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北襄阳),吓得奉命入援襄州的忠武大将张贯等4000宣武兵,从申州(治今河南信阳)、蔡州(治今河南汝南)偏僻小路逃回。王仙芝义军流动作战,东奔西突。唐王朝调兵遣将,疲于应付,遂加紧诱降。尽管没当上唐廷的官,但王仙芝始终对唐王朝抱有幻想。而唐廷招讨副使、都监杨复光极力主张招降王仙芝。同年十一月,杨复光在邓州(治今河南邓县)派其判官吴彦宏前去诱降王仙芝,王仙芝即派部将尚君长、蔡温球、楚彦威等人前往邓州,请降于杨复光。而招讨使宋威却派人埋伏于道,劫俘尚君长等人。十二月,宋威向朝廷奏称在颖州(治今安徽阜阳)西南与尚君长等人交战,生擒以献,邀功请赏,尚君长等人被杀害于长安狗脊岭。尚君长等三人丧命,使王仙芝看到了投降唐廷的下场。王仙芝率军进攻荆南(今湖北江陵)。时值枯水季节,汉水浅狭。王仙芝率部自贾堑镇(今湖北钟祥)渡河,抵达荆南城下。五年正月初一,天下大雪。当荆南节度使杨知温正同部属恭贺新春之时,义军攻占罗城,官军退守子城。杨知温遣使告急于山南东道节度使李福。李福亲自挂帅,倾巢而出。当时有沙陀骑兵500还在襄阳,李福也让一起前来救援。行至荆门(今湖北荆门),与义军遭遇,沙陀兵纵骑奋击,义军失利。王仙芝闻知,率部焚掠荆南而去。
点评:王仙芝南下流动作战,避开河南敌强己弱的态势,打击江汉防御空虚地区,控制战场主动权。
中国战争 王仙芝起义
唐乾符二年(875年)初,濮州(今山东鄄城北旧城)人王仙芝聚众数千,发动反抗唐朝统治的农民起义。
王仙芝,贩私盐时奔走各地,为抗拒官府查缉,练会武艺。时关东大旱,官吏还要催缴租税、差役,百姓走投无路,聚集王仙芝周围,于二年初,从濮州濮阳(今河南濮阳西南)发出檄文,斥责唐朝吏贪赋重,赏罚不平,自称天补平均大将军、兼海内诸豪都统,率领起义军攻克曹州(治今山东曹县)、濮州。六月,冤句(今山东菏泽)人黄巢起义响应,率众数千会师曹州,声势日益浩大。四方苦于苛征暴敛的百姓,散居民间的庞勋旧部,争先投奔义军,发展到几万人。攻郓州(治今山东东平),袭沂州(治今山东临沂),推动农民反抗斗争迅猛发展,到十一月,农民起义军“剽掠十余州,至于淮南,多者干余人,少者数百人。”同年十二月,唐僖宗李儇任命平卢节度使宋威为诸道行营招讨草贼使,特赐禁军3000,甲骑500,并命河南诸藩镇所遣各军均由宋威指挥,于乾符三年七月,同王仙芝义军战于沂州城下。面对强敌,王仙之避实就虚,率部长途跋涉,于八月西进河南,不10日连破8县,占阳翟(今河南禹县),据郏城(今河南郏县)。唐以左散骑常侍曾元裕为招讨副使,镇守洛阳。令山南东道节度使李福选步骑2000北上汝州(治今河南临汝)、邓州(治今河南邓县),扼守要道,凤翔节度使令狐绚和邡宁节度使李侃选步兵1000、骑兵500进驻陕州(今河南陕县)、潼关(今陕西潼关),凑成一条以洛阳为中心的防线,妄图阻止王仙芝西进,并进而聚歼义军。王仙芝率领义军不畏强敌,猛攻汝州城,全歼官军,占领汝州,取得杀死唐将董汉勋、刑部侍郎刘承雍、生擒刺史王镣的重大胜利。东都大震,百官出奔。吓得唐僖宗在长安取消了重阳内宴,下诏赦免王仙芝罪,“除官,以招谕之”,妄图收买王仙芝。王仙芝乘胜北上攻占阳武(今河南原阳),在攻郑州时,与唐昭义监军判官雷殷符战于中牟(今河南鹤壁西),战败后义军分兵两路。王仙芝率一部义军南下,十月攻打唐州(治今河南沁阳),邓州;十一月继续南进,一举攻占郢州(治今湖北京山),复州(治今湖北沔阳);十二月攻随州(治今湖北随县),转向东南挺进安州(治今湖北安陆)、黄州(治今湖北黄冈)。另一支义军东进淮南,从申州(治今河南信阳)、光州(治今河南潢川)取舒州(治今安徽潜山)、庐州(治今安徽合肥)一带,声震淮南。半年时间里,义军在江淮河汉之间广大地区流动作战,打得官军顾此失彼,疲于应付,迅速发展到30万人。