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中国军事战争通史-第11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中国战争 骨笃禄攻唐之战

    唐永淳元年(682年)至永昌元年(689年),东突厥骨笃禄可汗以骑兵攻掠唐北方诸州,唐军在各地进行抗御的战争。

    唐高宗后期,武则天皇后操纵朝政。弘道元年(683年)十二月,高宗病卒,武后擅政。继续剪除异已,激起亲唐臣僚李敬业、宗室诸王李冲、李贞等举兵讨伐,武后迅即以大军将其平定(参见武则天平李敬业之战)。

    时吐蕃、西突厥频繁进攻西北,青海(今青海湖)、安西(都护府治所碎叶镇,今俄罗斯托克马克)地区告急;东突厥复盛,首领阿史那伏念、阿史德温傅等连连发兵攻掠北方边地。唐频岁出师,多面作战,疲于奔命。继伏念、温傅战败被擒后,阿史那骨笃禄召集余众,自称可汗;乘唐廷内忧外患交加之机,再次起兵反唐。以熟知唐边疆虚实的阿史德元珍(原为单于府检校降户部落官员)统帅东突厥兵马,自永淳元年起,不断攻掠唐北方边地各州。

    永淳元年,骨笃禄、元珍率军进犯并州(治晋阳,今太原西南)、单于府(治今内蒙古和林格尔西北)北境。六月,杀岚州刺史王德茂。唐廷派右领军卫将军薛仁贵率军进击,在云州(治云中,今山西大同)地区大破元珍,杀万余人,俘2万余人。

    弘道元年二月,突厥继攻定州(治定县,今河北定州),被刺史霍王李元轨击退;复攻妫州(治今河北怀柔东南)。三月又进围单于都护府,俘杀司马张行师。唐武后以胜州都督王本立、夏州都督李崇义率军分道援救。五月,攻掠蔚州(治灵丘,今属山西),杀刺史李思俭。丰州都督崔智辩率部邀击东突厥于朝那山(今内蒙古五原地境)北,战败被俘杀。朝廷一度欲弃丰州,因丰州司马唐休璟坚持不废而止。六月,东突厥别部攻掠岚州(治今山西岚县北),被唐偏将杨玄基部击走。十一月,武后以右武卫将军程务挺为单于道安抚大使,招讨骨笃禄等。

    光宅元年(684年)七月,骨笃禄等率军攻掠朔州(治善阳,今山西朔县),杀掠人吏,被程务挺击败。九月,武后以左武威卫大将军程务挺为单于道安抚大使,以备突厥。

    垂拱元年(685年)一月,骨笃禄等数次攻扰北边,唐武后命左玉钤卫中郎将淳于处平为阳曲道行军总管率兵抗击。四月,淳于处平引兵救援代州(治雁门,今山西代县),在忻州(治今山西忻县)为突厥所败。

    二年九月,骨笃禄等率军攻掠北边,左鹰扬卫大将军黑齿常之奉命领兵抗击,于两井击破突厥(参见两井之战)。

    三年二月、七月,骨笃禄攻扰昌平(今北京昌平西南)、朔州。武后命黑齿常之为燕然道大总管、左鹰扬卫大将军李多祚为副大总管,率军进击,在黄花堆地区(今山西山阴县东北)大破突厥。十月,右监门卫中郎将爨宝壁表请穷追突厥,武后令他与常之计议,遥为声援。但他欲独占军功,不待常之同意,即擅领精兵1。3万人先行,出塞2000余里,进袭突厥。既至,又派人告知,使其严加防备,结果被突厥击败,全军覆没。武后遂杀宝壁,并改骨笃禄为不卒禄。

    永昌元年五月,武后命僧人薛怀义为新平军大总管率军北伐突厥。行至紫河(今内蒙古浑河),不见突厥兵而返。九月,武后命怀义率军20万,讨伐骨笃禄。但次年正月,骨笃禄卒。

    点评:骨笃禄等乘武后擅政,政局动荡,唐军分军作战,无力实行大规模有效反击之机,掌握战争主动权,发挥骑兵快速机动的优势,频频攻掠北方各地,给武后政权以很大困扰。唐虽有黑齿常之等抗御作战胜利,但败多胜少,终不能改变战略上被动挨打的态势。

中国战争 唐与吐蕃瓜州之战

    唐开元十五年(727年)十月,在唐与吐番的战争中,唐军在瓜州(治晋昌,今甘肃安西西南)挫败吐蕃军进攻的作战。

    十五年,唐蕃边界一线战事频仍,先是吐蕃于九月兵扰瓜州、长乐(今甘肃安西西),企图截断唐与西域的交通。继而吐蕃赞普与突骑施苏禄围攻安西城,回纥瀚海司马护输为父承宗报仇,杀唐河西节度使王君è河陇(即甘肃陇山、六盘山以西,含河西走廊与湟水流域)地区人心不稳。唐遂以朔方节度使萧嵩为河西节度副大使等职。萧奏准以建康军(今甘肃高台西南)使张守珪为瓜州刺史。张到任后,立即组织全城军民备战,日夜加固城墙。十月,吐蕃大军再次压境,城中人心惶惶。张守珪则认为,敌众我寡,又是战伤之后,故不宜硬拼,当出奇兵取胜。张守珪于城上饮酒作乐。吐蕃军疑其有诈,不敢贸然攻城而撤兵。张守珪纵兵追杀,大败吐蕃军。战后,唐朝在瓜州设立都督府,以张守硅为都督。

