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屠魔工业-第8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师父,你没事吧,我听说你突然丢下工作回来了。”刘香湘打开书房的门,担忧的问。

    她身后还有个脑袋,是殷铃的。

    沈文剑吸口气,摇头:“遇到点困难,我还不知道要怎么决定。”

    最容易的,干脆抛弃空天体系,继续发展小蜜蜂体系。

    可是沈文剑并不甘心,小蜜蜂体系不是个可以完全依赖的系统,三年前魔物入侵时已经能看出,飞行是魔物的普及能力之一。

    小蜜蜂能隐身又如何,谁知降临日之后魔物会不会有专门反隐身的类型。他更为担心的,是魔物一旦出了反隐身的能力会不会如同“果子树”一样传染开来。

    “不如出去走走吧,也许放松下来就想到好办法了呢。”刘香湘出主意。

    “行吧,到玉山镇逛逛。”

    沈文剑带着刘香湘和殷铃去逛玉山镇,两位负责保护的师叔只有一人跟着,吊在后面老远,自家的地盘也不那么讲究。

    一路逛,吃点小吃,给两女买些衣服发簪啥的,不知不觉就天黑了。

    三人往回飞,升空时看到灵月,沈文剑心中一震。

    灵月!

    它会越来越近,为什么不干脆发射绕灵月行动的卫星?

    只要有在轨的科研卫星,那些乱七八糟的问题迟早一个个解决不是么?

    玄学最大的优势是能源,发往灵月的卫星完全可以留下足够的燃料用于修正轨道、速度,根本不需要在地面上把一切都算的精准无比。

    灵月引发的灵感爆发出来,沈文剑也耐不住了,拍了拍刘香湘的肩头。

    “香湘,谢谢你,我想到好办法了!”

    刘香湘看师父高兴的脸色,明知道他心中想的肯定是些吓死人的东西,却不知为什么平静下来,回了他个微笑。

第143章 原子钟的诞生() 
回到家里,沈文剑整理了下思路,开始列出往灵月发射卫星的技术需求。

    大功率天线,有了,地面站还需要大锅子天线。长焦阵列拍摄,有了,可能需要进一步改进。地质勘探,需要改进。火箭技术,材料已经没有问题,还需要大型实验。姿态控制系统,要做

    一堆列出来,里面有个刺眼无比的东西。

    原子钟!

    这回无论如何也绕不过它了,没有原子钟,就无法测得灵月的实际距离,自然也不可能定制发射计划。

    那怎么办?克服困难造呗!

    铯,以原料组的经验,应该是可以提取出来的,只不过没有矿源,量很难保障。

    先去原料组找那边的工程师探讨探讨。

    第二天讨论的结果还不错。

    原料组在这几年渐渐总结了些经验,做了惰性气体储存器,在制取一些易氧化材料时在专门的小房间里使用。

    沈文剑的要求更高些,他希望在人不进入惰性环境的情况下,完成制取工作。

    原料组的工程师表示这种操作可以实现,但是要用导灵材料和专门的阵法建立惰性实验房,成本可能会很高。

    实验基础建设的成本那还需要考虑吗,做!

    干脆借此机会把计划多年的三号楼建起来。

    三号楼的大型风洞实验室只能预留空间,迟些再说,为了配合原料组的需求,专门建立了三个惰性气体高压储存槽和一个液氮储存罐,这些储存槽都是工程师亲自上去封口的。

    其中液氮储存罐配有单独的气体分离与冷却系统,难度并没有多高,不过是已有的液氢液氧制备技术的变种。如果是单纯科技办法,其中的技术跨度还不小,不过玄学一上场,只不过是阵法中几个定式的调整。