蕲州刺史裴倔不敢抵抗,开城迎降。为王仙芝上表求官。唐僖宗封王仙芝为“左神策军押牙兼监察御史”,王仙芝便想投降。因遭到黄巢的责骂,义军强烈反对,王仙芝才勉强拒绝降唐,并与黄巢分兵作战,削弱了义军实力。四年正月,王仙芝攻取鄂州(治今湖北武昌)。七月,与黄巢合兵攻打宋州(治今河南商丘),失利后于八月攻占安州、随州,以后又转攻复州、郢州。虽然不断取得胜利,但是唐王朝在三月发布《讨草贼诏》,动员官军和地方武装加紧镇压起义军;同时对义军发动政治攻势,如解甲投降,必当超授官爵,厚赏资财。王仙芝于十一月再次写了降表,派他的心腹大将尚君长、蔡温球等人去邓州请降。招讨副使都监杨复光送他们前往长安途中,被妒嫉其功的招讨使宋威派人劫持,谎奏在颍州(治今安徽阜阳)西南作战俘获,在狗脊岭(在唐长安城内东市)将尚、蔡等人斩首。这个消息使王仙芝十分忿怒,率军南下,渡过汉水进攻荆南(今湖北江陵)。五年正月初一,义军攻占罗城。山南东道节度使李福率兵来救,败义军于荆门。王仙芝解围而去,到申州(治今河南信阳)东又被招讨副使曾元裕击败,义军损失2万。这时,唐王朝以宋威“杀尚君长非是”,镇压起义“无功”,解除其兵权,擢升曾元裕为招讨使,颍州刺史张自勉为招讨副使,又调西川节度使高骈任荆南节度使兼盐铁运转使,集中优势兵力,加紧围剿王仙芝。二月,在黄梅(今湖北黄梅西北)王仙芝义军被曾元裕包围,经过激战,义军5万余人英勇牺牲,在突围中王仙芝不幸战死。余部渡江转战江南,另一部由尚让率领投奔黄巢继续战斗。
点评:王仙芝从起义开始到战死,三年有余。他首先高举义旗,提出“平均”口号,对动员农民起而反抗唐朝黑暗统治具有很大推动作用。但他经不住胜利的考验,一再乞降削弱了对敌斗争,分裂了义军内部,他的失败,是动摇妥协的必然结果。
中国战争 王郢起义
唐乾符二年(875年),浙西狼山(今江苏南通南)镇遏使王郢等人因功赏落空,遂劫库兵变,起而反唐的作战。
是年四月,王郢等69人,立有战功,镇海军节度使赵隐只赏给他们空头职名,而不给衣粮,申诉无效,王郢等人遂劫库兵发动起义,附近不堪苛政盘剥农民纷纷参加,很快发展到近万人。义军在王郢率领下,首先攻克苏州,再克常州,然后乘舟往来沿江入海,进入浙东,转攻浙西,影响所及南至福建。
翌年六月,唐王朝发布《讨王郢诏》,妄图分化瓦解义军,说不管是同谋、胁从,或“因穷饿依投,或遭俘缧指使”,都应“舍逆取顺,去暗趋明,勉图富贵荣华,勿受驱除翦戮。”如生擒或斫得王郢头归顺,授四品官,赏一万贯,赐庄宅各一区:所率众归降也“厚与爵赏”。七月,便迫不及待,派前严州刺史高杰为左骁卫将军,充沿海水军都知兵马使,讨伐王郢。同年十一月,温州刺史鲁寔多次替王郢请降,朝廷要王郢进京,王郢拥兵迁延,半年不去,坚决要求望海镇使之职,朝廷不给,只答应王郢为右率府率,到左神策军中补一官职。
乾符四年(877年)正月,王郢设计活捉了鲁定,随从官军四散奔溃,“两浙震惊”。唐王朝急忙派右龙武大将军宋皓为江南诸道招讨使,除原先征发的诸道兵以及福建、南海并虞、吉、卫、婺等州兵外,更发忠武、宣武、感化三军和宣、泗二州兵,新旧共1。5万余人,围剿王郢义军。二月,王郢攻克望海镇(今浙江镇海),攻掠明州(今浙江宁波),继取台州(今浙江临安),刺史王葆退守唐兴(今浙江天台)。唐王朝闻讯急令二浙、福建各出舟师增援,以图水陆并进一举镇压。镇海节度使裴瑭严兵设备,不与义军正面交锋,秘密进行分化招降工作,这时义军叛徒朱实降唐,解散义军六七千人,献出器械20余万,和大量舟船、粟帛。在遭受大损失情况下,王郢团结余众,坚持斗争,转战向东,到明州时,王郢被甬桥镇遏使刘巨容以筒箭射杀。
至此,王郢起义失败。王郢起义历时将近两年,在江浙地区沉重打击了唐朝统治,有力支援了王仙芝、黄巢起义(参见王仙芝起义、黄巢起义)。
中国战争 维州之战
