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中国军事战争通史-第48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力将战争继续下去。里夫共和国的声势几乎传遍西班牙在摩洛哥的整个保护区。法帝国主义深怕里夫共和国得到巩固和摩洛哥法国保护区以及北非其它殖民地各部族受其影响,遂于1924年5月开始入侵共和国南部地区。1925年4月,里夫军对法国占领军发起进攻,在格扎瓦和桑哈贾两部族起义军协助下,将战争推向法国保护区。法军虽拥兵10万,并装备有重炮、坦克和飞机,但损失惨重,被迫后撤。在这种形势下,西法两国于1925年6—7月间在马德里举行了谈判,双方达成封锁摩洛哥海岸和对里夫共和国联合作战的协议。法国远征军兵力增至32。5万人(包括土著辅助部队)。西班牙占领军的兵力为14万人。敌军在两个战场上均占绝对优势,殖民军实行“焦土”政策造成各起义部族人力物力资源枯竭,加之部分封建上层分子背叛,迫使里夫军于1925年9月底退回到1924年的阵地。尔后,西班牙登陆兵(18500人)在胡塞马(阿卢塞马斯)地域登陆,占领了共和国首都艾季迪尔城。共和国在这种困难情况下,继续英勇抗战,拒绝了英国政府通过暗中调停而强加给它的旨在巩固殖民统治的“自治”。1926年5月,法西联军在克尔特河地域转入进攻,合围了里夫军主要集团,并对其总部(塔尔吉斯特城)实施突击。里夫军被分割成几部,遂于5月27日停止抵抗。阿卜杜勒·克里姆被俘,后被流放留尼汪岛。然而,武装斗争在很多地区继续进行。直到1934年武装斗争的最后根据地才被摧毁。

    点评:里夫共和国对西法殖民联军进行的多年战争,是当时民族解放运动的重大事件。在军事学术方面,正如伏龙芝所指出的,西摩战争表明,人数少装备差的军队在山地沙漠地对正规军大兵团作战,采用机动灵活和坚决果敢的游击战战术,是行之有效的。里夫人民进行的战争,以其革命武装斗争的经验丰富了北非人民的解放运动。里夫人民起义失败的原因是社会矛盾尖锐,各部族分散孤立,起义带有局部性质,以及法西斯帝国主义在军事上占有优势。

    作战地图

世界战争 '近代…X海'锡诺普海战

    1853年11月30(俄历18)日,在克里木战争期间,俄国分舰队和土耳其分舰队在锡诺普湾进行的一场海战。

    土耳其分舰队在奥斯曼巴夏的指挥下,从伊斯坦布尔驶抵锡诺普,在停泊场停泊,准备遣送大批登陆部队在苏胡姆—卡列(苏呼米)和波季地区上陆。分舰队有7艘巡航舰、3艘轻巡航舰、2艘汽轮巡航舰,2艘布里格型帆船、2艘军用运输船(共510门火炮),它们都受到海岸炮兵连(88门火炮)的保护。俄国分舰队有6艘战列舰、2艘巡航舰(共720门炮,其中76门是发射爆破弹的轰击炮),在纳希莫夫海军中将指挥下,从海上封锁了土耳其分舰队。由于土耳其分舰队在公海可能得到停泊在别希克湾和达达尼尔海峡的英法舰队的支援,纳希莫夫便决定对土耳其分舰队进行攻击并直接将其消灭在基地内。纳希莫夫的作战企图是:舰船(分两路纵队)迅速驶入锡诺普停泊场,按预定的舰位配置计划抛锚,然后用舰炮从近距离(1—2链)攻击土耳其分舰队。

    锡诺普海战从12时30分开始,持续到17时。土耳其分舰队和海岸炮兵连首先向驶入锡诺普停泊场的俄国分舰队开火。俄国舰船占领有利阵地后,利用在火炮和人员素养上的优势进行还击。半小时后,土耳其旗舰“阿夫尼安拉”号和“法兹雷安拉”号巡航舰起火,冲上浅滩。随后,土耳其的其他舰船也相继起火或受伤,土耳其的海岸炮连有的被压制,有的被摧毁。在锡诺普海战中,土耳其16艘舰船损失了15艘,死伤3000多人;被俘约200人,其中有奥斯曼巴夏和3名舰长。俄国分舰队的人员损失:死37人,伤235人,多艘舰船受伤。

    点评:土耳其分舰队的覆灭,大大削弱了土耳其的海军力量,打破了土耳其向高加索沿岸登陆的计划。锡诺普海战作为帆船舰队时代的最后一次大规模交战而载人史册。这次海战的突出特点是:消灭基地内的敌方舰队时行动坚决,巧妙地层开舰只,使用轰击炮。这次交战充分显示纳希莫夫的高超统帅艺术。轰击炮的巨大威力加速了海军向装甲舰队的过渡。

