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姜新圩哦了一声,问道:“如果我想请你们找一下沙特即将竞拍油田的信息,需要多少资金?我只需要了解油田位置在哪里,勘探资源是多少。”
小克留齐科夫似乎一点也不在乎姜新圩出尔反尔,他平淡地说道:“具体资金数量我还不清楚。我必须先调查,然后再给你开价。……,如果不介意的话,我现在就可以运作。”
姜新圩一愣,问道:“现在就可以运作?你马上就能出国?”
道:“不用我出国。这可不是什么非常大难度的任务,你刚才要的资料在竞拍之前都应该向投标者公开。所以,我们只需要从某位王子嘴里询问一下就行。”
姜新圩瞪大眼睛,问道:“这么简单?”
小克留齐科夫摇头道:“这可不是简单。首先必须得找对王子,沙特有数千个王子,极大部分王子是不知情的。我们问他们也是白问,只会浪费时间和金钱。唯一的好处也许就是将一大堆王子从知情人的怀疑中排除出来。……,姜总,我现在可以打电话吗?”
姜新圩说道:“可以。我需要回避吗?”
小克留齐科夫回答道:“不用。从现在起,你是我们的老板,你有权知道一切。”说着,他就拿起了桌上的电话机话筒。
姜新圩心里感觉怪怪的:我就这样拥有了来自克割勃的部下了?这也太平淡了吧?
他的目光留意到小克留齐科夫拨打的是莫斯科的号码。
等电话接通,小克留齐科夫对着话筒说了几句英语,也就是刚才姜新圩所说的,然后他就挂了电话,再转头对姜新圩说道:“请等五分钟。”
大约五分钟,桌上的电话响了。
小克留齐科夫拿起话筒喂了一下,接着就是嗯嗯哦哦几下就挂了电话。
见姜新圩看着自己,道:“竞拍的资料明天下午就会公布。如果姜董今天晚上就要看到,需要五十万美元。如果明天晚上再看,需要一万美元。”
姜新圩毫不犹豫地说道:“今天晚上。……,现在付款吗?”
他这么做并非真的需要这份资料,他只是想测试一下小克留齐科夫他们的能力:不就是五十万美元吗?小爷我支付得起。
小克留齐科夫平静地说道:“不用。货到付款就行。因为你是我们的老板。”
姜新圩笑了笑,说道:“你现在就去找蒙晓锋,让他给你们安排单独的办公室,架设单独通信系统。资金、人员什么的,等李丽华上任了再说。”
“是!”小克留齐科夫波澜不惊地起身离开。
姜新圩心情复杂地看着他离开。
下午,姜新圩又加入到与高通公司、摩托罗拉公司的争权夺利中。
事实上,三方除了专利方面的争吵外,他们还就硬件试制、新产品检测、试验网建设等问题争吵,都努力为自己的公司争取利益。
虽然高通公司和摩托罗拉公司都是美国公司,但两者之间还是存在一定的厉害冲突。双方有时候当着飞讯集团人的面也争得眼红脖子粗。
姜新圩虽然昨天与任振飞达成了一致,用一个点或两个点的退让换取高通公司和摩托罗拉公司的无线通信技术。但他一到了争吵的时候根本就忘记这件事了,带着他的手下与对方争得面红耳赤,好几次还拍了桌子。
毕竟每一个点看似不多,但涉及到的背后利益可是不少,完全可以用十亿美元、甚至百亿美元来形容。因为这个标准将在全世界通用,谁引用这个标准,谁就得交给标准制定者一笔巨款,而且这些钱还是源源不断的,直到你不用这个标准为止。
凭借上辈子扎实的技术功底,年轻的姜新圩居然在争吵中稳稳地占据了上风,狠狠地打击了高通公司和摩托罗拉公司那些专家的嚣张气焰,将他这个技术权威的威信更加确立起来。他新撰写的几个专利申请文件居然全部被对方放进了标准专利群中。
以至于飞讯集团在版权中的份额反而增加了一个点。
这场争吵整整延续了三天三夜,直到圣诞节了,这些来自美国的人才不得不停了下来,因为圣诞是他们最重要的节日,跟华夏的春节差不多,都希望能回家团圆。
争吵自然只能告一段落。
