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梁祝啊,梁祝,你再不是朕所熟识的梁祝了!
刘彻这原著剽窃者都已如此赞叹,更遑论初次看剧的宗妇和贵女们了,如此凄美的爱情,婉转的曲调,让她们看得泪眼朦胧,心都化了碎了。
倒也不是人人皆如此,右中郎将赵立府上的小贵女可不懂这些情情爱爱,瞧了半晌也瞧不出个所以然,觉着无聊得紧,索性专心致志的对付食案上的瓜果糕点。
入秋后,长安市面的时令瓜果亦是渐渐换季,赵婉最爱吃的寒瓜和葡萄愈发的少,换了紫柰(红苹果)和香梨,她向来不太爱啃这些有些硬的水果。
她日日掰着指头,盼着跟阿母入宫赴宴的日子,就因宫里能吃到不当季的瓜果,即便在十月间,玻璃暖房里种植的葡萄和寒瓜仍能吃到,且淮南柑橘刚成熟不久,长安市面还少得可怜,大批贡果却已然送入宫中了。
若是王侯权贵们不惜耗费重金,或许也能吃到这类不当季的瓜果,然赵立和苏媛夫妇是穷苦出身,即便再宠溺自家女儿,也绝不会任她如此骄奢的,长安坊市有的,都能给她买,若市面上买不到,即便她打滚耍赖也没用。
好在皇后时常邀宗妇贵女入宫飨宴,此番更因宫人排了戏剧,临时多邀一次,赵婉小贵女真真觉着福从天降,天恩浩荡,此时此刻对着食案上满当当的瓜果糕点,若不多吃些,真真辜负了皇后殿下的恩德啊。
汉代的宫廷不似后世朝代有专门的戏苑,加之时值天高气爽的金秋,此番飨宴观戏是安排在未央御苑,搭了戏台,布下竹棚食案,众人皆在苑内观看,视野颇为开阔。
皇后阿娇已然看过一遍,故不似宗妇贵女们般深深沉浸其中,放眼看去,便见得赵府小贵女在埋头苦吃,狼吞虎咽的架势很是“豪放”,仿似饿了十天半月似的。
阿娇不由噗嗤一笑,觉着此女很有老娘昔年风采,兴之所至,便是颓自起身离席,往苏媛的席位行去。
阿娇贵为皇后,自是坐在居中上首,然因此时众人皆在专心致志的观戏,她等若是从后排往前排走,不是没有宗妇贵女见得皇后起身离席,然又见得紧随皇后的大长秋抬手示意她们不要起身行礼,便也没敢出声。
大长秋卓文君深得皇后信重,这是人尽皆知之事,尤是这些时常入宫的宗妇贵女,对皇后的率直脾性也是颇为熟悉了,晓得若不理会大长秋的示意,冒然出声见礼,反是会惹来皇后的不悦。
赵立官居右中郎将,苏媛亦为大农少卿,赵氏乃是“一门双卿”的高门,除却那些辈分更高的世家宗妇,同辈唯有公主和诸侯王妃能坐她上席,故今日苏媛的席位离皇后所坐的首席颇近。
阿娇又是举止爽利的,饶是身为母仪天下的皇后,然在这种场合却不会搞甚么趋步缓行,步伐可不慢,数息便已行至苏媛席侧。
“好吃么?”
赵婉正自埋头苦吃,突是闻得身侧传了一声清悦问话,一时没反应过来,愣头愣脑的点了点头,也没答话。
四周瞬间陷入诡异的沉寂,便连戏台上正演到关键处的宫人都停了下来。
仍是毫无察觉的赵婉只觉屁股一痛,却是被人伸手狠狠掐了,正要扭头看向身侧的阿母,却已猛地被拽起身来,但闻阿母出言道:“小女无状,还望皇后恕罪。”
皇后……
赵婉艰难的扭转脑袋,看向适才那道清悦声线传来的方向,见得那张似笑非笑的俏脸,顿时如遭雷薨。
“不肖女,愣着作甚,还不快向皇后请罪!”
苏媛险些被自家女儿那副傻样气昏了,倒不是怕皇后真的怪罪,她与阿娇相识多年,虽是尊卑有别,却也算得上私交甚笃,或许比不得南宫公主和乘氏侯夫人跋子,但要论及与阿娇的情谊,同辈的世家宗妇中约莫没人比她深。
只是现今在众目睽睽下,且皆是大汉最顶尖的宗妇和贵女面前,自家女儿这副作态真真有失颜面,赵立和苏媛虽不太在意旁人眼光,却也不愿见得女儿成为他人的谈资甚或笑柄啊。
过往她年岁尚幼,也就罢了,现下已虚年九岁,入女学都大半年了,再这般没规矩不懂礼数,传出去不是笑话么?
