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有这想法很正常啊,这样吧,我给你讲个故事。听了之后你再想想看。
首先,这是一个真实的故事。
大约是在400年前,德国某小镇里有一位伯爵。是个心地善良的人,他将自己收入的一大部分捐给了镇子上的穷人。这十分令人钦佩,因为中世纪时穷人很多,而且那时经常爆发席卷全国的瘟疫。
这天,伯爵碰到了一个奇怪的人,他家中有一个工作台和一个小实验室,他白天卖力工作,每天晚上的几小时的时间专心进行研究。
他把小玻璃片研磨成镜片,然后把研磨好的镜片装到镜筒里,用此来观察细小的物件。伯爵被这个前所未见的可以把东西放大观察的小发明迷住了。他邀请这个怪人住到了他的城堡里,作为伯爵的门客,此后他可以专心投入所有的时间来研究这些光学器件。
然而,镇子上的人得知伯爵在这么一个怪人和他那些无用的玩意儿上花费金钱之后,都很生气,“我们还在受瘟疫的苦”,他们抱怨道,“而他却为那个闲人和他没用的爱好乱花钱!”
伯爵听到后不为所动,“我会尽可能地接济大家”,他表示,“但我会继续资助这个人和他的工作,我确信终有一天会有回报。”
果不其然,他的工作赢来了丰厚的回报:显微镜。
显微镜的发明给医学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由此展开的研究及其成果,消除了世界上大部分地区肆虐的瘟疫和其他一些传染性疾病。
而伯爵为支持这项研究发明所花费的金钱,其最终结果大大减轻了人类所遭受的苦难,这回报远远超过单纯将这些钱用来救济那些遭受瘟疫的人。
我想,这个故事,应该能让你明白一些东西,至于是不是杯水车薪,我想你已经有了自己的想法,不是么?”
佳颖爸爸看着听完故事后放慢脚步的聂鹏,慢条斯理的说。
(本章完)
第74章 痒()
美国时间2017年1月19日,中午11点。国家航空航天局,太空垃圾与卫星轨道监测预警中心。
两名执勤工作人员正坐在监控器旁,兴高采烈的聊着昨晚的烤肉聚会,一人眉飞色舞的比划,另一人则配合的哈哈大笑,完全像是在度假。
当然,原本需要人工计算的复杂工作,早已被电子计算机所取代,他们的工作烈度自然也下降了很多,至少有足够的时间来聊天,来探讨昨晚的某个火热女郎究竟更中意谁。
嘀嘀。
提示声传出,一则国际航天轨道资源管理网的消息弹出在界面上。这意味着近期又将有一颗人造卫星发射或者报废,变成太空垃圾,或者将要变成太空垃圾。这样的消息几乎每周都会发生,两人早已见怪不怪了。
端着杯子的一人点开提示看了两眼,接着露出疑惑的神色。
“乔治,来看看这个。”
他指着屏幕上的提示,对着另一人说。
“华夏长光遥测卫星变轨通告?喔呕!他们这是搞什么?”被叫做乔治的年轻人坐在转椅上滑过来,看了屏幕后也觉得不可思议。至少在他的印象中,华夏还没有哪颗近地轨道卫星在服役期间做过变轨计划。
“为什么没有详细的目标轨道?”乔治问端着杯子的人,至少对方的资历要比自己老,也许会处理过类似的情况。
“军事目的!”马丁一改刚才的散漫状态,将咖啡杯丢到一边,开始检索起关于这颗卫星的详细资料。
“华夏西昌卫星发射基地,10月19日发射,长光遥测卫星。光学精度为。。。嗯??”看着屏幕上的数据,马丁楞了一下。这些参数明摆着就是一颗民用气象地质观测卫星啊。民用卫星变什么轨?
然而常年养成的工作习惯,依旧令他将数据记录完完整整的备份了下来,传给了休斯顿在轨卫星调度指挥中心。
同一时间里,收到这条消息的各国航天部门都执行了类似的操作,但是引起的重视程度就各不相同了,毕竟一颗民用遥测卫星的侦查能力要远远小于军用探测卫星。而就其目前的变轨方向来说,只会越变轨道越大,不存在于其他在轨卫星碰撞的可能。
老美中午12点,中国正是午夜,难以入睡的聂鹏躺在自己的卧室里,辗转反侧,怎么也睡不着。原因还是由于佳颖爸爸讲的故事。
显微镜?帮助他人?是要我着力于从根源上解决问题么?可是根源在哪里?谁都可能遇到困局啊,这种事情要怎么找根源?
