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天下珍玩-第32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后来,永历帝逃到了缅甸。不过待遇也不咋地,被缅甸王解除武装,安排在草房居住,其实就是被软禁了。

    不久之后,吴三桂打到了缅甸,开口让缅甸王交出朱由榔。当时的缅甸王叫哇达姆摩,这哥们当时刚刚“大义灭亲”,杀了他哥哥自己当王,可以说内部很不稳当,加上吴三桂兵精粮足,他哪里能干得过老吴?

    怎么办?答应呗。永历帝本来是个留待观察的筹码,现在成了烫手山芋,必须得交出去了。

    当天,朱由榔的住处被围住,随从一个个出来,一个个被杀。朱由榔哭着给吴三桂写了一封信,要求留一条活命,什么都能答应。吴三桂不吃这一套,根本不搭理他,只是让缅甸王哇达姆摩交人。

    最后,朱由榔是被缅甸士兵连人带椅子被抬到吴三桂军营里的。

    这信笺上的手书,应该就是被抬走之前写的,夹到了其中一卷《元史》当中。

    至于这卷夹着信笺的《元史》为何流传出去,又为何保存得这么好,那就没法考证了。古玩这东西,很多保存完好的,都有着稀奇古怪的原因。不过,一直留在了缅甸倒也在没什么意外。

    朱由榔最后被被吴三桂押回国内,本来想送到京城的,但是路上又怕反清复明的势力劫走,朝廷批准后,就在吴三桂的辖地绞死了。

    这朱由榔最后还来了点儿哲学探讨,惟天理恒。其实,这也是天理紫龙图的根本所在,紫龙吞日,很可能只不过是其中一种景象罢了。

    所以文佳说“全都对上了”。不过,他说的“可惜”,也正是唐易感到可惜的地方。

    附注:因为特殊情况,第625章之后直接出现了第627章,空了一个章节数。不过内容是连贯的,不影响,也不会增加花费。有的渠道已经自动修正,有的没有。特此说明并致歉。

第663章 夏尔巴珠() 
这个“可惜”之处,就是永历帝提到了地体,那就应该知道所谓的黄宫地体到底是什么,但是却没有在信笺上说出来。

    “哪怕是给点儿线索也好啊!”文佳叹道。

    “是有点儿可惜。”唐易摇了摇头,“不过,这最起码又给了我们一些希望。关于黄宫地体的线索,就像今天碰到永历手书一样,说不定冷不伶仃就出现了!”

    文佳咂摸了下嘴,“也只能这么想了,顺其自然吧。”

    两人继续逛着,要说这市场里,还真是五花八门,除了玉器和老物件,什么化妆品、香料、烟酒的都有。走了一会儿,唐易又发现了一处专卖琥珀蜜蜡的店铺。倒不是因为琥珀蜜蜡特别能吸引唐易,而是这店铺的招牌上,既有缅文,也有汉字。

    店名也很特别,叫做色香阁,乍一看起来,很容易让人浮想联翩。不过,倒是应了琥珀蜜蜡的特点。

    琥珀蜜蜡,说白了,都是树脂化石。如果非要用最简单的办法说,透明的叫琥珀,不透明的叫蜜蜡。这店名,应了蜜蜡其色如蜜、手搓能散出香气的特点。

    这几年,华夏的琥珀蜜蜡市场也很火爆,不过也是假货横行,什么合成的、烤色的,新蜡做旧成老蜡的,甚至各种化学材料也上了阵,只有想不到,没有见不到。

    走进店铺,乍一看,还真就几乎全是琥珀蜜蜡的件儿,大大小小,单个的,成串的,有原矿随形,也有珠子和雕件。五颜六色,白的黄的红的花的,青的棕的血色的带昆虫的,还真是全乎。

    两个小伙儿上来招呼,一名大约三十岁的女子站在柜台后含笑点头。

    都说女人如花,这女子虽说过了青葱的年纪,但看上去倒真是如鲜花般楚楚动人。唐易见女子像是华夏人,不由得上前问了一句,“老板,您这招牌带着汉字,看来是华夏人了!”

    这女子正是店主,张口应道,“对,我是华夏人。”

    原来如此,唐易心想,这下用不着翻译了,“老板贵姓?”

