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中国军事战争通史-第48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英法联军统帅部率军抵达塞瓦斯托波尔南区之后,计划在陆海军猛烈炮火支援下,一举拿下该城(当时塞瓦斯托波尔的联军有6。7万人,守军仅有3。66万人)。塞瓦斯托波尔守军先发制人,于10月17日晨(第一次炮击之日)以猛烈炮火轰击敌军。在这次炮击中舰炮和岸炮密切火力协同获得成功。俄国水兵有史以来第一次在汽轮巡航舰上采用,舰体人功倾斜法,增大火炮射角,使舰炮射程由18链增至25链。对岸上不可见目标进行射击时运用设在高地上的舰艇观察哨进行射击校正,是使用舰炮的一种新方法。守军作战果断灵活,压制了联军几乎全部炮兵。10月5日科尔尼洛夫身负致命重伤后,由纳希莫夫接替指挥。当天下午,联军50艘艇舰炮击塞瓦斯托波尔,使用1340门火炮连续炮击达5小时之久。在俄军炮火下,许多联军舰支损伤严重。撤离了塞瓦斯托波尔,未敢再来炮击该城。

    11月5日,俄军从因克尔曼方向冲击英军阵地。部署是:索伊莫诺夫指挥的1。9万人、38门炮,沿基连山谷向东南方向进攻;巴甫洛夫指挥的1。6万人、96门炮,从因克尔曼桥向南进攻。西支队由彤伦堡统一指挥。戈尔恰科夫指挥的2万人负责牵制法军并攻占萨朋山。南部要塞守军则以火力支援进攻部队,并派小分队出击,借以吸引法军的注意,此外,还以6000人掩护通往巴赫契萨赖的交通要道。英军阵地成两面三刀线配置:第一线9000人,23门炮;第二线1。4…1。5万人。战役在极其复杂的地形上进行,俄军对地形很不熟悉(战役结束的后的第二天才收到从彼得堡送来的地图)。战役前连续下雨,使部队火炮行动困难,因此炮兵未能充分发挥作用。俄军选择的作战地形狭窄,部队拥挤,成为联军火炮打击的目标。6时许,大雾弥漫。索伊莫诺夫首先对英军正面发起突然袭击。按计划,巴甫洛夫应攻击其翼侧。但后者因因克尔曼桥未及时修好,耽误了时间,这样战役一开始,两支主攻部队就丧失了协同,并使英军警觉,迅速占领阵地,以猎兵枪和炮火打击索伊莫诺夫部队,迫其后撤。此时,俄军急需投入预备队发展胜利,介预备队指挥官察波克里茨基在1公里以外按兵不动。关键时刻,英军向法军求援,形成优势兵力,迫使索伊莫诺夫部队向塞瓦斯托波尔退却,巴甫洛夫部队向因克尔曼桥退却。这样,俄军进攻受到严重挫折,损失10634万人,其中有索伊莫诺夫等5名将军,联军损失4700人,其中有3名将军(参见因克尔曼战役)。

    塞瓦斯托波尔久攻不克,旷日持久,尔后,联军又5次炮击塞瓦斯托波尔。联军使用重型野炮,数量很大。塞瓦斯托波尔军民一面抗击联军军冲击,一面顺利进行对联军炮兵斗争和坑道地雷战,并采取小群多次夜间出击。据俄方统计,俄军所挖地洞总长度达6889米,大型爆破94次,联军挖地洞1280米,爆破120次。1855年2月17日俄军企图攻占增援部队登陆点叶夫帕托里亚,未果。缅希科夫被解职,戈尔恰科夫继任克里木军总司令。4月9日,联军对塞瓦斯托波尔开始第二次炮击,持续达10昼夜。俄军在南部要塞有1000门火炮,其中466门可打击联军攻城炮兵阵地,但炮弹不足,俄军火炮发射次数只有联军一半。10昼夜中,俄军损失约6000人;联军损失不大,但预定的强攻再次被迫推迟。但兵力对比发生了有利于联军的变化。至1855年5月,联军总兵力为17。5万人,克里木守军为8。5万人(其中4。3万人坚守塞瓦斯托波尔)。英法联军借此积极作战。5月底,联军夺取了塞瓦斯托波尔主要阵地——马拉霍夫岗(防务由伊斯托明海军少将负责)前沿的多面堡。守军伤亡不断增加(3月损失约9000人,4月1万余人,5月约1。7万人)。曾有数日,联军每日向塞瓦斯托波尔发射炮弹5万发,而俄军则深感炮弹不足。6月6日~10日,联军第三次猛烈炮击塞瓦斯托波尔,持续5昼夜。联军企图夺取要塞以东之马拉霍夫岗,占领了左翼前沿多面堡。6月17日,联军第四次炮击塞瓦斯托波尔,持续两昼夜,重点打击船只泊区。18日联军向该方向发起强攻,再次企图占领马拉霍夫岗。俄军顽强抵抗,打退了进攻,但损失达7000人。联军首次强攻塞瓦斯托波尔之后,英军总司令兼联军总司令拉格伦死亡。法国皇帝拿破仑第三坚持由法国人担任联军总司令,并且要求迅速攻下塞瓦斯托波尔。7月10日,纳希莫夫身负致命重伤。俄军总司令戈尔恰科夫获得增援后,决定进行一次会战,从

