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对实践中积累起来的经验知识的总结、概括与认识论、逻辑思想研究的结合上,使对自然现象客观内容的认识和思维形式在确定性、一致性的基础上统一起来,其成果形成了一系列的科学定义、科学命题、经验公式、机械制造规范,经说四篇是其集大成。二是,理论认识和实践的一致,即言行一致不仅是墨子认识论的指导思想,而且也是墨子及墨者处世做人的道德行为准则,“言必信,行必果,使言行之合,犹合符节也”。 墨子认为“言足以复行者,常之;不足以举行者,勿常。不足以举行而常之,是荡口也。” 言行不一是道德人格衰败的表现,“今子口言之,而身不行,是子之身乱也”。 《耕柱》篇记载了一则故事,比较典型地说明了墨家这种言行合一的精神。墨子弟子高石子至卫,卫君待之高官厚禄,上朝必尽言,而言无行,高石子见言不被所用,就离卫去齐,墨子知道后,称赞他做得对,“去之苟道”。
三、墨家三派
关于墨子的弟子,文献记载大都指出墨子弟子众多。例如,“孔墨徒属弥众,弟子弥丰,充满天下”。 《公输》篇中墨子曾说:“臣之弟子禽滑厘等三百人”。
《淮南子。泰族训》说:“墨子服役者百八十人”。孙诒让在《墨子。閒诂。墨学传授考》中对墨子弟子作了考证。根据《墨子》一书及先秦诸子记载,孙诒让纲罗掇拾,粗理脉胳,“今集之,凡得墨子弟子十五人,附存三人。再传弟子三,三传弟子一人,治墨术而不详其传授系次者十三人,襍家四人,传记所载,尽于此矣。彼勤生薄死,以赴天下之急,而姓名澌灭,与草木同尽者,殆不知凡几。”
关于墨学的传授系次及墨家派别的分裂,有几段文献记载提供了一条基本线索。《吕氏春秋。当染》记载:“禽滑厘学于墨子,许犯学于禽滑厘,田击学于许犯。”《庄子。天下》篇记载:相里勤之弟子,五侯之徒,南方之墨者苦获、已齿、邓陵子之属,俱诵《墨经》而倍谲不同,相谓“别墨”,以坚白同异之辩相訾,以觭偶不仵之辞相应。以巨子为圣人,皆愿为之尸,冀得为其后世,至今不决。……《韩非子。显学》记载:自墨子之死也,有相里氏之墨,有相夫氏之墨,有邓陵氏之墨,故孔墨之后,儒分为八,墨离为三,取舍相反不同,而皆自谓真孔墨。
梁启超、侯外庐根据各自对文献的考证和理解,分别制订了关于墨学派别的源流表。梁启超在《墨子学案》中所揭示的墨子学派:侯外庐等在《中国思想通史》第一卷中是这样认为的:上表……符号,表示传授无确据而颇有可能的。——符号表示传授有文献记载的。人名有符号的,表示其人为墨辩或富于辩者色彩的。人名有符号的,表示其人染有辩者的倾向。文献的记载间或有缺且彼此各有出入;先贤的掇拾网罗,整理考证各有所得。
这里不准备详加评述,我们关心的是墨学派别分裂这一事实,及分析各派别的基本倾向。因为,根据现有文献,要确凿地考证出墨学源流演变的系次是不可能的。
其次,墨家作为一个有严格的,类似宗教组织形式的团体(诸如巨子制、俱诵《墨经》),墨家后学在思想和行为方面严格遵守了墨子所创学派的基本准则,在精神上和墨子保持了一致性,而不象儒家为了适应社会变化的需要,不断改变观点、思想和行为。墨学的分裂,只是墨学后学各自坚持发展了墨子思想的某一基本倾向,或是言必信,行必果的游侠献身精神,或是绝对平均主义的政治理想,或是重视对自然问题研究的论辩风气。所以,从墨家后学的思想、行为的所重,其大致可分为游侠派、游仕派和论辩派。墨子在《耕柱》篇中回答弟子的“为义孰为大务”的问题时,说:“能谈辩者谈辩,能说书者说书,能从事者从事,然后义事成也。”对弟子各有所能,各有所重的肯定,为墨学以后三派的分立打下了思想基础。下面对墨学三派略加述评。
(一)游侠派
