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李桑你误会了,你要相信我们日本商社的诚意,完全是出于朋友角度帮你考虑的。”
第十一章 杨度有请()
可以说李长庚现在办的这次招标会已经超额成功了,所以对和日本人的谈判并不是很上心,之前准备的一些无耻招术,此刻也懒得用了,随口道:“我想听植男先生给我说说道理。”
“好的,李桑,你想现在中国现在到处都设卡向商人收取厘金,而且各种税负层出不穷,如果你将工厂设在大日本帝国的租界内,那么就可以得到大日本帝国政府的保障,不用向支那政府交一文钱的税,而且你生产出来的产品,我们三井商社也会以优惠的价格收购。”
李长庚听完脑子里出现三个字“包身工”你奶奶地,想把老子圈养起来,小鬼子还真他妈的诡道。曾经作为一名体制内的正科级官员,还是个贪官,比很多人都清楚这里面的道道。先用各种政策把某企业骗进某开发区,然后在出台各种政策,一遍遍的剪羊毛兼各种剥削。不过日本鬼子现在正是猖狂的时候,犯不上惹呼他们,在说凭咱们的头脑,到时候谁弄谁还说不定呢。
“唉呀,果然有些道理,可惜我已经和英、美两家商行谈好了关于投标的事情,看来三井商社是没机会了,虽然你方提供设备价格是最低的,可是美国方面连银行的贷款方案十分诱人。不过没关系,下次如果本公司在有采购设备等事宜,一定会先想着日本朋友。”
三井植男小眼睛眨巴眨巴后说道:“李桑,如果日本方面向你提供同样额度的贷款,那么我们是不是可以继续合作,只要你能答应将工厂放在大日本帝国的租界内。”
“三井先生的诚意真是另人感动,只是李某怕是能力有限,对不起日本朋友的一翻好意啊。放心只要贵方提供贷款利息优惠额度超过美国商行的话,所有设备的采购,都由三井商行代购。并原则上也同意将建成的工厂放在日本租界内。”
“李桑,真是大日本帝国的好朋友,我们的合作必将是中日工商界友谊的典范。”
“三井先生,虽然我对咱们这次合作,充满了信心,但我希望日方不要过于宣传。”
“李桑这是为什么?”
“三井先生,中国有句老话叫做闷声发大财,我不希望这件事情让英美法等国也搅局来。另外我希望双方合作的地点放在山东青岛,那里一是有优良的港口,运输方便。二是成熟的工人也比较多,能够比较快的形成生产力。”
“李桑,你是真正的商人。鄙人十分钦佩,一定会全力促成这次合作。另外三井商希望能以参股百分之十的额度,加深我们的合作关系。”
“欢迎、欢迎,虽然此事要与其它股东商议,但我一定会极力促成参股的事情,以三井财阀在日本的影响力,我们的合作一定会更上一层楼。”呸,跟老子玩参股的把戏,不把你们吃的骨头渣子都不剩,老子不姓李。
李长庚忽悠走日本鬼子三井植男,圆满的完成了这次招标会,从小会客厅来到宴会厅,与一众商行代表,开了瓶香槟庆祝后,草草结束了酒会,几位商行主事都揣着心事急着发财,也没心思与那些李长庚找来的交际聊人生。
李长庚回到住宿的房间,还没进去,只见叫张三的护卫跑了过来,说道:“李先生,刚才蔡将军带了位先生,他说那个人叫杨度,等了你一会,见你没回来约你明天中午在云吉班喝酒。”
杨度找自己干麻,这家伙现在不是忙着帮袁世凯称帝,搞什么筹安会吗,他怎么知道自己呢,难道是蔡松坡这家伙搞得事。
李长庚这么想还真冤枉蔡锷了,杨度和蔡锷都是湖南老乡,可以说袁世凯费劲心思拉拢蔡锷,杨度起了很大作用。杨度今天在总统府听老袁的话,要找报纸上那个启明先生,自然向梁启超的好徒弟蔡锷打听。
蔡锷今天在报纸上见老师把他和李长庚讨论的东西搬到报纸上,也有些失措。又见杨度来找他寻问李长庚的事情,便一起来六国饭店找李长庚。
李长庚睡觉一般都是到自然醒,第二天起来的时候都快十点了,带着一众护卫,在前门大街吃了点东西,便来到云吉班。
老鸨这些天跟李长庚也熟悉了,老远就迎出门,高声道:“李先生您可来了,蔡将军和杨皙大人可等你半天了。”说完扫了眼周围的同行们,收到一堆羡慕嫉妒恨的目光后,迎着李长庚进门。
李长庚自然明白老鸨的伎俩,让护卫往老鸨怀里扔二百块大洋才说道:“今个销算我的,另外把我这些兄弟招呼好。”
“好好,李先生您就放心吧,一定把你这些护卫招呼好,今个凤仙小姐在自己楼上设宴,您快去吧。”老鸨吃力地抱着一包大洋,笑得眼睛都快没了。
李长庚来过云吉班几次还真没上过小凤仙自己的独楼,到云吉班来找小凤仙的也就蔡锷有这待遇。
龟公敲门后,李长庚推门而入,见屋内三人正喝着茶,李长庚便明白,杨度找自己肯定是有事要谈。蔡锷和杨度都起身相迎,小凤仙却没起身说道:“那有你这样的客人,让主人等你一上午的。”
李长庚看了看表,笑道:“现在才十点半,不是说中午的吗?”