    点评:此战,张守珪再演“空城计”,古老兵法适时而用,再建奇功。

中国战争 黄巢广州之战

    唐乾符六年(879年),在黄巢农民起义中,黄巢挥师江南的一次重要攻城战斗。

    是年春,黄巢率义军途经泉州、潼州进入东潮州,五月克东莞,随即包围广州。先与浙东观察使崔璆、岭南东道节度使李迢联系,向朝廷求天平节度使之职,二使奏闻,朝廷不许。接着亲自上表求广州节度使。唐僖宗李儇只任命黄巢为率府率。率府率是护卫东宫、执掌兵仗羽卫的一个小职。九月,任命黄巢为率府率的告身(委任状)送到广州,黄巢大怒,大骂执政。率军急攻广州城,攻城一日旋即告捷。生俘广州节度使李迢。黄巢乘胜分兵,四出攻打州县。不久,整个岭南遍布黄巢义军旗帜。黄巢义军从五年三月出发,到翌年九月占领岭南,以高速流动的作战方式,机动灵活的战术,由北向南击进。

    点评:攻占广州之战的胜利,标志着黄巢义军南下战略的成功。这时,义军沿途扩大队伍,已发展为10万人的大军。

中国战争 郭子仪击叛军之战

    天宝十四载(755年)十二月,在唐平安史之乱的战争中,唐朔方节度使郭子仪率军击败安禄山大同军使高秀岩部的作战。

    十四载十一月,唐玄宗得知安禄山叛乱后,任命朔方右厢兵马使、九原太守郭子仪为朔方节度使,命其率领朔方军东进,讨伐安禄山。朔方(治今宁夏灵武西南)与河东(治今山西太原西南)相邻,朔方军在当时全国十镇节度使中,势力是很强的。朔方军东出,不仅能及时声援河东唐军抗击安军,免使河东落入叛军之手;还可东出井陉口(今河北获鹿西南),进攻河北,切断叛军归路,威胁其后方。安禄山起兵范阳时,也顾虑到朔方军对其后方的威胁,他在发兵南下之前,就任命别将高秀岩为大同军使,率兵连夜赶赴大同军(今山西朔州东北马邑镇),以阻止朔方军东出。又命其部将安忠志率精兵屯于土门(今河北获鹿西南),以防河东和朔方军进入河北。十二月,正当安禄山进攻洛阳时,高秀岩在北边也展开攻势,进攻朔方的振武军(今内蒙古和林格尔西北)。新任朔方节度使郭子仪,是西北军镇中的一位著名将领。当他得知叛军进攻振武军时,便催军赴援,将来犯的高秀岩部击败,又乘胜追击,收复河东道的静边军(今山西右玉)。安禄山的大同兵马使薛忠义率军来救,想夺回静边军。郭子仪命左兵马使李光弼、右兵马使高睿、左武锋使仆固怀恩、右武锋使浑释之等率部迎战,大败薛忠义军,坑杀叛军骑兵7000人,斩叛将周万顷。接着,郭子仪又在河曲大败高秀岩,进而围攻云中(今山西大同)。又命别将公孙琼岩率骑兵2000,一举攻克军事要地马邑(今山西朔州),打开了雁门关东口东陉关(今山西代县东)。东陉关地势险固,是太原北面的重要门户。河东唐军为保卫河东和太原,阻止叛军由此经蒲津(今山西永济西南黄河上)进入关中,曾关闭东陉关以拒叛军。郭子仪收复静边军,围高秀岩于云中,又攻占马邑,解除了河东太原的军事威胁,打通了朔方军与河东唐军的联系。

