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神话原生种-第25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京都城外,有九山。

    山峦之间,佛寺、道观,大小不下数百。

    封林晩既没有如佛寺挂单,更没有入道观,改换门庭。

    而是寻了一处山水宜人,却并不太出名的小书院,奉上了束脩,然后成为了书院格外特殊的旁听生。

    这个世界的文治也很有意思。

    没有‘儒家’这个概念,却又融入了许多儒家的礼法精髓,其中法家、墨家、阴阳家的理念,也掺杂其中。

    成为了一般人学习文字,通晓世理的方法。

    至于是否有儒家、法家、墨家的修行之法,这一点封林晩还未得到证实。

    书院里多出了个小和尚旁听生。

    这自然惹得一些学子好奇。

    有些带着善意,有些带着恶意。

    只是无论抱着什么目的与封林晩接触,都能被封林晩以强大的‘人格魅力’以及学识折服。

    很快,整个书院,甚至包括教书的先生,都成为了封林晩的‘粉丝’。

    关于这个奇特的小和尚的‘事迹’,也开始在小范围内传播。

    且说另一边,那位御史中丞史大人的家眷,回到家中后,向自家主人禀告了路遇之事。

    史大人毕竟为靖国高官,心思更加多些。

    并未轻举妄动,而是派人打听关于这位小师傅的事情。

    于是,封林晩书院求学,且在书院之中,发生的种种事迹,也都传入了这位史大人的耳中。

    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第四百七十九章大张旗鼓入京都(下)()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意思就是,十五岁有志于学问,三十岁能立足于世,四十岁能不被迷惑,五十能懂得天命,六十岁能冷静听取各种言论,七十岁能随心所欲,而又不越出规矩。”

    “话虽如此,数字却只是虚化代指,舍弃数字,而直指目的,我们就应该,通过学习而获得立足于世的能力,冷静的洞悉世情,而不被表象所迷惑。通过读懂人心世事,而了解到什么是天命。从人们的口中,不断的获知讯息,而不能因为有所成就而故步自封。最终便能通过这样的修行,达到随心所欲自由自在,却又不违背道德和规矩。”封林晩此刻站在讲台上,正在向周围的学子讲课。

    不仅是原本书院的学生,许多别的书院,听闻了他名声的学子,也都来听讲。

    和许多教书先生,讲课生涩,自己都半迷糊不同。

    封林晩讲课,不仅生动,并且极为浅显易懂,更有各种形象至极的比喻,市场引得整个课堂哄堂大笑。

    虽然看起来,似乎有些乱了规矩。

    但是好在,这方世界没有程朱理学这一套,虽然有礼法之说,却还不至于那般陈腐。

    学术氛围相对开明。

    周围听课的学子也就罢了,原本一些讲课的老师,也都纷纷点头,然后看着封林晩的那颗光头,又忍不住叹气。

    暗地里也已经有不少人找过封林晩,劝他还俗。

    并且表示,自己在官方有一定的人脉,可以帮忙从中打点。

    显然他们是不知道,封林晩此时在佛门的地位,以及悬空寺的特殊。

    对于悬空寺而言,封林晩可以死,但是不能还俗。

    而对于佛门来讲,‘一凡圣僧’就是新的标杆,倘若还俗···等若信仰崩塌。

    这一边,封林晩再一次积蓄着声势。

    另一头,御史中丞史大人,以及许多朝中重臣,连夜被靖国天子急召入宫。

    老皇帝年迈体衰,已经看着时日无多,这也是没奈何。

    这方世界,对人的寿命限制极为苛刻。

    六级修士,在旁的世界,都已然有了长生久视之能,但是在这方世界,却最高不过千年寿元。

    而六级说起来像是一张嘴那么容易,其实亿万人中,只有极少数才能抵达这个境界。

    自然的,这方世界用于延寿的灵药,作用也极为有限。

    靖国天子富有四海,但即将油尽灯枯之时,也无法可想。

    此时,面对自己心腹的几位臣子,老皇帝说出了自己的心事。

    “寡人中年得子,如今太子依旧年少,难免年轻气盛。而寡人的几位兄弟,皆非易于之辈,只怕他们会挑动太子犯错,然后乘机起兵,不知众位,有没有什么法子,能帮寡人去了这心病。”此方世界,没有始皇帝嬴政,自然也就不会规定,皇帝需当自称‘朕’这样的自称。

    靖国虽为大陆中心,最强大的帝国,却如汉朝一般,采取的是分封制。

    各地藩王势力庞大,老皇帝殚精竭虑也只能求得一个平衡。

    倘若老皇帝死了,新皇继位稍有不稳,就可能被利用,有倾覆之祸。

    周围的几位重臣,皆面面相觑。

    藩王之祸,由来已久,倘若那么容易解决,又岂会迟疑到今日?

