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都是我们渔场范围。你看什么时候能拉来投资成立旅游公司”
陆尧大喜道:“这可真是太好了,一会回去我就给对方打个电话,请他们安排人过来。”
边聊边走下了渔船,这时陆尧看到段海峰安排过来的拉货司机已经等在码头上。
陆尧吩咐手下的员工们开始陆续往下搬运渔获,这次可是十五个员工一起上阵,速度自然是快的很,尤其是大个子石猛,一个人可以顶好几个人用。
那一箱箱沉重的加了冰块的鱼在他的手里重若无物,轻飘飘就让他提起来。看得旁边两人才能抬起的员工目瞪口呆,直呼石猛是个怪物。
林松生见状非常不服气啊他也想一个人搬运一想,结果搬是搬起来了,只是走路脚步特别沉重,一点也没有石猛若无其事的样子。
随着一箱一箱的渔获运送到小货车上,不仅仅是周围观看的村民们露出惊讶的表情,就连一旁来旅游的游客也是羡慕不已。
谁说渔民是苦逼来的就凭人家这一船渔获,就可以轻易吊打自己。
有些人甚至在暗暗估计,自己这辈子上班赚的钱,或许还没这船渔获值钱,这让他们一时间有些失落。
随着一箱小货车被装满,司机快速运送到了原来村子的旧粮仓,那里已经被陆尧承包下来重新开发了。
旧粮仓目前还在改造装修之中,不过划分出来的货仓不需要装修的特别好,简单粉刷一下,安装一套制冷设备就可以了。
现在是冬天,气温本就不高,不用担心那些捕捞的鱼存放在这样一个简陋的仓库会不新鲜。反正以后会慢慢建设齐全。
不过一些经常使用的东西还是有安装的,比如说地磅,这是称重用的。
不仅日后可以自己使用,还可以对外开放,以后下沙村发展起来,肯定少不了这种大件物品称重的东西。
陆尧走到苏静雅身边,和三个孩子打了声招呼,他们原本是特意来迎接爸爸哥哥的,结果现在看到了海豚,就闹着要出海看海豚。
陆尧无奈,只好让村里村民们捎带上自己家的三个孩子,反正他们也是要开船送游客出海看海豚。
陆尧本来想给那村民钱,结果他说什么都不收,说是陆尧带回来的虎鲸和海豚,给大伙带来不少收益,带三个孩子出海看看海豚,哪里又好意思收费
这不是吃了别人的饭,还要拿别人的钱,那样太不像话。
陆尧笑笑,也没多做客气,只是叮嘱小曦、小晨、心瑜三人在船上要乖乖听话,不可调皮捣蛋。
他这时愈发感觉到购买游轮的必要性,因为随着日后海豚湾的名声愈来愈响亮,带小孩子来看海豚的父母肯定会增多。
为了孩子的安全,他们肯定会选择价格贵一点,但是更安全的游轮。
同时游轮上也能更多摆放小的鱼桶,到时候也可以卖小鱼喂给海豚们吃,这又是一项收益。
所以说只要善于发现,商机无处不在,关键是看怎么做。
安置好三个孩子,陆尧这才陪同苏静雅一起去往仓库位置,准备分拣渔获。
第191章 批发价值五百万
到了仓库位置,小货车司机等着员工往下搬货,他好继续去码头位置拉货。
陆尧考虑到以后自己经常出海,最好自己买一辆小货车在码头和仓库之间来回跑,以后家里有需要也方便拉货,总不能每次麻烦段海峰派人来帮忙。
虽然自己也出了钱雇佣,但是真的没太必要,短途自己来就行,长途运往省城的再外包给段海峰的货运公司。
这么一想,陆尧发现最近要买的东西很多啊。要买游轮,要买小巴车,要买货运车,同时还要忙其它的建设,也不知道自己那三千五百万够不够花
哦,对了,自己让杨怀存去国外收购一家投资公司,还不知道花了多少钱没准现在已经没有三千多万了。
“命苦啊看来这段时间要多辛苦,多出几趟海了。”陆尧暗自摇头叹息。
苏静雅回眸看了他一眼,疑惑问道:“你一个人嘀嘀咕咕什么呢刚回来就有什么不满意的吗”