    “我姓沐,沐浴阳光的沐。”老板话不多,都是闭合性回答。

    “沐?”唐易接口道,“那老板祖籍必定是理南省了。”

    唐易这么说,倒不是因为理南省和缅甸接壤,是因为这个姓比较特殊。很多人都知道沐王府,朱元璋手下大将沐英南征北战,战功赫赫,攻下理南一带之后,便从此镇守;可惜,他英年早逝,朱元璋便让沐家世承其位,久而久之,繁衍成了一族。这个姓氏,唐易没听说有其他分支。

    “正是。”沐老板又是简单应了一句。

    见她话不多,唐易也不便再说,不然好像自己很轻薄似的。其实,他就是在缅甸见到了类似同行的华夏同胞,突然有种亲近感罢了。

    这时候,年轻的伙计上来介绍,“我们专营缅甸产的琥珀蜜蜡,绝对没有优化,一看您就是行家,肯定知道缅甸琥珀的产量低,比波罗的海等等产地的要稀有。”

    “我们就是随便看看,你们忙你们的,有需要再招呼你们。”文佳笑着说道。

    看着看着,文佳发现在一侧的蜜蜡柜台里,摆着一串颜色嫩黄的珠子,鼓珠,直径大约十五公分,厚度大约十二公分,一共十八颗。细腻润泽,上面还有一些微小的老磕碰,不过都无伤大雅。

    这串珠子是用手工棉绳穿起来的,佛头比珠子略大,发黄,酥润,是老牦牛骨。棉绳在佛塔下被梳理开,散成流苏状。

    “这也是蜜蜡的?但好像质地不太一样,颜色也很特别。”文佳一下子就喜欢上了这串珠子,点了点柜台的玻璃问唐易道。

    “我给你们拿出来看看。”伙计眼明手快,在柜台上摆了个绒布托盘,将这串珠子拿出放了上面。

    一上手,文佳就知道这不是蜜蜡了,因为明显比蜜蜡要重,但是似乎又不像天然的玉石,因为这种鲜艳的嫩黄色他的确没见过。

    “这是夏尔巴珠,又叫雪巴珠,其实是琉璃的,但是和普通的琉璃不一样,特别细腻润泽。夏尔巴珠在清代制作的特别多,不过后来制作方法失传了。民国时候出现了大量仿制品,而且有些仿制品很逼真。”唐易拿起珠子,“不错,这是地道的老珠子。”

    此时,那位漂亮的沐老板的眼神微微一变。

    文佳一听,接着笑问伙计,“多少钱?”

    “可以单买,也可以整串走,单买三百美元一颗,整串走五千美元,还送这颗老灵骨的佛头。”伙计回答得很流利。

    “黄雪巴的确很少见,大多数雪巴珠都是红色的。”唐易附耳对文佳说道,“这个价格基本就是行价,先讲讲试试,要是讲不下来,买了也不亏。”

    唐易说完,又对伙计说道,“你们这卖琥珀蜜蜡的店铺,怎么还会有雪巴?”

    “我们店除了琥珀蜜蜡,就只有琉璃珠子了,不过都是老的,这串雪巴珠是所有老琉璃珠中的极品,所以放到蜜蜡的柜台里了。”伙计接着伸手一指,“你看,那个柜台你们没看,都是老琉璃珠子。”

    “小伙儿,你们老板是华夏人,你也是,我们也是,打个折吧!”文佳呵呵道。

    “真不骗您,我们店大部分东西都打折,但是这串珠子属于不打折的少数。”伙计说着,还偷偷瞟了一眼沐老板。

    因为唐易之前说了是行价,也不算亏,文佳也不罗嗦,拉开手包,“我喜欢,正好我就带了五千美元,包起来吧!”

    伙计眉开眼笑,他们卖东西,老板是有提成给的,接过钱数好,“您稍等。”

    伙计收拾的时候,文佳又问唐易道,“我说,你这一会儿夏尔巴珠,一会儿雪巴的,到底怎么回事儿?”

    “夏尔巴珠,是有点儿正式的说法,文玩圈里,都叫雪巴。这两年雪巴很热,不少人到华夏的藏区甚至尼泊尔去收呢。不管是叫夏尔巴珠,还是雪巴珠,都是因为这种老料器珠子制造者,夏尔巴人,也叫雪巴人。”唐易解释道。

    “既然方法失传了,怎么民国还会有大量仿制?”文佳因为特别喜欢这串珠子,问题也就多了起来。

第664章 萝卜豇豆() 
“夏尔巴人制作这种珠子,是从十七世纪开始的,失传的时间大约在二十世纪之前,基本就是在清代,所以老玩家只认1900年之前的雪巴珠。虽然方法失传了,但是造假者手段多多,想出了很多近似的方法,也能仿得不错,包浆就更容易做了。不过,那种质感和味道就差一些。”唐易继续解释。