显然佳颖爸爸的提示,为他解决了不少的困惑,可是随之而来的,则是关于“慈善”这个问题更加深入的思索。他现在犹如困在黑暗中的人,已经嗅到了一丝门外的芬芳,却苦于找不到门在哪里。
到底是什么呢?
想问题想到要抓狂的聂鹏索性从床上坐起来,扶着床沿对着空墙,做起了深呼吸。
这是他每次遇到难题时,做的准备之一。
几个深呼吸之后,来到桌子前,取了一张白纸,开始提炼自己的想法。
首先,他所期望的帮助对象,以及佳颖爸爸故事中所说的贫困对象,都是一群身处困境之中,无力改变自己现状的人。
那么,这群人的特点是什么,有没有什么共性?
聂鹏提笔开始写:穷人,饥寒交迫,战争,流离失所。。。
这些词写了一大堆,但是总结起来只有一条:欠发达。
那么自己能够做到的又是什么?
他换了一张白纸,又开始写:太空环境,制药,航天,登月。。。
越写,思路就越清晰,笔尖逐渐开始将这些词汇串联起来,文字也变得急促而有力:
技术!航天技术!衍生科技!科技树!新产业!。。。
是了,问题找到了。他摸到了那扇关上的门。
如果说之前的他只知道懵懵懂懂的去帮助每一个见到的受难者,那么现在的他终于知道自己追求的是什么,套用一句非常经典的话就是,能力越大,责任越大。
再说明白点,现在的他将自己放到了一个全新的高度去思考,一切有关于基地建设的问题似乎都豁然开朗,为什么去做?为了谁去做?为什么由他去做?
这些事需要理由么?
如果需要,那么就是月球基地的建设,是真正能够从根本上带动社会发展的工程,这样的发展必然会带动全人类生活水平的提高。
当然,这样的工程自然不能由他一个人来完成,也不现实。
他目前所需要做的,是以月球基地为基础,将其当作科技进步的催化剂,为学术研究工作提供绝佳的实践机会,包括对月球和其他行星的研究、物理学和天文学、生物学和医学科学等学科。
毕竟登月工程需要历史上前所未有的高精度和高可靠性。面对如此严苛的要求,人们要寻找新材料,新方法;开发出更好的工程系统;用更可靠的制作流程;让仪器的工作寿命更长久;甚至需要探索全新的自然规律。
再通过这些新的技术来带动新兴产业,在将新兴产业应对饥饿、疾病、食物和水的污染以及环境污染。
这就是困境的根源,而他的月球基地,是切切实实的能够让技术产生质的飞跃的原动力。
思绪到了这里,一切,豁然开朗。
对自己人生目标十二分满意的他折起面前摊开的纸,满心都是如释重负的放松感,这感觉猛地袭来,不禁让他哈气连天,于是连忙爬上床准备就寝,只是恍惚间想起似乎忘记了什么,略一琢磨没有印象后,也就不再纠结,转过身睡去了。
而被他忘记的某件事,此时已经在佳颖的心里发酵,那盒买来的“小雨衣”此时被她悄悄的藏在了衣柜里,而那份从女孩向女人转变的期待,却无论如何也藏不起来,她感觉自己就要爆炸了,那是一种由心而生的渴望;
是心动混合了荷尔蒙之后的躁动;
是求而不得的心悸;
是痒。
(本章完)
第75章 形势()
用被动心态和主动心态去考虑问题时,角度是全然不同的,比如同处在困境时,有人甘于受难,而有人则力求解脱。虽说结果不一定会有什么改变,但是在抗争的过程中,心是会强大起来的。
一早爬起来的聂鹏并没有急着去见佳颖,一是因为目前的月球基地算是基本完工,这么早去找她除了亲亲我我外,没有什么其他的事情能做。
二是经过了昨晚的头脑风暴后,他找到了此刻最应该瞄准的方向:吸引国家的注意!