陆尧连忙将头摇得拨浪鼓一样,解释道:“没有的事,你别瞎想,我只是想到花钱多的地方,有些感慨。”
“唉”苏静雅也叹了口气,有些担心问道,“老公,你说我们步子是不是迈得有点大了这么多地方一起动工,要是资金跟不上,就会全部拖垮了。”
陆尧见状急忙抓住她的手,在她手背上拍了拍,安慰道:“这个你放心,资金链绝对断不了。你要不相信的话,一会看看今天收获就明白了。”
得知老公这船两百多吨的渔获,苏静雅在村子又以一天两百的价格雇佣了二十名妇女帮忙分拣渔获。
随着一箱一箱各种各样的渔获被搬下来,雇佣来的临时工们也开始手脚麻利动起手来。
苏静雅可是说过,谁表现的好,下次有需要还会继续雇佣她们,没准将她们招为长期工也说不定。
她的晨曦海洋渔业公司已经正式审批下来,苏静雅自己当了一名大老板,自然有说这话的底气。
为了今天统计渔获方便,苏静雅将镇上办公室的两名会计也喊了过来。
当渔获从货车上运下来的时候,她们就要通过地磅统计每一车的重量是多少然后按标准规格分拣好,再具体统计每一标准的重量,这些都是要登记在册,方便日后查询的。
到时候会让会计师们以出货价格计算好,方便日后交税,同时也好给公司员工发奖金。
至于最终省城店铺的销售价格,就由省城那边雇佣的会计师统计,两者虽然同属同一家总公司,但是它们是两个不同的部门。
来回运输十几趟,将渔船上所有的渔获都转移到仓库。
分拣渔获的事情就交给船员们负责,那些心灵手巧的妇女们就负责打包工作。
将分拣出来的渔获按照鱼的大小和是否品相完整分一二三四等,每一等级的价格相差颇大,最低一等的渔获就没必要送往省城店铺出售。
那些品相不完整的鱼,会考虑卖给饲料公司或者是罐头厂加工出售。
三等等级的可以提供给渔家乐,价格相对会廉价一些,不管是饭店老板还是顾客都比较容易接受。
一二等的自然是送往省城,其中一等的会让曼青酒店高级海鲜餐厅先挑选,剩下的送往海产品贸易市场店铺出售。
二等的渔获就是省城店铺主打销售的产品了,因为数量会比较多一些,价格也没那么太过昂贵,老百姓也能接受。
最后统计出来的结果,除了保鲜用的冰块之外,渔获总重量一百八十五吨。
大部分都是经济价值一般的鱼类,平均批发价在十块钱左右,这个数量占到一半多,有一百零七吨,价值两百一十四万。
经济价值高的,如同带鱼、鲳鱼等等,数量加起来有三十吨不到,平均批发价在四十左右,价值两百四十万。
剩下的就是一些归来途中不忍见鱼仓空太多,随意捕捞的低价值鱼类,占了四十八吨,平均批发价在三块钱,价值不到三十万。
这样计算下来,这船渔获总价值就接近了四百八十万。
到时候陆尧会按照这个价格的一成来发奖金,也就是说四十八万会奖励给整个公司的员工。
陆尧此举是为了激励公司员工,毕竟公司初成立,要让员工对公司有信心,第一船的渔获他早就对公司所有员工都宣传过,每个人都有份。
但是这样一来,会对跟船出去,辛苦一周的员工不公平,因此陆尧会额外再拿出一部分奖金补偿他们,让他们可以拿双份奖金。
看似陆尧这样做会吃亏,实际上却用少许的资金换来了渔民们的忠心,陆尧还是只赚不亏。
要知道他的这批渔获真正上市的时候,价格可就不是按四百八十万走,最少还会再翻三分之二,到达七百五十万到八百万之间。
不过这当中也会存在少许问题,那就是渔获太多,两间店铺不一定卖得过来。更何况后面陆尧还要源源不断出海。
想到这里,陆尧扭头看了眼苏静雅,低声说道:“老婆,收获太多也有麻烦,不好卖啊”
苏静雅亦是紧皱眉头,她不可能为了这些经济价值不高的渔获去租冷库,那样不划算。
她想了想,说道:“老公,针对这个问题有两个解决办法。第一就是再多招一些销售员工,拓展销售渠道;第二就是将这些经济价值不高的鱼以批发价处理给其他经销商。你看那种方式好”
