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明末之帝国与文明-第5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系统出品,虽然不是较贵的青石板路,但这种填平沟壑、粉碎巨石、清除杂草树木穿行数十里的大工程依旧让村庄积攒下来的资源瞬间消耗了大半。

    这样辛苦建设起来,并且连通着几乎所有伐木场、采石场、铁矿和其他资源产出命脉的道路自然不能毫无防护。

    因此唐业专门在道路沿线选择出数个较为适宜居住的山坡地段,分别开辟出大大小小的平地,修建了十多个大大小小的微型村落。

    这些分散出去的村落大的不过百户人家,选一地势较高之处,以木头寨墙及故意修葺陡峭的山体作为防护。

    设以村丁负责清理路面,放哨敲钟。

    村庄的防护则主要由普通男xing村民发放以长矛、腹弩作为武器。虽然简陋,但面对寻常敌人至少可以自保。

    小的村落,也许不过是山坡上十几户、两三户遥遥相望的人家。好一些的尚且有土墙木钎保护,但大部分就是一户户**山中的人家。

    这样的分布放在21世纪的后世也不过是生活不便,却无太多危险。

    但放在今时今ri。

    不要说时常流窜进山中的各路人等,就是后世那中国工业急速发展的几十年间骤降百倍的野生动物放在今天便是一个极大的问题!

    再经历了满清将近三百年,民国战乱,新中国建立后的数十年滥捕滥杀和环境恶化后已经十分凋零的野生动物在这个时代虽然没有秋战国,乃至更早之前的华夏大地那般繁荣昌盛。

    但总的来说也绝非不是后世之人所能想象!

    如后世记录那般四川久经战乱,且不管是张献忠杀的多些还是清国鞑子屠杀后的栽赃多些。

    总之,新任的官员上任,第二天竟然找不到了自家的随从。

    仔细寻找后才发现竟然是半夜叫猛虎吃掉了!

    堂堂一省之会,竟然有猛虎出没——这除了说明老百姓死伤惨重,被屠杀甚为惨烈之外。

    其实也说明这环境极好,至少连在这较大的城池之外还有猛虎这等野生猛兽存在。

    要知道,猛虎出没可不是没有先决条件的。

    一地的生态环境能供养起猛虎这般吃肉大户必然有着更多的豺狼、狐狸、猫鼬之流的二等三等的猎手,其下的野鹿、野猪、野兔飞禽更是应该不计其数才有可能供养出这么健康的生态自然环境。没有一大片,甚至是几大片、几十片人烟稀少的大山丛林是不可能的事情。

    由此,至少可知这个时代的生态环境还是极好的。

    在工业社会没有发展到一定程度之前,光靠人类原始的捕猎破坏,对自然的损耗毕竟有限。

    虽然华夏大地此时已经有不少大型动物灭绝。

    那些城池中的百姓也绝少再见什么大型猛兽,但至少在这片身上当中,猛兽还是存在的。

    其中,狼便是最普遍的一种。

    也是相当麻烦的一种!

    在主村落当中,数千帐篷,上百大房,白天人声四起,夜里篝火无数且有高墙保护自然是群魔辟易。

    别说豺狼这等野兽,就算是真有些妖魔鬼怪也不敢轻易来犯。

    然而,当唐业建设这些分散的微型村落,甚至落单民宅之后。这野兽的问题自然产生。

    于是,不是有村民半夜被不知名的野兽在房屋外徘徊挠门,便是有些村民在天sè稍晚时便看到野狼绿莹莹的眼珠在远处窥伺

    面对这种情况,唐业只好将那些分散的房屋进一步升级,耗费资源将其提升为更高级一些的木板房甚至是砖瓦房屋。

    但如此一来,面积骤然提升,居住舒适度大增的房屋便不可能继续分配给少数几户人家居住。

    虽然这些系统移民不会揭竿而起,但对于唐业来说这毕竟也有着所谓‘民心’的考虑。

    为了尽可能的维持着最佳的社会环境,唐业便必须一碗水端平的给其他人逐步提升房屋的等级。

    这一下,便是一个巨坑!!!

