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农门痞妃:耕田,种包子-第5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当场付清二百五十文钱,等着明天上午让小弟来拿货。

    屠夫吃四方饭,见一个少年人这般爽快,就想起陈六曾说过丁石的种种不凡,也起了结交之心,当场拍胸脯保证明天有好货。

    屠夫并不是每天在自家杀猪,一座村子也消耗不了这么多猪肉,都是在城里跟随大屠户的。

正文卷 第213章 宴请致谢

    每天清早去杀了猪,就没活儿了,带些猪肉回家,在家门口摆摊,既赚了杀猪钱,又做点小买卖。

    城里摆肉案的屠夫,也是一样,不过家住城里而分到了肉案生意。

    丁石头是从江虎子那儿知道这其中的门门道道,也不计较两文钱的差价,毕竟她也省了进城的时间。

    第二天早上,江虎子撒了两网,丁石头要了六条大小差别不大的大鱼,剩下的小鱼全要了。

    江虎子收了网回家,就背了箩筐出来吆喝少年们一起上山摘木耳去。

    丁石头则带着丁点和小福姐妹在家准备中饭。

    挖井的还在继续,陈六带了两个人去江夏村量地,其余没活儿的人就在工坊里干活,并没有闲着。

    丁石头把六条大鱼剖了做成鱼片,用买来的瓦盆装了,放在小灶上慢火炖着,差不多了再换瓦盆。

    东坡肉是早就答应做给大家吃的,昨天才会定下那么多带皮五花肉。

    陈六他们有二十来个人,大小少年们也有十几个,丁石头还请了村长和六个耆老,以及江虎子的爹、王木匠。

    虽说流水席是早就承诺的,但那是面对全村的,想在这地方站稳脚跟,关键的人还是要请到。

    代表村里的村长和耆老。

    代表村里势力的陈家,而陈家最有代表性的是陈六,因此当初他才敢那么嘲笑自家堂嫂,而陈江氏后来也不敢来闹事了。

    最后当然是代表村里新生力量的少年们。

    笼络了这三个方面的人,再加上开村塾获得的威望,丁石头以后都不需要对那些没事来添麻烦的妇人们假以颜色。

    当然,除了这个目的,主要还是感谢。

    宴请致谢才是她今天请吃饭的由头。没有这些人,新屋哪能这么快建好呢。

    连村长都没想到,丁家少年会在流水席之前先请了他们,就连王大耆老都夸,丁石不但懂事、知礼,还很会做人、识趣。

    但做为南城村的管理人,自然不能这么理所当然就去吃人家的席,会显得风气不好,因此村长和耆老一商量,各家出一斤酒。

    因此丁石头只准备了菜,没有准备酒,而江家也送了十斤装的一坛糯米酒。

    年后新酿的糯米酒俗称甜酒,度数不到十,糯米软软的,酒酿甜甜的,开坛香喷喷的,因而得名。

    丁石头没有拒绝收礼,不过立刻从江家买了十只这样的大瓦坛子,加上前不久订下的一把大锄、两把小锄、两把小栽锄,算是投桃报李吧。

    中午没到,少年们惦着吃饭的事,就早早下山了。

    江虎子知道丁家只买了一张八仙桌,旧的那张桌腿还塞了木块垫着呢,搁在厨房里也不好摆席。

    于是他便张罗着借来四张,加上丁家自己的桌子,一起摆到了敞屋里。

    敞屋是为开村塾而建,因而十分宽敞、透亮,屋檐也宽,台阶前还修了暗水沟,都用石板铺着,为的是以后雨雪天气门前不脏,避雨也方便。

    一般人家的屋子是不能挨到村道边上来的,村道是公共用地。

    但村塾不同,丁石头是贴着自家地面建的,屋檐宽就从半空中伸到了村道面积上。

正文卷 第214章 试探农家人的反应

    这种间接占地的方式,大家心里有数,却没人敢反对,不然屋檐收回去,将来淋着雨的还不是村童们自己?