哈哈哈,三人一阵笑声过后,蔡锷才说道:“凤仙看来今天是我赢了,一会你可要与启明多喝两杯酒池。启明兄在西方呆久了,不懂国内的规矩。”
“什么规矩?”李长庚坐了下来,疑惑地问道。
“以后在说,以后在说。”蔡锷给李长庚留面子地说道。
“对了启明,我给你介绍下这位是杨度、杨皙子先生生,大总统身边的红人。”
李长庚起身与杨度握了下手笑道:“天风海潮昏白日,楚歌犹与笳声疾。惟恃同胞赤血鲜,染将十丈龙旗色。凭兹百战英雄气,先救湖南后中国。破釜沉舟期一战,求生死地成孤掷。诸君尽作国民兵,小子当为旗下卒。——皙子先生的大名,小子早就如雷贯耳!”
“想不到启明先生在国外也听过在下拙作。”李度面上多了几分兴趣。
“启明弟还不知道,现在你已经是名动京城的名人了吧?”
“什么名人,就是个人名。昨天对付那帮洋鬼子可费了咱不少心思。”
杨度听出这哥俩说的驴唇不对马嘴,只好拿出昨天的京报放在李长庚面前,“请李先生赎杨度冒昧之罪,昨日在报上见李先生与梁任公的对答,十分欣喜,便请松坡做个引荐人,结识一下任公推崇的启明先生。”
李长庚看了眼报纸才知道自己被梁启超给利用了,苦笑道:“任公厚爱了!”
第十二章 中国的才是世界的()
李长庚沉默了一会,就猜到杨度来找他的大概目地了,说白了还是为了君宪政那点事,毕竟他与梁启超的对话里面,虽然政治观点比较模糊,但涉及到许多后世的治国理念和观点还是比较新奇的,把这东西套在君宪政上面也是说得通的。
知道杨度要听什么,李长庚这个实用主义者,自然投其所好,“杨先生是立宪政派的领袖人物,能在百忙之中,招见长庚,惶恐之。”
“启明言重了,我与松坡相交甚好,你与松坡也是好友,咱们之间不必谈身份,只谈朋友,更何况启明贤弟也非池中之物,昨日招标会,便可初见锋芒。”
蔡锷关心道:“昨日招标会结果如何。”
“还好,昨日与英、美、德、日几家商社都有初步意象,不久之后启明就是百万负翁了,趁着兄弟现在还有钱,今日这局算是我的。”李长庚幽默地回了蔡锷的关心。
“启明贤弟果然幽默,刚才松坡与凤仙还聊到你的谈笑不羁一格,这时代能成为负翁也是能力,大总统前年与五国银行大借款,不知费了多少唇舌。启明贤弟能在一日之间成为百万富翁可见能力超凡。”
“哈哈,皙子先生,这里面的道道,说穿了不值一提,无非是空手套白狼的手法,与江湖人无异。在者说列强国家随着二次工业革命,各国工业产都存在产能过剩的弊端,要想缓解产能压力,一是扩大内需,二是向外贸易,三是通过金融手段,将资本外流。所以说现在虽然欧洲各国都在打仗,但做为资本家,更愿意将自己本国的资金向国外转移,贷款就是种很不错的方法。”
“噢,如此说来,启不是周俞打黄盖,一个愿打一个愿挨。”杨度疑惑道。
“小道尔,皙子先生每日为大总统操劳,自然关心不到商贾小事。”
“这可不是小事,皙子寡闻了,如此说来大总统的大借款岂不吃亏了。”
“算不上吃亏,国家借款,政治因素也是包含在内的,就是列强间借款条件也好不到那去。只是中国仍使用银本位的话,在国际金融贸易方面难免要吃许多亏。”
“啊,这是为何?”杨度正色追问道。
