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直接拿下这一局。
张大通却是依然使了一招“明月相照”,尽取守势。沈驰见他不上当,只得收回剑势,改为“秋声断续”,剑势兼有快慢缓急,卷起一团银光,直向张大通笼罩过去。张大通出招“帘幕重重”,身前落一道剑影便退后一步,连使了九次,退了九步,终于将所有剑势化解。只是他退后时注意脚步,尽量走斜线,还不至于被逼出擂台。沈驰见他不为求胜,只求不败,便越想他败得难堪,杀招层出不穷,向张大通攻去,张大通却是左支右绌,将来势尽数化解。
正常比武,向来是取守势之人消耗心力体力为巨,盖因攻势为主动,欲守得固若金汤,便要料敌于先,待敌攻势稍出便要先出招封锁,则敌剑势稍变己方就要立刻应对以求万全,整体下来消耗体力比攻方只多不少。然而沈驰并不懂得这般剑理,每一招都使足劲力,欲求一招破敌,再加上风入松剑法本就是入门剑法,招式虽多,大多为进阶剑法之基础架势,用于实战并不很强,导致他迟迟不能拿下对手。手机用户请浏览阅读,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第五章 万壑风雷()
转眼间二人翻翻滚滚斗了一百余招。
沈驰越斗越怒,上次二人比武,他一招之下便伤了张大通,今日已斗了这么久还是纠缠不下,不由得心浮气躁。说是斗,其实只是他在攻,张大通在守,且翻来覆去就那几个守御的招式,偏偏不能攻破,心中更是窝火。且由于他每一招都使得神完气足,耗力甚剧,此时竟有些气息不调。
周边围观的人鼓噪之声从未停过。
“层峦叠嶂!”
“帘幕重重!”
“明月相照!”
“辰宿列张!”
“又是帘幕重重!”
围观之人一见沈驰出招,便先喊出张大通要出的招式,十中**,盖因张大通翻来覆去就使了数招守御的剑法,便似一套八十余招的“风入松”他只会这几招一样。最后大家招式喊得异口同声,倒是把周围的擂台抢了不少风头过来。
二人又斗了一百余招,此刻张大通、沈驰气息都开始紊乱起来。能支撑到现在,已是二人内功根底极为扎实的缘故。沈驰占尽上风却拿不下对手,只得鼓起余勇,力争胜果。
张大通拎着长剑,全身已被汗水湿透,只要他在任意一处稍一停留,汗水立刻就会将所站之处溻湿。他左手抹了一把额前的汗水,一定要保证视线不能受到影响,却感到眼前一阵发黑,这是体力内力都严重透支的征兆,但是他知道,对面的沈驰一定不比他好到哪里去。他心里一直在默数,这是第二百九十九招还是第三百招,已经不大清楚了。李岩告诉他,三百招内不得进攻,那就再守一招吧。“一定要胜出,不然就入不了于师叔门下了!”这便是张大通支撑下去的寄托。以他的资质,若是让门派自选的话,八成会作为外门弟子或者进膳堂。
沈驰也已到了极限,只是不能忍受败给张大通的屈辱,才让他支撑下去。
“当”的一声响,两剑再次相交,两个人各自向后栽倒。周边观战的众弟子一片惊呼。此时已经过午,其他擂台都已结束,这边更是吸引了不少长老、弟子。在旁边作仲裁的钟长老等三人已有意结束这次比斗,不料二人在地上的身体一动,又摇摇晃晃站了起来。
沈驰步履已是不稳,又是一招“万壑风雷”中的“惊雷”刺了出去,直奔张大通左肩。众人下意识认为二人的拉锯战又要开始,不料这次张大通也是一招“惊雷”还了回去,引发大家发出惊呼,原来他不是只会守势。沈驰略一惊诧,却不愿两败俱伤,只能临时变招,长剑格向敌手兵器,气势上却已输了一筹。张大通完全不避来剑,一剑直直刺出。双剑相交,“当啷”一声,一柄长剑脱手飞出。
正午的阳光照在空中精芒闪烁的长剑上,幻化出耀眼的光晕。沈驰的心却像坠向台下的长剑一样沉了下去,先是满脸的不可思议,又转为满脸的痛苦,到得最后,竟然什么表情也没有了,只剩下木然,然后一柄长剑落在了他颈侧。钟长老本已做好准备,唯恐一个不慎出现伤亡,但见张大通只是制住沈驰,方放下心来,便道:“张大通胜!”
