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三国骁将-第3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虽然有些曲折,却也还是顺着大势而去。

当然了,刘宪是不用了解这些的,他自己本身就是一个不定因素。

因为现实已经在发生着改变。“历史上”这个时期,庐江是江东的囊中之物,掌控在吴军手中。可现在,庐江却是由刘宪领兵坐镇,归在他们的死敌荆州刘表帐下。

假如没有刘宪镇守庐江,那么丹阳再乱交,在刘表眼中也是一块被围在敌军中间的飞地罢了。他是不会因为这个不可能实现的目的,就把自己的治中派过去的。除非荆州军能早一步攻占豫章,那样的话倒还有试一试的可能!

邓羲不到宛陵来,妫览是早死一个月,但现在他到了宛陵,身为荆襄名士,邓羲是不可能容忍妫览的胡作非为的。

妫览好歹也是举孝廉出身,在外面混没一个好名声可是不行的,所以,他心中再急,邓羲面前他也要继续忍下去,直到邓羲离去……

或许同原先的相比,大概唯一没变的就是妫览、戴员依旧是联系上了许都,等来了扬州刺史刘馥。

在曹操这条更粗的大腿面前,刘表灰溜溜的败退。

而产生的唯一后患就是刘宪,不击败程普的那万余水军,刘宪就过不了大江,可想击败程普的水军并不是靠皖口水军就可以办得到的。

这个麻烦还是需要刘表来解决,而刘宪,他此刻面临的问题就是如何拿下宛陵城。

宛陵城中驻扎的原有一万丹阳郡兵,只是几次内乱之后,清洗、火并、逃散,如今城内剩下的只有五六千人而已。领兵的就是刚刚立下大功的孙高、傅婴。

两个无名下将,带着五六千军心散乱的残兵,他们怎能挡得住刘宪。

没再去想什么计策,以往内用不着去想。除了撒出去百余探骑与四周外,刘宪第二日面倾兵于城下。

跨马击鼓,齐势奋兵,流矢如雨,兵勇如潮。

强攻猛打,面对宛陵城,刘宪没有一丁点的回避。

硬碰硬的结果是——当天下午刘宪稳坐宛陵城中。

城破前,孙高、傅婴载着徐氏和孙翊的儿女,在一群精兵亲卫的拥簇下自东门逃去。

好运气啊,刘宪一路感叹着进了宛陵,而让他惊呆的一幕出现了,跟自己重职的孙河竟然死了。

这家伙是太过自大了,以为在江东地界没人敢忤逆与孙家,所以在得知孙翊死讯后,自己一个人不假思索的就快马跑了过来,准备喝问妫览、戴员二人护卫不周,却是白白送了条性命。

却是够点背的!

应该幸运,这一段对于普通士兵来说据实实在太乱了些,孙高、傅婴不但不能完全掌控部队,甚至自己重点安排下的措施都没有实现。

派去的士兵多数撒丫子跑了。在宛陵府库里,刘宪得到了足够他两万人一年吃喝耗用的军资粮草。

手中有粮,心中不慌,刘宪一边派人向泾县运送军资粮草,一边时刻准备兵发牛渚。

说不定,这秣陵、京口,自己还真的能进去逛一逛呢!

第二卷横锁江淮七十六章打草惊蛇

黄祖、张允”,看了手中的这封刘表亲笔信,刘宪感到自己肚子里的火气在越烧越旺。“刘先生,就请下去歇息吧!”摆了摆手,刘宪实在没兴趣在这个时候跟他废话。“靠着两个废物,老子还不如自己往西边杀呢!”

刘表真的是很看重刘宪,在得知他被困在大江南岸之后当即下令黄祖、张允率夏口水军来援。同时遣从事刘先送来了一封亲笔信,信中除了交代一下关切之情外,就是向刘宪保证,定会派大军前来,给他打通退回庐江的水路通道。在结尾处更是很露骨的对他说,如果大军不可挽回,千万要保重自己……

刘宪不是傻子,他知道这一次刘表下了不小本钱,对自己还是相当够意思的。可让他无语的是刘表派来的人选。

老天,竟会是黄祖和张允,这不是玩我么?

