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明清战争史略-第1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蠼鸨⑾至怂牵嗔⒓绰首笠硭钠毂巴健;侍斓木癫慷铀嬷系剑蚕虢健E喔嫠咚雅杀险螅憧刹槐厍叭ァC煊乙硭钠毂な爻潜撸胁t望。皇太极则提出让后来的两红旗兵瞭望,非要去不可。努尔哈赤命阿济格去劝止也未生效,不得不同意皇太极去,还派麾下两黄旗兵协助。皇太极奋力冲杀,狠击明兵营的左侧,明兵放炮应战。皇太极杀入明兵营内,遂破其营。这时后金的左翼四旗兵也杀入营内,两相夹攻,明兵大溃。其逃走之兵,被皇太极乘势追杀至六十里外,到了现今鞍山地区。另有一营明兵,从辽阳城的西门往外出击,遇到后金两红旗兵,转身往回返,争相入门,人马自相践踏,积尸不可数计。当晚后金兵回到城南七里的地方安营,从而结束了辽阳之战的第一个阶段的战斗。    
    二十日,开始第二阶段的战斗,即攻城之战。早晨太阳刚刚升起,努尔哈赤就对诸贝勒大臣说,看了绕城的河水,西有闸门,东有水口。他随即命令左翼四旗兵掘开西边的闸门,右翼四旗兵塞住东边的水口。他自己亲率右翼四旗兵布战车,在城边防御。还命令士兵抬土运石堵塞水口。这时见明兵三万人出城东门外安营,排列枪炮三层,连发不止。这天,袁应泰看后金兵易战,积极督兵出征,还派由家丁组成的“虎旅军”前去助威《明熹宗实录》,卷8。。后金的左翼四旗兵遣人向努尔哈赤报告:西闸门难以掘开,如夺桥而入可望成功。努尔哈赤吩咐,桥可夺则夺之,如夺到手,定来报告。说完,命来人返回。堵塞水口既已完毕,便命令绵甲兵推车进战东门明兵。明兵发炮还击,后金兵冲出战车外,过了壕,呐喊向前,两军酣战。明兵的阵式是,步兵在前,骑兵在后。交锋之初,明兵还能抵挡一阵。当后金的两股精兵杀进来之后,明兵有些乱了阵脚。先是骑兵动摇了,待后金诸贝勒管下的精兵都杀进来,反复夹攻,明兵一败涂地。这些明兵争先恐后往城内退却,后金兵紧跟追击,大批人马蜂拥过河,不少人掉进水里淹死,死者满积,河水尽赤《满文老档太祖朝》,卷19。。夜里明军一直坚持战斗,直到第二天东方发白。    
    当这场战争进行到第三天,即二十一日时,后金发起了冲锋。所有八旗官兵一致行动,沿城追杀。袁应泰督城内明军列楯抵御,又败如山倒。傍晚,混入城内的谍工放火骚扰,小西门弹药起火,烧到城楼上,明军的窝铺、草场全部化为灰烬,川兵多死,守城部署一切土崩瓦解。袁应泰见城楼火焰冲天,知大势已去,在城东北的镇远楼上自缢而死,妻弟姚居秀同死,仆人唐世明纵火焚楼死《明史袁应泰传》,卷259。。后金兵已入小西门,很快全城就变成了他们的战利品。辽阳城的易主,也就是辽、沈之战的结束。


第二部分明军的战略退却(1)

    辽、沈相继失守,明军不得不来个战略大退却。    
    原来驻防辽阳城内及周围地区的明军四散逃亡。当时有人很不满意地说:“辽阳之破,武臣奔溃,其以身殉者止文臣四五人耳。”《明熹宗实录》,卷10。实际情形也许不完全如此。但是大批明军的确向辽西乃至山海关以里逃奔了。辽南的明军也有不少逃到了沿海岛屿远至山东。史载:“奴之第三子循海州而南,四卫(指金、复、海、盖州)之人望风奔窜,武弁青衿各携家航海流寓山东,不能渡者栖各岛间,此岛众所由集也。”《明熹宗实录》,卷8。而东南地区的明军又有逃到朝鲜及附近地区者。朝鲜人所见“避乱唐人,席卷出来,自玉江至麟山上下岛岐,扶抱号哭”赵庆男:《续乱中杂录》第一,《光海辛酉》。,其中当然有明朝的官兵在内了。    
    在辽阳城战斗中,明朝文武将吏及十余万军士,表现不同,结局也各异。大致可分为以下五种情况:    
