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天下珍玩-第55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很明显,唐卡最开始是用作宗教供奉的,但是这些年却进入到了艺术品收藏领域。一开始,唐卡收藏相对小众,市场价格也不算很高,后来,因为独特的文化艺术价值和复杂工艺开始升温。。

    其中,明清唐卡因为兼具艺术性和古董特性,受到资本市场追捧,价格大幅度飙升。

    就在两年前,一张明代永乐御制红阎摩敌刺绣唐卡,居然拍出了三亿多港币!在当时创下了一个崭新的高价记录。

    当然,并不是所有的唐卡都这么贵。艺术品总是有特殊性的,而且明代的传世唐卡太少见了,这张又是明早期的极品,所以才出现了这种价格。

    清代的一些传世唐卡,当年的拍卖成交价,大多是几万到几十万,几百万的不算多。

    唐易在拍卖图册上看到的这张唐卡,是一张四臂观音唐卡,而拍卖图册上标注的时间是:十九世纪中期。那就可以算是清晚期了。

    这张唐卡,尺幅不算很大。中央主尊,自然是四臂观音。画面上方,是五方佛;下方左右,是两位菩萨,而最下方三位,则是金刚持,大黑天,绿度母。

    唐易对佛教了解不能算很精深,所以也只是看个大概,佛像众多,有的不能完全确定。从图册上,也看不出颜料构成和历史痕迹。但是,他却从构图和绘画风格上感觉,这张唐卡,好像不是清晚期的。

    本来,因为个人的兴趣和理念,唐易并不打算收藏唐卡。不过,如果真的不是清晚期的,而是明代的,价值可就不一样了!这样的机会摆在眼前,当然不能放掉!

    最快更新,无弹窗请。

第1139章 罕见隶款() 
♂,

    就以现在的市面上来看,老唐卡主要是清代唐卡。清代出现唐卡的数量也比较多,这个和清朝的皇帝们推崇佛教有关系。同时,对藏传佛教也是青睐有加。

    这个不同的朝代和皇帝,对佛教的态度自然不一样。比如明代的嘉靖皇帝,头戴香叶冠,闷头炼丹,对佛教那就不可能推崇。而清代的乾隆皇帝,都“老佛爷”了,又怎么可能对佛教不重视?

    不管皇帝推崇不推崇,同样水准的唐卡作品,明代的要比清代的价值大,这是没有争议的。而且,不是大了一点儿半点儿,差了这么多年呢。从明代永乐御制红阎摩敌刺绣唐卡拍出三亿多港币,就可见一斑。

    两万英镑的起拍价,无疑是按照清晚期的唐卡来的。不过,唐易还是得看了实物才能确定。

    如果能确定,那就很可能捡漏,从现场的参与人员来看,这些人都未必对唐卡感兴趣。毕竟是英国人居多,而且华夏的藏品本来就少,图册上除了三件瓷器,就只有这么一张唐卡。这说明提供者里面精通华夏藏品的本来就少。

    下午的拍卖开始,唐卡是第二个上的。

    唐易上前仔细看了看,没错,从色料、画布来看,的确是明代的东西,大约应该是明中期。只不过,这唐卡重新缝裱过,缝裱的材料和工艺,是清晚期的。估计,这也是原主认定为是清晚期的一个重要原因。

    结果,拍卖师喊价之后,应着寥寥,而且加价都是一千英镑一千英镑地加。虽然是慈善拍卖,但是毕竟一共有三十多件拍品,总得选择自己感兴趣或者懂行的东西吧?

    这也是巧了,如果是那种正式的大型的拍卖会,各种藏家都有,恐怕也就不会这样了。

    而且,外国人对华夏的藏品,热衷于几个节点。比如,清代的东西,那自然是康雍乾。这个十九世纪中期,关注度不高。

    唐易一看,差不多了,立即喊出了三万英镑的价格。最终,这个价格也没有人再加价。

    办好手续之后,怀特笑着问了一句。唐易含糊道,“我还没有收藏过唐卡,再说既然是慈善拍卖,来了就贡献一份力量嘛!”