勤生薄死,艰苦卓绝,殉身赴义,摩顶放踵利天下为之,正是墨子的基本作风和墨家的基本传统。战国时局动荡,复杂的政治斗争,使“为知己者死”的侠士成为诸侯、公卿所特别需要的人才,聂政、荆轲之属,一时名扬天下。顾颉刚曾指出,“然战国者攻伐最剧烈之时代也,不但不能废武事,其慷慨赴死之精神有甚于春秋。故士之好武者正复不少。彼辈自成一集团,不与文士混。……文者谓之‘儒’,武者谓之‘侠’,儒重名誉,侠重义气。……儒侠对立,若分泾、渭,自战国以迄西汉殆历五百年。” 《韩非子。五蠹》说:“儒以文乱法,而侠以武犯禁”,儒侠对举,侠当指的是墨侠。《淮南子。泰族训》说:“墨子服役者八十人,皆可使赴火蹈刃,死不旋踵。”陆贾的《新语。思务》篇说:“墨子之门多勇士。”从墨子弟子禽滑厘及墨家巨子腹、孟胜等的事迹也很可看到墨侠派的风貌。禽滑厘跟随墨子,裂裳裹足,长途跋涉,赶到宋国,率领墨子弟子三百人助宋守城,止楚攻宋。 禽滑厘曾事墨子三年,手足胼胝,面目黎墨,役身给使,不敢问欲。 墨家巨子腹之子杀人,秦惠王令吏勿诛,而腹坚持“杀人者死,伤人者刑”的墨者之法,终杀其子。 墨家巨子孟胜为楚阳城君守城,以身殉职,其弟子徐弱等183 人随之殉死。 ……《史记。游侠列传》所说的,“今游侠,其行虽不轨于正义,然其言必信,其行必果,已诺必诚,不受其躯,赴士之厄困。”和墨侠在本质上是一致的。墨子所主张并坚持的“言必信,行必果,使言行之合,犹合符节也,无言而不行也”, “口言之,身必行之” 等信条就是墨侠的基本信条。
从上述文献记载可知,墨家游侠派的存在当无疑义。并且,可进一步从游侠派活动中心的转移来证实墨侠派的存在。巨子孟胜率弟子为楚阳城君守城,以巨子为中心,可说墨侠的活动中心在楚。后孟胜死,传巨子位给居宋的田襄子,墨侠派的活动中心转移到宋。后田鸠 又率领弟子入秦,“墨者有田鸠欲见秦惠王,留秦三年而弗得见。客有言之于楚王者,往见楚王,楚王悦之,与将军之节以如秦。至,因见惠王。” 后墨家巨子腹居秦,深受秦惠王器重。这一记载也许可说明,田鸠入秦传巨子位给腹。墨侠派多是勇斗之士,且多掌守城之技,这对当时的秦国来说,既可满足对中原扩张所需的武士,又可用之防御北方少数民族的侵略。
墨侠派在秦得势也可以从其反对墨家论辩派的言行得到佐证。《韩非子。外储说左上》篇记载了田鸠驳斥论辩派的话:“今世之谈也,皆道辩说文辞之言,人主览其文而忘其用。墨子之说,传先王之道,论圣人之言,以宣告人,若辩其辞,则恐不怀其文忘其用,直以文害用也。”《吕氏春秋。去私》记载墨侠派唐姑果非墨辩派的事迹,“东方之墨者谢子将西见秦惠王。惠王问秦之墨者唐姑果,恐王之亲谢子贤于己也,对曰:”谢子,东方之辩士也,其为人甚险,将奋于说,以取少主也。‘王因藏怒以待之。谢子至,说王,王弗听。后日复见,逆而弗听也。谢子不说,遂辞而行。“
这些记载说明,从禽滑厘、孟胜、田鸠、到腹这一派系,主要是继承了“以绳墨自矫而备世之急”的精神传统,它们和当时“士为知己者死”的武侠同声相应,同气相求。他们是墨子所说的以从事成义的行动者。他们以自己的勇士气概,坚定的献身精神,反对空谈,在血光刀影的搏斗中,为实现墨子的理想而奋斗。
墨侠这一派别的客观存在及称之为游侠派当是可信的。
(二)论辩派
墨子在《墨经》和大、小取等篇中十分重视对思维形式的研究,重视论辩的技巧。因为墨子懂得在和不同学派的争论辩诘中,想使自己的观点能折服别人,使自己的思想为社会所接受,首先必须注意使自己的理论和论说在形式上没有破绽而更具说服力。因而,对概念和认识对象的对应关系,用词的准确性,概念的明确性,论证的严密性和一致性都十分重视。逻辑方法被墨子自觉地作为一种“明是非之分”,“明同异之处,察名实之理”的有力工具,被墨子应用于自己学说的构造上。同时,逻辑方法也是墨子驳斥论敌的有力武器。例如,墨子在驳斥儒者巫马子关于“子兼爱天下,未云利也,我不爱天下,未云贱也” 的论调时,运用类比推理的方法,使巫马子不得不承认墨子兼爱天下的思想得人心。墨子在说服公输盘、楚王停止攻宋时,也是运用类比论证的方法,以公输盘、楚王承认杀人不义,以富窃穷不善为前提,进一步说明了攻宋,则杀人更多,也更为不义,楚国远比宋富,攻宋则更为不善的理由。从而使公输盘、楚王不得不承认攻宋是没有道理的不义不善之举。
