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三国骁将-第10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刘宪也回想起自己刚刚附体时的惊怕,那段日子过的……长叹一声,道:“愚兄也是至此之后才开始习练武艺的。”

“是哪家的猎骑?兄长可否知晓。”刘基发问的同时,也中也在盘算着,这位三兄虽然看起来温文有礼,但敢在许都于曹家子弟顶牛,这脾气不是一个息事宁人的主。

提到这个刘宪还真不知道是该哭该笑,“是吕温侯的亲卫。”

“啊……”刘基三兄弟不由得望向了后院,同样也是想起了貂蝉来。

“莫非一啄一饮,皆是天定。”刘宪这遭遇当真非“神奇”二字莫属。

兄弟四人叙谈了几句,刘烁、刘尚便告退下了厅堂,他们年龄尚小,叙谈亲情可以,到了大事上还是不够资格掺进来的。

见两个小兄弟已经退下,刘宪的心里话也不再瞒着噎着,直言道:“敬舆,府中为何如此模样?难道叔父一去,豫章诸人真就视我刘氏于无物了么?”

青壮家丁6人,婢女10人(王氏2人,余下三个夫人各1人,三个小妹各1人,刘烁、刘尚各1人),内外各有老仆1人,加上三兄弟各有书童(伴读)1名,灶房仆人4人,如此一座宅院竟只有25名仆人。不要说是同真正的大家贵族相比,就是一般的小县土豪家中奴仆也要百人之多。

汉末,这个时候最不值钱的就是奴仆,只要给的起一口饭,想收多少有多少。豫章濒临淮南,逃难之人可多不胜数。

“非兄长所想,家父病逝后,门生故吏餽饷极多,只是小弟不曾受纳罢了。”刘基脸色暗沉,眼眶中泪水充盈,强忍着不让掉下。“父亲留下资产虽不多却也足够育我兄弟成人,是以收于不收关联并不甚大,不过是富荣一些罢了。”

“小弟不瞒兄长,本意为,此我兄弟三人生死于江东,年华还有长久,无须郁结于一时。吾欲谋立足于江东,需有贤名于江东,是以我等虽遭多难,婴丁困苦,然潜处味道,不以为戚,故吏餽饷,皆无所受。”

“江东大势孙氏已成,豫章恐无时日便要纳入孙氏掌控,我刘门不妄交游,门无杂宾,也是为了……安孙氏之心,减免祸害。”刘基几次口出孙氏时,眼神都是痛恨中夹杂着无奈、不甘。

“吾父病逝后,旧部本欲拥华子鱼为首,然其胆怯,不纳。三万部众流失大半,现今海昏、上缭尚屯有万余兵马。再华子鱼不纳后,曾来多封书信,欲举小弟为令,这事豫章郡中多有耳闻者。小弟虽不甘尽先父之仇,然家中还有母亲弟妹,哪敢有半点骚动。前些日子太史慈奉孙策命前来,小弟只能虚与委蛇且允且懦。”

刘宪心中很不是滋味,一个十四岁的孩子,没了父亲不说还要把心思用在人情世故上。轻轻的拍了拍刘基的肩膀,刘宪唏嘘道,“贤弟,豫章郡非久居之地,待愚兄祭礼叔父之后,咱们就伴往襄阳去。虽然叔父也曾与刘表交战,然我等皆是汉室宗亲,刘景升亦天下名士,前去并无阻碍。”

“前去襄阳?兄长也去?”刘基惊讶道。

“不错,我本意就是料理完叔父后事,便居家迁往荆州,我自然也去。”

“那河北……大兄处……。”

“哈哈,这点你无须担忧,我南下之日已于你那两位兄长言明。”叹了口气,刘宪无奈道:“河北大战将临,非久居之地啊。”

“河北大战?”刘基沉默了一会儿,咦声道:“难道是曹操?兄长避居荆州,莫非是不看好袁氏?”

“岂不就是他。”看着稚气未脱的刘基,刘宪说道:“公孙易侯将灭,袁绍一统河北四州,自然要提马中原。曹袁之战势在必行,我确实是不看好袁绍,此人非明主也。”

“大兄之事,你不必担忧,他只有脱身之术。”刘昭地位虽不高,可娶得毕竟是袁绍的嫡女,远不如刘宪自由自在。

今天到南昌的第一天,刘宪已经定下了大致方针,但他心中的小算盘也在哗啦啦的作响,只是时机还没到。

第二日,太守华歆登门,随后又是一大批携礼物前来拜见的门生故吏,甚至连在庐陵割据一方的僮芝也上了一封礼物。

一直到了过年,人来人往才稀疏了下去。

年年年尾接年头,一转眼,青梅果上已有了一丝黄色。梅子要熟了,好戏也要开场了。

第一卷下江南十九章时机已到

“出来了么?”刘宪手中捧着一张仅写着一个大大“喜”字的帙卷,面色淡然,而一双炯炯有神的眼睛里头激荡着无可抑制的豪情。

刘备脱困许都,不但意味着袁术即将败亡,也意味着曹袁官渡争锋前中华大地最激烈的一次碰撞的到来。自己可以行动了!