    “这个夏尔巴人我还真没听说过。”文佳喃喃自语。

    “这是个跨国民族,主要居住在喜马拉雅山脉,华夏和尼泊尔的边境附近,印度据说也有。以前,都生活在深山老林,后来才因为给登山队当向导才被世人知道,在华夏算是未被识别的民族,被列入藏族分支,没听说也很正常。要不是因为雪巴珠,我也不知道查找资料。”

    唐易既然说了,干脆一口气又道:“夏尔巴人很喜佩戴珠子,而且不是简单的配饰,这是实打实的财富,珠子像真金白银一样,能交换生活用品。”

    “噢,怪不得做得这么好!”文佳点点头,“你说,那些民国的高仿品,我这个水平学几天之后能不能辨识?”

    “几天?当然不能!不过你要是真迷上了雪巴珠,入手之前可以找我先看看。”唐易回答的同时,心里不由嘀咕了一句,我要不是融合了灵力,我也不能啊老兄!

    “好了,咱们走吧!”文佳从伙计手中接过袋子,对唐易说道。唐易点点头,转身向外走去。

    “这位先生,请留步!”此时,一直不说话的沐老板突然冲唐易喊道。

    唐易回头,心想这不苟言笑的美女老板难不成有了生意话就多?

    “先生贵姓?听起来像是一位收藏家。”沐老板走到了唐易面前。

    “我姓唐,的确喜欢收藏。”唐易应了一句。

    “噢,唐先生,我姓沐。”刚说完,沐老板似乎意识到自己已经介绍过了,便又补了一句,“我叫沐无双,虽是华夏人,却久居缅甸。刚才听您对雪巴珠的讲解,的确是个行家,不知道对瓷器有没有研究?”

    唐易这下明白了,原来她这是见自己似乎懂古玩,有东西想让他帮忙掌眼。

    见唐易怔了怔,沐无双解释道,“您也知道,缅甸懂华夏瓷器的不多,我从小跟父亲来到缅甸,我父亲很喜欢瓷器,但是有一件瓷器,直到他去世前也不能断定真伪,所以我想冒昧请教一下。”

    “你真是找对人了!”文佳还在得了珠子的兴奋劲头上,“他就是华夏瓷器鉴定的顶级专家,他不是姓唐么?业内人称唐眼。”

    唐易盯了文佳一眼,“真不该帮你看这串珠子!”

    “噢?失敬失敬!”沐无双脸上一阵惊喜,“不知道唐专家能否帮个忙,这串珠子,就当是答谢了,我把钱退给你们!”

    “别。”唐易连忙摆手,“一码是一码。你拿出来吧,我可以帮着看看,不过你得先给我说说东西的来历!”

    “好,好,两位请!”沐无双将唐易和文佳让进了店铺里面的一个房间,吩咐伙计倒了茶。

    这房间有办公桌有电脑,还有一张沙发和茶几。沐无双从房间一角的大保险柜里,取出了一件不大而且很秀气的瓷瓶。

    “这东西,是我父亲抵账来的,对方也是华夏人,来缅甸做生意,当时因为欠下巨款,我父亲也是债主之一,用这个瓶子抵账,这还是二十年前的事儿了!”沐无双说起这个,神色有些黯然,“我父亲很喜欢瓷器,便同意了。他认为是清代的,但是却有专家说这是民国的仿品。”

    这件精巧的瓷器一摆上茶几,唐易的眼睛登时一亮,“专家?哪里的专家看的?”

    “有华夏的,也有缅甸的。不过,因为怕带在路上出问题,所以我父亲找的华夏的专家都是看的图片,缅甸找的专家也是华夏人,倒是当面看的。有一个人说吃不准,大部分都说是民国仿品。”沐无双应道。

    “这的确是清代康熙官窑。”唐易拿起这件瓷器,抹底,翻看了下底款,果然,典型的青花楷书“大清康熙年制” 三行六字款。

    这件瓷器,高只有二十厘米左右,口径和足径都只有三四厘米。是尊的撇口,“脖子”细,略长,丰肩长腹,窄圈足。

    最漂亮的是釉色,比血红稍暗,比暗红又稍亮,就像是红色的豇豆皮,却更具美感。

    “康熙晚期的,官窑,豇豆红釉莱菔尊。”唐易放下瓷瓶,又看了看口部,红釉中还夹杂着一些绿色的小点,“故宫里也有一件。这是康熙晚期创烧成功的,是宫廷专用器,当时抵账了多少钱?”

    “十万。”沐无双犹豫道:“您说的‘来福’,是福气到来的意思吗?”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