家军第二军的统管之下,只要能够控制登州和莱州两地,让其与复州和金州等地相互呼应,郑家军在山东的力量就愈的强大,不仅仅是后金鞑子不敢轻举妄动,就算是朝廷也无可奈何。。。”

    徐望华等人的事情的确很多,他们做的每一件事情,都需要认真思考,都需要很小心,都需要考虑到方方面面的影响,不管怎么说,郑勋睿还是大明的太子太保南京兵部尚书,要是自此就表露出来决绝皇上和朝廷的态度,可能引很多的风波。

    “徐先生,我知道你的想法,也知道你们所有人的担忧,不过这种担忧,现在看来必要性可能不是很大了。”

    郑勋睿说出来这些话,所有人都愣住了,难道郑勋睿准备要造反了。

    看着众人的面孔,郑勋睿有一丝的不舒服,尽管这些人是他绝对的心腹,可众人内心正统思想的观念,一时半会不可能完全消除,这是人之本性,不可能避免,由此可见,他郑勋睿真正的开始造反了,恐怕会面临一段时间更加艰苦的局面。

    “调查署送来的情报,想必你们都看过,或许你们忙于具体的事情,没有特别注意,接下来我询问几个问题,你们一一帮助解答。”

    “第一个问题,李自成占领了开封府城,张献忠占领了许州城,皇上和朝廷为什么没有命令五省总督熊文灿马上出兵收复开封府城,同时彻底剿灭流寇。”

    “第二个问题,内阁进行了大幅度的调整,内阁辅钱士升要风得风,要雨得雨,在朝中权势赫赫,巴结的人不计其数,且钱士升任命大批的东林党人进入到六部和都察院都部门为官,让东林党的势力再次强大起来,皇上难得一点都不担心,任由钱士升展。”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