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一路隋行-第35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阿纵,你主动请求代替阿谅再镇并州,也是这么想的吗?”杨坚对杨谅的回答未置可否,转向杨广问道。

    “阿谅所答自应不差。据儿臣所知,东突厥自莫何可汗继位,其国内军力就日渐恢复,父皇此次北巡,确有威摄突厥之意图。不过,儿臣还以为,父皇似有对高句丽用兵之意,否则日间也不会要雍虞闾去找高汤寻仇了。”杨广补充答道。

    “嗯,除此之外,就没别的了吗?要是你大哥在此,想必不会只想着兵争之事吧。”杨坚有意无意地提了一句远在长安监国的太子杨勇,瞟着杨广问道。

    杨广认真低头想了想,再次抱拳答道:“儿臣回想起前时在广陵统军伐陈之际,曾蒙父皇亲临东都督促粮秣,稳定关东,因此抖胆揣测圣意,此次北巡,可有笼络河北世家豪右之意图?”

    杨谅却因自己尚在并州总管任上,一向并没听说河北世家豪右有背弃朝廷的任何举动,当即质疑杨广道:“二哥言重了吧。河北一带的世家豪右近几年来对朝廷还算忠心,并无离心离德之举动,何劳父皇亲来慰劳、笼络呢?”

    杨坚向杨广投去了赞赏的一撇,用教诲的语气向两个儿子说道:“在朕的五位皇子之中,唯有你二人天资最为聪颖,朕与你母后对你二人寄望也最为深远。因此,为父今日方至并州下马,就特地将你二人留下,询问朕此次北巡的深意。为父且问你二人,若倒退二十年而论,华夏之地该划做几分啊?”

    “三分。北朝两分、南朝一分。”杨谅想都没想,脱口答道。

    “好像,好像应该是四分吧。关东、中原一带原系北魏拓跋氏为求汉化南迁之地,自与河北、燕赵一带有所不同,不可将二者混为一谈。”杨广沉吟着纠正杨谅道。

    “仅以二十年论,阿谅所说言之成理,二十年前,河北、关东同为北齐之地,自应视为一分,而阿纵方才所说更能从近百年来朝代、风俗之演变出发,将河北、关东分而划之,正说中朕此次北巡的深意,就是欲将关中、关东、河北、江南这本做四分的天下真正归为一统,恢复汉时的疆域。”杨坚双目中闪烁着精光,向两个儿子谆谆教诲道。

    “关中是我朝立朝之本,关东、中原一带秉承汉时遗风最浓,河北胡汉混杂,又为前齐故地,而江南新近才得以讨平。父皇,请恕儿臣直言,如欲将这本做四分之天下归为一统,恐非一日之功吧。”杨广喃喃说道。


………………………………

第728章 军士入籍和科举取士

    自“确如阿纵你所说,将本做四分之天下归于一统,自非一日之功,然也需立即着手去做,方能真正实现之。你们说,然否?”杨坚郑重告诫两个儿子道。

    “儿臣谨记父皇教诲,愿替父皇分忧、为朝廷效力,早日实现天下真正一统的宏愿大志。”杨广、杨谅不约而同地挺身站起,齐声答道。

    确如杨坚教诲两个儿子的,他此次北巡,除以武力慑服以东突厥为首的北境各藩邦继续向隋朝称臣献贡这一军事意图之外,就是如他所说,想笼络河北一带的世家豪右、行伍军人真正效忠于大隋,将本做四分的天下凝聚成一统的局面。

    因此,杨坚在北巡期间,带着杨广、杨谅兄弟二人几乎走遍了河北道行台治下的十九座州府,接见了范阳卢氏、太原王氏、渤海高氏、封氏在内的数十家世家豪右的代表,向他们了解、征求朝廷欲在伐灭南陈,军事上实现南北统一之后,采取何种举措方能使天下归为一统的良策。

    待杨坚结束了并州之行,携杨谅返回长安之时,他已传命随行的高颖等人开始起草实行新政的诏书了。

    灭陈之后,杨坚欲推行的新政主要有两项:军人入籍和科举取士。

    其中军人入籍是高颖向杨坚建言,首先提出的。起因还在于开皇五年间开始推行的大索貌阅。

    高颖当初向朝廷建言推行大索貌阅的真正用意是为了查清核实全国的户口、人数,为下一步拟定田法奠定基础。大索貌阅实施四年以来,虽然清查出了数十万为躲避苛捐杂税自愿依附于世家豪右的新民,也经过推行与之配套的输籍之法使这部分新民无田可种的困境得到了一定的缓解,却仍难以准确核定出全国的人口总数。