    作战地图

世界战争 '近代…Y'耶拿—奥厄施泰特战役

    1806年10月14日,在俄普法战争期间,法国军队同普鲁士—萨克森军队在两地同时进行的两个相互关联的战役。

    1806年10月初,不伦瑞克公爵指挥的普鲁士—萨克森联军(10万余人)在耶拿和魏玛地域设防。拿破仑军队(15万余人)由班贝克、拜罗伊特地域向前推进,企图前出至对方的翼侧和后方。除留在耶拿和魏玛的霍恩洛厄公爵的一个军(3。8万人)和吕谢尔将军的一个军(1。5万人)之外,普军主力(5。3万人)开始向奥厄施泰特撤退。拿破仑误认霍恩洛厄军为普军主力,将大部兵力投向耶拿和阿波尔达,只有达武一个军(2。7万人)进攻奥厄施泰特。拿破仑决定使用主力(9万人)突击耶拿。10月14日,内伊元帅率先遣部队进展顺利,在缪拉骑兵支援下,法军发起冲击,各纵队迅速击败普军,迫其溃逃。沿魏玛大道进攻的奥热罗军正迂回普军右翼。这时,普军吕谢尔将军的军成两列横队展开,骑步位于两翼,向法军攻击。法军先以猛烈枪炮火力迎击,继之以优势兵力从正面和两翼对普军实施反冲击。吕谢尔军被击溃,法军追击其残部直至魏玛。普军各军共伤亡2。7万人,损失火炮200门;法军伤亡5000人。

    奥厄施泰特战役也于10月14日开始。凌晨,布吕歇尔将军率普军前卫部队抵达奥厄施泰特。萨勒河凯森渡口东岸的达武军开始渡河,以便夺取普军阵地,进而向阿波尔达推进。布吕歇尔的骑兵穿过哈森豪森村时,遭到法军炮连的霰弹射击。法军同普军前卫部队交战后,占领哈森豪森村。布吕歇尔得到瓦滕斯莱本师的骑兵增援后,向对方发起冲击。法军以营方阵顶住了有霰弹炮火支援的普军骑兵的猛烈攻击。普军骑兵遭重创后,开始撤退,后在法军猎骑兵的攻击下,狼狈溃逃。同时,在哈森豪森村前集结待命的凡施梅陶师在瓦滕斯莱本师步兵到达后,奉不伦瑞克公爵之命向该村法军发起冲击。普军步兵遭枪炮射击后,被迫停止前进。成展开队形的普军步兵遭到隐蔽在村里的法军步兵的重创。普军再次冲击仍未奏效。不伦瑞克公爵和兄施梅陶将军都受了致命伤,接替不伦瑞克公爵的梅伦多夫元帅也负了伤。国王弗朗茨二世亲自指挥,但已指挥不灵。普军骑兵退却后,达武军为实施两面夹击,向敌军发起进攻。普军无力阻止法军2个师的迂回运动,开始向奥厄施泰特溃逃,后又沿大道直奔魏玛,魏玛已为法军占领。在奥厄施泰特战役中,尽管普军在兵力上2倍于法军,仍遭毁灭性的失败。普军伤亡1。8万人,损失火炮115门。法军伤亡7270人。经耶拿和奥厄施泰特两次战役,普军濒于全军覆灭境地,整个战局的命运仅在一天之内即告解决,法军获胜。

    点评:耶拿—奥厄施泰特战役,显示出资产阶级法国军队新的作战原则优越于封建普鲁士军事学术中那些陈旧的作战原则。拿破仑统率的法军对敌进攻迅猛,力求歼灭敌军有生力量,结合正面突击,大胆实施军队机动,迂回或包围敌人,这次战役,法军以追击赢得战役的胜利。普鲁土将军行动不果断,没有明确计划,在复杂情况下表现惊慌失措。普军按照线式战术原则采用的斜形战斗队形的密集横队,在法军采取散开队形从掩体后面实施射击的情况下,遭受重大损失。在法军纵队的突击下土气低落的普鲁土—萨克森军队退却毫无组织,溃不成军。腓特烈二世为普军奠定的墨守陈规、机械训练的原则,如恩格斯所说,导致普军在“耶拿和奥厄施泰特蒙受空前耻辱”(《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4卷,人民出版社1964年版,第876页)。法军的胜利决定了封建普鲁士的彻底崩溃,确定了法国资产阶级军事体制的优势地位。耶拿—奥厄施泰特战役是仿效旧形式,忽视新经验,因而导致某种严重后果的一例。普鲁土制定的仅以自己兵力歼灭法军的战略计划是注定要失败的,因为它错误地估计了敌军的力量。普军指挥部在战役开始前否定的那份计划,即普军应先后撤,会合俄军,以联军兵力进行总决战,这才是在当时情况下的唯一正确计划。