    村长和耆老们早早就来了,将丁家屋前屋后都看了一遍。

    想着一个月前还是绝户的鬼屋、荒地,这会儿就旧貌换新颜,还建了村塾,可谓人气高涨,成为南城村以后的希望之地。

    老头们就很感慨,对丁石这个少年人也佩服得很。

    毕竟南城村的问题由来已来,结果丁石一来就打破了这僵局,他们都要视这少年人为福星了。

    等陈六他们回来,立刻就上菜,看着摆满一桌的菜,大家心里乐开了花。

    村里摆流水席惯例都是四大碗,因为上菜量大,为了方便而菜式不多,份量却很足,因此惯称流水席四大碗。

    今天丁石头准备的碗也不小,却搭配了一桌。

    首先是最大碗的鱼片瓦锅,就是用瓦盆做成火锅,先用小灶煨熟,再用火盆煨着保温,做的是豆芽垫底的香辣火锅。

    这时候蔬菜不到旺季,能吃的新鲜时蔬不多,但豆芽却是随时才发出来的,只要家里有绿豆、黄豆,有人会发豆芽即能吃到。

    丁石头不会,但她跟空间交流了一下,空间大人给她弄了一端盆,足够今天配菜了。

    当然为了掩饰,她还是装模作样拿旧端盆在角落里搁着,上面蒙了一块砂布。

    除了占桌面的瓦盆,还有大海碗装的东坡肉,底下是鲜竹笋垫底,油汁浸入碗底,都被竹笋吃进,因而竹笋什么也不用做,就会变得很好吃。

    这是开水焯过的竹笋,少了一份粗糙气,加上东坡肉的鲜美肉汁浇着,根本不怕人嫌弃不搭。

    不知道有多少种调料卤过的肠片、肚片,正是下酒好菜,光是闻着就让人想喝一杯了。

    开水捞过晒干的白辣椒剪碎,看不出原来的模样,没人知道是什么,只知道很辣也很开胃。

    白辣椒配大葱一起爆炒的猪肝和腰花,份量不多但就算只是一小盘,也挡不住大家关注的目光。

    荠菜炒鸡蛋是做为素菜出场的,也有一大碗,相比前面四道就清淡了许多,汤是筒子骨炖豆腐汤,撒了些葱花就清清淡淡端上来了。

    当然不只这五菜一汤,还有上回江虎子在田畈里捞的小鱼。

    腌过之后就串起来挂到屋檐下晾着,如今去鱼头清洗之后,直接厚底油煎,起锅前加葱段和干辣椒圈儿入味。

    香喷喷、酥脆赏口,下酒是好菜。

    再有一个是油炒的芝麻土豆丸子。

    只不过丁石头早已将土豆变成了土豆粉,改了名称叫地薯粉。

    当然这时候大明朝还没有红薯,是丁石头准备接下来种植并传播出去的东西。

    也因此,她现在利用地薯这个名字为红薯开路,也通过这道辅食小吃试探农家人的反应。

    果然,最先吃完的就是外表酥脆、内里酥软的油炸土豆球。

    “这个好吃,是什么做的?”王大耆老夹着碗中最后一颗油炸土豆球看向正沿桌招呼客人的丁石头。

    这老头还真是敢问,一点也不客气。

正文卷 第215章 拉低了南城村的风气

    “这是下雨前在城里遇到一个走贩,说是卖的地薯粉,我看着不像面粉,还有点贵,只买了几斤回来尝尝。”

    “下雨天窝在家里,试了几回,发现只有油炸的好吃,摊的饼子都不如这么做好吃。”