    高颖曾在伐陈之役中担任大元帅府长史一职,对行伍之事并不陌生,于伐陈成功后与杨坚君臣二人的一次讨论朝政时曾提出,自汉末两晋以来,凡入行伍之人,不问出自何地何乡,一概编为军户,随军驻扎,不再是朝廷的编民。日积月累,世代繁衍,就在全国各地形成了以军户及其家小为主体的数以千计的堡坞。军人们既被取消了籍贯,客观上便成了无地可依的流民,军户们世代不务农耕,但以从军为业,也成了不向朝廷缴纳赋税,不列户口名册的特殊群体。这样于杨坚欲实现真正天下一统的宏愿大志极为不利。

    有鉴于此,高颖向杨坚献策,无分军民人等,一律编以籍贯,推行军人、军户入籍,加强人口、户籍管理,以实现天下之军民人等尽皆在朝廷掌管之下的目标。

    杨坚经过选择到河北一带民间实地调查,决定采纳高颖的这一建言,于开皇十年正式颁诏,在全国范围内推行军人、军户入籍,彻底改变了此前三百年来军民分列,军人、军户不入朝廷编民之列的状况,同时也为隋唐两朝府兵制逐步向募兵制的转变埋下了重要的伏笔。

    关于科举取士一条,实则倡言于晋王杨广。

    杨广之所以想到向父皇杨坚建言,欲开科举取士,改用考试选拔人才的办法为朝廷征选贤才,最初的起因还在于他随杨坚北巡并州不久,就意外地得知了早在开皇四年间被突厥强掳至关外的江陀子在突厥朝中受到了可贺敦宇文般若的重用,并向莫何可汗建言,在东突厥国内推行屯牧制,大大增强了东突厥的国力、军力,他本人也恢复了本名江上源,被册任为突厥朝中的达官,官居三品。

    杨广清楚地记得,江陀子早在父皇杨坚登极之前就曾有恩于他,并被杨坚带回长安,安置在了自己府中。

    老晋王府中可谓是人尽皆知,这位出身于北境边关一个普通花匠家的秀才满腹经纶,素有抱国之志,也曾和朝中显贵(后来还做了皇帝)结缘,却一是因其出身于庶族、平民之家,二则因其身有残疾,在长安始终得不到重用,只能以种花度日。

    没想到五、六年前,江陀子被突厥大军强掳至关外,反而成就了他另一种截然不同的人生:帮助一度衰落的东突厥重新变得强大了起来。

    从江陀子这件事情之中,杨广内心深切地感受到了强烈地震撼,他能够理解江陀子为何在受到宇文般若的赏识和重用后,无视长年以来自己的故乡屡受突厥铁骑的抢掠这一事实,转而帮助突厥实现重新崛起所怀的心思,那就是受到一个普通士子大多都会怀有的一份施展平生所学,修齐治平的理想所驱使,才使得江陀子义无返顾地选择了为突厥效力。

    联想到河北、关东,包括才平定不久的江南等地有不计其数的像江陀子这样的寒门士子受限于推行已久的察举制,难以获得施展平生所学,为朝廷效力的机会,杨广遂于杨坚结束北巡、返回长安后不久,上章请求在全国开科举取士,给包括众多寒门士子创造一个凭自己胸中所学得以进身仕途,为朝廷效力的机会。

    然而,杨广的这份奏章却没能如高颖关于推行军人入籍的那道奏章一样,得到杨坚的首肯和采纳,得以很快实施。

    究其原因,固然有杨广在这道奏章中所提科举取士步子迈得太大,始无前例地提出不论出身高下、贵贱,但以几场考试评定高下的做法同当时祟尚门第出身的实情格格不入有关,更深层次的原因还在于杨坚既将全国的兵马交给了次子杨广,便不肯再在文治上采纳他的建言,以避免引发朝野间关于易储的更加激烈的议论和反对声,给朝局造成不必要的动荡。

    所以,杨广的这道奏章在临德殿杨坚的几案上一放就放了长达三年之久,并未受到应有的重视。

    而杨广本人,也因在命人将这道奏章送回长安后不久,就得到了突厥可贺敦宇文般若题写于杨坚赐与她的那架金漆柴檀木屏风上的一首反诗,不得不将注意力聚焦到了突厥和宇文般若,而无暇顾及到科举取士的事了。


