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念佛镜-第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罘鸬钡贸煞稹

问曰:何故不念十方诸佛,偏念阿弥陀佛?
答曰:现在十方佛中,弥陀最胜、最尊、最慈。又十方佛中,弥陀佛与众生结缘最深。于现在十方佛中,弥陀佛愿力摄众生最多。又十方佛净土中,弥陀佛净土最好,韦提希等选得。又十方净土中,弥陀净土最近。十方诸佛名号中,念阿弥陀佛名号功德最多。所以专念弥陀佛,不念余佛。

问曰:何故念佛是一法,乃能广摄诸门?
答曰:念佛虽是一法,定能广摄诸门。何以得知?举喻释者,念佛犹如如意宝珠,虽是一个宝珠,能摄一切宝物。故《法华经》中说,龙女为献宝珠,速得成佛。虽是一法,增长一切功德,感得生净土,速证无上菩提,一法包含一切法。所以《维摩经》云:“念定即总持,包含一切法。”故一法中乃含诸法。




第十一念佛出三界门

 

若欲念阿弥陀佛速生净土者,要须三业成就:第一心唯有信,第二口唯有念,第三身唯有敬。不问有人无人,尊卑老少,昼夜常不懈慢,名为敬成就。不议他人长短,说食数宝,唯口念佛,声声不绝,名为念成就。不堕贪瞋等烦恼,及斗乱、打骂、怨恨、嫉妒、杀、盗、淫、妄,是堕三途因,与念佛法不相应故。唯有信念佛,不拣道俗,不问男女贵贱,不问罪有轻重,唯信为本。若成就者,万病皆瘥,不假世间医药;万善自成,不假世间经教,顿能成就。其万善成事,非是己能,亦非修行力。若据经文,从凡位至初地,经一大阿僧祇劫。若三宝力,不假多劫。又依经文,闻说阿弥陀佛,乃至一心一念欢喜踊跃,志心回向,即得往生,住不退地。

《法华经》云:“诸有智者,以譬喻得解。”世间之中,唯有母力能令其子身得安稳。出世间中,唯有诸佛能令众生出三界苦,得生净土,见佛闻法。又依经文,佛有慈、悲、喜、舍。慈能与乐,悲能拔苦,不问地狱、饿鬼、畜生及人中苦,若问即不名大慈悲。又如其母,世间之母于子有种种苦,终不辞劳无疲倦,以乐为本。岂容诸佛大圣大悲,不问怨亲,道俗男女,平等普皆救。救护何等苦?世间之苦与地狱苦百千万倍,诸佛即救。况人中极轻,若不相救,即与经教相违。

人中诸苦,发心悔过,作诸戒行,作诸功德,诸苦顿除。信始成就,生死退失,委知地狱不再入。人中诸苦,苦即不灭,病即不瘥,千无一信者。纵有信者,不过旬月,寻即还退。不见经文,以不知未来之苦,其心不定,现在之苦复不得灭,众生谤起。又依经文:“现在之苦定灭,未来之苦必无。”今现世人,有诵得经者,及有异行与国王相应者,头发即落,袈裟着身,亦无戒行,在世间内上至国王,下至父母,皆反致敬。是谁之力?尽岂不是三宝之力?世间之内亦有不问贵贱男女,皆令自在,衣食自然,见者恭敬,不辞劳倦,以是义故,当知三宝之力。唯信乃知,不信之人,如盲如聋,等无有异。故知念佛之人,声声不绝,无病不瘥,无罪不灭,定不惊怕,亦不转退。日日之中,心眼自开,转加作意,并与经教相应。行住坐卧,心终不散,亦不失威仪。纵闻诸经论,并与心行相应。转加欢喜,递相接引有信之人,如母救子,不辞劳倦。无信之人,宁当噤口而死,不得出言令他起谤。非是谤人,直谤于佛。

当说《弥陀经》时,释迦难解之法为一切众生说,若有信者。是六方诸佛,知甚难信之法,恐后众生生疑谤,故舒舌作证,表此经文定不虚妄。又闻此近来诸行者等,咸生惊疑,及有诽谤者。以是义故,诸佛再三悬知末法世不信众生:“若有信者,一切诸佛共所护念。”自不信佛语,自无善可得住不退转地。皆《弥陀经》语,若不作业,自障圣道。彼此经教,皆是佛说自修行之教,善神护助之法。深生信敬,修行不舍,诸佛护助,复是诸佛本愿力教。现在闻而不信,直入地狱,无有出期,岂不谬哉?若见此经文,再三思量,审有经教,方始相应。念佛戒行断除法门,但能决定深信,至诚不退者,念念不绝,声声唤佛。不问道俗,贵贱贫富,好丑男女,罪有轻重,唯取信心成就。若不信诸佛慈悲,纵是父母亦无救处,不得往生。唯有信心成就。

