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一路隋行-第35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东突厥重新崛起势头如此之猛烈,也大大出乎长孙晟的意料,他请求杨坚将他派往并州,协同杨广一道采取对策,对都蓝加以掣肘、牵制,确保北境无忧。

    尚未等长孙晟从长安启程,赶赴并州,从平定不久的江南相继传来十几道紧急军报,称南陈故地多处发生匪患,先后有汪文进、高智慧、李棱等人揭竿而起,造反作乱,更有消息称,南陈后主陈叔宝的堂叔陈君范在萧岩等后梁投陈宗室的支持下于浙东称帝,欲延续南陈血胤,恢复南北朝分裂对峙的局面。

    杨坚得报后起初并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认为江南的叛乱不过是南陈余孽沉渣泛起,成不了什么气候,遂传命驻守建康、广陵的王韶、宇文述等人即行发兵弹压。

    然而,接下来的不到一个月的时间里,向朝廷请求派兵增援江南的紧急奏章像雪片似地不断报至杨坚案头,江南叛乱大有星火燎原、越演越烈之势。

    杨坚这才被迫召集朝中几位宰相,并太子杨勇,返京不久的汉王杨谅一道紧急会商对策。

    在这次会议上,尚书左仆射高颖直言不讳地向杨坚指出,伐灭南陈后,朝廷未能及时采取剿抚并用之策清剿南陈残兵旧部,抚绥江南百姓,是导致江南复叛的直接原因,为此,他向杨坚举荐越国公杨素出任统军平定江南叛乱的行军元帅,专一负责剿灭江南叛乱,同时,请朝廷指派一位皇子、亲王前往出镇广陵,抚绥江南,收拢人心,以使江南真正归化大隋。

    杨素系文武大才,且是伐陈三路大军中西路军的行军元帅,对由他出任平定江南叛乱的行军元帅,统军南征,包括杨坚、杨勇在内的诸人都没提出反对意见。

    只是,在讨论由哪位皇子出镇广陵,抚绥江南时,与会诸人间产生了不小的分歧。


………………………………

第730章 救火队长

    经在杨坚心目中,自是曾经身为三路伐陈大军元帅的晋王杨广是抚绥江南的最佳人选。

    然而,即连进献剿抚并用之策的首辅高颖也不主张由杨广领衔,抚绥江南。

    虽然高颖口中声称的不赞成杨广出镇广陵、抚绥江南的理由是突厥大有重新崛起之势,在此当口,不宜征调在应对突厥方面最有经验的杨广南下,改镇江南,杨坚凭着他多年以来对高颖的了解,仍能领会出他之所以率先反对杨广改镇江南,其实还出于对朝中才因杨广出镇并州平息不久的易储风波的深切忧虑。

    要知道,江南不同于北境的突厥。突厥无论是向朝廷称臣,还是重新称霸于漠北草原,都属于外政,而自南陈被伐灭后,江南就划入了隋朝的疆域,杨广手握天下兵权,且又是统军伐陈的三军统帅,倘若命他抚绥江南,日后一旦其有与太子杨勇争位之心,且事竟不成的话,那么他占据江南、割据一方,就是可以想见得到的事了。

    指派杨广既有可能带来后患,接下来浮现于杨坚脑海中的几个皇子:杨俊、杨秀、杨谅,也随即被他自己给否掉了。

    秦王杨俊不宜抚绥江南的理由和杨广多多少少有些类似,且他尚受到家事困扰,难以专心抚绥江南,为朝廷效命。

    蜀王杨秀在数年前激起西南羌人叛乱过程中暴露出的残暴本性,使得杨坚至今仍记忆犹新。如派他去江南,不用说抚绥江南,收拢人心了,他不激起江南新的叛乱就算不错了。

    汉王杨谅年岁虽小,却天资聪慧,不在杨广之下,且才从并州卸任回到长安,指派他改镇江南是最合适不过的了。可是,杨谅最令人放心不下的就是他的年岁和经验不足,如若派他去抚绥江南,须得替他再派去一位朝中重臣充当顾问,这又是一件令人挠头的事。

    杨坚思来想去,下意识地将目光转移到了太子杨勇身上,心中暗想:倘若见地伐不曾擅自扩充东宫六率,以他一向保守、持重的性格,派他抚绥江南,倒是再合适不过的人选了。可是,他已然犯下过一次大错,如派他去抚绥江南,一旦再犯下过错,只怕是自己不想易储都难了。

    “圣上,臣以为当今朝中,唯有晋王能担当抚绥江南之重任,即请圣上下诏召回晋王,命他再镇江南。”杨坚的思绪被陡然响起的一个声音打断了,他循声望去,见说话的是尚书右仆射苏威。