    点评:郭子仪的接连获胜,是安禄山叛乱以来,唐军军事上最早取得的重大胜利,它不仅给各地抗敌军民以很大鼓舞,也为其后李光弼能东出井陉,入河北,扫清了障碍。

中国战争 韩秀升、屈行从起义

    唐中和二年(882年)八月,涪州刺史韩秀升协同屈行从等人起兵造反,断峡江路,以反抗唐王朝繁重的贡赋盘剥。

    峡江路扼荆蜀要道,江淮贡赋全靠这条水路运送,关系着流亡成都小朝廷的经济命脉。宰相陈敬瑄急派押牙庄梦蝶为峡路招讨指挥使,率2000军兵前往征讨,却为义军所败,退到忠州(治今四川忠县)。又派押牙胡弘略为应援使,带兵1000援战也吃了败仗。于是江淮贡赋为义军所阻,百官无俸,“王命”不通江南,流亡小朝廷受到严重威胁。唐僖宗连忙起用镇压阡能起义的刽子手高仁厚为西川行军司马,率兵3000征讨。中和三年二月,庄梦蝶经过一番备战,又驱兵与韩秀升、屈行从作战,结果还是大败。败兵纷纷还走,不可遏止。巧遇高仁厚进军到此,为阻止败兵,高仁厚斩杀了一个都虞侯,收拾溃兵散卒,重新整好军伍。接着召问老者山川蹊径及义军情形。针对义军精兵尽在舟中,老弱守寨,而辎重皆在寨中的实际,他声东击西,扬兵江上作进攻态势,迫使义军昼夜防备,出兵挑战,他却按兵不动,而暗中却潜发勇士千人,执兵负藁,乘夜由小道攻入寨中,引火焚烧资粮,义军分兵救援,为时已晚,眼看资粮荡尽,众心动摇。高仁厚乘机派善游士卒凿沉义军之舟,发兵于要路邀击义军,同时展开诱降宣传,义军溃散。

    点评:韩秀升、屈行从起义虽然失败了,但他们在唐朝流亡小朝廷后院点起烈火,牵制了部分官军在荆蜀要道,实际上支援了黄巢领导的大齐政权。

中国战争 唐郭子仪河东之战

    唐至德二载(757年)二月,在唐平安史之乱的战争中,唐兵部尚书、朔方节度使郭子仪率兵袭取河东(今山西永济西南蒲州镇),击败叛军崔乾祐部的作战。

    是年正月,安庆绪杀其父安禄山,自立为帝。唐肃宗乘叛军内讧,准备收复两京(即西京长安、东京洛阳)。郭子仪认为,河东地处洛阳、长安之间,取得河东,就可威胁潼关,切断两京的联系,然后两京可图。当时,据守河东的是叛将崔乾祐。为了配合唐军行动,郭子仪派心腹郭怀文、郭俊等秘密潜入河东,联络陷于叛军中的唐朝官兵,约期为唐军内应。二月,郭子仪自洛交(今陕西富县)率军直指河东,分兵攻取冯翊(今陕西大荔)。十一日夜,河东司户韩昱等翻越河东城,迎接官军。郭子仪在韩昱等引导下,率军摸黑前进,至城下,举火为号,里应外合,郭俊等自城内杀出,官军由城外杀入,歼守城叛军近千人,迅速攻占河东城。崔乾祐在梦中惊醒,越城逃往城北,率领驻扎在城北的叛军反攻。郭子仪命其子郭旰和部将仆固怀恩等领兵出击,大败叛军。崔乾祐率部东逃,郭子仪乘胜追击,歼叛军4000人,俘虏5000人。崔乾祐率残部逃到安邑(今山东运城东北)城下叫门,安邑百姓打开城门。叛军将士又饥又累,争先拥入城内。不料队伍还只进到了一半,门闸突然落下,早已埋伏在城内的百姓从各个角落冲杀出来,将入城叛军全歼。崔乾祐在城外,见状掉转马头往南经白迳岭(今山西平陆西北)逃走。郭子仪顺利地攻占了河东。

    点评:此战,郭子仪采用里应外合与突然袭击相结合的策略,攻敌不备,从而一举成功。

中国战争 朱全忠与李克用河东之战

    唐天复二年(902年),东平王朱全忠为解除挥兵西向,攻掠关中的后顾之忧,再次与晋王李克用在河东(治今山西太原西南)进行的争夺战。

    是年正月,正当朱全忠在关中以讨伐叛逆,勤王保驾为名,准备“挟天子以令诸侯”之时,突闻河东兵进攻沁、慈、隰(治今山西沁源,吉县、隰县)等地,即于二月初一还军河中(治今山西永济西)。河东将领李嗣昭、周德威等相继攻取慈、隰二州后,又进逼晋、绛(治今山西临汾、降县)。十二日,朱全忠派其侄朱友宁领兵会同晋州刺史氏叔琮攻击河东军。李嗣昭袭取绛州后,又被汴军将领康怀贞夺取,李嗣昭等退往蒲县(今山西永济)屯扎。十八日,汴军10万在蒲县以南扎营,氏叔琮乘夜率军截断李嗣昭归路,并攻破营垒,俘斩河东兵万余人。二十二日,朱全忠离开河中,于二十八日到达晋州(治今山西临汾),坐阵指挥。三月初二,氏叔琮、朱友宁向李嗣昭、周德威的营寨发起进攻。汴军横阵10里,河东军仅数万,又深入敌境,众心惶恐不安。周德威出战失败后,密令李嗣昭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