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禅话禅画-第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禅的悟不是别人给我们的,是要我们去心领神会的。

禅话禅画038

茶饭禅
唐朝龙潭崇信禅师,跟随天皇道悟禅师出家,数年之中,打柴炊爨,挑水作羹,不曾得到道悟禅师一句半语的法要。一天乃向师父说:‘师父!弟子自从跟您出家以来,已经多年了。可是一次也不曾得到您的开示,请师父慈悲,传授弟子修道的法要吧!’
道悟禅师听后立刻回答道:‘你刚才讲的话,好冤枉师父啊!你想想看,自从你跟随我出家以来,我未尝一日不传授你修道的心要。’
‘弟子愚笨,不知您传授给我什么?’崇信讶异的问。
‘你端茶给我,我为你喝;你捧饭给我,我为你吃;你向我合掌,我就向你点头。我何尝一日懈怠,不都在指示心要给你吗!’崇信禅师听了,当下顿然开悟。
 
从这一则师徒问答之中。可以了解禅就是生活。日常生活的搬柴运水,喝茶吃饭,无不蕴藏无限的禅机。

禅话禅画039

多捡一些
鼎州禅师与沙弥在庭院里经行,突然刮起一阵风,从树上落下了好多树叶,禅师就弯着腰,将树叶一片片的捡起来,放在口袋里,在旁的沙弥就说道:‘禅师!不要捡了,反正明天一天早,我们都会打扫的。’ 
鼎州禅师不以为然的道:‘话不能这样讲,打扫,难道就一定会干净吗?我多捡一片,就会使地上多一分干净啊!’
沙弥又再说道:‘禅师,落叶那么多,您前面捡,它后面又落下来,您怎么捡得完呢?’
鼎州禅师边捡边说道:‘落叶不光是在地面上,落叶在我们心地上,我捡我心地上的落叶,终有捡完的时候。’
沙弥听后,终于懂得禅者的生活是什么?
当佛陀住世的时候,有一位弟子叫‘周利槃陀伽’,非常愚笨,教他一首偈颂,会念前句忘后句,念后句忘前句,不得已,佛陀问他会什么,他说会扫地,佛陀就叫他扫地的时候念‘拂尘扫垢’,他念久后,心想,外面的尘垢脏时,要用扫把去扫,心内污秽时要怎样清扫呢? 
这样,周利槃陀伽就聪明开智慧了。

鼎州禅师的捡落叶,不如说是捡心里的妄想烦恼,大地山河有多少落叶不去管它,心里的落叶捡一片少一片,禅者,只要当下安心,就立刻拥有了大千世界的一切。儒家主张凡事求诸己,禅者要求随其心净则国土净,故人人应随时随地除去自己心上的落叶。

禅话禅画040

一坐四十年
佛窟惟则禅师,宋朝长安人,少年出家后,在浙江天台山翠屏岩的佛窟庵修行。 
他用落叶盖屋顶,结成草庵,以清水滋润咽喉,每天只在中午采摘山中野果以充饥腹。
一天,一个樵夫路过庵边,见到一个修道老僧,好奇的向前问道:‘你在此住多久了?’
佛窟禅师回答道:‘大概已易四十寒暑。’
樵者好奇的再问道:‘你一个人在此修行吗?’
佛窟禅师点头道:‘丛林深山,一个人在此都已嫌多,还要多人何为?’
樵夫再问道:‘你没有朋友吗?’
佛窟禅师以拍掌作声,好多虎豹由庵后而出,樵夫大惊,佛窟禅师速说莫怕,示意虎豹仍退庵后,禅师道:‘朋友很多,大地山河,树木花草,虫蛇野兽,都是法侣。’
樵夫非常感动,自愿皈依作为弟子。佛窟对樵者扼要的指示佛法的心要道:‘汝今虽是凡夫,但非凡夫;虽非凡夫,但不坏凡夫法。’
樵者于言下契入,从此慕道者纷纷而来,翠屏岩上白云飘空,草木迎人,虎往鹿行,鸟飞虫鸣,成为佛窟学的禅派。

一坐四十年,用普通的常识看,四十年是漫长的岁月,但证悟无限时间,进入永恒生命的圣者,已融入大化之中的惟则禅师,这只不过一瞬之间而已。在禅者的心中,一瞬间和四十年,并没有什么差距。 
禅者的悟道中,他所悟的是没有时空的差距,没有人我的分别,没有动静的不同,没有生佛的观念(众生与佛)。
‘虽是凡夫,但非凡夫之流’,因为人人有佛性,真理之中绝生佛之假名,那有是凡夫非凡夫的分别?‘虽非凡夫,但不坏凡夫法’,禅者悟道,不破坏另有建立,不坏万法,而已超越万法了。

