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中国军事战争通史-第13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分道并进。七月,苏定方在坝江(今朝鲜大同江)击败高丽,其后屡战屡胜,进围平壤。九月,盖苏文遣其子男生率精兵数万守鸭绿水,唐军不得渡。契苾何力到达时,正遇天寒江水结冰封冻,契苾何力遂率部履冰过河,鼓噪而进,高丽军溃奔数十里,被斩3万人,余众皆降,唯男生只身逃归。恰巧此时高宗诏令班师,契苾何力引军退还。二年二月十八日,左骁卫将军、沃沮道总管庞孝泰与高丽战于蛇水,大败,庞孝泰和他的13个儿子皆战死。苏定方包围平壤久攻不下,又值大雪,遂解围而还。

中国战争 蕲州之战

    唐乾符三年(876年)十二月,王仙芝、黄巢进军蕲州(治今湖北蕲春),这是王仙芝、黄巢义军在统一指挥下,同唐僖宗为首的官僚集团进行政治交易的一场战争;也是王仙芝和黄巢因政治路线不同而开始分裂的一次重要战斗。

    是年七月,王仙芝兵败沂州之后,长驱西进,八月攻占阳翟(今河南禹县)、郏城(今河南郏县),兵锋直指东都洛阳。唐僖宗李儇急命忠武节度使崔安潜发兵进击,又令昭义节度使曹翔率步骑5000和义成节度使合兵,共同保卫东都宫。以左散骑常侍曾元裕为招讨副使,镇守洛阳。同时下令山南东道节度使李福选步骑2000守住汝州(今河南临汝),邓州(治今河南邓县)的要道路口。当王仙芝进逼汝州时,又命邠宁节度使李侃、凤翔节度使令狐绚选步兵1000、骑兵500守住陕州(今河南陕县)、潼关(今陕西潼关),形成一道以洛阳为中心的防线,妄图集中优势兵力阻挡义军。在官军云集的情况下,王仙芝不畏强敌,于九月初二率义军进攻汝州,在城东苦慕店一战,除一骑漏网全部官军都被生俘,占领汝州城,杀死唐将董汉勋、刑部侍郎刘承雍,活捉汝州刺史王镣。“东都大震,百官脱身出奔”,洛阳城陷于一片混乱之中。唐廷忧心忡忡,连重阳内宴也取消了,下诏“赦王仙芝、尚君长罪”,妄图用厚官收买王仙芝等人。这时王仙芝已北上攻占阳武(今河南原阳),在进攻郑州(治今河南郑州)时,驻在中牟(今河南中牟东)的唐昭义监军判官雷殷符,乘机进攻义军,使王仙芝受到挫折,于是王仙芝挥师南下。十月,王仙芝攻打唐州(治今河南沁阳)、邓州,继续南下流动作战,十一月,攻克郢州(治今湖北京山)、复州(治今湖北沔阳西南)。十二月又攻克申州(治今河南信阳),东破光州(治今河南潢川)、寿州(治今安徽寿县)、庐州(治今安徽合肥)、舒州(治今安徽潜山),攻势凌厉,声震江淮。淮南。节度使刘邺急忙向朝廷乞求救兵,唐僖宗遂命感化节度使薛能发精兵数干驰援淮南。王仙芝命尚让率部分义军入据查牙山(今河南遂平西南),官军退保邓州。

    这期间,诸道行营招讨草贼使宋威为保存实力滞留亳州(今安徽亳县),私下对招讨副使曾元裕说:“昔庞勋灭,康承训即得罪。吾属虽成功,其免祸乎?不如留贼,不幸为天子,我不失作功臣”,“殊无进讨之意”。曾元裕则拥兵蕲州(治今湖北蕲春)、黄州(治今湖北新州)“望风退缩”。关东诸道兵“但守城而已”,唐王朝的围剿计划变成了纸上谈兵。义军“出彼入此,兵逝风驱”,迅速壮大到30万人。于是唐僖宗听信宰相郑畋之言,怕扬州失守,由“江南亦非国有”,遂以陈许节度使崔安潜为行营都统,以宫苑使李琢代宋威为招讨使,右威卫上将军张自勉代曾元裕为招讨副使,同时加强政治攻势,以名利收买义军领袖人物,从内部瓦解义军。原汝州刺吏王镣被义军俘虏后,一直在王仙芝身边。他是宰相王铎的从弟,常劝王仙芝归国拜官。蕲州刺史裴惺是王铎掌贡举时所擢弟的进士,所以王镣特意为王仙芝致书裴偓,要裴偓向朝廷奏保王仙芝为官,而裴偓则要求“敛兵不战”,王仙芝兵到蕲州城下,如约不战。于是裴偓大开城门,邀请王仙芝、黄巢30余人进城,大摆酒宴。“大陈货贿以赠之”,同时向皇帝上表说明一切。王铎早就倡仪招降义军,完全同意王镣和裴偓的行动。好几个宰相持有异议。王铎坚持请求,唐僖宗终于同意裴偓奏请,派专使到蕲州授予王仙芝左神策军押牙兼监察御史的官职,左神策军押牙是皇帝御林军里掌管仪仗负责警卫的军官,而监察御史也不过是个“正八品下”的芝麻官而已。但王仙芝对于这样的官衔,竟然“得之甚喜”。王镣、裴偓正向他祝贺,黄巢大怒,说:“始者共立大誓,横行天下,今独取官赴左军,使此五千余众安所归乎”!气得举拳“殴仙芝伤其首”,随从将士也“喧噪不已”。王仙芝怕众怒难犯,被迫表示不接受朝廷命官,义军于是占领蕲州,裴偓逃往鄂州(治今湖北武昌),敕使逃往襄州(治今湖北襄樊),城中大批豪绅官僚,被“半驱半杀,焚其庐舍”,王镣仍为王仙芝拘留。唐王朝的诱降阴谋虽未得逞,但义军内部却从此分裂,王仙芝率3000余人,黄巢领2000余人,分道扬镳,各奔东西了。