为什么要这么干呢?这就需要从目前国内的航天体系来说,众所周知,航天工业在目前而言没有什么太大的即时利益,这东西就跟大航海时代似的,前期航海术发展好了,说不准就第一个发现新大陆了。可是发展方向不好,或者运气没有站在这一边的情况下,投入的钱就真的是洒进茫茫大海了。
这是一方面,再一方面,航空航天本身就是一项融合了多项领域的高精尖工程,民间资本想要涌入的话,面对的技术壁垒和政策约束不是一般的大,哪怕是咬着牙建成了,又要面对资本收回困难且时间长,缺少可见和明确的客户群体等问题,这明摆着就是花钱买罪受,谁闲着没事会琢磨这方面?
以上是民间资本远离航天工业的原因,但是在国家方面来看,就完全是另一回事了。
以航天工程对于目前的国际形势来说,无异于15世纪末到16世纪初的地理大发现时代,谁的船坚炮利,谁的器大活好,谁就占有未来发展的主动权。
所以哪怕是砸锅卖铁,国家也会咬着牙坚持下去,更何况实际的投入也没有想象中那么不可承受。举个例子,把花在航天上的那点钱省下来,摊在十三亿人口的医疗上,每一个人连一包消毒棉球都分不上,有它不多,缺它不少。
而从长期来看,国家获得的收益也确实不小,就从衣食住行来例举:农业上,根据卫星云图和遥感数据预测天气,监测自然灾害,可以帮助农民合理安排耕作时间,提前预防自然灾害,减少损失和增产,这关乎衣食;
利用卫星进行遥测和地质测量已经很普及了,在城市规划上也有一定作用,这关乎住;
GPS的普及让大到飞机船舶,小到拿着手机的人们出行有了保障,这关乎行。
所以从宏观角度,长远角度来看,国家队航天的投入收益比能够达到一比十几,还有什么能够稳定的带来这么高的投入收益比呢?
再说的文艺一些,航天工程在民营与国营间的区别,就是眼前的苟且比之诗和远方的境界。
聂鹏一边思考着用什么方式来引起国家队的注意力,一边打开电脑,找到早些时候发布的寻求合伙人的帖子,看一看有没有靠谱的回复。
这一看不要紧,越看越哭笑不得,底下说什么的都有,有要月薪二十万,包他三年之内发射载人航天器登陆火星的;有出资1000块,购买10%初始股权的,更有甚者在下面留言:XXX养鸡场筹资中,寻求投资方,2年回本3年翻番!
“这都一堆什么奇葩啊?”聂鹏将滚动条拉下去,心中的凉意越来越重,就在将要放弃的时候,忽然看到了一篇较长的回帖,分段清晰,标题加粗,有模有样的。
【民间资本涉足航天工业的可行性随想】……沉睡与苏醒
看了这题目,他立刻来了精神。
首先是因为这帖主是他,寻求合作的内容虽说没能引经据典,但也是倾注了心血后的有感而发。尤其里面提到的,关于中国的私人航天公司的展望,是真心朝着解决问题的方向提出的。
其次,是难得从一群胡吹燎泡的奇葩中,找到了一名认真回答自己问题的人,这无异于伯牙遇到了钟子期,伯乐遇到了千里马,至于说的对不对暂且不谈,光是人家这种行文严谨的态度,就很让聂鹏高兴。
于是展开全文,慢慢的看了起来。
文章大意是说,作者是一名曾就职于SPACE…X的海归,前些时候才在科工设计院离职,看到贴主的合作意向,引发了一些对于民营航天可行性的思考,于是就聂鹏提出的问题给出了一些自己的见解,其中包括从底层产业链做起;学习SPACE…X的融资思路;或者以国家订单为出发点,循序渐进的挺近航天发射领域。
其中不乏一些类似SPACE…X的成功案例,以及NASA对民间航天产业的大力支持,看的聂鹏大呼精彩。
文章的结尾是一小段话,大致是以目前的投资回报周期来算,想要进行这个项目,必然需要长期的资金支持,否则难以续接,如果贴主真的有意向从事这个行业,他不介意进行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