禅话禅画041

一首诗
双溪布衲禅师和契嵩禅师友善,而且彼此已到了真正以禅接心的阶段,一日契嵩禅师戏以诗追悼还活得好好的布衲禅师曰:
‘继祖当吾代,生缘行可规;
终身常在道,识病懒寻医。
貌古笔难写,情高世莫知,
慈云布何处,孤月自相宜。’
布衲禅师读罢契嵩禅师的追悼诗后,非常欢喜的举笔答曰:
‘道契平生更有谁,闲卿于我最心知;
当初未欲成相别,恐误同参一首诗。’
布衲禅师写罢,即投笔坐亡。

布衲禅师本来没有入灭的意图,但为了顾念道友诗篇的信誉,所以就入灭了。禅师们的友谊,生死以之,实在非常难得。 
古人有一死以酬知己,但那都是为了报恩,或其他事故,而布衲禅师只是为了道友的游戏笔墨,就以死来维护道友的意见。契嵩禅师诗中的意思,就是直下承当布衲禅师的传法,也可以说是一句玩笑话,也可以说这一首诗,或真有见地,布衲禅师为了认可,就毫不犹豫的入灭,不了解的人还以为布衲禅师是被契嵩禅师逼死的,其实禅师对生死的看法,早就勘破,只要传承得人撒手就走,可说洒脱自在,还有什么比这更美的呢?

禅话禅画042

快乐与痛苦
昙照禅师每日与信徒开示,都离不开:
‘快乐呀!快乐呀!人生好快乐呀!’
可是有一次他害病了,在生病中不时叫说:
‘痛苦呀!痛苦呀!好痛苦呀!’
住持大和尚听到了,就来责备他:
‘喂!一个出家人有病,老是喊苦呀,苦呀,不好看呀!’
昙照:‘健康快乐,生病痛苦,这是当然的事,为什么不能叫苦呢?’
住持:‘记得当初你有一次,掉进水里,快要淹死时,你且面不改色,那种无畏的样子,视死如归,你那豪情如今何在?你平时都讲快乐,快乐,为什么到病的时候,要讲痛苦,痛苦呢?’
昙照禅师对住持和尚道:
‘你来,你来,你到我床前来!’
住持到了他床边,昙照禅师轻轻地问道:
‘住持大和尚,你刚才说我以前讲快乐呀,快乐呀!现在都是说痛苦呀,痛苦呀!请你告诉我,究竟是讲快乐对呢?还是讲痛苦对呢?’

人生有苦乐的两面,太苦了,当然要提起内心的快乐;太乐了,也应该明白人生苦的真相。热烘烘的快乐,会乐极生悲;冷冰冰的痛苦,会苦的无味;人生最好过不苦不乐的中道生活。

禅话禅画043

自了汉
黄檗禅师自幼便出家为僧,有一次他游天台山时,碰到一个举止奇怪的同参,两人谈笑,一如故人。当他们走到一条小溪前面时,正好溪水暴涨,那个同参叫黄檗一起渡河,黄檗便说道:‘老兄,溪水这么深,能渡过去吗?’ 
那个同参便提高裤脚过河,好像在平地上行走一样自然,他边走边回过头来说:‘来呀!来呀!’
黄檗便叫道:‘嘿!你这小乘自了汉,如果我早知你如此(早知你是有神通的小乘人)便把你的脚跟砍断。’
那同参被他骂声所感动,叹道:‘你真是位大乘的法器,实在说,我不如你啊!’
说着,便消失了。

佛教分大乘小乘,小乘重自度,大乘重度他,小乘圣者,纵然得道,也不及初发心的大乘行者。‘拔一毛而利天下吾不为也’的作风,永远不能成佛。‘自己未度,先能度人,才是菩萨发心。’黄檗斥责自了汉,难怪小乘圣者感动,并赞叹为大乘法器了。

禅话禅画044

隐居地方
无德禅师一向在行脚,一天来到佛光禅师处,佛光禅师对他说:‘你是一位很有名的禅者,可惜为什么不找一个地方隐居呢?’
无德禅师无可奈何的答:‘究竟那里才是我的隐居之处呢?’
佛光禅师道:‘你虽然是一位很好的长老禅师,可是却连隐居之处都不知道。’
无德禅师说:‘我骑了三十年马,不料今天竟被驴子摔下来。’
无德禅师在佛光禅师处住下来,一天,有一学僧问道:‘离开佛教义学,请禅师帮我抉择一下。’
无德禅师告诉他道:‘如果是那样的人就可以了。’
学僧刚要礼拜,无德禅师说:‘你问得很好,你问得很好。’
学僧道:‘我本想请教禅师,可是...’
无德禅师道:‘我今天不回答。’
学僧问:‘干净得一尘不染时又如何呢?’
无德禅师答道:‘我这个地方不留那种客人。’
学僧问:‘什么是您禅师的家风?’
无德禅师说:‘我不告诉你。’
学僧不满的责问说:‘您为什么不告诉我呢?’
无德禅师也就不客气的答道:‘这就是我的家风。’
学僧更是认真的责问道:‘您的家风就是没有一句话吗?’
无德禅师说:‘打坐!’
学僧更顶撞道:‘街上的乞丐不都在坐着吗?’
无德禅师拿出一个铜钱给学僧。
学僧终于省悟。
无德禅师再见佛光禅师报告说道:‘当行脚的时候行脚,当隐居的时候隐居,我现在已找到隐居的地方!’