    在当时形势下,这种分兵,无疑消弱了义军实力,不利于农民的反抗斗争。

中国战争 阡能起义

    唐中和二年(882年)三月,邛州(今四川邛崃)牙官(或言为安仁土豪)阡能因公事误期,逃避唐朝残酷的刑法,聚众发动起义。

    厚中和元年正月,唐僖宗逃亡成都,建立起流亡小朝廷,继续过着骄奢淫佚的生活,为镇压全国的农民起义,加紧搜刮蜀中财物,加重了农民的负担,蜀中人民苦不堪言。中和二年三月,牙官阡能因公事延期,为避仗刑而聚众起义,不过月余,众至万人,州县不能控制。六月,蜀人罗浑擎、句胡僧、罗夫子,各聚众数千人响应阡能起义。十一月,蜀人韩求又聚众数千人响应阡能。起义声势日益浩大,到十一月活动范围已从邛崃、雅安发展到蜀州(治今四川崇庆)一带。唐剑南西川节度使陈敬瑄派牙将杨行迁、胡洪略等率兵5000前往镇压,多次被义军打败。在乾豁大战中,官军更被义军打得七零八落。杨行迁为掩其败迹,每天抓数十名村民为俘送到府衙。陈敬瑄不问青红皂白,一律处斩,就连老弱妇女和正在田间劳动、绩麻的农夫也不能幸免。这就更加激起人民群众的反抗斗争。陈敬瑄于是改派高仁厚为都招讨指挥使。高仁厚采取从内部分化瓦解的策略,捉到义军谍探进行策反宣传,说只要愿意投降,放你们回去仍操归业,要抓捕的只是阡能、罗浑擎等五人而已。一面孤立义军首领一面诱骗起义农民归家无罪。然后引兵进攻阡能。阡能派罗浑擎立寨5座于双流(今四川双流西),在野桥箐伏兵干人以待官军。高仁厚探知,围而不战,派人潜入义军寨中,宣扬上述策略,不少义军受骗弃甲而降,高仁厚一一抚谕,书其背“归顺”字样,使其归旧寨中劝谕末降义军,于是余众争相出降,并抓住罗浑擎送给官军。高仁厚用同样办法,先后将句胡僧、韩求、罗夫子三处营寨瓦解。罗夫子逃奔阡能军寨,共谋悉众决战,计未定日已暮,阡能、罗夫子走马巡寨,高仁厚连夜引兵进逼,天明时诸寨义军受投降者诱惑,知官军已近,争出投降,罗夫子自刎,阡能为众所擒。高仁厚出军六日,五位义军领袖均为其害,起义历时九个月,至此失败。