不过,双方约定元旦之后再吵,直到吵到大家都认为标准完美无缺了为止。
期间,姜新圩已经分别与两家公司进行了私下交流,试探性提出了用cdma98标准份额换取无线通信技术专利的想法,得到了两家公司的认同,只是他们都怀有不同的心思,说白了就是想多换一点cdma98标准的份额。
但姜新圩哪里愿意放弃太多的份额,几番讨价还价下来,三方终于达成了一个口头协议,那就是飞讯集团拿出一个点的标准份额,换取高通公司195个无线通信专利,换取摩托罗拉214个无线通信专利。
这些专利的换取必须等cdma98标准再次签字后才能进行。
送走了回去过圣诞节的美国佬,姜新圩也没有任何空闲的可能,他还有的是事情要去做:从乌克兰和俄罗斯购买的米…26在有关高层的亲自过问下,在梅奥妮的全力运作下,通过同样是购买来的伊尔76运输机运到了沪海市,正在紧锣密鼓地进行有关应急通信系统的改装。至于随机而来的其他技术资料,比如航母,比如特种车辆,比如直升机发动机等技术资料已经被有关部门笑呵呵地接收了。
在开始的时候,国家有关部门对姜新圩将这么重要的直升机改装成什么应急通信直升机很不以为然,觉得姜新圩这是在瞎搞,觉得真有什么自然灾害,派部队的通信分队进驻就是,何必浪费宝贵的直升机?
但因为这些直升机是姜新圩自己买的,又只拿出三架进行改造,所以他们没有发表什么反对意见,对飞讯集团的改造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可等到军方一位负责通信的老专家到处呼吁要重视这件事,认为姜新圩这个改装行为意义重大,对大规模灾难性自然灾害有着别的设备和组织难以替代的作用后,有关部门才真正重视起来,立马下令集中全国的精兵强将参与这次改造,飞讯集团一下子从绝对主导地位变为了改装协助单位。
不但在设备改装上拿出了国宝级专家参与,还从空军部队调来了优秀飞行员、高级飞行工程师加入,根本不需要姜新圩他们给这些人发工资,相关费用一概由国家负责。
姜新圩乐得清闲,反正他弄这个玩意的次要目的就是为了打广告,只是推出他的应急通信车什么,用直升机吸引别人的目光,刷一刷所谓高科技的存在感。而主要目的还是为救灾积累经验,有了国家的参与自然更好了,省了一道手续,不需要飞讯集团积累经验后再告诉国家。
(感谢各位的月票、推荐票和订阅)rw
第498章 进展顺利()
按照姜新圩的计划,应急通信直升机以三架直升机以及一台信号转接车为一个整体单元:三架直升机一架滞留空中进行通信,引流话务,确保从地震灾区获得的电话通信通过数字微波接入到附近电信网,一架停留地面待命,随时准备代替控制滞留的直升机。 X
而第三架则是通信指挥车,一方面可以对数字微波进行中继,让深入灾区的那架直升机发出的微波信号传得更远,另一方面则根据灾区情况引导或指挥救灾队伍有序、更安全地进入灾区,同时还可以在不要的时候运输救灾物资、运输高级官员、重要设备。
至于信号转接车更好理解,这台车呆在灾区外接近电信网的地方。在地面接收直升机的微波信号,把微波信号里的手机话音信号取出来,送入到当地电信网中。
他之所以没有弄更多的,主要还是觉得模拟移动通信设备太loa98技术成熟了,产品性能稳定了,自己这边对抗震救灾有经验了,到时候再用它们来改装。
他很忙。
除了关注直升机的改装,姜新圩还答应了中软公司,答应帮助他们进行多类型的网络交换机设计。同时他还要着手研究猝发通信系统,这是姜新圩答应了文国忠的……
还没等他结束跟沪海那边讨论直升机改装问题,研究院的张钢院长就找上门来,竭力邀请他去走访那些新成立的研究所、研究室、科研项目小组。
想到这事确实重要,姜新圩就算身后有一堆事情等着自己,他也只得丢下其他的事情跟着张钢走。
