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的阅读,那我一定要好好佩服这样的人。现在的我们,谁还有空和爷爷奶奶那辈,在早晨喝着豆浆油条配一份报纸,又还有多少人还和父母辈一样,每天吃完晚饭,坐在沙发藤椅里安静看书看晚报或都市报?
所以,每年各大媒体发布的官方数据,仅仅只能是一个参考,用来判断传媒行业的整体趋势,而我们更要做的,则是去挖掘那些数据背后表现的问题。就像每半年发布一次的CNNIC报告,重要的不是那些数据本身,而是数据后面的东西。因为任何时候,单纯的数据总是毫无意义的,所以,当你看到发行量40万、80万与150万的时候,有分析过其中真正需要覆盖的人群的消费比吗?很有可能,40万和150万发行量,也可能没什么差别的,A报纸的头版和B报纸的娱乐版,其效果很可能也是一样的。
因此,我们也不用太相信“被发布”的数据,因为数据就是可以用不同的标准做出来的。另外,客户也未必有那么多时间去追根究底。不然,每个客户都是研究员和资深调研家,而不是市场部这个每天想着提高着市场占用率,又要天天背负着销售部门对其挑战的部门了。回头想想,市场部与销售部,就如同我们与客户,其中的微妙关系,又何须道明呢?如果当年销量减少,到底是全国的销售们不够努力呢,还是你这个市场部的策略就出了问题?弄得不好,总有一方要下台。
一场Idea与媒体、渠道的抗衡。无论如何,我们总要做好全盘规划,Idea为先和媒体为先,只是两种对待问题的思维方式,而其中的千丝万缕联系和影响,只有去经历更多,才能得到某种最佳的判断,寻找出其中的最优解。
只有从两方面都出发,两者都要想,才有可能激发出新的最佳的传播来。而所有的一切,仍掌控在自己手中。
7。 感触六:PR行业的职业规划——“我们都在吃青春饭”
很多同行业的朋友问我,你打算一直做公关行业吗?我说,我给了自己五年的规划,为了在更短的时间内学东西。这个五年规划,是我在踏出校园的那一刻就决定了的,只是我远远没有想到,我会在这五年中与公关行业紧紧相连。那个时候,只是单纯地想着,可以去做与媒体、文化相关的工作就可以了。我的梦想,依然是做个很简单的人,看书、写字、画画、摄影,摆弄下花草做点家务,把家收拾得干干净净,让人赏心悦目,然后在有着阳光的午后,舒服地躺在草木原色的椅子上,一书一茶,配上一点音乐一点香薰。似乎有点那红极一时的安妮宝贝的味道。
当然,我第一次接触这个词的时候还是在2003年刚进学校,第一次在学院教授来给我们做的专业入学指导课上。直到大二有了专门的公共关系课,我才系统了解了课本上的Public Relation是啥玩意,能做什么,对社会可以有多少价值与贡献,当然印象最深的词还有个“扒粪运动”,就像学新闻专业的必须知道有个“客里空”一样。可惜,上完该课,我已下定决心毕业后不会选择“公关”行业,因为那所谓享有名气的教授的那套“公关”,我实在学不来。
而人生总会有意外,偶尔反感过和被我狠狠鄙视过的东西,却在后来让人产生很大的兴趣,想自己也试一试,而这一个想法,也十足让我掉进的PR行业一时不得脱身。然后,就这样开始了一种纠结而上瘾的生活,就像爱上一个注定没有未来的男人。但唯一庆幸的是,试水PR让我一改大学时代对其的偏见,而真正了解到中国国内的公关行业是如此辛苦,却又好像宁愿就这样被折磨——在夹缝中求生存,一个亦步亦趋的行业。而这,我也终于用亲身经历,证明了中国的教育是多么不靠谱,教育是多么脱离现实。
晚上,和两位有丰厚人力资源经验的70后前辈吃了晚饭,席间大家也或多或少聊了些如今的人力资源状况。而企业招不到合适的人才,众多人才也招不到一个属于自己的好的职业环境与平台,一种供求失衡,已在很多行业存在,并表现得越来越强烈。对于PR业,现在也是如此。好些职位,不过是因为暂时找不到合适的人,而暂时把你放在这个位置上充充数,你不过是运气好点而已。所以,不要以为你有个某头衔,还真的把自己当那么回事了。要知道,如果是扶不起的阿斗,那么未来的职业发展也就那样了。况且,按照职业规划和人力资源专家的角度看,人才的发展和经验的积累,是遵循一定的规律的。一口气,当然也吃不成胖子,而天资过人的神童历来是凤毛麟角。