就算是苏飞,也比这俩人靠谱。如果唤作三四年前,黄祖还算有些作为,可现在他就是一个被吓破胆的兔子。至于张允,不说也罢!

三天前,刘宪撤军回了宛陵,向东打不动了。孙高、傅婴的溃军联合牛渚的五千精锐之后,在孙河之子孙韶的带领下向后撤到了秣陵。虽然此时的秣陵不过是一座普通的县级城市,但因为先天地利优势,刘宪只能望城而回。

城内有七千人驻守,2:1的优势,他拼不起。

直接放弃了牛渚、当涂等县,刘宪把部队缩到了芜湖、宛陵、宣城、泾县一线,必要时刻他会放弃泾县、宣城,把部队直接缩到芜湖、宛陵一线。

没什么可怕的,眼前还有一汪烟波浩渺的丹阳湖给自己顶着,除非用水军,否则江东军只能从两头来进攻,而不可能来个中间开花。

孙权已经回师了,从吴郡、会稽调来了不下五万军队。拜孙家上两代威名的福气,刘宪撒出去的数百探马、细作的效率降低了一半还多。

这一片地盘,民心向孙。

只能从诸多乱七八糟的情报中大致估摸江东军的动向,这样睁眼瞎的情形让刘宪很不习惯。

黄祖、张允接到刘表军令已经大半个月了,两万水军现在还在三江口修水寨,看样子没个十天半个月是到不了皖口的。至于什么时候能够迫退程普,鬼才知道。

不过能在三江口修水寨,也是江夏水军的一大进步了,自从沙羡大败之后,江夏水军已经有几个年头没在这一片转悠了。

这两天刘宪一直有个很可笑的想法,他在怀疑——刘表那封信中的最后一句。说不定,这句话才是他的真心话!

自己坐领淮南,手下兵马将近五万,长年置于麾下,刘表真的就没一丝戒心?这一次要是能借孙权之手,灭掉自己两万兵马,对他可是一举两得的好事。

既可以有借口向淮南掺沙子,也能借此消磨一下孙权。

而更让他感到可笑的是,从孙权回师的速度上看,刘宪也有权利认为——孙权根本就不在意他这个三弟,这件事甚至就有可能是他有意放纵的。

山越自然不是一个能轻松打发的了的主,可是只要孙权愿意,留守京口的张绍等人完全能从吴郡抽调出一支万余人的部队来。

不需要接战,刘宪认为根本就不需要接战,只要这一万人马能够站在宛陵城下,一切就ok了。

不是么?

虽然被绞进了一潭浑水,可刘宪也不是没一点收获,比如说——孙策的继承人选。

孙权坐领江东,这是太正常不过的事情了。

刘宪没有一点的怀疑,可让他万没想到的是,张昭,“内事不决,可问张昭”的张昭,他心中的第一人选竟然不是孙权而是刚刚死去的孙翊。

而且赞同这一观点的并不仅是他一个,而是相当的一批人。

竟然有这等的趣事,在联想到孙权回师时的拖拖拉拉,不能不让刘宪产生联想。

设身处地的想一想,如今的局势还在孙权的掌控之中,自己虽然占据了大半个丹阳郡,可对江东孙氏政权的威胁依旧是零。

只能说是一个搅屎棍罢了。

“呵呵”,不觉的摇头笑了笑,“都这个时候了,还有心情想这个?”