    一种是对后金的进攻拼命抵抗,直到以身殉职。肩负全面战守的袁应泰是其中之一。这位“用兵非所长”《明史袁应泰传》,卷259。的辽东经略,丢了明朝统治整整二百五十年的辽阳城,至死犹感遗憾。自缢前他望阙哀叹道:“臣至辽,见人心不固,不可以守,是以有死辽、葬辽之誓。今果陷,臣力竭而死,望皇上收拾人心为恢复计。”计六奇:《明季北略》,卷2,《袁应泰传》。大将如杨宗业、梁仲善皆战死辽阳城下。《明史》载,与后金作战以来总兵官阵亡者十四人,抚顺之战则张承胤,萨尔浒之战则杜松、刘、王宣、赵梦麟,开原之战则马林,沈阳之战则贺世贤、尤世功,浑河之战则童仲揆、陈策。辽阳之战就是杨、梁二将。其实还有朱万良,作为总兵官,浑河之战,他拥兵不救,临阵脱逃,经略袁应泰本来要问斩,他乞请戴罪自效,免其一死。辽阳之战,他的确陷阵而死《明史童仲揆传》,卷271,参见赵翼《廿二史札记》,卷36,《明季辽左阵亡诸将之多》。。分守道何廷魁,备兵辽阳,与袁应泰所议多不合。他反对招纳蒙古降人,后金兵过太子河进攻,请求乘其半渡急击,到兵临城下,又请悉锐御之,皆未被接受。城破,与妻妾投井死,同时死者共九人。监军道崔儒秀分守辽阳东城,兵溃,也自缢死计六奇:《明季北略》,卷2,《何廷魁投井》、《崔儒秀自缢》。。    
    另一种是城破被俘,宁死不屈。最具代表性的就是张铨。时任辽东巡按的这位大明忠臣,当辽阳被围时,与袁应泰划疆而守,应泰守北门,铨守西门。拼命抵御。城将失,他又“衣绣衷甲”,被随从的人拥出小西门,劝他换去这套衣着,不听,返回官署。早已投降后金的李永芳拜访他,拒之门外,不与交谈;同张铨一起走,劝他降金,铨卧地不起,以致碰伤了脸;命令他拜见努尔哈赤,挺立于庭。左右强制下跪,竟大叫:“我身为天子大臣,岂能屈膝!”铨臂力很大,谁也扭不过他。揪着头发出去要砍头,再呼进来劝降,仍然不屈服,并从容地说:“我受朝廷厚恩,如降你们,遗臭万年。你们虽想活我,而我却只想一死。养人,这是你们做的好事;死,则我的美名流芳千古。”努尔哈赤知道张铨宁死不降,下令推出去斩首。皇太极敬仰他的忠君为国精神,引宋代徽、钦二宗被大金天会帝所擒屈膝叩见,受封公侯的故事,劝他不必执迷不悟,张铨仍不为所动,只要求速死。最后终于被后金用绳索勒死《明熹宗实录》,卷10,《满文老档太祖朝》,卷19。。张铨与何廷魁及广宁失守后自缢的高邦佐皆山西人,明朝下诏为他们建祠北京宣武门外,号称“三忠”《明史高邦佐传》,卷291。。    
    第三种是弃城逃跑。当辽阳被攻,事态紧急时,监军高出、胡嘉栋、韩初命、牛象乾、邢慎言等都先已逃跑了,而且造成人心更加动摇。当时称他们为“同逃五监军”,高出等因此而被囚禁计六奇:《明季北略》,卷2,《五监军》;《清太祖武皇帝实录》卷3载,时逃跑者还有户部管饷郎中傅国。。    
    第四种是溃围逃出者。如总兵官侯世禄、姜弼及大批下级文武百官和数万军士皆属于这一种类型。明在辽阳的主客军队约有十万左右,真正作战牺牲的并不多,大部分保全下来。此中溃围逃出者又不在少数。辽阳失守后,明刑部尚书黄克缵疏请演神器,就是使用西洋大炮,他说曾派遣三十人解其炮援辽阳,“所遣三十人,初以为尽于辽矣,今尚存二十六人在宁前,真壮士也。”《明熹宗实录》,卷9。由此可见从辽阳逃回到明朝的文武官兵数量必不在少。    
    第五种是投降后金的。这也是大量的,数目或不亚于逃出者。有一个原任通判的黄衣,广宁人,辽阳失守,他就“自髡降奴”,得到后金重用,又派他到广宁游说,被巡抚薛国用发现,捉拿处死《明熹宗实录》,卷9。。    
    由于辽阳城守文武官吏及大量兵士非死则逃,余者投降,很快就使明朝在辽河以东的统治全部垮台,绝大部分地区都归服了后金。那个局面如清朝历史文献所载:    