    杨坚知道,同自己在伐陈前夕颁下一道联姻诏书,将当朝首辅高颖强行和太子杨勇捆到了一起相比,在朝中目前的几位宰相之中,苏威恐怕是最希望看到杨广取代杨勇,成为新太子的人了,眼下两位尚书仆射各执一辞,互不相让,在指派杨广前往抚绥江南这一问题上产生了分歧,使得杨坚心中犹豫不决之际,转而征求起已择定为清剿江南叛乱的门下纳言杨素的意见来了。

    杨素对近来朝中产生的易储之争心知肚明,本不欲当着高颖、苏威的面儿向皇帝进言,发表带有倾向性的意见,但由于之前他曾办砸了向皇帝进献美女,私辟外室这件事,自认为得罪了皇后独孤伽罗,连带着对受独孤伽罗委派前去购下明泽坊那所宅院的杨广也心存畏惧,生怕独孤伽罗、杨广,以及自己的夫人郑祁耶几个人会联起手来对付自己,所以当他瞧出皇帝心意未决,将目光定格在自己身上时,基于讨好杨广的考虑,抱拳向杨坚建言道:“臣以为,突厥实为癣疥之疾,而江南才是心腹大患。臣知陛下素有四分天下归一统的宏愿大志,欲使四分天下真正归为一统,抚绥江南尤其重要,且相较臣统军清剿江南叛乱要难上许多,唯有选派最为适宜之人选担此重任,方可收天下归为一统之功效。伏惟陛下圣躬独断。”

    杨坚见杨素虽未明说,言语中已透露出赞同由杨广抚绥江南的意思来,遂呵呵笑道:“处道的意思朕已听懂了。如朕采纳尔等建言,从并州征调阿纵南下,你须知此番你不再受他节制,你主剿,他主抚,彼此互不统属,你可知道了?”

    “臣定不负陛下所托,早日平定江南叛乱,为陛下归化江南、实现天下一统效命。”杨素凛然答道。

    就这样,杨广在离京再次出镇并州仅有短短半年之后,被当作“救火队长”再次派往了广陵,改任扬州总管,抚绥江南。

    为有助于杨素统军从速平定江南叛乱,为杨广抚绥江南创造有利条件,杨坚特命,将史万岁、李彻两员大将调至杨素麾下就任行军总管,随杨素一道前往江南平叛。

    同时,由于江南平叛的需要,杨坚在杨广奉调南下后,改派侄儿广平王杨雄出镇并州,由长孙晟辅佐,对突厥暂行安抚之策,以俟江南平定后再集中精力防止突厥势力的重新坐大。

    杨广因考虑到此次南下与前次统领大军伐灭南陈不同,重在收拢人心,于是便在从并州奉调南下广陵赴任之际,特地上书杨坚,请求携王妃萧厄一同前往抚绥江南,以求利用萧氏在江南的影响力,相助自己收拢江南人心。同时,派人带信回长安,传命自己幕府中的两位智囊——张衡和裴蕴护送萧厄至广陵与自己相会。

    裴蕴得信后,未经杨广允准,也不同张衡商量,便擅自做主,连逼带劝地强拉着心意师太、司马珞、连同居于明泽坊宅院中的红拂女冯小惜一道,随自己和萧厄一行离开长安,赶赴了广陵。

    待到对冯小惜怀有一片痴心,朝思暮想着要娶她为妻的刘居士发现一夜之间,冯小惜连同居住于同一所宅院中的心意和司马珞两人都不见了,向明泽坊的里正和街坊打听冯小惜的去处时,有好事人遂对他诈称冯小惜是返回故乡投亲去了。刘居士信以为真,回家禀告了父母,带上些金银珠宝,离开长安,一路北上追寻起冯小惜的下落来了。


………………………………

第731章 破镜重圆

    却说越国公杨素领受了统军平定江南叛乱的册命,当日回到府中,没有去向嫡妻郑祁耶辞行,先来到了陈长乐的房中,欲请她同自己一道前往江南平叛。

    可是,未等杨素迈步走进陈长乐所住的西跨院,就隐隐听到院中传来女子时断时续的啜泣之声。

    “公主莫不是思乡情切,思念起江南来了?今日我便是来请公主再回江南一行的。”杨素误以为陈长乐因远在它乡,思念江南,故而独自在房中啜泣不止,故而笑着走进院中,安抚她道。