    和在游戏中升级房屋不过是点点鼠标,前期花费些金币,后期顶多加点砖瓦木材石料便可以完成不同。

    现实化后的帝国与文明系统中,房屋并不是越高级便能几何倍增的住下更多的人。

    像是游戏中一个豪华阁楼便能住下**十甚至一百几十人的情况根本不存在。

    具体一间房屋能住下多少人与真的房屋并没有任何区别。

    无非是面积空间和内部设计划分而影响。

    一直以来,唐业实行的便是未成家的移民混合居住,平均几人分配一个帐篷,睡通铺的模式。

    只有少数成家立业,家人较多的移民才能分配到单独的帐篷。

    有时候帐篷内的空间不够,家里的男丁还要和其他光棍一起挤共住帐篷。

    而如今,在房屋升级后,唐业发现原本的模式便不得不做出一些改变了。

    那些家庭需要单独的房屋,而那些单身汉们也需要在升级后空间更为宽敞的木屋甚至是小砖瓦房里重新分配。

    最麻烦的是,因为山上空间不足,许多帐篷之间并未预留出足够的空间进行改建。

    于是,唐业只好在原本村庄对面山顶的一片连绵成阶梯状的山坡上重新修葺了一个全新的居住区。

    这样分区居住之下,原本还可以“村子”“村子”的称呼居住地的情况立刻被打破。为了方便准确,就必须给新的居住区、原村庄和那些微型村落起新的名字。

    在统计一番之后,唐业所幸一不做二不休的准备将此处地图画出,在懂得制作图纸的老头和熟悉军用地图的张学宁的帮助下绘制出了他来到这个时代后的第一张地图!

第105章:建立防御,难民() 
唐业搞不太清楚张学宁说的1:500的地图比例是怎么回事。。但他却看得清楚地图上以各种颜sè、线条和文字清晰的所勾勒描述出的整片山区的大致情况。

    以本村庄为中心,向东南方向是在对面山坡上兴建的新区。山中有一条代表道路的线条连接着两个村庄,并且顺势蔓延进山,却没有向外界的道路,只有一条被标注为崎岖山路的时断时续的小路可以通行。

    如果有外人从山外翻山越岭的进来,在不走错方向的情况下尚且需要翻阅三座不大不小的山峰和穿过种种难以行走的山路才能达到此处。

    但如果向着山内走去,却是完全另外一副光景——那条连接两座村落的道路一直向山内延伸,就如同一条根须一般不断蔓延、分支。

    头坡村、二坡村、山溪村、歪脖树村甲字林场、乙字林场兵甲铁矿一处处村落、一个个贴合当地情况的名称跃然纸上,构建出一个清晰的,不断向着山区蔓延,还差几道山峰便要穿透这片不算太大的山区的人烟轨迹。

    看着这幅地图,唐业先是新奇。

    但旋即,他脑海中突然灵光一闪:自己之前在外面的发展半路折腰,被明军在还未壮大之前便遭到了毁灭。

    而如今自己的势力其实算起来也并不比之前大!甚至在总兵力上还要略落下风!

    然而如今这幅地图却是给唐业提了一个醒!

    自己如今有着之前完全无法相比的地形优势啊!

    也许,这重重山脉荒野对于其他势力来说不过是一个能安置几座破村庄,尚且吃不饱穿不暖的穷乡僻壤。

    毕竟在这样的山区中种植不易,此时又不比后世有那诸多高产作物、先进的农业技术。

    在山区内,特别是在有冬季的山区之内想要纯粹靠农业自给自足显然十分困难。

    然而,对于唐业来说这却不是问题。

    以系统田地不受天气影响,平均七八天两个月便能一收的情况来看,至少生长最快的水稻、小麦足以满足大量人口的口粮需要。

    一些高级作物虽然生长周期要长一些,但总的来说都比真实情况下的植物要快多了!即便是后世实验室里那些不安全的实验农作物也没有这般速度!

    这样深厚的农业基础便是他在这片不算大的山区中发展出一个雄厚势力的基础!

    只要规划得当,就算是靠着这一片山区养活小半个山东的人口都不成问题!

    有了这样的基础,窝在山中暴兵似乎也并非不可能的事情。

    暴兵所需要的农业基础,人口来源都没有问题

    这片山区的防御能力便成了如今唐业最为重要的头等问题!