    点评:阡能起义直接打击了唐王朝的大本营,极大地支援了黄巢大齐军的反唐斗争,在唐末农民战争史上写下了光辉的一页。

中国战争 浅水原之战

    唐武德元年(618年)八月至十一月,在唐统一战争中,秦王李世民率军在浅水原(今陕西长武县境)击败陇西割据势力薛仁杲军的重要作战。

    是年七月,薛举率军在浅水原大败唐军,原拟乘胜直取长安。八月,薛举病死,其子仁杲继位,驻屯折?城(今甘肃泾川东北),继续攻唐,威胁关中。为消除西北隐患,唐高祖李渊于十七日命秦王李世民为元帅西击薛仁杲。李世民军至高?(今陕西长武西北),薛仁杲派大将宗罗喉率10余万大军迎战。宗罗喉多次挑战,唐诸将亦屡次请战,但李世民认为唐军新败,士气受挫,而薛举恃胜而骄,应闭垒以待,等其粮尽卒疲,我军振奋,可一战破敌。并下令:敢言战者斩!双方相持60余日。薛军粮尽,将士离心,其内史令翟长孙、将军梁胡郎等纷纷率部降唐。李世民见时机成熟,乃选择浅水原有利地形,派行军总管梁实扎营于原上,诱薛军出战。宗罗喉大喜,尽率精锐猛攻梁实部。梁实据险扼守数日,薛军屡攻不下,士卒疲惫。李世民又令右武侯大将军庞玉率军在浅水原南部列阵,宗罗喉掉头来攻,在庞玉几乎难以支持时,李世民出其不意,亲率大军从浅水原北突击宗罗喉之后,宗罗喉被迫率部还战,唐军前后夹击,斩首数干级,投涧谷死者不计其数,宗罗喉率残部逃往折?城。李世民即率2000余(一说20余)骑兵乘胜追击,并令步兵随后紧跟。窦轨叩马苦谏不可轻进,李世民认为破竹之势,不可轻失,迅速进至折?城下,扼守泾水南岸,使溃败的宗罗喉军不得入城。薛仁杲仓促列阵于城下,其骁将浑干等临阵降唐。薛仁杲恐惧,退入城中拒守。傍晚,唐大军相继赶到,四面合围。夜半,守城士兵纷纷出降。薛仁杲见大势已去,遂于次日晨出城投降。

    点评:此役,是中国战争史上后发制人、疲敌制胜的典型战例。李世民深沟高垒,伺敌疲而后出战,然后乘胜发起攻击,在进攻中力排众议,穷追猛打,彻底消灭薛仁杲军,一举平定陇西,保障了关中安全;收得薛仁杲精兵万余,民众5万名,壮大了自己的力量,为统一战争消除了西顾之忧。

中国战争 唐与吐蕃青海之战

    唐仪风三年(678年)正月至九月,在唐与吐番的战争中,唐朝为阻止吐蕃军屡次扰其边界而在青海(今青海湖)发动的一场战役。

    二年,唐高宗李治鉴于来自吐蕃的威胁,颁发《举猛士诏》,在全国范围内招募勇士,选择臂力过人、弓马娴熟的军事人才编入新军,以便进行军事反攻。三年正月,唐朝派金吾将军曹怀舜、金吾将军李知什分赴河南北等地广招精兵良将,很快组建了一支精锐之旅。是岁,吐蕃局势初定,大论噶尔·赞聂多布已率军平定内乱,牢牢控制了局势。赞普器弩悉弄正式为父王发丧,唐朝认为有机可乘,企图利用吐蕃发丧,人心不稳之机而取胜,遂准洮河道总管刘仁轨奏,令中书令李敬玄替其为洮河道行军大总管、西河镇抚大使、鄯州都督,工部尚书、左(一说右)卫大将军刘审礼为洮河道行军司马,统军出击。并敕益州长史李孝逸、福州都督拓王奉益调动剑南道(治益州,今四川成都)等地之兵,配合作战。唐朝以18万兵马逼近吐蕃,实谓空前。吐蕃闻讯即以名将噶尔·钦陵督兵,严阵以待。七月,双方在龙支(今青海乐都南)交战。唐军将领张虔勖率精兵,一日连取两阵。吐蕃军诈败,一退数百里。唐军轻率进击,刘审礼领前队人马深入,屯兵于濠所。噶尔·钦陵突出奇兵,猛攻唐军营帐。刘审礼率军力敌,然寡不敌众,未能突破重围。身为主帅的李敬玄却怯懦畏战,按兵不动,以图自保。九月,刘审礼兵败被俘。李敬玄闻讯,即率部奔逃至承凤岭(今青海西宁西南千户庄),利用泥沟掩护固守。吐蕃军占据制高点,李敬玄无计可施,所部坐以待毙。唐左领军员外将军黑齿常之率500名敢死士乘夜偷袭吐蕃兵营。蕃军没有料到此举,顿时大乱,死300余人,将军跋地设匆忙中引军逃命。李敬玄始领军得还鄯州(治西都,今青海乐都),但已损兵过半。其时,应猛士诏在军中的原监察御史娄师德奉命收集散亡将士,唐军复振,旋又奉命前往吐蕃,在赤岭(今青海日月山)与钦陵会谈。娄师德极言唐廷休战求和之意。钦陵亦表赞同,双方即暂罢兵戈,边境稍宁。唐高宗以黑齿常之之功,擢其为河源军副使。

    点评:此战,李敬玄初怯懦畏战,后又消极防守,被动挨打,幸有勇将猛士背水一战,夜袭蕃军,方化险为夷。而蕃军以优势兵力围唐军于死地,疏于防备,未能大获全胜。

中国战争 天宝七年青海之战

    唐天宝七载(748年)十二月,在唐与吐番的战争中,唐将哥舒翰在青海(今青海湖)挫败吐蕃军进攻的作战。

    七载,新任陇右节度使哥舒翰上任后,即图在所辖边界有所建树,再立边功,遂令所部在青海修筑神威城。该城建在吐蕃军近前,对其造成极大威胁。十二月,吐蕃调集兵马,冒严寒踏冰攻城。唐守军不适应高原气候,抵敌不住,城池失守。哥舒翰不愿放弃这座桥头堡,故再调人马,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