    丁石头按计划解释了一下。

    “哦?有多贵?”张耆老也好奇地问。因为地薯粉确实没听说过。

    “一斤肉的价钱。”丁石头含糊地解释。

    一斤肉,在城里是十八文,在村里是二十文。

    一般百姓家不会每天都有肉吃,也就是年节或宴请重要客人时才有。

    也因此,丁石头这一说,立刻将土豆球的身价提升了很多倍。

    大家听了一片哗然,刚才几口吃掉的土豆球,可不比东坡肉便宜呢。

    大家纷纷议论着,却没人开口问哪里有买。

    丁石头刚才说过了,是一个走贩,恐怕不是附近村子里的,毕竟他们都没听说过这东西。

    香辣鱼片、东坡肉、卤肠肚片、爆炒猪肝和腰花、荠菜炒鸡蛋、老骨豆腐汤、炸鱼干、油炸土豆球。

    大小一共八个碗,素的没上菊蒿,山珍没上木耳,但是肉食却能算上四个,席面还是很丰盛的。

    大家吃了个宾主尽欢,碗碗见底,少年们才摸着肚子起身,嘻嘻哈哈地往厨房找小福姐妹要茶喝去了。

    小福姐妹没上桌,是在厨房里随便留了些菜。丁点招呼少年们,丁石头各桌转着,给大家都敬了酒。

    不过她以年少不胜酒量,杯中倒的是甜酒。

    之后离席的是工匠们,他们下午还有活儿,吃了饭要略事休息。

    接着是江虎子的爹和王木匠,他们向丁石头道了谢就告辞了。

    最闲的是老头们,有这么好的下酒菜,大家也趁此机会聚在一起吃吃喝喝,聊聊村子里的营生,好不悠哉。

    也有妇人来看热闹,只是村长和耆老们都在这里吃饭,又是一屋子的男人,妇人们没敢进来,都远远地打量着,讨论着都有什么菜。

    这吃饭的事儿也不好喝斥,村长虽然不喜,觉得这些个碎嘴多事的妇人拉低了南城村的风气,但也不好开口。

    好在有他们镇场子,到底没有生出什么事端。

    只不过在桌面陆续空出来,只剩下村长和耆老们一桌没撤时,妇人们终于忍不住走进敞屋,围着空桌打量。

    “这个碗底好油,听说丁石在屠夫家买了十斤肉,看来是做好菜了。”

    “这个瓦盆里还有鱼头,听说今天一早江虎子又撒网了。”

    “哎,这江虎子可真是个热心人,丁家要吃鱼都找他要了,这不要钱的鱼,他咋不给我们一两条呢。”

    “咯咯……你家又没有合适的小丫头,不然找虎子哥说一声,还不得把鱼送上门来?”

    “哈哈哈,你这说的什么话。”被笑话的妇人便指着调侃她的那个妇人笑了起来,几个人都暧昧地哄笑起来。

    “啪!”

    突然一声响,笑声嘎然而止。

    “虎子是个少年郎,被你们笑话几句也罢了,丁家丫头才多大?你们也是当娘的人,这么不要脸的话怎么说得出口的!”

正文卷 第216章 老秀才的横气

    村长黑着脸瞪着那几个聊天闲话来有些忘形的妇人,原来刚才那一声响,是他拍的筷子。

    “若是你家丫头被人这么说,你们还笑得出来吗?”王大耆老也虎着脸大声喝斥。

    “我们几个老头儿还坐在这里,你们就敢这么放肆,我们要不在,你们还不定说出什么难听的来。”

    张耆老也生气地开口。

    “咱们下午有空,不如等下去她们家里理论理论,不然就召集村里人开个会,将这种待人不善的歪风邪气杀一杀。”

    李耆老提议。

    一顿训斥和威吓,原本还笑得欢的妇人们顿时白了脸色,个个低头行礼,争相认错后就灰溜溜地走了。

    “唉,以前咋不见这么多事儿呢。”等村妇们离开,村长忍不住叹气。

    “说到底,还是欺生,这熟主欺生客自古有之,也是难为了丁石几个了。”王大耆老摇头无奈。

    “若丁石真能掌得下这村塾,以后日子会好过些的。”张耆老喝了一口酒,说道。

    其他几个耆老都表示认同。

    其实他们也认为,丁石头开得起村塾不但解决了村里一大难题,也能为自己积攒声望,是好事。

    敞屋里发生的事,只有老头们知道,还有来看热闹却没有像刚才那几个妇人那么大胆的人知道。

    丁石头正在水井那边,听陈六说江夏村老秀才建新屋的事情。

    老秀才家的面积可比丁家大得多了,屋子早就是两进院子,后院里住家,正屋有大厅、偏厅、厢房、书房、客房和课室。

    院子也是实砖围墙,有一处葡萄架,天晴时也能摆桌上课,因此,才能收那么多学童。

    老秀才自己带了班,自家两个儿子也分别带着班,不过老秀才主要带启蒙班,像刘学贵这么大的上过十年的,都是自主读书,有问题及时找夫子解惑。

    老秀才当年就是要培养自家儿子继续考科举,因此带少年班的就是自己的两个儿子,这样才有更多时间自己读书,而不被顽童们吵闹分心。

    院子外面种了些菜,秀才娘子领着媳妇和闺女、孙女们除了种些家里要吃的菜,就是在屋里绣花,并没有粗重活儿要做。

    有这么多束修,村里每年还有公帐补贴,粮食根本不缺。

    但是刮风下雨或下雪的天气,外面就不能坐了,只能挤到屋里去,零碎地分配着屋子,老秀才只能在几间屋子走动。

    前些天大雨,屋子偏巧漏雨,院子里也没法上课,就导致不少学童湿漉漉赶来,蓑衣挂满廊下,还得站着听课的局面。

    尤其不少学童都是今年启蒙的,也有去年启蒙的,心性儿还没稳,对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