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天下珍玩-第61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顺治、康熙时期其实也这样,对民窑瓷器管不了太多。所以,明代晚期和清代早期,虽然天下还不那么太平,但是民窑瓷器的发展却很迅猛。

    就算是战乱,就算是饥荒,经济一样还是要发展的,瓷器,也还是被大范围使用的。民窑迅猛发展,对质量的追求也就跟着上来了!

    所以,崇祯民窑的精品反而却不少!就是少有人去关注罢了。因为崇祯之前,明代有那么多皇帝的官窑;崇祯之后,清三代又是一个瓷器鼎盛时期,也很容易掉进空里。

    而且民窑的东西本来也不容易判断。比如这个“辛未”,加上青花发色青翠,一般人估计就是先后推六十年。一下子推到了1691年,康熙三十年,先想到康熙民窑。

    “但是这件笔筒的画片显然不是康熙的风格,而且这武松打虎,明显是晚明刻本插图版画的风格。”唐易最后看了看亮子,“亮兄,说实话,没问清楚这东西的来路,我本来是不应该说这么多的!”

第1263章 一龙三现() 
♂,

    唐易说的本来“不应该说这么多”,因为是行里基本都这样,不问清楚不乱掌眼。这个,主要就是怕买卖之前,很可能砸了买卖或者得罪人。

    当然,现在唐易这么说,更重要的,那就是他本来是要盘店的,这东西亮子没说是店里的还是自己的,也就是说,唐易不知道是不是和自己的利益有关。

    这种情况下,还实话实话地说这么多,的确是给足了面子了!

    亮子听了唐易说的,确实也服气了!他没想到,居然是崇祯年间的精品笔筒,虽然是民窑,但是这东西也不便宜。

    而货主呢,没当个正经东西,就放在在他这里代卖了。

    “这东西,是朋友放在这里代卖的,已经被人买了,只不过暂时还没拿走。可惜,我卖便宜了。要是没卖就好了,正好送给唐总,当是见面礼了!”亮子开口道。

    “客气了。”唐易笑了笑。既然他没问情况就说了,本来也没想占这个便宜。

    “那就先这样吧。如果真的想把店盘出去,亮子你也别找其他人了,这两天你整理一下,核对核对货品和账目,过了周末,周一我们来过手怎么样?”刁钦三就势开口道。

    “行,听刁哥的。不过,我这里的东西参差不齐,全盘接收实在是不好意思。”亮子应道。

    文佳一直没多说话,但是经过这两个回合,已经看出亮子是个小算盘打得很响的人,半开玩笑道,“没事儿,实在是不值钱的,你不要钱不就行了嘛!”

    亮子一愣,转而掩饰性地哈哈大笑。

    刁钦三却正色道,“说了全收就全收,不过盘店不比普通买卖,该是什么价格亮子你肯定有数。而且今天唐总帮你掌眼,这分量你也明白。”

    刁钦三这么说,开始有点儿亲兄弟明算账的意思了,当然,这还是把亮子当朋友。

    亮子点头,这点儿数儿他还是有的,“放心吧刁哥。”

    “那好,这事儿就交给你了刁兄,资金方面回头找我报账就行。”唐易本来不想说得这么外道,不过在亮子这个外人面前,还是得有几分程式化。

    三人离开紫光轩,准备先在长安古玩城逛逛。

    商店门脸儿大体走了一遍,有些老招牌大店面其实生意还凑合,主要靠的是熟客,而且只要有精品重器,一两件就能保证不短时间的运转。

    很多小店铺相对惨淡,而且真是如亮子所说,有一部分店面已经挂出了“转让”、“招租”一类的告示。

    “唐总,要是对亮子的店不满意,回头我再否了也没事儿。”刁钦三一边走一边说。

    “可以,盘了吧,正好还有三年的时间,足够了。到期之后,就按你说的想法,再找独立的门头,那时候阁宝多的招牌已经在长安响起来了。而且这个,盘的是正在经营的店,不是关张之后贴告示的,相对吉利一点儿。”唐易应道。

    刁钦三点点头,“那好,先这么定了。”

    “去地摊看看吧?”文佳提议道。

    去地摊区也是为了考察行情。实际上,这个店铺里的东西,如果老板眼力高,很多是就地取材,从地摊上抓货,然后再摆到店里的。看看同市场内地摊的行情,也是为了心里有个数儿。