吃晚饭,重走那过去一年中熟悉的回家之路,望着高架桥下透出的蓝色光芒,我又开始恍惚起来。我们现在所从事的职业,最终的目标到底是什么。我们的未来,又到底在哪里?这个行业,在中国实在是太年轻了,甚至找不到一种很明显的参照物或职业的变迁史。
即使是中国最早的一批从事所谓PR的人,现在也不过四五十岁,而大量的从事PR的人还是属于80后,而更多的90后也开始奋力追逐,想在这样行业里获得一席之地。这种年轻,让我们跨出每一步的时候,都走得额外小心翼翼,抱着某种忐忑,心中没底。一切都可能是一种创新,意味着一种新尝试,对于我们每个人,很可能从进入公关业的第一天开始。所接触的每个任务每个项目都是新的,将是前所未有的。而这个体会,从我第一次跨入这行,一直延续到今日,从未间断。是挑战,但真的也意味着是机会么?很有可能,这一次的项目经验,你接下来再也用不到。我们日复一日,年复一年,而青春,就这样悄悄流逝,干完这五年,这十年,你还真的可以就这样一直干下去,你的身体,还能允许天天加班熬夜,你的家庭孩子,还能让你天天夜不归宿,心中只有客户和项目,让孩子也要忘记你的样子了?……
这个行业,也是一个输不起的行业,因为很多时候,风险随时存在。一个客户一个case可以成就一个公司,也可以毁灭一个公司。每天,都有可能新的公关公司成立,也很有可能,同时有两个公关公司面临着破产与毁灭。这当然不是危言耸听。因为做项目其实并不复杂,或许找到一个合适的人就可以做好一个项目,获得很大的利润,但是这样行业的公司却往往经不起现金流的断裂。如果银行不给贷款,如果客户回款不能及时收回,如果供应商把你告上法庭……这里有太多的如果了,随时都可以让你无路可走。当然,这个假设放在每个行业都适用,只是在PR业会表现得特别明显。而这个行业的业务销售额的数量级,至少在中国本土是可以有一定预计的,感觉在这个数量级上PR和广告还是有太大的差距了。而蓝标的上市,从一定程度上说也是在摆脱现金流的风险,用资本运作来希望获得组织的整体效益的提升。同时,还可能造就很多富翁,让虚拟资本转化成实际资本,套现将成为现实。当然,从万物能量守恒的定律上说,上市也要付出相应的代价的。
我总在公关人的脸上,看到属于这个行业特有的疲倦、憔悴与苍老,很多时候,我都觉得身为这个行业的人的悲哀。为了工作,放弃了原本属于自己的休息时间,为了项目,连逛街都职业习惯性的去关注这个市场和产品信息,让大脑不断运转着。而那些憔悴与不安,往往又来源于那最底层,那些对自己没有过多信心的人。
入行两年,很少有时间去考虑类似自己的职业规划的问题。只是恍惚还能在寂静的夜里,回忆起自己想要做的应该是什么的,自然,PR是在我规划之外纯属意外的东西。而现在又有多少人和我一样,在这个行业里不知所谓,身处一片茫然之中,对自己缺少一个很清晰的未来规划呢!一年、两年,五年、十年……上周,当我突然想到2012的时候,才发现那将是我的二十多岁之末。原来,我的二十也即将走完。我就再也不能用那句“二十几岁决定女人的一生”来安慰自己,好似自己拥有的东西可以很多。 每个行业,越到塔尖所能胜任的人将越少,而贯穿着“一个萝卜一个坑”的规则和职位能力相匹配的问题,我们可以向着职业经理人去努力,但同时很多人注定将在未来离开这个行业,或者在某个阶段进行一种转型。
时至今日,我唯一能规划到的,便只剩下我的近一两年。现在我还能坚持,那么未来呢?当我的青春我的激情,全部消耗掉了呢?也许,我的理想还在,单纯得已经不适合在PR业中提及。曾经,我一度认为,这种做PR行业的工作,就是在透支生命,透支未来,在畸形的发展,走了很多的弯路。我们是在用未来的30年,换取现在的10年。
而你,真的以为现在如此多倍的付出,就可以在40多岁退休,去保证退休后30年的生活了么?我们工作的目的究竟是什么?我们的财富和幸福感之间的悖论,需到何时才能停止?