    忽然史大人越众而出,对老皇帝说道:“臣近日听闻了一则小故事,说城西有一个富商,生了许多儿子,他对每一个儿子,都一视同仁,在死前将家产均分,好让每一个儿子将来都可以过的很好。但是后来,等到富商死后,他的儿子们却几乎都败坏了家业,整个家族也就此没落了下来。”

    老皇帝闻言,忽然若有所思,眼头一亮,指着史大人道:“爱卿有如此良策,为何不早早道来?需等到今日···爱卿误了寡人啊!”

    史大人急忙叩首道:“陛下恕罪,此故事非是臣所创,而是···而是一个小和尚说的。臣也是因为,对这个和尚,稍微多了几分在意,日常收集其消息,方才得知。”

    “和尚?”老皇帝一愣,稍微有些迟疑。

    政治和宗教,由来掺杂不清,又相互忌惮。

    “哪里来的和尚?”老皇帝问道。

    史大人道:“听说是悬空寺的和尚,不过···来历有点特殊。在佛门,被尊为圣僧,但是与悬空寺之间,却似乎有些龌龊。”

    出于某些心思,此时史大人没有直接提及封林晩的另一层身世。

    要知道,天下三大正道中,为首的景阳宫与靖国皇室,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

    相传景阳宫的第一任宫主,也同样便是靖国的开国皇帝。

    “悬空寺的和尚?”老皇帝有些迟疑,却最终还是说道:“下诏!召这个和尚入宫觐见。”

    诏书一下,天使入了小书院,传递旨意。

    封林晩接过圣旨,却没有立刻梳洗之后,随同前往,而是看了看圣旨,然后对那传旨之人说道:“陛下召见的是和尚一凡,而我现在是书生一凡。陛下召见和尚一凡,与我书生一凡有什么关系?”

    如此打发了天使,继续在书院听课教书。

    等到天使将消息传回,老皇帝听到了封林晩的回复,起先面色难堪,紧接着却突然哈哈大笑起来。

    原本因为积劳成疾,而显得苍白的面色,也多出了几丝红润。

    “陛下!那小和尚不懂礼数,冒犯了陛下,还请陛下恕罪。”看在小和尚救了自己的妻子和一双儿女的份上,史大人还是站出来替封林晩说了句话,倒也不是忘恩负义。

    老皇帝却笑道:“爱卿!请起!那一凡有趣的很,寡人并未生气。”

    沉吟再三,老皇帝说道:“摆驾!众位随寡人一同去那清泉山鸣鹿书院。”

    众多臣子,面面相觑,不理解。

    为什么那小和尚,分明是驳了老皇帝的颜面,却让老皇帝这么开心。

    只有极少数的老臣,经验丰富,老奸巨猾,稍微在肚子里转了几下整件事,随后露出神秘的微笑。

    如此这般,在老皇帝的带领下,一行人等,长达数千人的队伍,顺着长阳门,直出了皇城,随后朝着清泉山的鸣鹿书院寻封林晩而来。

第四百八十章鸣鹿请贤(求订阅)() 
小小的书院,被禁军所围,各大臣工,皆端正立在小小的草庐之外。

    透过撑开的窗户,依稀可见,一个身穿白衣的小和尚,风度翩翩,不似凡人。

    而一个显得苍老、疲惫的老人,身穿赤袍,坐在对面。

    二者对坐而品茗,似乎相谈甚欢。

    简单的试探和熟络过后,老皇帝复述了那个故事,然后看着小和尚道“先生说这个故事,不知为何意?”