    长安古玩城的地摊,只有周六才有,不少摊主确实是走街串巷或者下乡跑货来的,那种“工艺品”地摊相对少一点儿。当然,即便是这样,真正的老东西还是少,光这么收货肯定是收不到多少的,里面肯定得掺杂批量“做”出来的东西。

    除了考察行情,唐易也想这两天转转各个古玩市场,抓点儿货。新开店铺,没点儿像样的东西不行。拿出三件红山文化玉器,是要走圈里的口碑和名声,但是摆在店里的东西,也得有两件像样的。

    亮子的店里,精品太少了。弄出一件崇祯笔筒,还是他想眯下的。

    因为是周六,地摊区的人还是不少。不少逛摊的人也在议论如今行情不景气的情况。唐易走到一个瓷器为主的摊子前,就有俩人一边看东西,一边议论。

    一个老者说,现在不景气,一是因为经济上不太景气,二是假东西太多了。旁边的中年人连连点头,“是啊,手头紧了,假的东西再多,谁还敢轻易出手?”

    说的有点儿道理,不过唐易的注意力,此时已经被摊子上的东西给吸引了。

    其中一件,是青花云龙纹象腿瓶。

    象腿瓶,听起来不太雅致,却形象,和大象腿一样,就是大致呈圆柱形的瓶子。还有一个名字,叫做筒瓶。这种器型是从明代开始出现的,清初的时候很是流行。因为“筒”和“统”谐音,满清刚得了江山,有点儿追求“一统江山”的美好寓意。

    这个瓶子上的龙纹,不完整。怎么呢,穿梭在“云”里,龙头露出一段,龙身露出一段,龙尾又露出来了。不是一条完整的龙,是龙穿梭在云彩之中,时断时续。

    一龙三现。

    龙纹很是雄壮有力,画工也不是那么中规中矩,皴和点的手法用的比较多。

    青花色有点儿淡,不是翠青,也不灰暗,有点儿含蓄淡雅。

    唐易先拿起了这件筒瓶,细看釉面比较厚,不太透明,有点儿鸭蛋青的颜色。底部,修胎不太规整,还能看到跳刀痕迹。

    没有底款儿。

    这么一件东西,乍一看,除了龙纹画片还算有点儿气度,整体上给人感觉是件很一般的东西。最起码,让人觉得不是官窑的东西。

    “老板,这物件怎么出?”唐易看好之后,开口问道。

    这地摊的摊主年纪不大,三十多岁的样子,不过和很多摊主不太一样,他收拾得很干净,头也梳得很整齐,脸上 也溜光水滑,不太像个下乡收货摆地摊的,倒像是个文人。

    “有眼力啊!这东西没款儿,但却更加少见。”摊主先笑着接了一句,而且还给唐易递过来一支烟。

第1264章 刀马人物() 
♂,

    “我没什么眼力,就是觉得这龙画得有点儿意思。”唐易摆摆手,“自己带了。”说罢,自己掏出烟点上了。

    文佳看不出什么门道,刁钦三瓷器方面的功力也不是很高,他觉得是老东西,但却看不出具体年份。

    “除了龙纹,这青花色也少见啊,淡雅,我看倒像是晚明不带款儿的官窑。”摊主接口道。

    “这青花用料,倒像是土青料,官窑不会这么不讲究吧?再说你看这胎低,修得也不细,你说晚明,我怎么看倒像是晚清的民窑呢?”唐易笑道。

    这晚明和晚清,官窑和民窑,实在是差大了去了。

    唐易这一说,先前议论行情的那个中年人点了点头,悄声对旁边的老者说道,“现在这地摊上,还能碰到官窑?尤其是连个款儿都没有。”

    摊主不由又看了看唐易,“还说没有眼力!我也不跟您多论了,您说吧,觉得多少钱能拿?”

    唐易也没想到会在地摊上碰到这样的东西,拿肯定是想拿了。

    “哪能我出价?还得您先叫一口儿,最低多少出?”唐易笑问。

    “今儿还没开张,难得您一来就相中了,八千八,图个吉利!”摊主吸了一口烟,故作慢条斯理地说道。

    唐易一听,却就手放下了东西,“那好,我再看看别的,有什么一并要买的。”

    “那给您留着?”摊主手塔上了筒瓶。

    这个确实得问,因为你没说死,却放手了,别人要了,说不清。要是真想要,那就得暂留,看上别的,再一起谈价儿,看不上,单拿。

    “不用,您这价儿也不太合适。”唐易却笑了笑。

    欲擒故纵。不过,这在地摊上却有点儿危险。但是唐易赌对了,摊主把东西拿起放在身边,“不管您要不要,这东西您走之前不让别人上手了!”