墨子在儒学对立争论中发展起来的论辩术及一些具体命题,在战国中后期的名辩思潮中。被墨家以谈辩成义的弟子后学大大发展起来了。庄子所说的:“骈于辩者,累瓦结绳窜句,游心于坚白同异之间,而敝跬誉无用之言非乎?而杨、墨是已。” 又说:“以坚白同异之辩相訾,以觭偶不仵之辞相应”。 这些记载说明,墨家的论辩派确实是在名辩思潮中为了坚持墨子关于物体存在与人的感觉,物体结构与属性,宇宙的无限与有限,物体的运动与时空等建立在经验基础之上的唯物论观点,和公孙龙、惠施两派名家围绕着坚白石离,同异是非,有穷无穷,火不热,目不见,飞鸟之影,白马非马,一尺之捶,物莫非指等具体命题展开了激烈的论辩。在论说中发展了墨子的有关思想,形成了墨家后学的论辩派。
在名辩思潮中,两派名家的观点不相一致。惠施派是从“合”的观点来谈“坚白同异”,他们更多强调了事物的一般共性,忽视并抹煞了事物的差异。公孙龙派是从“离”的观点来谈“坚白同异”,他们更注重个体的独立存在,否认了事物的普遍联系性。他们虽然各自有别,但名家两派都是以墨家作为论辩对手的。墨家的论辩派坚持了墨子的观点,批驳了名家两派的观点。
名家两派都受过墨子思想的影响,如惠施关于“汜爱万物,大地一体”的思想,很有墨子兼爱大同的思想色彩,也曾“欲以荆齐偃兵”。公孙龙曾同越文惠王论偃兵,《吕氏春秋。审应》篇载公孙龙答赵惠王:“偃兵之意,兼爱天下之心也,兼爱天下不可以虚名为也,必有真实。”又曾劝燕昭王偃兵,力主墨子的非攻思想。 所以,鲁胜说:“墨子著书作辩经以立名本,惠施、公孙龙祖述其学,以正别名显于世。” 惠施、公孙龙他们可能是将墨子的思想或论辩命题,经过自己的改造加工,成为非墨的论题,并以此扬名。例如,惠施从泛爱万物出发,提出合同异的思想,公孙龙从兼爱主义出发提出了白马非马的命题。《公孙龙子。踪府》篇曾说:“夫是仲尼异楚人于所谓人,而非龙异白马所谓马,惊。”
这个类比推论正是从专爱楚人不能说是爱人这个兼爱主义的前提出发,推出了有白马不能说是有马的结论。由此,白马非马的命题就提出了。从墨子的兼爱思想出发,反对墨子的经验论与唯理论结合的认识论,这可说是名家出于墨而非墨的基本途径,正如墨子学周礼而背之,出于儒而非儒。
墨家论辩派对名家的批判也是对名家出于墨而非墨的批判。这点也可说明,墨家论辩派是坚持墨子的思想,只不过他们主要注重关于认识论命题的论辩。
墨家论辩派的存在,从名辩思潮的论辩中可得到证明。名辩思潮的发展使墨家论辩派兴盛一时。从上面所谈到的游侠派排斥谈辩之墨的事实,也可反证墨家论辩派的存在。
(三)游仕派
《吕氏春秋。当染》所说的“礼、墨之后学,显荣于天下者众矣,不可胜数”。
游仕于诸侯当属显荣,墨子的“著书成义”的弟子大都以墨子的学说为武器游仕于各国诸侯。墨子本人也将仕弟子于诸侯作为授徒教学的一个基本目的,一部分弟子也是志在禄仕而学于墨子门下。如《公孟》篇记载:“有游于子墨门者,身体强良,思虑徇通,欲使随而学。子墨子曰:”故学乎,吾将仕子。‘劝于善言而学,其年,而责仕于子墨子。“墨家的游仕派是以游说君主,入仕,实施墨子政治主张。现将《墨子》一书中墨子弟子入仕诸侯的记载摘录如下:子墨子游荆耕柱子于楚,二、三子过之,食之三升,客之不厚。二、三子复于子墨子曰:”耕柱子处楚无益矣。二、三子过之,食之三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