又想起了那个富翁和渔夫的故事,那故事结尾渔夫对富人说的那句话颇有深意与讽刺意味。我们的努力工作,是为了早日获得想要的生活,但如果自己想要的生活要到30年后才开始,那我还不如在现在就要求低一点,从这一刻就开始享受属于我想要的生活。所以,我开始转变了一些看法。很多时候,我们是身在其中,却没有跳出那狭隘的眼光,自己被自己困死。
于是,从跨入这个行业的第一天起,就给自己一个规划。多做几个备案,我想总是好的——即使我还找不到人生的那个最优解。
第三篇 公关世界里的辩证之道
写下这个标题的时候,似乎我自己也不清楚我应该在这个章节里写下些什么,但是马克思告诉我们,万事都是辩证的,而中国的处世哲学,也不断在教育和指导我们,似乎那远比专业课本知识更重要。市面上每天都有研究很多“大家”思想的叫做处世哲学的书,总是可以占满书店大大的一片,受到那些初入职场抑或职场人际受挫的年轻人的追捧。
两年的公关从业经历,这个四月,虽然春天仿佛姗姗来迟,却正好也是我跨出校园接受社会第一份较为正式的实习工作的三年纪念。在上海开往汉口的动车之上,很多感受突然袭来。一个很难得的好天气,适合踏青,心情也随阳光灿烂起来。
这三年里,回想起来,事实上并没有在企业和公司的业务中,积累了多少的人情世故的经验与阅历。却不知道为什么,遇到了与接触到了很多不同行业不同职业的人,甚至不少在我看来属于社会中流砥柱的70后成功人士。而我依然在用我遵循的态度,平等地去对待所有的发生与所有的人,不分公司的好坏,不分职位的高低。那个标准,是在我心里的,也只有我自己明白。没有谁看不起谁,也没有谁来教训谁。
我不希望因为我现在的工作与行业,而去改变自己的价值观、人生观,那些自认为还比较成熟与完善的为人处世的态度。不要世俗,不拜金主义,一点小女人的简单,一点大女人的独立,再带着点江南女子的温婉和女人的小作。
1。 公关职场心态之道:我们的中庸态度
春秋战国,是个乱世的时代,而对中国文化和思想影响最深的,还是莫过于这众多的“家”。“百家争鸣,百花齐放。”以至于后来毛泽东强调的这个思想,到现在还一直作为中国文化、思想政治的总指导方针。而我,总将此自然而言延伸至图书文化出版、公关策划和市场营销之中,自己所身处的行业之中。
相比较那么多“大家”而言,我至今还是觉得,去做个拥有中庸思想的人,应该可以更适合这样社会。而在这点上,因为我自己做不到,所以这样的神圣目标,就这样成为了我最大的理想了。
从古至今,这样的游走于官场、职场,或是情场的人,总比那些过于锋芒毕露和有个性的人,更能比较稳妥的获得自己想要的东西。而公共关系这个名词,在中国本土,则更是将此要求达到了极致。这样的职业发展之路,可以走的比较平稳。
说到“中庸”,我总能想起我大学时候在中国古代文化课上,那个白发苍苍的老头给我们讲中庸哲学的画面,也时常出现在我遇到挫折与情绪低落的时候。那个在后来的现实中奋力去追求那个所谓的“中庸”,一个在林语堂笔下形容得绝妙无比的“中庸审美哲学”,在冥冥中影响着我对待事物的思维方式与处世心态。
“半玩世者是最优越的玩世者。……这种中庸的精神在动作和不动作之间找到了一种完全的均衡,其理想就是一个半有名半无名的人;在懒惰中用功,在用功中偷懒;穷不至穷到付不起屋租,而有钱也不至有钱到可以完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