李长庚伸出手掌张开五指,说道:“五个字而已,中国不产银。其实这是个老问题了,明朝时期,随着欧洲人用南美洲的白银与中国大量贸易,影响了中国原有铜钱货币体系的稳定,是导致当时禁海的一个重要原因,到鸦片战争前,中国一直是贸易顺差国,大量白银的涌入,奠定了目前中国的银本位基础。鸦片战争之后,中国的白银又大量向国际金融市场回流,庚子赔款又加剧了这一现象,因此导致西方国家纷纷放弃银本位,转向金本位。”
“你的意思是要中国放弃银本位而转向金本位?政府也有人提出这样的观点,只是争论不休。”
“要这么干就是傻子。中国有多少黄金储备?俄国实行金本位就是个失败的例子,俄国才多少人口,中国现在多少人口。其实有个比较巧妙的办法,就是通过贸易加金融等手段,储备一定量的它国硬通货币。例如美国实行金本位,那么国家储备一定量的美元,在以这些美元为基础发行与之相应的钞票。在此基础上,国家在储存一定量的金银,便可稳定国内金融市场。”
杨度听完低头沉思半天才抬头鼓掌道:“妙、妙,此法简单易行,风险又小,任公与大总统果然没有看错人。”
杨度感慨完,其余三人都楞了,怎么把大总统扯出来了。杨度自知失言,笑道:“启明所提之方法,太过惊人,皙子一时口快,失礼了,启明不必多想,我这次来见你,一则与度与松坡相交至诚,他的好友自然忍不住要见见,再则,便是领大总统的口谕,会会你这位梁任公看重的人物,顺便请启明贤弟去总统府做客。”
李长庚本想把梁启超当靠山来着,没想到梁启超这座靠山还没靠稳,反到引来了超级**oss。此时李长庚真心不淡定了,撮掌道:“哎呀,大总统日理万机,长庚不过一介白衣,真是荣兴之至,荣兴之至!”
杨度很满意李长庚的表现,这样的人才最好用,向梁任公那种见了袁世凯鸟都不鸟的文人,真心受不了。“启明不必紧张,袁大总统也是常人。”
蔡锷听了杨度的话,也有几分意外,对李长庚点点头笑道:“皙子你还不了解启明这人,他这会的表现肯定不是紧张,估计是高兴过头了。”
“哈哈哈,还是松坡大哥了解我。你看光咱们几个男人在这聊天,却把美女晾在一旁真是有煞风景。”说完李长庚与蔡锷、杨度三人大笑。随着笑声几个男的心照不宣的将话题转移。
小凤仙知道该她说话的时候了,率先向李长庚开炮,“你这人,来晚了不说,拿我这里当政务院吗?今日罚你三杯不说,还得罚你在做首歌。水准不能低于那首菊台。”
“噢,启明贤弟还会写歌,快快唱来。”杨度展现出他豪迈的一面。
“来就来,今日兴会杨兄、蔡兄,更有红颜凤仙姑娘相伴,正所谓人生得意须尽欢,长庚献丑了。”李长庚转着心思,唱什么好呢,上次唱的那首菊台把那两位都唱哭了,这次可要吸取教训,歌有都是,可唱啥得好好想一想,毕竟还有杨度这个家伙。
“这首歌是当初回国时海上所作,歌名叫做‘沧海一声笑’唱啦,沧海笑滔滔两岸潮,浮沉随浪记今朝,苍天笑纷纷世上潮,谁负谁胜出天知晓,江山笑烟雨遥,涛浪淘尽红尘俗世知多少,清风笑竟惹寂寥,豪情还剩了一襟晚照,苍生笑不再寂寥,豪情仍在痴痴笑笑,啦。。。。。。”
一曲歌罢,小凤仙拿起一把琵琶,弹奏起来,杨度、蔡锷、李长庚,三人合唱此曲。
“听启明贤弟这一曲,豪迈顿生,白话文歌词,启明乃第一人也,度佩服、佩服。”杨度真心称赞道。
李长庚脸色一红,心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