“小女……子……无状……还望皇后……恕罪!”
赵婉彻底懵圈了,也不晓得如何应对,只能照着自家阿母的话重复道。
噗嗤!
阿娇瞧着这女娃真真有趣,不禁再度失笑,随即带着浓浓的恶趣味出言问道:“恕罪?你所犯何罪?若能答得上来,本宫便恕你无罪了。”
“……”
非但是赵婉噎得说不出话来,便连苏媛都是闻之哑然。
旁的宗妇贵女本是带着想些许瞧好戏的意味,然此时却皆心思急转,她们不傻,自然瞧得出皇后是在故意逗弄赵府的小贵女,没真有甚么怪罪的意思。
皇后何等尊贵,寻常人想让她逗弄,也得掂掂自身分量,譬如官员若挨了皇帝当面训斥,好歹代表他有资格面圣,入了陛下的眼,大汉数十万官吏,能得见天颜的真真算是千里挑一,陛下的训斥是多少人求之不得的。
第六百三十一章 不合常理()
阿娇见得赵府小贵女久久不敢答话,小脸吓得煞白,倒也不好再逗弄她,便是柔声问道:“瓜果可是好吃?”
赵婉微是愣怔,下意识的点了点头。
阿娇复又问道:“这出戏可是不耐看?”
赵婉又是点了点头,却随即反应过来,忙是连连摇头。
阿娇不禁莞尔,微微弯下腰身,伸手抚着她的小脑袋,看着她那对大大的杏眼道:“在本宫面前,你可不能扯谎,否则才是犯了欺瞒皇后的大罪,是要被你阿父麾下郎卫打板子的。”
赵婉蓄发未久,发量尚不算多,能感受到皇后手掌的温软,且这举动蕴着某种如同寻常长辈般的亲近之意,况且她时常陪阿母入宫,对皇后并不陌生,觉着这位爽朗坦率的皇后待人挺好的,鲜少见其动怒,故适才虽有些许惊吓,此时也稍微缓过劲来了。
她尽力稳下心神,垂下小脑袋,声如蚊呐道:“小女子知错了,不该扯谎的,这戏倒不是不耐看,只是小女子觉着,里头有些……不合常理之处。”
在场的众多宗妇贵女可都在竖着耳朵听着两人对话,即便赵婉声音再小,她们可都隐隐得闻。
嘶嘶~~
一阵阵抽凉气的声音响起,饶是宗妇贵女刻意屏息静气,奈何众人皆是不约而同的如此这般,使得声音在四下沉寂的此时显得尤为清晰可闻。
皇后殿下早先都说了,这是她命长秋府排的好戏,今日又特意邀了众人入宫观戏,谁会如此不识趣,说这戏不好呢?
譬如后世寓言中,那个戳穿皇帝的新衣压根不存在的小男孩,小男孩的诚实虽能反衬出大人们的虚伪,但若将那则寓言继续往下写,应是会写到小男孩的悲惨下场了,大人们不是蠢,是懂得甚么话不该说。
身为人母的苏媛,脸色瞬间惨白,饶是她深知皇后看着霸道,实则心地堪称良善,然现下被婉儿当众落了脸面,怕是真会着恼怪罪的。
苏媛正待出言替女儿请罪,阿娇身后的卓文君却向她做了个稍安勿躁的手势,又使了个眼色,示意她不要打断皇后和赵婉的对话。
卓文君与阿娇相处已近二十载,阿娇刚及笄不久,便拜她为女师,得册后位后,更是延募她为大长秋。
卓文君一路看着阿娇从堂邑翁主到太子妃,成为皇后,诞下皇子,更亲手将这个莽撞跋扈的小女娃硬生生教导成现今可母仪天下的皇后,她自身则从未及三旬的绝美寡妇,成了年近五旬的“老身”。
多年来,卓文君未曾再嫁,膝下无有子女,说句犯忌讳的,她早将阿娇视若己出,实则说来倒也不为过,毕竟仔细算来,阿娇的生母馆陶公主陪伴阿娇的岁月,已然不如卓文君长了,更遑论悉心教导所耗费的心神。
卓文君在宫中的地位,绝非仅止位列诸卿的大长秋,便连太子刘沐对她的极为敬重,相较于自家不靠谱的皇后老娘,刘沐反倒更能听进卓文君的劝诫。
卓文君之所以多年未曾再嫁,既因心知如此更能得天家信重,让自身活得更自在,更因已然心有满足,虽说没有亲生骨肉,但不代表她亲情缺失,说实话,相较卓氏众人对她有所求的所谓“亲睦”,反倒是皇后和太子更能给她带来亲近感。
亲情,若是掺杂了太多私欲,便不再纯粹了。