    不承想才一走进陈长乐的宿房,杨素迎面正撞见陈长乐一脸惊慌地欲将面前妆台上的什么物件藏匿起来,便疾趋向前,劈手从陈长乐手中夺过那件物件,拿在手中观瞧,却并不是如自己想像的是一把用以自尽的利器,只是一面锈迹斑斑的青铜镜,并且这面青铜镜还是一面曾经破裂成两半,被人用树胶重新粘合在一起的破镜。

    杨素大惑不解地望望陈长乐,见她面前几案上犹摊开着一幅写有字迹的绢帛,遂将手中的破镜交还给陈长乐,上前拎起那幅绢帛,仔细查看起上面写的字迹来了。

    这幅绢帛像是从什么人的袍衫上撕扯下来的,上面用钟王小楷工工整整地录着一首小诗:“镜与人俱去,镜归人不归;无复嫦娥影,空留明月辉。”

    杨素本人也是位大诗人,当下细品诗意,不由得面沉似水,向陈长乐质问道:“公主,这是何人所赠之诗句?某细品之,如何竟有浓烈情思蕴于诗中呢?”

    陈长乐眼见瞒无可瞒,遂缓缓起身,冲杨素款款起身道:“不敢欺瞒相公,妾身嫁与相公为妾前,在建康本已嫁为人妻。这面铜镜便是陈朝覆亡之前,我夫妻二人为图日后团圆所各自持有的信物。今日一早妾听身边侍女提及,称有一男子在府门外叫卖半面铜镜,遂拿出妾身边所藏之半面铜镜,吩咐侍女拿出去和那男子叫卖之物两相比对,结果。。。。。。”说着,忍不住又低头啜泣起来。

    “结果两面铜镜合成了一面,你夫妻二人在此破镜重圆了,是吗?”杨素目光仍停留在那首小诗上,沉吟着向陈长乐问道,“你从前的夫君现在哪里?如果公主不介意的话,某想请他来府中一见。”

    “不,不用了。他如今已沦落成一介居无定所之流民,妾身也不欲再和他做夫妻,相公无需招他来见。”陈长乐连连摆手,劝止杨素道。

    “堂堂南陈附马,对公主又是如此眷恋,难忘旧情。此人若不得一见,岂不可惜?”杨素嘿然一阵冷笑,说道,“公主若是不肯相招,某只好命人拿着这面铜镜和这幅绢帛,到城中东西两市找人去了。”

    陈长乐料想铜镜和绢帛一旦落入杨素手中,决无再交还自己的可能,并且以杨素之权势,很快就能找到许德言,遂上前恳求杨素道:“妾身遵命招他来见即是。但求相公一事,务求相公留他一条性命,他不过是一手无缚鸡之力的儒生而已,妾决不至再和他有什么瓜葛的。”

    “公主请放心。某今日已在朝堂领命,不日将统军前往江南平定叛乱,临行前招他来见,是欲给他个差使去做,随某一道赴江南平叛,决无加害之意。来人哪,就在前面厅中摆下酒宴,我今日要与公主、附马把酒言欢,不醉不休。”杨素似笑非笑地答道。

    陈长乐无奈,只得命侍女拿着那面铜镜去西市寻找许德言,同时,强打起精神陪着杨素在前厅饮酒作乐,怀着忐忑不安的心情等候许德言的到来。

    半个时辰后,那侍女果然带引着许德言步入了前厅。

    杨素抬眼打量许德言,见他年岁与陈长乐相当,本生得一副清秀的面容,只是因在外流落多日,面带菜色,形容憔悴,确是一副落拓儒生的模样,遂暗自放下了心来。

    “方才附马来前,某已向公主言道,某受圣上所命,不日将统军赴江南平叛,不知附马可有意随某同往啊?”杨素冲许德言招手示意他坐在陈长乐对面,漫声向他问道。

    许德言明知此来凶多吉少,早就将一已生死抛在了脑后,此时听杨素邀自己随他去江南平叛,也不待杨素相让,端起面前几案上的酒樽,仰面一饮而尽,伸手抹了把嘴角,拱手答道:“在下此生唯愿与公主长相厮守,除此之外,别无所求。相公今日若不杀在下,就请将公主放还于在下,以使我二人重做夫妻,再续前缘吧。”

    杨素万没想到许德言见了自己,会提出这么一个请求,转头再瞧陈长乐,已是泪流满面,哭成了泪人一般。

    杨素平生向以潇洒不羁自许,最见不得有情人终难成眷属这样的事,今见许德言和陈长乐夫妻二人如此情深意切,生死相依,不禁动了一分恻隐之心,遂存心试探陈长乐道:“公主,许附马既然向某提出愿与公主接续夫妻缘份,但不知公主是否仍钟情于他,还是如先前对某所说,不会再和他有什么瓜葛呢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