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所以大明朝决定对越人开战的消息宛如一针强心剂,让缅甸王欣喜若狂。
他不会出兵和大明一起攻打越人,但是他却已经做好了抢占领土的主意。大明胜了,抢越人的。越人胜了,他不介意与越人合作,抢大明一把。
对中原的宗主国,他一点儿也不担心,反正不管谁输,他都有好处。甚至直接与大明交手,他也不觉得有什么了不起的。
只不过他怎么也没想的竟然没打起来。不,是已经打完了。就是朱桂与黎训的那一仗。
怎么会这样?
大明为什么不干掉越人,那是多少好处?参与进去分一杯羹,以中原人的大方程度中原认为是大人,外人认为人傻比,但不管是什么,吃上一碗肉是有可能的,历史上已经证明过了的。一个上升期的王朝,永远是饥饿的的。
于是他询问了自己臣子,派出人手去侦察。越来越多的消息传了过来。越人的王不仅认输,甚至邀请了明军进入。
而明军也真的进入了。
虽然缅王分析应该是中原人先进入,越人挡不住了,所以越人王怂了,认输,以邀请的名义换个面子。
当然,这个面子不是给自己的,是给明人的。只要明人有了面子,就会给好处,给肉吃。
可恶!
羡慕嫉妒恨啊!
至于他们自己的面子,要知道大约二百年前,他们还不是国家,还是原始的部落联盟。
公元1238年,素可泰王国建立。也就是宋史上的“暹国”和“罗斛国”,1296年,周达观作为中国元朝使团的一员前往真腊(柬埔寨),写了《真腊风土记》一书,书中把真腊西边的邻邦素可泰王国称为“暹罗”,称那里的人为“暹人”。这是中国史籍中首次用“暹罗”来称呼泰国地区的国家。
到了公元14世纪中叶,泰人首领乌通王吞并了素可泰王国疆域,建立了阿瑜陀耶王朝(大城王朝)。为了适应领土不断扩大的形势,国王把全国划分为畿内省和畿外省进行管理,京都及其附近地区为畿内省,边远地区属畿外省,此外还有附属国。至18世纪中叶,其国土东部伸张到呵叻、尖竹汶,南至北大年,西抵丹那沙林、土瓦等地,北部兰那泰也为它所臣服。
基本上泰国也就成形了,世上再没暹罗国。
换句话说,明史上记载的:明军之所以能够顺利平定安南,主要是因为胡氏政权多行苛政、民心不附,朱棣应陈天平之请,吊民伐罪,救民于水火,又承诺复立陈氏子孙之贤者,这当然受到了安南人民的欢迎,亦不失为仗义之举,但得胜后自食其言,草率地决定将安南收复,却是明显的失策。纵观中国的历朝历代,安南虽曾多次成为中国领土,但自五代吴权以来,已独立成国,一旦直属中国管理,必然遭到安南各阶层人民的反抗,安南可谓从此进入多事之秋……
纯粹就是在推卸为官者的责任的胡说八道了。
一个初立的小国可以归化国民,诺大的明王朝却做不到?到底是做不到,还是不愿意做?
中原没有贵族,官夺了贵族的权力。而拥有贵族权力的官只会腐朽。因为腐朽本身来自于权力,而不是一个“贵族”的称号。
中国的史书上就有解决之道……但凡内附的民族,最终成为了汉族。
古人做的到,今人却做不到。不是腐朽了,还是什么。难道还真是他们说的劳民伤财不成?