    老皇帝没有以‘大师’‘法师’‘和尚’这样的称呼来称封林晩,反而以‘先生’称之,显然是读懂了封林晩之前回怼的那句话。

    那句话,表面听起来,像是一种耍无赖。

    但是细细掂量,却能听出,志不在方外之意。

    故而也就打消了老皇帝的某些顾虑,而亲自现身,前来寻封林晩。

    封林晩笑着说道“此故事有二解,昔日有同窗问我,若是家中与兄弟不和睦,不喜家中几位幼弟纨绔,却又因为父亲偏爱幼子,难以管教,若是有心分家,该当如何。我便告诉了他这个故事,凡事皆有两面,五根手指有长有短,有的很有力量,有的显得无力,有些很有作用,有些看似无用。但是唯有五指紧握,攥成拳头,才会有力量。”

    老皇帝点了点头。

    事情也确实如此,昔日靖国初立,靖太祖心中也是不愿诸多儿子受苦,便行了分封之法,将这靖国的江山,分成好些块,然后交由长子居中统帅,而诸多幼子则是于周边拱卫。

    起初因为直属于靖国皇帝的土地和权利都远超过其余众多藩王的总和,诸多藩王也未有异心,忠心耿耿,护卫皇室。

    但随着一代代的分封,属于皇室的土地约来越少,逐渐已经无法维持大量的军费开销,不得不消减军队。而随着军队的消减,中央对地方的威慑,也就开始急剧减弱。

    事到如今,许多权势巨大的藩王,野心已经昭然若揭。

    老皇帝虽然贵为天下至尊,却一生如履薄冰,耗尽心血和手段,才能勉强维持住表面上的势力平衡。

    治大国如烹小鲜,同理···一个财主将家产分给每一个儿子,就如同一个皇帝,将领土分割给每一个儿子。

    看似对每一个儿子都很好,其实则是埋下了祸根。

    “那第二解呢?”老皇帝喘了两口气,然后接着问道。

    封林晩道“既然皇家需当分封幼子,那藩王何不效仿之?”

    封林晩说的,正是昔年汉朝为了解决藩王问题,而实行的推恩令。

    藩王之所以势大,威胁中央,是因为他们的土地庞大,兵多将广。

    但如果藩王的每个儿子,也都有了继承一定领土、兵权、财富还有地位的权利,那么拳头就握不紧了。

    如此一来,体积最为庞大的皇室,又可以通过一系列的手段,缓慢的收回大权,重新集权中央。

    听了封林晩的解释,老皇帝心中的那个影子,也彻底真实起来。

    忽然老皇帝又叹了口气“先生想来也看得出来,寡人已经时日无多了。如今听了先生一席话,方才惊觉自己浑浑噩噩过了数十载。可叹···若是寡人撒手人寰,新君初立,不识人心,若为歹人利用,难免会有人亡政息之祸。”

    “先生之策,虽然可绝藩王之乱,但毕竟需要时间。”

    封林晩精神微微一震,知道肉戏要来了。

    果不其然,却听老皇帝接着说道“寡人有个不情之请,虽知先生本是世外之人,不应惹凡尘俗事。但是今日依旧想请先生,入朝为官,为太子府少师。”

    老皇帝显然也有一丝病急乱投医的意思,按理说封林晩现在是寸功未立。

    直接官拜二品少师,几乎位极人臣。

    这也算是一步登天了。

    但是封林晩却并不满意。

    他要做,就要做最高的那个位置。

    当然···不是皇帝。

    皇帝这个位置,太过瞩目,也太过世俗化,距离‘仙’这个字有点远。

    他要做的是帝师,至少也是太子太师。

    等到太子继位,他便是帝师。

    官拜一品,一人之下万人之上。

    如此方才不负他一番心血,一番计划。

    所以封林晩没有直接回答老皇帝的请求,而是说道“陛下当办学!”

    “不妨就在这清泉山上,修一所大学,广纳各方才子,同时也将宗室子弟招收进来,天子为山长,朝臣为讲师,传道受业,教书育人,忠君爱国,一体同心。”

    封林晩这是为老皇帝出了第二策。

    即便是推恩令能成型,依旧不免容易在地方形成世家门阀。

    到了一定的时间,简直就是藩王割据的翻版。

    汉朝末年,各方士族之强,无须多言。

    除了大耳刘顶这个中山郡王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