陆尧沉默片刻,正色道:“这就要取决于你对公司的定位,是想做强做大还是想简单轻松一些”
苏静雅脸上顾盼生姿,眼里流露出一股强大的自信:“既然要做,肯定就要做大,否则我还开办公司干吗不如专心在家做全职主妇算了。”
陆尧看着苏静雅自信飞扬的样子,想起前世分手后,自己偶然再次见到她的时候,那时她正在电视上做政府工作报告,现在的她已经略具前世时的那丝风采。
珍珠纵使蒙上灰尘,只要有一丝机会擦亮它,就再也掩不住美丽的光华。
苏静雅亦是如此
第192章 卖鱼、合伙投资
一百八十五吨的渔获不是一时半会间就能全部分拣完毕,不过好在其中有四十八吨低价值的渔获不用分拣,这个直接批发处理掉就好。
这趟出海的收获陆尧就没有让姐夫来挑选,因为他的渔家乐正在装修之中,选了也没地方放。
他给段海峰打了一个电话,询问一下之前他出海捕捞到的低价值的鱼怎么处理
段海峰给陆尧介绍了一个专门从事低价值鱼类的收购商,他的名字叫章洪源。
章洪源接到陆尧的电话,听说他有四十八吨饲料鱼要出售,急忙表示马上就到,让他稍等片刻。
别看饲料鱼价值不高,但是竞争也很激烈。主要是现在养殖业越来越多,用鱼肉和鱼骨头制作成的饲料销路很好。
其次,现在出海捕鱼的人,有多少愿意打捞饲料鱼呢基本上都是回程路上搂草打兔子,顺手做的。
能捕捞到最好,就当补贴油费,捞不到也不会心疼,毕竟价值不高。像陆尧这种情况就较为少见,他纯粹是有太极帮忙找鱼群,才能捞到那么多。
最后,这饲料鱼也并不一定就是全部当饲料卖的,其中有些个头大的,品相完整的挑件出来,一样可以在市场上卖十几块钱一斤。
也正是因为有利可图,才会有那么多人从事这一行业。
既然老婆想把公司做大,陆尧就考虑要建造冷藏库了,他记得上次段海峰还问过自己有没有兴趣一起在龙泽镇修建一座大型冷库
陆尧现在就可以正式答应他,建一定得建,非建不可否则怎么后续捕捞回来的那么多海产放哪里
“老婆,省城的店铺装修完毕可以正式开业了吗”
苏静雅点头道:“前几天就装修结束了,现在就等将各种产品上架销售。”
陆尧说道:“那行,我这就通知段大哥那边派长途货车过来,将分拣打包好的海鲜送过去。”
苏静雅肃容道:“没问题,我这边会登记好,到时候带小美一起去一趟省城,让她熟悉一下两方交接流程,后续就让她跟车过去了。”
陆尧点点头道:“这些事情你自己决定就好,我不插手。”
很快,陆尧给段海峰打了一个电话过去,段海峰听说陆尧想和他一起投资建设冷库,他立刻坐着货车司机的车一起赶过来。
段海峰想将龙泽镇打造成他的货运总部基地所在,同时还想做外贸生意,因此势必要有自己的仓库。
他提议修建冷库不仅仅是出租给外人使用,更多的还是给自己用,恰好陆尧也有这个想法,两人就不谋而合。
这样一来,段海峰就可以向镇政府购买一大块土地修建一座工业园区。没准做大以后,还能对外招商出租厂房呢
据陆尧前世的记忆,段海峰的确也这样去做了,做得还颇为红火,赚了很大一笔钱。
其中最关键的原因不是开办工业园区赚钱,而是段海峰运气好,弄到的那块土地面积正好在龙泽镇靠近嵊南县新县城的交界处,地理环境优渥,吸引到很多人来投资。
陆尧依稀记得大约是在六年后,嵊南县撤县设市,成为县级市,原来县政府旧址要搬迁,选得市政府新区就是靠近龙泽镇方向,和段海峰的工业园区比邻。
背靠大树好乘凉,不冲别的,就冲临近市政府单位,方便办事,且不容易受到别人找麻烦,段海峰的厂房和写字楼很快就租赁一空,每年光靠收租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