    黑河方向进攻法军阵地。为此准备投入5。8万人,272门炮。如进攻得手,要塞内守军也准备出击。法军阵地位于费久辛高地。俄国进攻部队首先必须通过8公里的开阔地,越过两道水障(黑河和与之并行的—条水渠),才能接近法军所在的高地。俄军进攻时间定在8月16日。拂晓前,部队在浓雾掩护下出动。左路由利普兰迪指挥,右路由里德指挥。利普兰迪部队尚未接近联军阵地时。里德即提前下令向费久辛高地开炮。当即发现距离太远,火炮射程达不到。于是停上射击,转移炮兵阵地,但炮声惊醒了法军,他们迅速进入阵地,准备迎战。当里德转移炮兵阵地时。利普兰迪恰好接应联军并打响,他发现对方已有充分准备,而且得不到里德部队的配合,进退两难。戈尔恰科夫亲自赶到利普兰迪部队,但拿不出对策。稍后,里德部队也恢复进攻,逐次增加兵力。一个团一个团地投入战斗,但各团部队都独立行动,互不协同。导致进攻受挫。里德将军阵亡,部队失去指挥,陷于混乱。戈尔恰科夫为了转移法军注意力,命令利普兰迪部队进攻,但为时已晚。法军在歼灭里德部队之后,转移兵力对付利普兰迪。俄军伤亡惨重。10时许,戈尔恰科夫被迫下令撤回黑河彼岸。此役俄军损失8000余人。黑河会战后,塞瓦斯托波尔守军再也得不到增援,防御设施

    破坏情况愈来愈严重,由于人力不足,无法修复。联军则加紧准备新的强攻。8月17日,联军开始第五次炮击,动用800门炮,持续3天。9月5日,联军开始第六次,也是最猛烈的一次炮击,动用了807门炮,倾泻炮弹15万发。火炮密度达到1公里正面150门。炮击持续3天。第二、第三号炮台和马拉霍夫岗的防御设施被摧毁,南部要塞几乎成为一片废墟。俄军每天伤亡2—3千人。9月8日中午,联军13个师和1个旅(共6万人)发起强攻(守军4万人),经过多次激战,占领了马拉霍夫岗。9月8日晚7时,俄军放弃南区,夜间,利用浮桥和船舶向北区转移,尔后与缅希科夫部队会合。俄军全军携带炮兵和后勤一夜之间进行如此有计划的撤退,可谓史无前例。在塞瓦斯托波尔防御中,联军伤亡约7。3万人(不包括病员和病死者),俄军伤亡约10。2万人。

    点评:历时349天的塞瓦斯托波尔防御是巧妙组织积极防御的典范,这一防御是以陆海军保卫濒海要塞协同作战为基础。塞瓦斯托波尔防御的特点是,守方不断出击,夜间经常搜索,积极进行地雷战。尽管联军在军队、火炮的数量上及武器质量上占优势,但纵深梯次配置的防御配系和当时的步炮火力配系,使守方顺利地击退联军攻击。在塞瓦斯托波尔防御中,炮兵的战斗使用方法包含了炮火反准备的要素,可以破坏联军对城市的强攻。在塞瓦斯托波尔防御中,俄军官兵表现出高度的精神和战斗素质,为俄国赢得荣誉,并在陆海军战史上写下了光辉的一页。许多市民亦勇跃参战。为纪念塞瓦斯托波尔英勇防御一百周年和表彰该市对祖国做出的巨大功绩,苏联最高苏维埃主席团于1954年10月16日授予塞瓦斯托波尔红旗勋章。为表彰塞瓦斯托波尔的业绩,建造了由鲁博创作的《塞瓦斯托波尔防御》环形全景画陈列馆;马拉霍夫岗建有分馆;还为科尔尼洛夫、纳希莫夫、托特列边、水兵科什卡,以及沉没的战舰等树立了纪念碑。作战地图

世界战争 '近代…S'色当战役

    1870年9月1—2日,在普法战争(1870—1871)中,普军与法军在色当(法国东北部城市,位于阿登省马斯河畔)进行的一次作战。

    8月23日,麦克马洪元帅率沙隆集团军(12万余人,393门火炮,76门“米特拉约兹”炮)从集结地域(兰斯城)出发,前去解救被普军合围在梅斯要塞的巴赞元帅的法莱茵集团军。麦克马洪决定从色当迂回向沙隆和巴黎进军的德国第3、第4集团军(22。4万人、813门火炮)。德军(名义上由普鲁士国王威廉一世指挥)实际上的司令毛奇参谋总长获悉麦克马洪集团军出动后,将德军从凡尔登、巴勒迪克一线调向色当,以防止法军两集团军会合,并将沙隆集团军紧逼到比利时边界,继而歼灭之。