    怀特对唐卡也是一窍不通,便也没有再多问。

    唐易估算了一下,这个拿回华夏,行家应该能认定是明代的,这张唐卡虽然重新缝裱过,但是本身还是很不错的。三万英镑拿下,估计赚出二十倍以上的利润问题不大,如果走拍,那就看运气了,更多也不是没可能。

    下午的拍卖速度快了很多。而就在拍卖的过程中,还不时有人议论肥头大耳男的“壮举”。

    拍卖结束之后,稍事休息,有一个临时加拍的时间。这个唐易早就知道,也没有抱太大希望。加拍的东西也不多,一共就四件。

    不过,最后一件,居然也是华夏的瓷器,而且引起了唐易的兴趣。

    这是一件青花笔筒。

    唐易一上眼,发现是清早期的东西,但是比康熙要早。仔细看看,基本可以断定是顺治时期的东西,工艺不错,但不是官窑。应该是民窑,或者是仿烧官窑却单独落款的产物。

    顺治时期,满清刚刚入关,还是有点儿乱的,可以说是百废待兴。这时候,瓷都的御窑厂没有全面恢复,所以官窑产量极少。而民窑恢复的速度比官窑要快,所以顺治时期的瓷器,民窑比官窑多。

    这个笔筒画片儿,是山水人物,几人凭山望水,很普通很常见的画片儿,青花发色还算明快,画工也可以。

    不过,这些对唐易来说,是引不起什么兴趣的。引起他兴趣的,是底款儿。

    这个笔筒的底款儿,是一个“雅”字。这也没什么。最关键的是,这个雅字,居然是隶书!

    瓷器的底款,从明永乐开始。一直到清末,明清两朝的瓷器底款儿,基本上都是篆书和楷书。隶书,唐易从来没见过。

    青花瓷的歌词里,除了“天青色”和青花瓷没关系,那句“在瓶底书汉隶仿前朝的飘逸”,这句话也就是外行能忍住。

    在瓷器上写字,比不了纸上,就算是楷书,也基本很难完全遵循用笔的法则,很多笔画被迫纤细一致;而篆书的笔画本来就是粗细均等,所以是常用的。但是要在瓷器上写隶书,实在是有点儿难度。而且就算用较粗的笔画写出来,烧窑之后,效果未必和原来写的一样,闹不好就很难看。

    所以,瓷器上的款儿,基本见不到隶书的。根据唐易的所知,官窑没有,民窑或许能有,但也没见过。这是用笔上的问题。

    还有一个问题,瓷器明代才有款儿,永宣时期也是青花瓷的繁荣时期,要是“仿前朝的飘逸”,前朝是元朝,飘逸个弹弓啊!屠刀铁骑,强征暴敛,汉人被列为最低一等。哪来的飘逸?

    但是,这件顺治青花瓷器,居然是罕见的隶书款识!

    从顺治时期的官窑来看,“大清顺治年制”、“顺治年制”这样的年号款不多,都是青花书写,而且颇具明末遗风。

    民窑呢,以吉祥款和斋堂款居多。这个“雅”字倒不奇怪,因为民窑的底款儿太多样化了。奇怪的就是隶书底款儿!这种情况,只能是个例,民窑烧造偶然为之,官窑讲究规范,就出现不了。

    怀特见唐易看得仔细,问道,“这应该是一件清代民窑,你很感兴趣么?”

    “没有,我就是比较喜欢这个‘雅’字。”唐易笑着应道。

    怀特点点头,文人嘛,也不奇怪。见唐易喜欢,他就也没多想,也不打算拍了。

    这件青花笔筒,主人定的起拍价并不高,只有五千英镑。唐易最后是八千英镑拍下来的。这个价儿,如果是普通的顺治民窑,已经有点儿高了。不过唐易对底款儿特别感兴趣,就不太在意价格了。