张大通未曾想到胜利来得如此艰难又如此容易,呆立半晌,方醒悟过来,自己战胜了不可能的对手,通过了较武。他掷下长剑,握紧双拳,仰天长啸。啸声未竟,一头栽倒,晕了过去。李岩一个“登云式”跃上擂台,身手揽住张大通,发现他只是脱力,方放下心来,当下运功为他疏通经脉。钟长老见了他身法,暗赞了一个“好”字,因上午比斗俱已结束,便任由二人留在台上运功疗伤,只是吩咐道,待得好转,便选定座师。之后又对沈驰道:“我见你根骨不差,剑法内功都有可取之处,本次失败只是功法运用不当,若是无处可去,便入我门下吧。”钟长老未曾在校场中央设台收徒,但他为仲裁的二十四位长老之一,无论眼界武功均至上乘,他肯收沈驰为徒一则惜其之才,二则心生怜悯,但无论如何,对沈驰都是一大机缘。斗到如此境界两人皆不愿放弃,足见心志之坚。高深的武学需要悟性,但沈长老半生中阅人无数,悟性奇高之人也见过不少,又有多少半途夭折,无非是心志不坚,为外物所惑而已。沈驰当即跪下三次叩首,算是行了拜师大礼。起得身来,便觉得过往种种恍如昨世。
不多时张大通醒来,让李岩扶着他行到校场中间的台上,不顾周围讶异的呼声,在问道坡任侠居的名册上写下自己的名字。众人望着张、李二人远去的背影,似是觉得,张大通这个名不见经传、武功低微的小弟子,似乎也不像想象中那么卑微。
本场本就是上午的最后一场,观武的众人也逐渐散去,张敬诚等人围了过来,纷纷向沈驰道贺。张敬诚道:“钟九溯向来不收徒弟的,今日能拜入他门下,也算机缘。今天张大蠢使用阴谋诡计暗算你,下回我们好好教训他一番。”沈驰呆立半晌,忽道:“张大通没有使用阴谋诡计,他也是个值得敬重的人!”然后又道:“从今而后我再听到你们直呼我师父的姓名,便不死不休!”不顾张敬诚面红耳赤,说完径直走了。
张大通顺利通过较武,心中欢喜自不必说,李岩也放下了心事。他本就担心张大通的武功剑法,半月来他已费尽心思,许是张大通学剑的天赋确实不足,剑法中一些精妙的变化始终学不会。到得后来,李岩觉得何必舍长取短,既然张大通内力尚可,身体强健,那便使“拖”字诀,耗尽对手体力内力,再决胜负。于是他将风入松剑法中所有适合张大通学的防守招式尽数传授,半月中对练便自己抢攻,张大通防守。到后来熟极而流,便是睡梦中用风入松剑法攻击张大通,他也会使出相应的守御招式。练习防守之余,他又叮嘱张大通要练好唯一的一招攻势,便是“惊雷”了。这招“惊雷”不重招法而重气势,许是适合张大通的脾性,倒是学起来很易上手。到练得精熟,李岩叮嘱他较武时切不可使出,到得双方筋疲力尽,一招定胜负时展示出来,定有奇效。果然在与沈驰的决战中试出来起到了奇兵之效,趁着沈驰心神不定之机一举获胜。
之后几日李岩便在校场周边仔细观摩,以截长补短,晚间便邀岳廉试招。岳廉早已通过较武,倒是干脆,直接避过父亲,入了千岩峰王九州一脉,倒是又一顿好打。他白日帮余九霄整治膳堂,晚间又要陪李岩练剑,几日下来都快要虚脱。只是李岩交好的弟子中,唯有他与司空飞天功力剑法相若,也没有更好的人选陪练了。
几日练将下来,岳廉也越来越是心惊。第一晚二人交手,岳廉只用五十招便已获胜,还留有余力;第二晚交手,岳廉便须得用到一百五十余招才能取胜;到得第三晚,两人直直斗了三百招还未分胜负。到得后来,岳廉发现对方剑上的劲力不但未曾减弱,却有越来越强之势,更是惊诧。岳廉武功是由他父亲亲自教导,与岳九临关系较好的几个师叔师伯也都指点过他武艺,只是他飞扬跳脱,总是不太能静下心来练习。但他向来聪颖,且有名师指导,眼界见识武功在同龄之人之算是称得上前五。这一晚他与李岩拆招,剑法已不局限于风入松,数招从余九霄处学来的“吞天剑法”也使了出来,父亲亲传的轻功“九天轻行”、内功“紫气东来”也渐渐运到剑上。只是对手的剑上也力道渐重,丝毫不落下风。斗到分际,岳廉一个后跳纵出圈外,气喘吁吁道:“不打了,不打了,没想到你进境这么快,几天时间就跟我斗成平手了,司空飞天跟我也就差不离,他也赢不了你,就这么着吧,我快累死了,你想练就自己琢磨吧。”说完倒提长剑,一面摇头一面去了。
