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苍翠星辰剑-第50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木质桌椅古朴精致,雕刻花纹美而近妖,玲珑茶碗如玉如碧,绝妙书画意味深远。

    公孙瑜亮端坐于上座,三兄妹依次立于其身后,荆宇、箫媛二人分坐两旁。

    箫媛环顾客厅内书画,发觉其中内容非皆是名家名作,但所有书画皆以“道”字为核心,心中甚奇,于是问道:“公孙伯伯客厅内书画如传世古书,意境由浅至深又由深至浅,皆以‘道’字为理,为人处事也如老子所说那般淡漠世俗的无为,晚辈佩服!”

    公孙瑜亮笑道:“箫姑娘生得聪明伶俐,年纪轻轻就武功高强,才智过人。可知我黄鹤山庄名字的由来?”

    箫媛道:“因江边黄鹤楼。传说一道士为感谢此地辛氏千杯之恩而临行前在壁上画了一只鹤,告之它能下来起舞助兴。从此宾客盈门,生意兴隆。过了十年,道士复来,取笛吹奏,道士跨上黄鹤直上云天。辛氏为纪念这位帮她致富的仙翁,便在其地起楼并取名‘黄鹤楼’。”

    箫媛顿了一顿后又道:“黄鹤楼传说颇多,古时为三国孙吴一瞭望之处,后多为道家仙地,晚辈见伯伯家客厅书画尽是与道家有关,想必也极其尊奉道家学说,因而起名黄鹤山庄。”

    公孙瑜亮微微一笑,眼中露出些许欣赏神色,指着身后顶上牌匾道:“三国的确是英雄豪杰辈出之时代,那么姑娘可知‘忧国奉公,孝思不匮’八字何意?”

    箫媛答道:“忧国奉公意在忠义,孝思不匮意在孝道。自古忠孝难两全,伯伯心欲令公孙家忠孝兼得。”

    公孙瑜亮道:“姑娘只说对了一半。”

    箫媛疑惑,不知公孙瑜亮另一半意思为何。她知道公孙瑜亮此时是在试探他们二人,自己的回答若不能令他满意,或许此行之目的也难以实现。

    公孙瑜亮见箫媛紧蹙眉头苦苦思索,笑道:“老夫知道这八字即便是有所提示也极少有人能猜出另一层意思,姑娘年纪轻轻,老夫便给你一个提示,这个提示便是老夫的名字。”

第84章 黄鹤山庄(四)() 
公孙瑜亮。

    这个名字有何深意?与忧国奉公,孝思不匮又有何干?

    箫媛即便饱读书经,却也一时间难猜这武林第一聪明人公孙瑜亮的心思。无奈之下只得回忆方才公孙瑜亮话中线索。

    黄鹤楼。三国。英雄豪杰。

    想到此,箫媛恍然大悟,公孙瑜亮名字中便有周瑜、诸葛亮二人名字,恰好符合三国之中英雄豪杰之名,于是疑惑道:“难道公孙伯伯自比三国谋士郭奉孝?”

    公孙瑜亮闻言双眼放光,他怎会想到此女子尽是听了自己一丝提示便猜出暗藏自己心底深处许久的想法,问道:“姑娘如何猜出郭奉孝?”

    箫媛方才还不很确定,此时见公孙瑜亮的表情便心中有底,笑道:“伯伯那八字四前四后,各藏一字,若硬要寻得联系且又与汉末三国有关,只有郭奉孝了!天下人皆知三国谋士如贾诩、荀彧、诸葛亮及周瑜,却甚少有人提及郭嘉郭奉孝。晚辈知郭奉孝谋略计谋虽不如荀彧,但其观人识人之眼光举世无双,看人之准无人能比,正是因其认人极准而可依此作出判断,才能助曹孟德建立曹魏北方大业。公孙伯伯乃如今武林第一聪明人,自然看人认事极准,且又欣赏郭奉孝我行我素乐在自己的心境,自比郭嘉郭奉孝也是正常得很。”

    公孙瑜亮微微点头,叹道:“姑娘仅凭我们之间谈话的些许线索便能猜到,真是后生可畏!后生可畏啊!”公孙瑜亮叹过之后,眯起眼睛认真打量二人许久,又道:“方才俊儿说二位来此拜访老夫是为八卦,不知是要算卦还是另有目的?”