诸佛常住不灭,亦无退转。信佛大圣,一切贤圣最上、最胜、最大,是名世尊。不问过去、未来、现在,所有众生,不问大小,善恶之心,多少皆知。若有人信佛大慈大悲,能救众生过去、未来、现在所有众多恶业罪障,发心悔过。并悉知之,寻即往救,亦不过时度,名为大慈大悲。如世间母,见子在粪秽中,及饥寒苦痛,终不再离,名为慈悲母。在世之人,无能报母恩德。是小慈母,于子尚不辞疲倦。诸佛大慈大悲,与救百千万倍,不唯救世间之苦,能救生死大苦,是故世间有能信者即救,亦不问罪有轻重。谨依《法华经》文,佛言:“一切众生,皆是吾子,我则是父。汝等累劫,众苦所烧,我皆济拔,令出三界。”又不问道俗男女、贵贱老少、好丑贫富,及罪轻重。以是义故,唯论信者,能悔过者。深信成就,声声不绝,念佛名字。经云:“一切诸佛共所护念,皆得不退转。”又云:“难信希有之法。”唯取信心,不云罪人,亦不得言女人不得往生,唯论信者。若是戒行成就者皆悉往生,即非难信,亦非希有。善男子、善女人能信不昧,不问罪有轻重,是病皆除,是罪皆灭。不论远近,唯取信心,顿断疑惑,顿觉念佛。如母救子,故名难信希有之法。说此经时,六方恒河沙诸佛,各各出舌证明。即知过去、未来、现在众生闻者并皆生疑起谤,不信佛有如是力,故言“难信希有之法”。是恒沙诸佛并皆舒舌,遍覆三千大千世界,为作证明。有能信者,不言怨亲。《观经》云:念一口阿弥陀佛,灭八十亿劫生死之罪。又经云:一切诸佛共所护念。诸佛慈悲,等心普救,不问道俗,悔过、回向、发愿,定不过时,是名诸佛平等救众生。念若成就,无罪不灭,无病不瘥,无苦不除,无忧不喜,惊怕之者寻即自定。昼夜精进,忍辱成就,戒即不破,睡即策勤,亦不疲倦。所出言语,一依正教,令人乐闻。所行之行,故用孝养之人皆仿习。如是等中,心贞志节,自在无碍。非是己能修习力,皆是世尊慈悲力也。若有人闻,即悔、即学、即行、即念佛,是诸佛力,能信之人方始觉知。

第一身业,不得杀、盗、淫,亦不得打害他一切众生。亦不得触世间细滑好华、绫罗锦绣、缯彩绯紫等,纵逢严寒,随寒即死,终不再着。此物能障当来业道,能沉没苦海,能令世间疑谤,亦令人怨恨,令人起爱心。女子着好衣,出入游行,好涂妆粉,令放逸多男子数数频看不舍。父母多忧,便起瞋怒;兄弟怀愁,起大瞋怒;世人略见,即生疑谤;师僧若见,即破净戒;贼人见时,即起盗心。如是等障,皆好衣过患,不可尽说。若是孝行者,至死不着好衣,孝行俱成。身行正行,礼赞不亏,回旋出入不得摆手急行,亦不得回头反视,亦不得抑睛戾眼。若坐不得舒脚,亦不得托地,不得欹睡倚物,唯老病不在此例。若论眠时,不得脱衣服,亦不得仰眠、舒脚及语,此是放逸懈怠,唯除老病。及困时,即暂得苦策勤,晚眠早起,日日如健,神情变利,智慧日日增。若不行依,即名放逸不信之人。罪复不灭,万事不成,何况病苦?亦不得往生。

第二口业,不得饮酒食肉,及五辛、糟醋、酒酵、麨面、乳酪、酥密、粳糯、世间上味饭食。如是等食,纵逢大饥,宁当忍饥即死,更不再食。杀盗淫妄语、嫉妒语、瞋恚语、我慢语、欺凌语、怨恨语、疑谤语、求财语、两舌语、说他人长短斗乱语、谄曲语、毁呰愚痴语、恶咒语,如是等语,若欲说时,无有尽期。但是闻人善恶言语,皆不得说,此是无尽无益。斗诤语多着魔,亦令人病发。若不再说,与佛教相应。不劳读经书,唯加念佛,行住坐卧,不碍生活,声声不绝,念佛不移,唯急唤大作声,复须分明道字。此教犹如小儿唤母,急急不得散。外去恶缘,此是定心坐禅。念佛定各有多门,道俗但得心清净,不问男女贵贱,唯取信敬。孝养之人,但能皆得病苦消灭,道业成就。以是义故,六方诸佛出广长舌相,证明不虚。又云:“能信专念不舍之人,一切诸佛共所护念。”此是《弥陀经》文,现在流行,处处不绝。