    储存槽设在二楼,惰性实验室与低温实验室的入口也在二楼,但实验室本身包含一、二楼两层空间。

    三号楼还追加有整体无尘无菌环境的要求,所有的出入口、通风口、过道,都以阵法进行改造,这项工作都是由阵法组配合工程院完成的。

    整体来看,三号楼是真正的专业设施楼,建设成本也极高,在风洞未完成的情况下,建设费就已经达到七万两银子,里面储气设备还都是自制的,幸亏有建筑专项金,不然负担不小。

    送走黑着脸的建筑专项金负责人汤师叔,沈文剑跟原料组混在了一起。

    铯,在各种未知的情况下提取,显然还是有些困难的。

    沈文剑选定的矿物是云母,云母是构成十分复杂的矿物,种类繁多,可以讲它能提炼出大部分元素单质,区别只在于量的多少,绝大部分单质是不具备量产意义的。

    现在需要铯应急,根本不考虑有多少量了,科研部发布了新的任务,追加所有类型的云母采购。

    原料组在第一百七十次实验中,成功从云母中提取到金色液态金属,剂量不到零点一克。

    随后半个月的实验中,原料组工程师确认一种偏蓝铁质色泽的云母中铯含量较高,才终于获得了稳定的铯取得渠道。

    过程中生产了大量的锂单质,然而沈文杰此时看都懒得看一眼,他的眼里只有金色液态金属。

    稳定下来后,一名工程师级的人员,每天产量一克左右!

    不计算任何材料成本与前期多人实验的投入,只计算工程师年薪,就能明白此时的铯在科研部眼里有多昂贵。

    铯…133。

    看着被封在玻璃管里的金色液体,沈文剑差点泪流满面。

    十年了,几乎念叨了整整十年,到现在,才终于在不计成本的制备方式下,获得了这种神奇的物质。

    此时时间已经来到3001年五月,气球项目搜集到的数据、照片也差不多了,最大高度将将超过五万米。

    其中四月到五月的整整一个月,最大飞行高度只提升了不到一千米,继续进行气球项目的意义已经不大了主要还是科研部人太少,砍掉不那么重要的项目已经是常例。

    中断项目,把气球组的人召回开会。

    “人们所使用的日晷,用于计时时,肉眼所能分辨的最大精度,不过是盏茶时分。我们科研部最初普及的二十四时制,实际也是基于日晷,直到小蜜蜂工程的改进阶段时,才制作出很初级的石英钟,确认了以秒为单位的时间跨度。”

    看着工程师们在认真听,沈文剑转身在黑板上画出日晷和表盘的样子,继续说:“曾有人问我为什么不继续改进石英钟,我当时很敷衍的说部里事情太多,暂时安排不了,其实,我等的就是今天!”

    他说着,拿出装着金色液体的全封闭玻璃管,在黑板上写下“铯”。

    “这是铯,别管为什么叫铯,我命名的,原料组的工程师表示赞成。我可以很明确的告诉你们,世界上可能找不到任何比它更能代表时间的存在。”

    下面有工程师举手:“部长,真有这么神奇吗?为什么?”

    沈文剑曾经是“快递”工程师,原子钟是绕不开的知识,所以虽然他自己只能手工制作铷原子钟,对铯原子钟的认识也是不浅的。

    “这个问题涉及到世界的本源,波。我们看到的火焰、光线,感受到的热、冷、声音,小蜜蜂用到的无线电,以后你们会接触到的衰变辐射,它们的本质都是波,我相信连灵气也不会例外。”他又晃了晃手中的玻璃管,“而它,能以最低成本且可观测的方式,为我们呈现极为稳定的波,以此作为时间的依据,我们能获得的精度就不再是石英钟所能定义的秒或毫秒,而是它的数万万分之一。”

    他没有用数亿的概念,因为在科研部现在接触到的东西里,亿还并不是个常用单位,用万万会更直观点。

    “部长,要那么精确有什么用呢?就算以毫秒为单位,我们修士的动作也几乎是静止的吧。”

    沈文剑点头:“说的没错,用铯来做时间计数器,对人是没什么意义的,但是我现在不是要它来测量人的动作,而是要让它来测定距离。”

    说到这里,他空着的手指着天空放大声音:“告诉我,你们想不想知道,我们距离灵月有多远!?”

    工程师们的好奇心都是非常重的,如果没有足够的好奇心,他们的脑袋里根本容不下如此多的知识和脑洞。

    “距离不是九年吗?”

    “部长说的是距离、距离米!多少米!”

    “真的能测到和灵月的距离吗?”

    “干它,做!”