    荆宇本欲开口道出此行目的却被箫媛拦下,公孙瑜亮虽年过半百但眼神犀利得很,顿时明白箫媛意思,于是挥挥手令自己的三个子女退出客厅。

    箫媛见三人走远,这才开口道:“我们二人自京城赶来拜访公孙伯伯,是想打听”

    “想问五十年前刑千崖盗走禁宫禅字卷的事吧?”公孙瑜亮不等箫媛说完便猜出了二人此行目的。

    箫媛诧异,荆宇亦是诧异,二人皆呆呆盯着公孙瑜亮。

    公孙瑜亮继续道:“你们二人在京城的事我已有所耳闻。刑千崖、杜羽和唐彦之的事因老夫那时刚刚出生而了解甚少,怕是帮不了你们,不过唐啸与南博孝二人值得信任。禅字卷之事的确是引发荆棘林一案的原因之一,也的确有御林卫的人参与荆棘林案。”

    荆宇忙问道:“前辈可知究竟是哪些人杀了我父母?”

    公孙瑜亮摇了摇头,缓缓道:“我知凶手来历,却不知幕后真凶。杀人者固然可恨,但谋划者罪恶更甚。”

    箫媛见荆宇此时表情变化奇怪,生怕他因谈及此事而引得心病发作,忙问道:“伯伯可否说说禅字古卷的事?”

    公孙瑜亮道:“禅字书乃三易古卷中连山谱中明卷之第三卷,明卷中武功看似循规蹈矩套路清晰,实则蕴含极深,变化复杂多变,令人难以揣测,其最神奇之处便是明卷武功因练习者心性内力的不同而练成后差别颇大。禅字书主修内力心性及解招之法,看似无半点招式,但若练至书中境界,举手投足便皆是令人防不胜防的招式。”

    见二人若有所思,公孙瑜亮又道:“三易古卷乃天下武功之无上至尊,后世所有武功虽受其影响,但除袖里乾坤之外,皆是仅取了三易古卷之皮毛而未得其精髓。袖里乾坤则是后人读过三易古卷中归藏谱的黄经三部又结合老子道德经所创,其借助老子对三易之深刻理解而去皆是黄经中武功,才算是得其中一些奥妙。如今三易古卷相继失踪,世人也早已忘了这些武学至尊,如若谁能获得其中哪怕一门功夫,立足于江湖也是绰绰有余。”

    荆宇接话道:“难怪谁都想得到袖里乾坤却又忌惮它的武功。”

    话罢,屋门前突然窜过一只花猫,花猫直奔角落一只硕鼠而去,硕鼠见花猫奔来,急忙逃窜。硕鼠虽硕,却灵巧机智得很,吃这么肥胖而能活着,想必是摸出了对付天敌的一套招数。花猫捉鼠,本因容易的很,然而这只猫却似乎被那聪明绝顶的老鼠耍得团团转,使尽浑身解数也摸不到那老鼠。

    荆宇见过此番景象,心中又着急又想笑,恨不得自己替那花猫捉住老鼠,也不由暗自感叹:“武林第一聪明人家里居然一只老鼠也能聪明至此,实在奇妙得很!”

    就在那硕鼠躲藏戏耍花猫正欢之时,荆宇、箫媛二人突感耳边一阵厉风吹过,风声带着内劲却看不到任何物件,紧接着那硕鼠便如失了魂一般扑在地上,任由花猫撕扯叼走也一动不动。

    二人转回头去盯着公孙瑜亮,不用说也明白,刚才便是公孙瑜亮用天下第一暗器明珠泪杀死了那只硕鼠。

    武林第一聪明人手握天下第一暗器,如此出手,那该是如何可怕?

    公孙瑜亮笑道:“实在惭愧的很,家养之猫好吃好喝,竟连只硕鼠也拿不下,野生之猫,饥饱不定却捉鼠如探囊取物。让二位看笑话了!”

    荆宇道:“家猫娇生惯养失了野性,捉鼠之技自然退化一些。不过前辈家一只老鼠竟如此聪明,不仅不畏惧花猫,而且还将其戏耍,令晚辈不得不佩服黄鹤山庄真是通仙之地!”

    公孙瑜亮叹道:“这花猫有人供养便不思进取,甚至贪得无厌,有时还做些盗窃厨房食材之事,实在可恨!那硕鼠即便聪明至极,却终究是一个祸害,又有何用?只能令人叹惋!”

    箫媛哪能不知公孙瑜亮话中意思,接话道:“衣食难保,忧己忧他,心性偏好。衣食无忧,贪得无厌,德行渐恶。世间之人皆是这般,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之人少之又少,但若出现一人,那也多是人生惨淡,遭世俗之人耻笑罢了!”