“忠叔”,刘宪轻呼一声,堂下一人转身走了进来,正是他的家将之首——刘忠。“传信给刘义,立刻动手。”

“是,公子。”听闻“立刻动手”四字,刘忠的脊梁犹的一挺,一股杀气透体而出。

刘宪的打算可以瞒着刘基,却不能瞒着刘忠这批家将,事情还是要靠他们去做的。

忠孝节义,中华自古以来的“四字美德”,在刘宪这里,与之相呼应的就是刘忠、刘孝、刘节、刘义,四大家将。

刘忠是东莱刘氏一门的老人,刘岱时期就是最可靠的贴身亲卫,年纪在三十五六,刘宪以“叔”称之。虽然不合这个时代的礼法,换来的却是刘忠一家三口男丁的死心投效。

刘孝、刘节、刘义,年纪都在二十四五,这三人排名没有前后,除了刘节是老底子外,刘孝、刘义都是他这五年来招揽来的贴心之人。

此次南下,四大家将有三人跟着刘宪,刘节却领着刘宪余下的二十余亲信护卫,护送着众人的家小,另走一路,取道去了荆州。那里面就有刘忠的两个儿子——刘廉、刘信。

来到南昌也有四个月来,陆陆续续的消息不停的汇总到刘宪这里,慢慢的整个豫章、甚至是半个江东的局势都清晰的显应在他的脑海。

要想实现与刘备会师徐州,那就必须踢开庐江刘勋这块绊脚石。而想踢开这块绊脚石的不仅是刘宪一人,还有江东的小霸王——孙策。

孙策恨荆州入骨,久有西征荆州之意。庐江刘勋就是挡在他去路上的一块石头。

刘宪知道,在不久之后袁术败亡之时,数万残军败将都会投到刘勋手下,届时其实力大增,发兵江东也不是不可能。这样一来,更会引得孙策瞩目。

大碰撞的两个中心点,一在刘备(徐州),二在孙策(江东)。

自己现在要做的就是在孙策做好准备前,拉出一支兵马来。刘宪很清楚自己需要做的是什么,对象也很明确,这些他已经算计好几个月了。

现在时机已到,是动手的时候了!

三天后,一封密报传到刘宪手中,上面只有两个字——得手。

隔了一天,一道消息让整个南昌城为之沸腾。“海昏王彬、樊裕遇袭,王彬横尸当场,樊裕重伤不能理军。”

海昏,刘繇旧部屯地之一,有军士五千余人,分为三部。分别有军司马张兰、樊裕、王彬领首。其中王彬实力最强,人马近两千众。

海昏都尉由张兰领职,盖因其为刘繇麾下大将张英之侄。而樊裕则刘繇部将樊能的同乡,甚得樊能信赖,后跟随刘繇。(海昏都尉以及上缭都尉皆是华歆私授之职,不得朝廷认可。)

刘繇同孙策连场大战,手下大将尽数战死,待笮融杀薛礼、朱皓欲图豫章叛乱之后,其手下已无大将。军中职位最高的便是军司马,不要说是将军,就连校尉、都尉都没有。

同海昏的情形相同,上缭拥兵六千,兵马有五部之多,各占一地,互不统辖。好在当年为平笮融之乱时,刘繇调集了豫章二十七县库存的几乎所有粮草,上缭、海昏二县驻军虽多一两年内却还不用担心粮草短缺。

王斌、樊裕二人遇袭之事,短时间内就传遍了整个豫章郡,重重矛头直接指向了毫发无伤的张兰。

谁得利最大,谁就最有可能做这件事。这个道理不只是现代人明白,古人也精通其道。特别是张兰此人缺少智谋,事发的第二天就要兼并王彬部众,激起了王斌、樊裕两部军士的强力抵触,几乎引得全城大乱。也更一步做死了他的嫌疑。