    他这是看明白了,唐易是个真买主,而且似乎不止看中了一样东西。地摊上逛灯的多,真买主得拢住。

    的确,除了这一件,唐易还看中了摊子上的另一样东西,他准备一起拿下的。

    听摊主这么一说,唐易就放心了。因为这件筒瓶,虽然没有款儿,但却是顺治官窑,比他看上的另外一件东西要好!

    顺治,是第一个入关的满清皇帝。顺治之前,满清对瓷器根本是毫无控制力的,瓷都的瓷器生产他当然管不着。直到顺治八年,瓷都的御窑厂才开始被朝廷指令恢复。但是前面刚说过,恢复了不代表控制得很好,因为刚入关,朝廷要干的事儿太多了,对御窑厂顾不大上。

    这导致了当时瓷器的很多特点,其中一个很大的特点,就是顺治官窑相当一部分是不带款儿的。还有一个普遍性的特点,就是顺治官窑九成是青花。因为“上头”管得不严,就自按照最流行的来,青花最流行,瓷都的工匠们制作青花器也很娴熟。

    这个青花筒瓶,自然也寄托了当时朝廷的愿望,一统江山嘛!

    而且这个云龙纹,也是顺治时期的典型特征,就叫做一龙三现。当然,三不是定数,是个虚数,就好像“三令五申”,就是多的意思。也可能五现、七现,只不过这个筒瓶上的龙恰好是三现。

    通过这个,也能现一个很有意思的现象。当时满清刚刚入关,权力并不十分稳固,社会也并不十分安定,一龙三现,其实反应了当时的局势,若隐若现,大权未稳。到了康雍乾盛世,再看瓷器上的龙纹,那就基本没有云彩遮挡了,亮亮堂堂,全身而现。

    所以说玩古,不是简单地玩物,不仅不会丧志,还能长志长知长智。

    不过,这个筒瓶,阻挠判断的最大的问题,在青花色上。一般来说,顺治青花,多有两种色,一种是朝廷指定的质量好的浙料,一种是瓷都民间多见的当地土青料。浙料纯一些,翠青略紫;土青杂质多,灰,带黑斑。

    但是这件筒瓶上的青料色,却是淡青,有点儿鸭蛋青的感觉,所以很难让人一下子判定是顺治青花。

    这就是考究知识掌握得全不全细不细的时候了。顺治官窑青花,有一部分,还用过调制料!就是用浙料和土青料混合调制提纯,出来的颜色就是这样。特别有韵味,却相对少见。

    就这个顺治官窑筒瓶,唐易根本想不到居然会在长安的地摊上碰到,八千八已经是捡漏了。不过,既然还看上了其他东西,姑且激一激摊主,结果摊主中招,真的先给暂留了。要是他不暂留,唐易过会儿就得改口,先拿下。不然这样的东西被人拿了可就亏了。

    唐易看上的另一件东西,也是一件青花器,是一只盘子,盘子上绘制的是刀马人物。

    这个盘子有底款,是“大清康熙年制”。不过,不要说唐易了,就是刁钦三也能看出,指定不是康熙官窑,因为做得确实有点儿粗。

    这个刀马人物,在康熙早期的瓷器上,是非常流行的。这个也和清朝的特点有关系,康熙朝算是满清初步坐稳了江山,而满清江山的得来,是铁骑拼杀、长刀利箭打下来的。康熙早期,瓷器画片上歌舞升平的东西少,气象峥嵘的东西多。

    要是到了康熙朝中后期,吉祥富贵的纹饰就多了,而且带着文字的东西也多了。比如故宫里的青花万寿瓶,光是在这大瓷瓶上写一万个寿字,那得费多少工夫?

    这时候,就是朝廷进行汉化融合的过程了。说穿了,一开始是通过刀马来把你打服,后来再通过文化来让你悦服。

    这种政治对艺术的影响,还是很直接的。

    刀马人物,有人有刀有马,自然是战争场面。说实话是比较好看的。而且康熙朝的刀马人物瓷器,精品又多,不仅画工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