第85章 江湖故人(一)() 
入夜洽谈,本就没多少时间,经历花猫捉硕鼠一事之后,话题便引至世间百态之上,待论完这些,公孙瑜亮已是困得连连哈欠。公孙瑜亮本是生活极其规矩之人,今日已是稍破规矩。

    荆宇、箫媛二人长途跋涉,早就累得不行,也再不好打扰公孙瑜亮,只好先行回房休息,待天明之后再请教公孙瑜亮。

    夜色正深,屋外一片黑暗,屋内仅有几小盏烛光轻颤。

    荆宇坐在外屋桌边翻看禅字古卷,箫媛在内屋整理床铺。荆宇愈想公孙瑜亮方才话语愈觉得奇怪,似是自言自语有似是询问箫媛道:“公孙前辈对三易古卷竟知道如此之多,他是否也藏有古卷中的一本?”

    箫媛拨开门帘,探出头来,轻声道:“黄鹤山庄中秘密不少,公孙伯伯虽少现身江湖,但我隐隐感觉他的武功极高,甚至高过我爹。”

    一谈及武功,荆宇便想起公孙瑜亮杀死硕鼠那一招,总觉得公孙瑜亮使明珠泪的武功实在高强,竟能令暗器生劲风且风中待内劲,光是公孙瑜亮使出暗器的招式便令人生畏,真不知暗器又有多厉害,于是问道:“你觉得明珠泪到底是什么样的暗器?”

    箫媛缓步走进外屋,坐在荆宇身边后道:“世人常说暗器有形而明珠无形,明珠有形而泪无形。器无常形,影无常态。今日见公孙伯伯出手,的确难断明珠泪的状貌,与江湖传言所说的确相似。”

    荆宇叹道:“江湖传言道天下除持有者外再无一人见过明珠泪,看来果真如此!你我二人就在公孙前辈身边也看不清此天下第一暗器的样貌。”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黄鹤楼下,黄鹤山庄。

    古有仙人驾鹤登天,今有山庄取名黄鹤。

    黄鹤山庄占地极大,庄内庭院楼阁间道路错综复杂宛若迷宫,人居其中,若非熟知庄内路线,十之八九皆要在山庄之中迷路。

    清晨清冷,一碗香浓温茶入腹,提神暖身。

    荆宇、箫媛二人因好奇明珠泪而一夜未能睡好,方饮茶汤便觉精神百倍。

    黄鹤山庄客房院落内客人不算太多也绝不少,皆是路过寄宿之商人镖师。佣人来来去去匆匆行走,各司其职。

    二人见客院中人皆是陌生面孔,闲得无聊便离开客院四处走动。

    山庄内假山挺远水榭楼阁比比皆是,虽是如此,但每一处却各不相同,自具特色。庭北冬天,不及中原那般寒风呼啸,也不如江南那般潮寒透骨。

    庭院之中,树木绿荫,花草点缀,白墙石雕,处处皆有诗词名句刻于墙瓦显眼之处。远离客院,走进庄内人居住生活之处,诗书琴乐之声不绝于耳,二人拦一侍者细问之下才知黄鹤山庄竟如城镇一般,书院商行无所不有。

    二人循声而至一出书院,恰巧听到孩童们吟诗:“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荆宇忽然止步于门前,转头问道:“媛儿,你可知此诗何意?”

    箫媛道:“我与我爹理解不同,我只觉此诗意在思念美好,珍惜当下。”

    荆宇道:“那师父又如何理解?”

    箫媛道:“爹爹心怀江湖天下,自然读出珍惜河山,永保太平的意思。”

    荆宇道:“你觉得这两种理解谁对谁错呢?”

    箫媛道:“诗词歌赋乃触景生情之物,怕是正作此诗时的作者以外,再无人读出其创作之本意,人心不同理解自然不同,难分对错,即便作者本人恐怕也难以复制自己当初的心境。”

    二人正攀谈时,一缕筝音自不远处飘至。

    箫媛闻音,如痴如醉,眼眸微闭,细细品味。荆宇不通音律,知箫媛对音律甚是喜爱,不忍打扰,便也静下心来品听此乐。

    乐声玲珑剔透,活力十足,高低上下,热烈平静,时而轻盈流畅,时而铿锵有力,虽是由筝所奏,却带着一丝琵琶韵味,颇有诗述大珠小珠落玉盘之感。

    乐曲渐毕,琴音渐息,余音绕耳,回荡不息。

    箫媛意犹未尽,叹道:“黄鹤冬晨玲珑透,深院知音白雪清。”

    荆宇不明何意,问道:“此乐曲听着令人舒畅至极,如浑身充满活力,你可知此乐为何?”

    箫媛道:“先秦晋国乐圣师旷所作阳春古曲。抚琴之人琴功了得,竟能将此曲用筝音弹出琵琶之感的同时不乏筝弦之妙,普天之下怕是除了师尊及师姐之外,极少有人能练出如此琴功了!”

    此曲将罢,一曲又起,只是再起之曲不知为何毫无方才之韵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