局势震动,不但是海昏一地,就连旁近的上缭也是一片风声鹤唳,五部兵马刀枪在手,各自戒备。原本刘繇余部一致对外的局面,霎时间就被瓦解。

分蹦离散似乎是在所难免的了。

这个局面应该会引起有心人的触动,刘宪阴阴一笑。事情就是他搞出来的,严令、李达两名箭术好手完美的执行了他的计划。为的就是把刘繇旧部搞得人心惶惶,分蹦离散。

那王彬、樊裕以及张兰也是大意惯了,认为海昏城受他们掌控,三人相处的也算平和,是以对自身安全的防卫就不太注意了。

每天不住军营,而是回到三人在城中的墅院,路线也极为固定。

想一想,在闹市之中,骑在战马上的王彬、樊裕会有多么显眼,让严令、李达去办这事简直是轻而易举。

而之所以杀王彬,重伤樊裕,但留下张兰无恙,那也是有原因的。经过刘宪的几多探查,王彬已经暗地里同太史慈有了来往,这样的人刘宪又怎会留下他。

樊裕是樊能的同乡亲信,但毕竟不是血骨之亲,虽然现在并没有同太史慈有所联系,可要是是事发突然惊慌失措下万一做出一点糊涂事,求到太史慈那……刘宪岂不是亏大了。

即使有一丝可能性,也要把它截断。

而留下的张兰,他是张英的侄子,张英又是被孙策部下大将陈武一枪刺死的,自然不可能投到孙策那里。至少同樊裕相比,他更不可能投效孙策。

这等局面,岂不是正好自己混水摸鱼。刘宪心下暗咐道。

“忠叔,令刘义启动第二步,最短时间内把张兰、樊裕拿下。给陈希明说,只要他能控制住局面,本公子亏待不了他。”顿了顿,刘宪一挥手道:“先给他五十金。”

“是,公子。”

陈希,王彬心腹,但生性贪财,却又爱惜家小,手下有兵马六百余人。

早在一个多月前,刘义就同陈希搭上了线。有金子,又能威胁到他的家人,刘宪不愁陈希不为自己办事。

第一卷下江南二十章扯虎皮

海昏,城南军营。

军营大帐,张兰阴沉着脸眼中怒气澎生,他座下左右各列坐着二人,右手当一人做文士打扮,余下三人皆是赳赳武夫。

“如今局势嘣荡,我军处境极为不利,你等有何妙策,可助我脱困?”张兰话是对四人说的,可眼睛盯得只有那文士一人。

这文士姓徐,名言,草字子操,乃是吴郡人氏。早年在张英麾下掌管钱粮文书,张英死后倒也没有另找门路,一直随着张兰到了豫章。是以,现在他是极得张兰信任。

徐言左手正捋着自己胡须,闻言顿时一停,缓了片刻,这才面带踌躇的道:“将军,子操思虑几日也思得些眉目,只是……说出来恐将军疑我别有用心。”脑子中不由的想起前日家中来客,就凭张兰的资质怎能逃得出人家算计?“良禽择木而息,良臣择主而侍”,自己不过是讨个活路罢了!

“先生何出此言”,张兰脸色先是一喜,继而有些迟疑,但转眼间还是选择相信徐言。“但有所言,兰无不听从。”

暗叹一声,张兰面色变化可是尽入徐言目中,清了下嗓子,徐言说道:“将军,如今不但海昏局势紧张,就连上缭也是人心惶惶,万军之众似要一触即散。而此刻太史慈若是挥师南下,那我军可谓是毫无还手之力!”

“是以,此要紧时刻需求一能稳定军心,使万军安然之人。纳其为首,放于明处,置于众军之上。”言语间,徐言一直在观察这张兰的神色,发现此时的张兰对自己竟已经有了丝丝杀意。心中黯然之余,愧疚却也少了几分,徐言接着说道:“将军,如今局面危机,城中内战一触即发,不说是并王彬所部,保存实力才是头等之事。”

“请出这人为首,以其之名立下约定,众军互不攻杀,违者,共讨之。”同张氏叔侄共事多年,对他们的脾气徐言摸的是一清二楚,语言拿捏的丝毫不差。

果然这以后一句话一出,张兰的杀气立刻消于无形之中,“先生之意,是拿他做个摆设?”

徐言微微一笑,回道:“乱世之中兵权最重,难不曾将军愿意听其调遣?那樊裕以及上缭诸将的心思,与将军又有何异?”

“将军兵权在手,不从其调令他又能奈之如何?是以,与将军而言并无害处,而先提出之意,反倒还能洗脱刺杀污名。”

张兰沉默了小会儿,继而拍手而起,“本将这就去信于那华歆。”

徐言听罢,立刻摆出一副吃惊的摸样,连道:“将军,怎要取信于华使君?”

“这不是先生之意么?”张兰也有些惊愣,他却是以为徐言是要他捧出华歆的。

“子操所言之人乃是刘家子,岂是华歆这无胆之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