    好,忽悠了工程师,接下来就好说了。

    几个人进行了几天的深入学习,沈文剑明说了:“这些东西你们不要太当真,原子钟如果做出来,它才是真理,如果做不出来,就只是我的呓语。”

    抱着怀疑的态度,从工程院借调了几个人打下手,开始分工制作各个功能部分。

    为了保障原子钟精度,沈文剑提出新的要求,要组内的零件加工精度达到零点二微米,既两百纳米。

    从一微米跳到两百纳米是有些难,不过眼前可是支撑整个空天体系最重要的环节,就算良品率只有10%也要做出来。

    何况现在的工程师们可不是当年的新手,他们也会扎堆研究帮助提高精度的器械。

    七月初,原子钟工作组制作出加工精度180纳米的阵法驱动机械臂和相关观察设备。

    八月底,第一台铯原子钟出现在这个玄学世界。

    十月中,科研部重新定义了时间,以铯原子9,180,131,200次震荡周期为一秒,重新构建二十四小时制,该震荡周期也证明该世界的每日时长应该是略小于地球时间的。

    之所以说应该,因为其中还涉及到引力对时间的影响,很可能天圆地方的世界里,引力都并不可靠。

    另外则是统计方式的原因,现在采用的随机采样计算平均值,所以还不是绝对值,该震荡周期说不定就会再次修正。

    十一月初,第一次光束测距实验取得成功,经过反复的数字对比与实地测距,同时确定了光速,预计真空测速会略大于三十万千米每秒,这个误差也许是度量系统造成也许是重力的锅。

    十二月中,辅助小组制作出红宝石激光器,并配合原子钟完成首次激光测距。

    有了铯原子钟,接下来沈文剑要搞大新闻了。

第144章 构架组的成长() 
年底,又到了总结工作的时候。

    土元灵石充能器的开发不知道该不该算顺利。

    工程师们的确把土元灵石充能器给做出来了,而且效率比之前的两种有所提升。

    为了达到增压效果,工程师们想了个很奇葩的办法。

    先把土元灵石残晶加热到液态,通过蜂窝状结构重新定义外形,等到降温至1700度上下,盖上另一个蜂窝结构,该结构的一侧可通过充气完成增压,同时内部充斥着土元灵气。

    增压到一百个大气压后,蜂窝结构下沉至有强磁环境的充能区完成充能。

    最终得到的灵石充能率在六成左右,比早先的实验结果提高了一倍,不过比起另外两种灵石还是差了些,只能说能用。

    充能器做出来,工程师们自己也傻了:既然是气压增压,把残晶液化不是多此一举吗?

    残晶液化又冷却,整个过程很长,一天只能运转三个完整周期,效率全靠蜂窝结构够大而已。

    沈文剑看过工作记录,也叹气。

    通过工作记录观察,工程师们的意见有些分歧。

    这个版本在设计过程中是打算通过实体结构增压的,增压结构有点像装填火药用棍子往里面塞,做到半路才决定先试试气压结构,结果气压结构的充能率还行,所以出来个不伦不类的东西。

    他们还另外做了套实体增压的,那一台充能率能到七成多,但是实体增压的结果是灵石形状很差,会形成毛边。

    毛边不影响使用,可是不好握持,磨掉毛边又会造成总量损耗。理论上磨掉的部分可以回收,可是真的去磨,会和磨具碎屑混到一起,很麻烦。

    毛边问题不是加工精度能解决的问题,1700度的工作温度,无法通过油膜等办法消除精度误差。继续增加精度,施压柱又很容易因细微偏差被卡住。做成前细后粗,毛边会更大。

    通过专门的阵法倒是可以完成密闭,只是阵法形成具有实际碰撞体积的物体能耗会非常高,在高压情况下,其消耗跟充能器消耗都差不多,实在不是什么好主意。

    只是烧煤,消耗燃料的多少似乎没什么区别,不过到万魔吞天之后,想多弄点煤可能都要用人命去换,效率就会成为最重要的指标。工程师们都知道自己开发的器具是为万魔吞天做出的准备,不到无路可走时,不会轻易去用高能耗阵法。

    试了几种解决办法,最后拆掉实体增压的充能器,留下气压增压的交差。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2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