    若是能在这片大山中建立起一整套将敌人阻拦在山外,既能隔绝信息不让外界知道自己实力,又能避免内部遭到乱军洗劫的防守,便是闷声发大财计划的基础。

    要是守护不住。

    无论是被大明朝廷还是白莲教知道这山中有一支足以威胁到他们的势力逐渐发展,必然会遭到雷霆打击。

    很可能在还未发展出于其对抗的实力之前便遭遇惨败。

    于是,这构建覆盖整个山区的防御体系的计划便迅速被放上了桌面。

    在帝国与文明系统中,适宜防御的建筑其实并不算多。

    在仔细衡量一番之后,也只有烽火墩和城墙能作为防御手段。

    于是,在仔细勘测地形之后。

    山里便逐渐建设起了一座座要么耸立在山坡顶部,要么便卡在要道关节处的烽火墩。

    唐业选择建设的是中国烽火墩。

    这种通体由坚硬石材建设的烽火墩不但本身坚固无比,高度更是达到了常规房屋四层半的高度。

    这样的建筑自高,再加上建设时有意选择的易守难攻的地形及补充修葺,这些耸立在大山中,目前没有任何敌人的烽火墩顿时便成了一座座等待吞噬人命的巨兽!

    当然,以唐业如今的家底,这样的烽火墩一共也只建设了11座后便因为石材和其他资源的紧缺而不得不暂时停止了。

    饶是如此,这11座烽火墩也如同11头雄踞山间的巨兽一般将村庄大部分范围包裹其中,牢牢的守护着

    无论敌人从哪个方向进来,除非一直攀登悬崖峭壁、走那最崎岖的没有路的山峰。否则必然会遇到烽火墩。

    因此,整个山区的防御能力顿时大为提升。

    下一步,唐业不但打算进一步将烽火墩的数量大为增加,更是有心使用城墙和更多的烽火墩将一些地点防御加强翻倍,城墙和烽火墩组成的堡垒当中更是要进驻大军防守。

    在唐业想来,到了这个阶段的话

    不说以后,至少眼前在山东势力最大的明军和白莲教是完全拿自己没招了!就算填进几万人也绝不可能将自己消灭。

    不过,对于如今资源已经捉襟见肘的唐业来说,这暂时也只能是想想罢了。

    这边的防御体系刚刚建设好,一个突如其来的插曲却打乱了唐业原本“闭关练功”,打算攒个十万八万兵力再做打算的计划。

    难民。

    整个山东在白莲蜂起中已是狠狠流了一把血,而如今白莲教想要赶在季之前统一整个山东,以对抗明年天可能到来的明廷大军所掀起的新一轮如火如荼的战争不断扩散升级,最终如同一把烈焰一般炙烤着整个山东大地!

    正所谓“宁为太平犬不为乱世人”。

    古人此言字字出自无数人的亲身体会。

    不身处乱世又何知那份乱世为人的步步惊心,生死煎熬?

    本就在高昂税赋下生活艰辛的山东百姓在这场新旧争霸的浩劫当中却是最大的受害者。

    无论是白莲教还是明军,一旦来了便都是大爷。

    要钱抢粮倒还是小事。

    最苦的便是那些本就家底微薄的穷困百姓,被抢走了粮食后无路可走,要么便是生生全家饿死!要么便投奔白莲,不断在那战斗中奋力厮杀,不知道哪一刻便要被杀。

    遇上明军和白莲教在一个地区反复厮杀,当地的村庄便是倒了血霉!

    反复遭到洗劫不说,那些乱兵更是鸡鸭牛羊无所不抢!甚至jiān污妇女。杀人越货。

    在这种情况下,自然有许多人承受不住,想要逃出山东。

    但在这样一片战乱之中想要逃出千里迢迢的逃出山东岂是易事?

    于是,更多的难民自然选择带上最后的家当,往深山中一钻,想要借此逃避战火,看看能不能熬到乱局平息

第106章:难民们() 
到来的难民最初只有几十人,但随着时间的推移越来越多的难民涌入山区,也导致了村庄位子的彻底公开。

    加上不知是白莲教有意还是无意传出的在这里吃瘪的消息,许多难民发现山里这个汉夷杂处的村庄并没有杀戮劫掠或者恃强凌弱,所以越来越多的难民开始慕名而来,最终竟是形成了一股断断续续,甚至超过系统移民数量的难民cháo!

    而对于唐业来说,他对这些难民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