现今的卓文君无意向天家索取更多,皇后和太子更无须向她索取甚么,彼此相互扶持,虽非血亲反倒更似亲人。
人与人之间的感情,便是这般复杂却又简单的。
对阿娇的喜好心思,现今世上或许真没人能比卓文君更懂的了,饶是皇帝刘彻,阿娇有许多女儿家的心思也不太会跟他说的,对卓文君却没甚么隐瞒。
此时卓文君见得阿娇难得有兴致逗弄赵府小贵女,也晓得她不可能真的怪罪这小贵女,故便示意苏媛稍安勿躁,莫要随意插话,否则反倒是苏媛失了分寸。
皇后没问你话,你就老老实实候着便好,这就是规矩,执行宫规,维护皇后尊威,更是卓文君身为大长秋的重要职守。
苏媛曾在长秋詹事府任事,晓得这位大长秋平常看着和颜悦色,实则是个利落果决之人,尤是有人胆敢违逆皇后时,她的行事手段绝对比刀子嘴豆腐心的皇后要来得更为强硬狠辣。
饶是心下急切,然苏媛仍是不敢忽视卓文君的警醒,只能默默站着,看着自家傻女儿继续口无遮拦。
“哦,你倒是说说,这戏怎的不合常理了?”
阿娇的反应出乎众人意料,语气中非但没有半分恼怒,反是教人听出了浓浓的期待乃至些许雀跃。
卓文君却不禁勾唇浅笑,她晓得这出戏的话本子乃是皇帝陛下撰写的,帝后感情甚笃,然皇后脑子转得慢,免不得被陛下时常戏弄,皇后现下若能寻出这戏文有甚不合常理之处,就能借以讥讽陛下,好歹扳回一城。
若真能如此,皇后至少得欢喜个十天半月的。
赵婉虽没甚么城府,却也听得出皇后非但没动怒,反是欢喜的,不禁心神大定,如实答道:“戏里的梁山伯和祝英台上的乃是民间官学啊,又不是世家子弟云集的长安各大学府,小女子偶有出府游玩,晓得寻常官学是男女皆可入学的,若男女同窗间谨守礼法,不私相授受,并无甚男女大防,祝英台女扮男装,岂非多此一举,实在是太过矫情了。”
“……”
众人闻得这话,皆是愣怔,不得不承认赵府小贵女言之在理。
朝廷大兴官学已八年有余,从最早的官办蒙学,到后来又增设预学,民间虚年六岁到十五岁的孩童,无论男女皆可以极为低廉的束入学就读。
在朝廷的大力扶持下,四大商团为首的诸多商团更是纷纷兴办私学,接收年满十五的男女入学,教授他们营工营商,从而为自家产业培养大量合格的掌事和匠师。
之所以男女皆可入学,一者因大汉风气远较后世朝代开放,庶民间的男女之防不严,也没甚么女子无才便是德的迂腐说法;二者太常府文教司有鉴于教育资源严重不足,而不少商家需要的掌事匠师反是女子比男子更好,譬如联合制衣里头的掌事和匠师,十有**皆是女子的。
依着皇帝刘彻的谕示,大汉现今办学,首要目的不是要培养出甚么文采斐然的文士墨客,而是要有一技之长的匠人,尽速填补工商业蓬勃发展带了的巨大人力缺口。
外族奴隶只能用来承担没有技术含量的重体力劳动,若是大汉无法尽速培养出大批合格汉籍匠人,短短二十余载从三千万暴增到六千余万的属民数量就没有太大意义,所谓的人口红利也就无从谈起了。
可以说,大汉现今的办学目的很功利,却也实实在在,在教育资源极为珍贵的年月,教百姓读书识字可不是让他们做吟诗作赋的文化人,那是后世狗血网文才会出现的浪漫情节。
汉廷的太常府文教司往官学投入一枚大钱,大农府的税官必须在十年后多收回十枚大钱的税赋,这才是可持续发展的教育行业,不计本益比的蒙着头砸钱办学,如何撑得起全民教育?
若非如此,老奸巨猾的朝堂重臣们会全力支持大兴官学,允许庶民百姓获得受教育的权利?
能久居高位之人,有好蛋有坏蛋,但终归不是蠢蛋,多是些心思通透,目光长远的,懂得大兴官学能将饼做大,对他们这些既得利益者也是利大于弊的。
反倒是处于社会上层的大汉权贵们,对男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