唐贞元十七年(801年)七月至十二月,在唐与吐番的战争中,唐为减轻吐蕃对西线边境的压力,命剑南(治四川成都)军主动出击,在维州(治薛城,今四川理县东北)等地与吐蕃军重要作战。
是年七月十八日,吐蕃攻打唐盐州(治今陕西定边)。二十九日蕃军攻克麟州(治新秦,今陕西神木北10),杀刺史郭锋,毁坏城郭,并掠城内居民及党项部落属民后退兵。唐德宗李适遣使敕命剑南节度使韦皋从东南线向吐蕃纵深进军,迫使其兵力分散,减缓西北边地的军事压力。韦皋即派部将率步骑兵2万9路并进,向吐蕃所属维、保(治今四川理县北孟屯河中下游)、松州(治嘉诚,今四川松潘)、栖鸡、老翁城等地发起进攻。九月,韦皋派镇静军兵马使陈洎等统兵1万人出三奇路,威戎军使崔尧臣率兵1000龙溪石门路南,维、保两州兵马使仇昱和保、霸两州刺史董振等率兵2000进逼吐蕃维州城中,北路兵马使邢砒并诸州刺史董怀愕等率兵4000进攻吐蕃栖鸡、老翁等城,都将高倜、王英俊等率兵2000进逼故松州,陇东路兵马使元膺并诸将郝宗等复分兵8000出南道雅、邛、黎等路。又令邛州镇南军使、御史大夫韦良金发镇兵1300续进,雅州经略使路惟明与三部落主赵日进等率兵3000进攻吐蕃偏松(即维州)等城,黎州经略使王有道率三部落主郝全信等兵2000过大渡河,深入吐蕃界,儁州经略使陈孝阳与行营兵马使何大海、韦义等率兵4000进攻昆明(今四川盐源)、诸济城(今四川西昌境)。自八月至十二月,两军多次交战,击溃蕃军16万,先后攻取城池7座,军镇5座,焚毁堡垒150个,斩杀万余人,俘6000余(一说6000)人,受降3000余(一说3000)户。
点评:此战,唐以声东击西的策略,由西线防御转入东南线主动进攻,使蕃军防不胜防,失去了大片控制区,这是唐军自“安史之乱”后第一次在南线交战中取得的大胜利。从此,吐蕃失去了对今四川西部的统治。
中国战争 建中三年魏州之战
唐德宗建中三年(782年),河东节度使马燧等在魏州(治贵乡,今河北大名东北)城西再次击败魏博节度使田悦的一次战斗。
是年正月,田悦在洹水战败后(参见洹水之战),收散兵千余人逃回魏州城。当时,唐军马燧与昭义节度使李抱真不够协调,屯兵平邑(今河北南乐东北),田悦连夜撤至魏州城南郊,其大将李长春关闭城门不放田悦入内,等待官兵赶来。久等到天明,长春才开门放行,田悦进城后杀李长春,依靠孤城顽抗官军。博州(治聊城,今山东聊城东北)李再春举城降唐,田悦从兄田昂举沼州(治永年,今河北永年东)城降唐,占据长桥的王光进也归顺唐迁。田悦派军使符磷、李瑶率领500骑兵送淄青兵回原镇地,他们借机向马燧投降。起先,魏州城引御河(即隋炀帝所开永济渠)水进入城后向南流去。马燧令部队堵塞河流入城口,河水涸干断流,城内人心惶恐。田悦便派许士则、侯藏徒步间行游说朱滔、王武俊借兵求救。二月,王武俊已杀李惟岳,传首京师,朝廷授予武俊为恒翼防御使,张孝忠为易定节度使,又割赵(治平棘,今河北赵县)、深(治陆泽,今河北深县)二州为另一镇,以康日知为观察使。王武俊平日瞧不起张孝忠,命官在张之下,引以为耻,对唐廷怨恨在心。而朱滔征讨李惟岳时,攻下深州,请皇上把幽州归己所辖没能准许,也耿耿于怀。于是,朱滔与王武俊同谋救援田悦。田悦仗恃燕、赵增援,再次出兵2万背城列阵,与马燧等官军在御河(永济渠)上交战,大败而退回魏州城。
中国战争 乾宁二年魏州之战
唐乾宁二年(895年),晋王李克用为救援兖、郓(治今山东兖州、东平西北)二州与魏博节度使罗弘信在魏州(治今河北大名东南)的作战。
是年闰正月,李克用应朱瑄、朱瑾兄弟请求,派蕃汉都指挥使李存信率领1万骑兵,借道魏州救援兖、郓二州,驻军莘县(今属山东)。朱全忠为阻止河东援兵,促使罗弘信与李克用相互为敌,派人声称李克用意图是侵吞黄河以北地盘,要罗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