    作战地图

世界战争 '近代…Y'伊兹梅尔战役

    1790年12月13日—22日,在俄土战争中,俄军与土耳其军队在伊兹梅尔进行的一次交战。

    伊兹梅尔是乌克兰敖德萨州的城市(1940—1954年为伊兹梅尔州首府),多瑙河基利亚支流左岸的港口。距黑海80公里。可通海轮。居民7。8万(1976)。十二世纪伊兹梅尔是热那亚的要塞,后为摩尔达维亚的要塞,十六世纪始为土耳其的要塞。在俄土战争中伊兹梅尔于1770年8月6日被列普宁将军指挥的俄军占领。根据小凯纳尔贾和约(1774)归还土耳其。在俄土战争期间古多维奇将军指挥的俄军于1790年秋季在多瑙河下游发起攻势,攻占一系列土耳其要塞(基利亚、图尔恰、伊萨克恰)之后,于11月从陆地和多瑙河方面封锁了伊兹梅尔。

    伊兹梅尔要塞被认为是攻不破的。周围筑有高6—8米的土墙和宽12米、深6—10米的壕沟。要塞内部有许多便于防御的石头建筑物。伊兹梅尔由配备有265门火炮的3。5万精锐部队防守,由优秀的土耳其将军艾多斯·穆罕默德巴夏指挥。俄军(3。1万人,500余门火炮)11月两次强攻夺取伊兹梅尔未成。

    新任司令萨莫伊洛夫召集的军事会议鉴于冬季来临决定撤回围困伊兹梅尔的部队。在这种情况下,任命了苏沃洛夫接替萨莫伊洛夫统率俄军,他于12月13日抵达伊兹梅尔,这时已开始撤军。苏沃洛夫研究情况之后,决定以加速冲击攻占伊兹梅尔。他命令各部队占据原有阵地准备强攻,并加强部队的强攻训练、炮火和工程的准备。在要塞旁边构筑了与伊兹梅尔相同的工事,军队学习攻克这些工事。准备了30个梯子和1000捆干柴。苏沃洛夫同各地段指挥官每日进行现地勘察,仔细地研究了伊兹梅尔的防御并给各人规定了明确的任务。强攻的意图在于夜间突然从各方面向要塞发起冲击。而且基本兵力要集中在伊兹梅尔防守最为薄弱的河畔部分。为此目的,军队分成3个支队,每支队3个纵队。波将金将军指挥的右翼3个纵队负责冲击要塞正面,萨莫伊洛夫将军的3个纵队冲击东面,由河口湾区舰队输送登陆的杰里巴斯将军的支队(3个纵队)从南面、从多瑙河一侧冲击要塞。留下2500名哥萨克作为总预备队。在主要方向上的9个纵队中,6个集中在河畔地带。在这里集中使用河口湾区舰队(见多瑙河区舰队)的火炮和大部分野战炮。每个纵队的战斗队形内包括两个梯队和1个预备队。第一梯队中有近150名射手和50名工兵,第二梯队是纵队的主力(3个营),预备队(2个步兵营排成方阵)在纵队尾部跟随。苏沃洛夫将作战决心写成书面命令和补充说明。在准备阶段,为保障强攻的突然性也采取了必要的措施。为了佯作长期围困,在距要塞300—400米处构筑了用作围困的炮垒;为了隐蔽冲击的开始时刻,在强攻之前一连几夜发射信号弹。经6天的准备,苏沃洛夫向穆罕默德巴夏发出了要求交出要塞的最后通牒。土耳其人拒绝投降之后,要塞受到两天的炮击。12月22日夜间,俄军发起对伊兹梅尔的强攻。军队迅速夺下重要工事之后,开始了顽强的巷战。每条街、每个广场和每栋砖房都是经过战斗而占领的。至16时,俄军粉碎土耳其人的激烈抵抗,占领要塞。强攻中,夺占基利亚门的库图佐夫将军的纵队战功卓著。由于库图佐夫善于指挥、英勇无畏,苏沃洛夫任命他为城防司令。

    点评:此战,土耳其守军2。6万人被击毙,9000人被俘,俄军死4000人,伤6000人。对伊兹梅尔的强攻使战略形势发生了有利于俄国的变化,迫使土耳其进行和平谈判。这是一个以陆军和内河区舰队联合行动快速攻取要塞、歼灭数量上占优势之敌的杰出范例。强攻取得胜利是由于:行动突然,军队准备细致、荫蔽,各纵队同时突击以及行动的协调一致。攻占伊兹梅尔对军事学术的发展作出了贡献。推翻了西欧十八世纪关于要塞战争盛行的观点,即采用长时间按步骤进攻的办法。苏沃洛夫所采取的速攻的方法是建立在俄军高昂的精神战斗素质、工程和炮火巧妙准备的基础之上的。战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