    8月29—30日,沙隆集团军渡过默兹河,于31日黄昏前驻扎色当城下,准备休息两天,尔后经梅济耶尔继续向兰斯行军。毛奇乘麦克马洪按兵不动之机,于8月31日夜率德军实施迂回机动,从两翼合围了沙隆集团军。交战于翌日清晨开始,日终前以法军彻底失败结束。法军残部试图突围,但未成功(121个骑兵连仅20个连突围)。9月2日,沙隆集团军投降。

    点评:此战,是普法战争中最大的一次交战,交战以法国沙隆集团军被击溃并投降,随军督战的法国皇帝拿破仑三世被俘而告终。色当一战法军死伤1。7万人,被俘10。3万人;德军损失0。9万人。沙隆集团军的投降加速了法兰西第二帝国的灭亡。9月4日,巴黎爆发起义,法国宣告成立共和国。

    作战地图

世界战争 '近代…S'圣普里瓦—格拉韦洛特战役

    1870年8月18日,在普法战争(1870—1871)期间,法莱茵集团军和德第1、第2集团军在圣普里瓦—格拉韦洛特(梅斯城西北和西面9—12公里处的两个村镇)进行的一次交战。

    交战开始前,巴赞元帅的莱茵集团军(13万人,450门火炮)占领着龙库尔、圣普里瓦和格拉韦洛特一带的坚固阵地,阵地左翼依托梅斯的堡垒。巴赞将本部基本兵力集中在阵地的中央和左翼。德国第1集团军,第2集团军之一部(共22万人,726门火炮)在普鲁士国王威廉一世统率下(实际上由参谋总长毛奇指挥),在向北推进途中,因未组织侦察而与法军遭遇。毛奇未确切查明法军的部署,即对法军阵地中央实施主要突击。德军第9、第8、第7军先后企图以正面冲击突破法军防御并占领其阵地。但装备沙斯波式线膛枪的法军步兵火力使德军密集的连纵队遭到重大损失。直到黄昏,德近卫军和第9、第10军各旅布成散兵线,凭借炮兵的绝对优势,才迫使法军后退,占领了圣普里瓦和格拉韦洛特。德第12军对龙库尔的进攻构成了纵深包围法军阵地一翼的威胁,从而决定了交战的结局。巴赞担心与梅斯失掉联系,遂命令莱茵集团军撤至梅斯。该集团军在梅斯被围72天后,缴械投降。

    点评:此战,德军损失2万余人,法军损失约1。3万人。圣普里瓦—格拉韦洛特交战表明,随着远程线膛武器的出现,必须采用新的散兵线式的战斗队形,必须灵活指挥部队。恩格斯指出,在交战过程中,尽管那些墨守陈规指挥战斗的上级加以反对,但德军纵队仍然自行分散为散兵群,以跃进接敌。

    作战地图

世界战争 '近代…S'斯洛博齐亚战役

    1811年10—11月,在俄土战争期间,库图佐夫将军统率俄军与土耳其宰相艾哈迈德巴夏的土军在斯洛博齐亚进行的一次交战。

    鲁什丘克战役(1811)后,库图佐夫拆毁了鲁什丘克要塞,于7月10日故意将俄军(约2。6万人)自多瑙河右岸调至左岸,以期把艾哈迈德巴夏的军队(约6万人)吸引到左岸,尔后在野战中围歼之。艾哈迈德巴夏将俄军有组织的撤退误认为退却,便于8月29—30日把基本兵力(约3。6万人,56门火炮)渡过多瑙河,在斯洛博齐亚西南地域占领了一块不大的登陆场,并构筑了防御工事。为了从后方掩护登陆场,艾哈迈德巴夏将部分兵力(约2万人)留在多瑙河右岸鲁什丘克附近的兵营。库图佐夫以基本兵力(约1。8万人)从正面封锁了土耳其的筑垒兵营,派遣马尔科夫将军的部队(7500人)前往多瑙河右岸。10月13日,马尔科夫将军的部队在鲁什丘克西南18公里处隐蔽地渡过多瑙河,10月14日,击溃了土耳其一支2000人的骑兵,从行进间突入土耳其兵营,并从后方炮击登陆场的土军主力。艾哈迈德巴夏的部队陷入包围,并处在俄军野战炮兵和多瑙河区舰队14艘舰船舰炮的火力之下。10月14日夜,艾哈迈德巴夏逃往鲁什丘克。被围集团遭到巨大损失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