他们走访了一个又一个新成立的实验室或者研究所,召集实验室的专家们召开会议,鼓了劲。那些被接见的专家,特别是那些来自于前苏联的专家,一个个如打了鸡血似的干劲十足,很多专家都提出不过什么圣诞节了,加班加点的工作。
这些人之所以如此有干劲,原因自然主要是因为钱,所有被请来的钱苏联专家都知道姜新圩是一个喜欢砸钱的主。只要入了他的法眼,口袋里想不塞满绿油油的钞票都难。
这不,姜新圩每到一个实验室,就给每一个专家学者啥的发了两千美元的所谓开张费。对于开张费,很多人费解,似乎没听说过,但经不住这些人会变革,很快就被这些前苏联专家解读为过节费。
圣诞来了嘛,老板发一笔钱让他们欢度圣诞。他们自然干劲冲天,本来他们苏联人已经不太在乎圣诞了,现在加班加点完全应该。
姜新圩虽然内心腻味什么狗屁圣诞,但他们这么认为也就默认了,只要他们拼命工作就行。
受这些前苏联专家的影响,同一实验室的华夏专家和少量意大利专家也主动或被动地加班了。在梅奥妮以及她所在家族的帮助下,很多意大利专家应姜新圩的邀请加盟到飞讯集团。这些意大利人的技术也许不是顶尖的,但这些专家比前苏联专家更懂得现代化,懂得时髦因子。设计同一功能的产品时,前苏联专家能够保证产品的性能稳定,而意大利专家能够保证它们美观好看。
可以说,他们配合后相得益彰,相互弥补缺陷。
有些实验室、研究室的人在成立不久就投入到了实际工作中。比如压缩机研究室的专家就在姜新圩的要求下前往双州市五金工具厂,集体会诊那两条闲置的压缩机生产线。
经过检查,来自前苏联的专家一致认为这两条生产线都能使用,只需要稍微修理一下,买一些配件换上就行。
配件没有买的?前苏联的专家二话不说就拿起铅笔和图纸开始画图。还是如果五金工具厂的人加工不出这些配件,他们就可以亲自动手。
几个专家甚至动手修好了五金工具厂的两台机床。因为这两台机床居然是从前苏联进口的。
熟悉华夏工业现状的人都知道,华夏国很多机械工厂用的机床大部分都是苏联产的。
而来自意大利的专家则认为这两条生产线应该淘汰,生产出来的压缩机太笨重太难看,根本没有什么市场。应该从意大利进口新的生产线,那样的话生产出来的压缩机才有人买,才能取得利润。
经过一段时间的激烈争论,最终达成了统一:既不能只是修一修就开始投入使用,也不能完全抛弃去买意大利的生产线,而是利用意大利技术对这两条生产线进行技改,从意大利进口一些零部件。同时按照意大利美观、漂亮的要求对压缩机进行重新设计。
还有一个地震研究室则被姜新圩强行派往了滇省。姜新圩的理由是滇省是一个地震活跃地区,在1970年、1974年、1983年和1988年都发生了强烈地震。专家只有深入其中才能发现更多的情况,才能研究出实用的技术。
他还请那些专家拟出需要采购的仪器设备了,他当时就拨款叫人满世界地去采购。
幸亏郭书隆、王小利、张焕等管理专家到位,姜新圩才将这些事紧赶慢赶地匆匆过了一遍,之后带着周建亮、徐见虎等人前往京城,去帮助苏鼎宇他们设计设备。
本来姜新圩之前答应了冷兰的,准备带她一起走,可因为她要和文念诗交接投资财务部的工作,根本离不开身。
他也没有从紫安市直接坐车奔赴省城的机场,而是有意在省城双州市停留了一下,因为省城还有他的第二职业新兰超市。
在省城的一家酒店里,他电话招来了廖雪梅、蔡英东、吴俊忠三人,询问了一下他们有关超市的运作情况,比如公司注册、货物订购等事情。
听了他们的汇报,姜新圩感到很欣慰,觉得这些人还是肯做事的,短短的几天时间,不但把公司注册的事情办好了,还把商品订购的事情也办理得差不多了。他们虽然是生手,但他们很努力,或者向其他超市、百货商场学习,或者找熟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