第三意业,不得非理贪痴,不得心生疑谤,不得心生蛆姤怨,不得心生杀盗淫妄想恶缘,不得心生我慢贡高,轻蔑他人,自是非他,耽财爱色。若起如是之心,放逸自恣,诈瞋虚喜不实之心,诸佛必知,不来相救。如有道俗,贵贱贫富,皆须平等,不问怨亲,与佛教相应。若无此心,发露忏悔,尽形为期,死生不移。如是等人,前念回向,后念即觉。如子忆母养子不辞劳倦,不避辛苦,寻即往看。若能如是者,始大慈悲,意业清净,平等如虚空。

三业六根如是等行,依戒律如法修行。所违触者,不可一一具陈。唯愿正念正回向,慈悲深信,决定至诚不退。若与言教不相应,纵令念佛,共不能救,罪亦不灭,病苦难除。贪财败德,及祸之基;取之非理,为恶之本。一切恶誓愿断,一切善誓愿修,恒沙功德誓愿满,无上佛道誓愿成。

弟子(某甲)等,稽首和南尽虚空遍法界一切诸佛、十二部经、诸大菩萨、声闻、缘觉、一切贤圣,受弟子等请,来入道场,证明弟子。今日今时,蒙善知识教,弟子发露忏悔未觉悟时,及觉悟已来,于其中间,三业造罪。身业不善,杀害众生,不可知数;偷盗财物,广若恒沙;淫欲炽盛,污诸净行。口业不善,妄语、绮语、恶口、两舌,诽谤三宝,斗乱无边。意业不善,贪名求利,如海吞流;瞋恚猛火,烧诸功德。十恶业罪,无明所作。自作教他,见闻随喜,无问大小,不敢覆藏,今总忏悔。愿佛慈悲,证明摄受,莫违人愿。今日今时,所忏诸罪,随忏即灭。弟子持此念佛功德,报恩家、债主恩,受取功德,近相舍离,同生净土。志心归命,顶礼阿弥陀佛。
从来生死界,未识佛僧时,
所造众恶业,因此愿消灭。
尘含佛刹土,刹中过现佛,
我以三业净,久住刹舍中。
凡圣虔诚者,皆知净国土,
喜心咸顶礼,普礼念佛人。
书此《念佛镜》,喜集无上因,
回向众生类,共生安乐国。
从今至圆满,在在受生时,
常忆于宿命,不转念佛人。
净土往生不易闻,顿超沙劫证玄门,
子呼慈父须来生,但虑称心恐不真。
修西方十二时
平旦寅,被衣出户憗心神,合掌焚香望极乐,殷勤遥礼紫金身。
日出卯,不应念佛论多少,安在专心系一缘,勿为妄境相侵扰。
食时辰,念佛先须伏我人,若将念佛恃人我,何始何成净土因?
禺中巳,进修净土须决志,如餐甘露自知甜,且莫谤人道不是。
正南午,想念吾师如目睹,无边业障自然消,岂要云为枉辛苦?
日昳未,浩浩生死诚堪畏,不取西方速疾门,尘沙劫海须沉坠。
晡时申,急急须持净土因,阗健不能勤念佛,一朝虚作世间尘。
日没酉,想知光景何能久?看看无常即到来,莫教佛字离心口。
黄昏戌,勿使身心多过失,十恶虽然亦往生,何如上品莲开疾?
人定亥,深心念佛真三昧,十地高人尚尔修,将知不信宁非罪?
夜半子,朝朝念佛常如此,皆乘莲华一往生,从兹决定无生死。
鸡鸣丑,壮盛俄然即衰朽,忙忙刹海更无亲,唯有弥陀独招手。
修西方十劝
劝君一,长时念佛须真实,归依佛语莫生疑,制护心猿无放逸。
劝君二,唯思念佛无余事,澄心决定愿西方,临终自见如来至。
劝君三,念佛先须断爱贪,临终心净见如来,似月清光照碧潭。
劝君四,莫令念佛心移忘,临终极乐宝华迎,观音势至俱来至。
劝君五,莫辞念佛多辛苦,思惟长劫生死轮,更向何人求出路?
劝君六,念佛时中恒相续,假使不念顺凡情,何日得离生死狱?
劝君七,念佛莫令三业失,专专敬礼愿西方,去见弥陀无上日。
劝君八,教修念佛牟尼法,应须遵奉本师言,命尽得往弥陀刹。
劝君九,念佛真心为上首,临终化佛共来迎,七宝莲华随愿诱。
劝君十,念佛常须心口急,思量业海苦轮深,生死忙忙悔难及。

求生西方净土念佛镜 终

五蕴浮虚梦幻身,假缘空聚一堆尘;
死魔一至凭何敌,急念弥陀莫厌频。



。 … 。………【gzbysh】整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