    “辽阳既下,其河东之三河、东胜、长静、长宁、长定、长安、长胜、长勇、长营、静远、上榆林、十方寺、丁字泊、宋家泊、曾迟、镇西、殷家庄、平定、定远、庆云、古城、永宁、镇夷、清阳、镇北、威远、静安、孤山、洒马吉、叆阳、新安、新奠、宽奠、大奠、永奠、长奠、镇江、汤站、凤凰、镇东、镇夷、甜水站、草河、威宁营、奉集、穆家、武靖营、平虏、虎皮、蒲河、懿路、汎河、中固、鞍山、海州、东昌、耀州、盖州、熊岳、五十寨、复州、永宁监、栾古、石河、金州、盐场、望海埚、红咀、归服、黄骨岛、岫岩、青台峪等,大小七十余城官民俱削发降。”《清太祖武皇帝实录》,卷3。


第二部分明军的战略退却(2)

    从辽阳失守到广宁之战前,大约八九个月的时间,是明军战略大退却的阶段。这个阶段开始时是一片混乱,大批的军民扶老携幼,像潮水一般拥出河东地区,明朝统治者一时束手无策。朝廷的会议竟闹得连打带骂的样子:“辽阳失守,京师戒严。召廷臣集议方略,越日议于后府。时言官气张甚,或攘袂诟谇,无复朝庙之容。诸大僚多缄口逊避,自催熊廷弼、张鹤鸣之外,无他策。”《明熹宗实录》,卷8。    
    一条辽河从北往南把明代的辽东几乎分成了相等的两部分。滚滚的河水虽无意与后金作难,但是他们得到河东大片土地之后,毕竟没有立即进攻辽西。明朝经过一段混乱,也在考虑各种战守计策了。袁应泰既死,薛国用以巡抚代为经略。王化贞由宁前道右参议升为辽东巡抚。国难识忠臣,熊廷弼重新得到起用,被任为兵部右侍郎。在催促熊廷弼立即赴任时,十六岁的明熹宗亲自为他辩诬,言辞之恳切,定使其大受感动,其言曰:“朕惟尔经略辽东一载,威慑夷虏,力保危城,后以播煽流言,科道官风闻纠论,敕下部议,大臣又不为朕剖分,听令回籍,朕寻悔之。今勘奏具明,已有旨起用,适辽阳失陷,隳尔前功,思尔在事,岂容奴贼猖獗至此!尔当念皇祖环召之恩,今朕冲年,遘兹外患,勉为朕一出,筹画安攘。其即日叱驭前来,庶见君臣始终大义。”《明熹宗实录》,卷8。    
    在多如雪片飞来的献计献策奏疏中,于实际战守起作用的主要是熊廷弼与王化贞提出的。熊廷弼的战略策略是众所周知的“三方布置策”。他认为恢复辽左,必须三方布置:在广宁驻扎步兵和骑兵,于河上与其对垒以牵制其全部兵力;在登、莱、天津各置舟师,乘虚而入金、复、海、盖诸南卫,造成声势,以动摇其人心。后金军队,必然反顾而归,回到老巢,如此辽阳可复。按照这一策略,要在登、莱、天津各设抚镇,山海关特设经略,在这适中之地,节制三方,统一事权《明史熊廷弼传》,卷259。。王化贞提出的战略策略是,西边联络蒙古,东边依靠辽、沈人民做内应,继续征调家丁及蓟、昌、宣、大各镇兵,布防于辽河沿岸。总的方略,二人的议论大不相同。“时抚臣主战,廷弼主守”谷应泰:《明史纪事本末补遗》,卷2,《熊王功罪》。,“经、抚不和”,而大多数明朝官员,同意王化贞的主张,反对熊廷弼的策略。    
    薛国用代袁应泰为辽东经略,因其有病,未能视事。熊廷弼在“三方布置策”提出之后升兵部尚书,兼右副都御史,经略辽东军务,时已距辽阳失守三个月,而起行赴任又是一个月以后的事。王化贞本驻广宁,又早在重新起用熊廷弼之前升为辽东巡抚。所以辽阳失守后的一段时间,主持明军的战略退却及在辽西的布防,基本上都是出自王化贞。    
    王化贞,山东诸城人,万历四十一年进士。由户部主事历宁前道右参议,天启元年四月升都察院右佥都御史,巡抚广宁事务。辽、沈相继失守,远近震惊,很多人认为辽西必不能保。而王化贞在此情况下,召集散亡,激励士民,联络西部蒙古,并请诏谕朝鲜,褒以忠义,勉之同仇,不但安定了人心,似乎亦有了进战的希望。王化贞本人一时也成了赫赫有名的人才,朝廷依靠的对象。即使后来熊廷弼再为辽东经略,也只驻山海关,辽西的防务仍寄托于驻在广宁的王化贞。观当年八月的一次布防可知:“命登莱巡抚陶朗先发水兵一万,总兵沈有容主之。天津巡抚毕自严调浙水兵八千为后劲,参将管大藩将之。或直抵镇江,或直抵三岔河,皆选四将为副。王化贞挑广宁精兵四万,据三岔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