呵呵!与友邦从不“劳民伤财”,需要自己做事了就必定“劳民伤财”罢了。
第264章 大大方方()
不过,所有人都不知道的是,朱桂这一次来,就没打算再走。而且他已经计划好了,就用18世纪欧洲人的法子。
在东南亚一切属于贵族、头人,只要付的出金钱,他们名下的青壮都是可以买走的。直到一百年后,这里的王才会进行改革,有自由人出现。
现在的东南亚才多少人口。大不了买下之后,往内地送,与老朱交换汉人。
然后过个几百年,老人死多了,他们就是汉民了。一如泰人对暹罗人一样。
在《泰语大辞典》中,“泰”(???)有“自由人、不为奴、人、族称”四种含义。有人认为“泰”取自“自由”之意,即该族群摆脱了高棉人的控制获得自由,故自称为“泰”即“自由民”。
而泰人的来源,是从今中国腹地南迁的,他们本为南诏国人,云南为泰人故土,后来受蒙古压迫才南迁的。这一点在20世纪80年代以前被泰国官方接受并写入教科书的。后来中国反对,他们才删去,但他们的历史文献依然如此记载着。
也就是说这是一帮南逃的中国人,统一了这里,而且民心归附。
很明显,如果承认了泰人的历史,也就等于我们自己的历史是一陀大便,不可信了。这也是中国反对的原因。
中国强大后,中国指定泰人“自古以来”就居于中南半岛,不存在南迁之说。至于东南亚各国华人的王……嗯……离开中国的就不是中国人了。因为他们不是中国人,所以民心归附是完全不伤害中原王朝的理论的……安南虽曾多次成为中国领土,但自五代吴权以来,已独立成国,一旦直属中国管理,必然遭到安南各阶层人民的反抗,安南可谓从此进入多事之秋……
至于安南、暹罗、东吁王朝,特别是东吁王朝曾一度统一东南亚,他们的国土互有的地方,中原学者只当没看到。
一直到了后世,东南亚各国还在互相宣称对对方国土的拥有权。
只不过到了后世,民族性的觉醒与国际社会的存在,已经绝不会再允许一个大一统的东南亚出现了。
而这个时期不是最好,却也称的上“大一统”的最后末班车了。
毕竟泰国的建立,所用的仅仅是个口号……自由。
而“自由”,朱桂绝对不会不给的。奴隶制可不是什么好东西。除了满足人心的阴暗面外,于国、于生产力,都是拖后腿的玩意儿。
只要这里成了大明的国土,哪怕有人想畜奴,都不够大明文人们喷的。
本来不想写这段的,但是朋友看了,说是闭门造车,所以查资料复制了南诏人的成功史料,照着南诏人与历史成功案例写,总不是闭门造车了吧。好了,正文继续……
“敌视倒还谈不上,但戒备却是绝对需要的,”朱桂对于要收复这里,把这里变为自己的封土,他并没有隐瞒,反而大大方方地说了出来,“这里的人不还是奴隶制的部落,便是受蒙古人侵略时南逃的汉民。所以收复这里,成为汉土,不是问题。只要把那帮子头人献俘陛下。把其家族迁去守墓。没了他们的捣乱,这里便是汉土。”
这里的人是朱桂的手下,为了不让他们被陈朝忽悠了。在进入越境前,朱桂必须说明白自己的目的。
不然,又被越人两句夸,然后游行似的来了又走了。对朱桂又有什么好处。至于用越民换汉民计划,那是以后的事,现在没必要说。
“所以你要找陈朝越王的麻烦?”李惠宁眨巴着眼睛问道。身为女孩子,她是真的没想到朱桂还想打。她以为陈朝已经认输了,甚至开放了边境允许他们进来,这仗难道不应该是打完了吗?
“不,我其实并不想找他麻烦,”朱桂耸耸肩,“我只是在搞事而已。”
李惠宁:“哈?!”
这难道不是一个意思吗?
朱桂实在不好跟他们解释占领东南等末班车的问题。这个问题不做,是可以完全讨论出几列火车皮的矛盾分析。然而做了,反而简单了。就像南诏人,被蒙古人打的灭亡了,但是他们不过是在这土地上举起了“自由”二字,泰国便建立了。
一帮逃民都办的到,一个王朝却办不到,这到底是事情难办到几列火车皮都装不下,还是他们根本不想办?