几日来李岩观摩师兄师弟斗剑比武,又与岳廉切磋,已大有进益,武艺与经验均突飞猛进。且他锻骨劲本就根基深厚,月前又得于九音传“负天绝云”这一等一的内功心法,内力进境虽不敢说一日千里,但如何深藏若虚,如何寻隙而击这些基本的内力在实战中的应用已逐渐掌握纯熟。日积月累,今日与岳廉一战不过是水到渠成而已。
之后两日李岩不再去校场观摩,只是在后山静坐,将几日来所见所闻所感极力融为一炉,以期在明日与司空飞天一战中极力争胜。他知晓自己昨晚与岳廉战至平手也有侥幸之处,近日来岳廉无论身体还是精天都未在最佳状态,明日号称比岳廉还强一线的司空飞天却必定不会如此,稍有不慎便会落败。李岩沉思一阵,便起来演练一番,或是拳脚,或是剑法,更将内力施展出来,拳剑之上劲风越来越强,自有一番气象。到得后来,剑化“万壑风雷”,起势作“惊雷”,疾刺而出,正中一棵古松。古松之径约有三尺,李岩这一剑足足刺进去尺许,让李岩自己也大吃一惊。松木本就坚实,且中有水分,更增紧致,若非李岩蓄势已久,便使不出这威势十足的一剑。李岩欣喜之余,自忖明日擂台之上司空飞天也未必能当此一击。待得去拔剑时,却死活也拔不下来。
正在李岩与自己长剑较劲时,身后传来一个男子声音:“这位师兄,借问问道坡怎么走?”
李岩回转身来,神情间却有些尴尬,却见眼前人身材高大,身披玄色披风,舒眉朗目,很是英挺,乃是一个二十余岁的青年,身姿挺拔如松,那般渊渟岳峙般的气度让人为之心折。李岩身材本就高大,那人看他背影,只道是同龄之人,见他转过身来,只是一个十余岁的少年,也是有些惊讶。
此时那男子身后又转出一人,却是一个少女,李岩一见之下,不由得神情一滞。那只是一个十余岁的少女,年纪约与李岩相仿,身材高挑,也是外罩黑色披风,背负一长一短两个布囊,显是乘着兵器,峨眉淡扫,凤目若一泓秋水,秀美姿容中透出一股英气,头上不似同龄少女般插着发簪,而是以金冠束发,长长的青丝从头顶金冠中垂下,随风而飘,说不出的英姿飒爽。
李岩赶紧将头转开,唯恐被人斥为轻薄无良之徒,只是少女英挺身姿、俊秀容貌却已深深烙进脑海。
这时那男子抱拳一礼,又道:“请恕在下冒昧,不知道问道坡任侠居该如何走,在下有事要求见于前辈,还望指点。”言语甚是客气,举止动作显示教养甚好,只是李岩看这二人有一种说不出的奇异感觉,忽地一阵风刮来,掀起二人披风的边角,露出里面的衣服,男子内里罩着一件黑色的软甲,少女软甲却是红色。李岩忽地醒悟过来,终于明白不妥之处在哪里。他曾听江九风说过,前朝军中有一种“明光铠”制式甲胄,但只限于行军打仗时穿戴。后来也有军伍中人行走江湖颇觉不便,便穿着“明光铠”样式的软甲,眼前二人显是此类。只是十余年前改朝换代,如今统治中原的说是傀儡王朝也不为过,军队管理严格之极,哪里会有兵丁行走江湖之自由,况且凌云派向不与朝廷有所瓜葛,连朝廷封赏都辞了,更不会与军中有所牵连。
李岩警惕之心陡起,礼数却也不缺,当下还了一礼,道:“二位远道而来,既然有事要见于师叔,还请从前山正门进来,自有知客引领,在下只是凌云门下一个小小的外门弟子,不敢擅自做主。”
旁边少女一直默不作声,此时忽道:“我等乃是于前辈故人,之所以不从前门而入自是不愿引人注意,唐突之处还请见谅,如今远道而来乃是有极重要的事情相求,请这位凌云派的师兄帮忙引荐,我等感激不尽。”声音若珠落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