    底款儿上的“雅”字,写的还是很有功力的,而且效果也不错,字体完整清晰。唐易心想,当时这瓷器画工想必也是兴之所至,这份意趣,造就了罕见的瓷器隶书款识。

    ps:今天事情非常多,这一章太晚了,抱歉。稍晚还会再码一章。

第1140章 四个盘子() 
♂,

    这件笔筒,唐易想好了。虽然罕见的隶书底款儿可能会提升市场价值,但是他不准备出手了,一来摆在案头,也是一种享受,二来也是值得研究的一件事情。

    至于唐卡,肯定是要出手的,这个回国之后再说。

    拍卖结束,怀特邀请唐易共进晚餐,这是有点儿想分享获得永乐无挡尊的喜悦了。

    不过唐易以文佳有事儿,有约在先未有拒绝了,因为怀特的喜悦,却是他的遗憾。

    这件永乐青花无挡尊,他是很想拿下的,但是怀特在这儿,难度就很大。拼价儿未必拼得过怀特;如果假装说是清代仿品,但也得出手,这个说不过去。

    而且人家是邀请他来,又提前说了,再搞事不仅显得小作,结果也未必能拿下。

    唐易和文佳在酒店简单吃了点儿饭,便开始商量何时回去的事儿了。

    文佳见唐易决定了,也松了一口气。这事儿,靠时间,玩纠缠,都是徒劳。林娉婷不想见唐易,唐易干什么也没用。

    唐易要干的事情毕竟还有很多。而且耗在英国,无所事事,更容易出问题。

    第二天,唐易和文佳拜会了沈松岳,说了说要回去的事儿。

    沈松岳也觉得唐易早回去是对的,同时也告诉唐易,在英国如果有什么消息,一定会及时告诉他。

    和怀特、霍峻等人都打了招呼之后,唐易和文佳便订了机票,而后离开了伦敦。

    英国之行,在林娉婷这件事儿上,除了知道林娉婷安然无恙、心意已决,可以说没有任何结果。不过,唐易也没有空手而归,在拍卖会上居然也能捡漏明代唐卡!还有,得到了一张藏宝海图!虽然未必真能得到这个宝藏。

    他们先回了燕京,博物馆的事儿早就应该去了,不能再拖了。敲定了之后,他还得尽快回山州,林娉婷的事儿,林楚生和秦老都清楚了,他也不能再瞒着父母。

    这些都说清楚了之后,廖沫儿那里,还得有个交代。只不过,他真是不知道该怎么办,所以决定放到最后来解决。

    回到燕京,休息了一天。第二天一早,唐易便给司马六打了电话。

    结果司马六一接电话,“你还真会打!”

    “怎么了?今儿去不了?”唐易问道。

    “能去,不过昨晚没睡好,上午补补觉。咱们下午去吧。正好,收了件东西,你给看看!”司马六道。唐易一听,这是什么好东西?不过,听司马六的口气,不怎么兴奋,看来也有可能是收了之后感觉打眼了。

    下午,文佳干脆开车拉着唐易,去接上了司马六。

    一上车,司马六便把昨天发生的事儿给唐易说了。

    原来,昨天上午,有个“铲子”给司马六说,燕京郊区,有户人家里有一只老红木大案子,特别好,想领他去收了。

    “铲子”这个称呼,来源于古玩圈里的“铲地皮”。铲地皮就是指专门跑乡下收户里发现的东西或者从土夫子手里收东西,这类人呢,就被称为铲子,和夹包袱的有点儿相似,不过路子更野。

    他带着司马六都快出燕京了,到了一农户家里,结果一看,什么红木大案子,就是一黑漆大供桌。红木的东西能上黑漆吗?把司马六给气的,差点儿没搧那铲子一个大嘴巴子。

    结果那铲子连连解释,说也是听同行说的,自己还没看呢!

    好家伙,你自己没看就敢带我来?这想赚钱想疯了。司马六抬脚就走。铲子立即跟上了。

    出了这家的门,结果遇上了一个老头儿,老头儿一看两人,立即凑上前,问是不是来收东西的?

    铲子说是,老头儿说家里有个祖上传下来的瓷器,要不要去看看?

    结果去了老头儿家里,竟然拿出了四个盘子,一水儿的青花云龙盘。大清康熙年制、大清雍正年制、大清乾隆年制;还有一个,大清咸丰年制。

    倒不是完全一样,盘子的大小和纹饰略有差异,龙的姿态也不尽相同。

    司马六这个郁闷啊,对老头儿说了一句,“大爷,敢情您家祖上是开御窑厂的?”

    “您仔细看看,真是祖上传下来的,我的祖上是晚清的官儿,后来家道没落了。要不是我现在急等钱用,我也不会卖。”老头儿跟了一句。

    这种话根本就不能听,古玩行里的故事,多了去了。不过,司马六还是一个一个看了看。康雍乾三朝的青花盘子,他还是能看明白的,都是高仿,水平还可以,不过仔细看也能识破。

    大清咸丰年制的盘子,他倒是吃不准。因为他从来没见过带款儿的咸丰官窑器,看不出门道。不过,那三个是高仿了,这个估计也一样。

    看完了之后,司马六摇头准备走了。

    结果呢,铲子看了之后,却动心了。他当然也看出是高仿,但是高仿未必不赚钱哪?康雍乾的东西市场大热,而且这三件高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