如果说困难,但流亡汉民在外立国的可不仅仅只有一个泰国。比如历史上的越人胡朝,再比如我大青果时那个不可说的海商汉人国家等等。还有更多,史料一翻一大堆。只不过咱们不宣传,也禁止宣传这个罢了。
好在朱桂是这里的最高统帅,他只要说出自己的决策就可以了,完全不用为说服他们去找一大堆的资料。他只需要知道自己知道就行了。所以他直接说道:“算了,这些不重要,还是继续刚才的话题吧。惠宁……”
李惠宁不等吩咐便主动举着双手表示明白:“我知道我知道,又是我留守吧……”
“嗯。”朱桂点了点头,“景隆的情况你也看到了。他需要人照顾,所以你留守是最好的。放心,我会留下元道长他们。想必有道长他们的保护,景隆就不会再怕了吧。”
被胡雪心绑票,李景隆再度受到了惊吓。回去后,他就病倒了、昏迷了。满口的胡说八道,尽说他从进入南疆后的恐惧。
李惠宁听了都为之脸红。原本弟弟悟气的喜悦,但竟然是这么个“悟气”。
“姐,我没事。我觉得我已经好了。而且很舒服。那悟气的感觉我说不上来,但真的很好。”
更有意思的是李景隆醒来之后,完全不知道他讲过什么。这次的军事会议,他也有份参与。甚至他还说起了悟气的感受,以表明他没事了。
唉!
朱桂摇摇头,没有搭理这个越来越向自坑上发展的坑货。好在他胡说八道时,除了几个下人,就李惠宁知道,李惠宁又告诉了朱桂。
朱桂当时知道的时候,他不仅一点儿也不生气,反而有一种“这就是李景隆啊”的感觉。
甚至朱桂都没有揭发他的念头。胆小罢了,虽然不是什么优点,但这是天性。
甚至李景隆装13,朱桂也是心软的打人不打脸。直接拿出了与郭家的联络信。
第265章 阴书密码()
“殿下,这是什么?”左千户开口问道。
信是由他的手上交给朱桂的,但他没有看过,甚至拆都没拆过。
李景隆立刻不再说自己有勇气,独自领军的事,他还故意做出四下张望的样子,仿佛很是谨小慎微似的,但只要想想他历史上干过的事……唉!算了,不提了。
他也还是有用的。至少证明了“悟”这玩意儿不一定需要心如止水的理性,感性,太害怕也是可以的。
从这一角度上说,李景隆绝对属于实验素材中的稀有品质了。
朱桂笑了笑:“这是后方传过来的密信。出征前,我便让其准备十万人的物资,想必这已经准备好了。”
在场的将官瞪大了眼睛。他们都有一种原来殿下是为灭国而来的,不然为什么一开始便备下这么多的物资。
中原一直以北方草原为对手,对东南亚,老实说是看不上的。在中原看来东南亚的战争就是菜鸡互啄,大明一出手便灭了。
就像是永乐朝怼安南,也不是一上来便十万大军横推。而是派镇守广西都督佥事黄中领五千士兵(《大越史记全书》称领兵十万),护送陈朝“前国王孙”陈天平(陈添平)回越南(《明实录》把事件列在该年农历三月丙午,即4月4日;《大越史记全书》则列入农历四月八日,即4月26日)。当进入越南境内的支棱隘时,遇上胡军截击,明军不敌,陈天平及部份士兵被俘。陈天平经胡朝审讯後,被“处陵迟罪”。明成祖得悉後大怒,便“决意兴师”。
这才是第一次征安南。《大越史记全书》称共有八十万人,这绝对是夸大了的。要知道当时明军才多少人,还要与草原作战,怎么会调八十万大军打一个安南。
只可惜明史没有记载多少人数,更多的是记载“劳民伤财”。
到了明朝,历史已经不再是历史,而是刷声望的东西。到了清朝,又成了投献,讨好主子的玩具。
所以哪怕按照中原十倍夸大的习惯。第一次征安南大约应是八万……十万人之间。
然后安南灭了,大明扶陈天平登基。第一次征越结束。
所以,准备十万大军的物资绝对是奔着灭国来的。他们没理解错。
“它原本是本王安排的一重保险,本以为他们会好好与我们打上一场。”朱桂笑着,说出了一开始的安排,“这里森林众多。越人又习惯偷袭。在山林中不断受其骚扰,很难说这一仗会打多久。本王担心朝廷无法同时供应南北两线作战。正好本王还有些钱财,特别备下物资。本王可不想本王的士兵没死在战场上,反而死在了没吃的上。”
“现在咱们直接开进越境。这物资还是带上的好。”
左千户想了一下道:“殿下,所有物资都取回来?”
那可是十万人的物资。不说他们现在有没有这么多的人手运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