自古以来的禅僧,有的行脚云水,有的陆沉隐居,有的躲藏盛名之累,入山惟恐不深,有的接待十方,等待有缘的传灯之人。究竟怎么做才是禅僧真正的生活行止呢?正如无德禅师说:‘当行脚的时候行脚,当隐藏的时候隐藏。’

禅话禅画045

慧可安心
神光慧可禅师翻山越岭来到嵩山少林寺,拜谒达摩祖师,要求开示,并请为入室弟子,达摩面壁静坐,不理不睬,神光于是在门外伫候,时值风雪漫天,过了很久,雪深及膝。达摩看他确实求法虔诚,才开口问他:‘你久立雪中,所求何事?’ 
神光道:‘惟愿和尚开甘露门,广度群品。’
达摩说:‘诸佛无上妙道,旷劫精勤,难行能行,难忍能忍,尚不能至,汝公以轻心慢心,欲冀真乘,徒劳勤苦。’神光听此诲励,即以刀断臂在达摩座前。
达摩说:‘诸佛求道为法忘形,你今断臂,求又何在?’
神光答道:‘弟子心未安,请祖师为我安心!’
达摩喝道:‘把心拿来,我为你安!’
神光愕然地说:‘我找不到心呀!’
达摩微笑说道:‘我已经为你将心安好了。’

神光慧可于找不到处,而有一个转身入处,终于豁然大悟,我们的烦恼本空,罪业本无自性,识心寂灭,没有妄想动念处,就是正觉,就是佛道。如果能够保持一颗平实不乱的真心,佛性当下就会开显。

禅话禅画046

珍惜现在
日本亲鸾上人九岁时,就已立下出家的决心,他要求慈镇禅师为他剃度,慈镇禅师就问他说:‘你还这么小,为什么要出家呢?’ 
亲鸾:‘我虽年仅九岁,父母却已双亡,我因为不知道为什么人一定要死亡?为什么我一定非与父母分离不可?所以,为了探索这层道理,我一定要出家。’
慈镇禅师非常嘉许他的志愿,说道:‘好!我明白了。我愿意收你为徒,不过,今天太晚了,待明日一早,再为你剃度吧!’
亲鸾听后,非常不以为然的道:‘师父!虽然你说明天一早为我剃度,但我终是年幼无知,不能保证自己出家的决心是否可以持续到明天?而且,师父!你那么高年,你也不能保证您是否明早起床时还活着。’
慈镇禅师听了这话以后,拍手叫好。并满心欢喜的道:‘对的!你说的话完全没错。现在我马上就为你剃度吧!’
 
我国唐代玄奘大师,十二岁出家时,因唐代出家为僧须经考试及格,其时玄奘年幼,未能录取,玄奘伤心痛哭,主考官郑善果问为何定要出家?玄奘答以要‘光大如来遗教,绍隆菩提佛种’,因其志愿宏伟,特准出家,今中日两圣者,古今辉映,亦佛教之美谈也。

禅话禅画047

说究竟法
佛光禅师向学僧提一则公案道:
古时,人们大多用纸糊的灯笼点上蜡烛照路,某日一位盲者拜访了他的一位朋友,辞别时,因为天色已暗,他的朋友就给他一只灯笼,让他照路回家。
盲者谢绝朋友的好意说道:
‘我不需要灯笼,无论明暗,对我都是一样’。
朋友解释道:‘我知道你不需要灯笼照路回家,但如果你不带灯笼的话,别人也许会撞着你。因此你最好还是带着。’
话说得有理,这位盲者就带着灯笼回家了,但走不多远,却被来人撞个正着,盲者骂来人道:
‘看你走到那里去了?难道你看不见我手里的灯笼?’
路人除致歉意外,说道:
‘老兄!你的蜡烛已经熄了。’
盲者道:‘是你的心灯灭了,岂关我的蜡烛灭呢?’
 
见性的人,光照的般若与黑暗的无明,在他都是一样,没有分别,黑暗的烦恼固然苦人,光明的烈日,又何不炙人?虽然如此,何妨运用慈悲方便,提一灯笼(慧炬)照开众生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