………………………………

第729章 屏风题诗

    在隋高祖杨坚北巡并州,在晋阳宫初见都蓝可汗,便提出要亲往凭吊沙钵略和莫何两可汗,待雍虞闾返回紫河镇将此消息告知宇文般若时,宇文般若着实为此着实紧张了好一阵子。

    她自知这些年来明里暗里做了许多于隋朝不利的事,生怕杨坚驾临紫河镇时会以义父的名义带她返回长安,从此将她软禁起来。

    然而,直至听说杨坚结束此次并州之行,打道回京,也没见他前来紫河镇吊唁,宇文般若在暗自松了一口气的同时,才恍然明白过来:杨坚当着雍虞闾的面儿说要来紫河镇凭吊故人,只不过是笼络他的一种手段,同时也暗含警告他的意味,并不能当真的。

    在被杨坚强行带回长安,扣做人质的警报解除后,宇文般若内心不由自主地又产生了一丝悲凉之感:近两年来,在她的倾力辅佐下,东突厥的国力、军力都得以恢复,大有再次称霸漠北草原之势,恰在此当口,隋朝不仅兴兵伐灭了南陈,实现了南北统一,而且将她的老对头——晋王杨广重新调回了并州,对东突厥的震慑用意自不待言,照此情形发展下去,自己复辟宇文氏江山的心愿不知何时才能达成。

    联想起自己十六岁便以北周和亲公主的身份远嫁突厥,在沙钵略死后,又嫁给了他的儿子都蓝为妻,一女事二夫,且是身为父子的二夫,在她自幼饱读诗书的头脑中想来,毫无纲常伦理可言,早已成为了他人眼中的荒淫无耻之人,宇文般若不由得自怨自艾起来。

    雍虞闾倒是对这位从前的继母,如今的妻子甚是宠爱,特地将杨坚赐与他夫妻二人的那架屏风命人安放在了可贺敦的寝帐中,以取悦宇文般若。

    他却不曾想到,宇文般若睹物伤情,竟于一夜酒后提笔在此屏风上题诗一首,从此给她自身招惹来了杀身之祸。

    这一天夜晚,宇文般若趁雍虞闾外出不在紫河镇的机会,招她的秘密情人——雍虞闾同父异母的弟弟安遂迦到她的寝帐饮酒私会,当晚两人皆喝得酩酊大醉,乘着酒兴,宇文般若走至那架屏风前,命安遂迦为她磨墨,提起笔来刷刷点点在屏风的留白处写上了一首诗。

    诗云:

    盛衰等朝暮,世道若浮萍;

    荣华实难守,池台终自平。

    富贵今安在?空自写丹青;

    怀酒恒无乐,弦歌讵有声。

    余本皇家子,飘流入虏廷;

    一朝睹成败,怀抱忽纵横。

    古来共如此,非我独中名;

    惟有明君曲,偏伤远嫁情。

    在这首屏风题诗中,宇文般若直抒胸臆,尽情舒发了自己心中对故国的思念,对自已不幸身世的伤感之情,也委婉地表达出了自感夙愿难遂的悲伤,写得可谓是情真意切,楚楚动人。

    更加不幸的是,正因为这首诗写得好,被有幸得见它的人不断地抄写、吟咏,终于有一日传至了再次出镇并州的杨广耳中。

    杨广任借他敏锐的政治嗅觉,以及对宇文般若的高度戒备之心,随即从这首诗中品味出了宇文般若复辟之心不改,仍妄图借突厥之力恢复宇文氏江山社稷的野心,立马命人将这首诗传回了长安,提醒父皇杨坚须对宇文般若小心防备。

    杨坚接到杨广传来的这首屏风题诗,勃然大怒,遂对宇文般若起了杀心。

    恰逢此时,都蓝可汗雍虞闾发兵打败了西突厥达头可汗,兵锋直抵天山脚下,几乎攻占了西突厥近三分之一的领地,为炫耀其武力,兼作为对杨坚前番赏赐的回礼,都蓝特地向杨坚进贡了一柄和阗玉做的玉手杖。

    杨坚见到这柄玉手杖,经向突厥来使细问其出处,不禁倒抽了口凉气:想不到东突厥军力竟变得如此强大,已占领了西突厥大片领地。倘若照此态势发展下去,东西突厥实现统一必是早晚的事,突厥在可预见的未来势必再次成为隋朝的心腹大患。

    出于对北境局势的高度关注和担忧,杨坚紧急召来朝中突厥问题的首席专家长孙晟,向他询问遏制突厥之策。

    东突厥重新崛起势头如此之猛烈,也大大出乎长孙晟的意料,他请求杨坚将他派往并州,协同杨广一道采取对策,对都蓝加以掣肘、牵制,确保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