@@@@@@@@@@@@@@@@@@@@@@@@@@@@

天色刚刚见亮,连连的号角声响彻军营。

埋锅造饭,整兵备马,一切妥当之后,刘宪率一万精锐出了宛陵城。

自己有两万人马,四座城池,可自己手下只有陈兰一将军,真不知道是悲哀还是……

虽然对黄祖、张允万分没信心,可刘宪已经要完成自己的任务——给江夏水军争取时间。

拖着江东军,他们晚一天到达宛陵城下,水道的打通就多一天时间,自己也能多一丝撤军的希望。

虽然这期间会损失掉相当一批人,可要是等到江东大军围城,届时想撤出去人马死伤会更大。单是断后的兵力就不会是一个小数目。

陈兰被调往芜湖,泾县直接弃守,宛陵、宣城各有邓羲、刘宪看守,虽然他们是文官,可这个时候也只能这么办了。

刘宪现在丹阳打听出一丝消息是千难万难,可江东军想要了解刘宪军的动向却是方便了许多。

丹阳郡内的士族豪强当然是倾向于孙家,刘宪的举动虽然没被他们摸得一清二楚,可一条条情报也大大方便了周瑜作出判断。

刘宪由宛陵出广德,兵锋指向目标明确,那就是对孙家颇有象征意义的乌程。

中国爵位都是有一定讲究的,如他自己的安丰亭侯,前两字——安丰,指的就是汝南郡内的安丰县。

关羽闻名于世的汉寿亭侯,汉寿同样是县名。孙权的老子,孙坚孙文台,官拜破虏将军、豫州刺史、乌程侯,封地假指的就是乌程县。

这个地方队孙家意义非凡!

“将军,咱们这样出兵是不是太冒险了点?江东局的具体位置咱们还不清楚啊?”丁封很不解刘宪的决定,但久随刘宪身边的他却坚信刘宪这样做定有这样做的道理。

“呵呵,咱们是还不知道他们的位置,可我敢打赌,到不了乌程,他们自己就会蹦出来!”

第二卷横锁江淮七十七章伏击贺齐

“孙静,三千人,富春→乌程,现到永安,据乌程半日路程。”

“贺齐,五千人,孙权先锋,现到余杭,据乌程两日路程。”

“黄盖,八千至一万人,已到阳羡,据乌程不到两日。”

“孙权,三万余,会稽境内。”

“周瑜,人马不详,估计在一万人以上,出丹徙,去向不明。”

一个个相应的红点被标注在了眼前的地图上,就像刘宪说的那样,随着乌程警报拉响,一支支去向不明的江东军也渐渐地映入了刘宪的眼睑。

抛去孙权、周瑜两军外,刘宪首当其冲的就是孙静、贺齐、黄盖三支兵马。

孙静是孙坚的小弟,孙权的叔父,早在孙策坐领江东时期就淡出了人们的视线,回老家富春养老不出。但显然这次是由不得他了,乌程县地位太过特殊,决不允许落到刘宪手中。虽然他的人马最少,然距离乌程也最近。

以这人的秉性,万不会傻到同自己野战的,进入乌程固守待援才是他的目的。

有他这个孙氏柱石坐镇,配合城中的兵将后,完全能拖下去。

“黄盖、贺齐,阳羡、余杭。”放下手中的地图,一股杀机从刘宪眼中冒出。“德乾。”心总盘算打定,他立刻招来丁封。

“末将在。”立在不远处的丁封闻言立刻小跑到跟前。

“我给你三千人,去取长兴,然后你依托吕山虚张声势,要做出我军主力齐聚于此的架势来,一定要让黄盖信以为真。”

“末将明白。”

“只需两天就可。若是被黄盖看破,你就领兵撤到乌焦山,守住通往广德的大道。”伸出手指,刘宪一边说着一边在地图上指指点点,尽量让丁封看得明白。

“将军这是要去打贺齐?”一万人马,丁封自己领三千,那余下的七千,自然是要对付贺齐了。“可是贺齐所部都是江东精锐,人马又有五千之众,我军并不占太大的优势啊?若是两败俱伤,那还不如……”

“呵呵呵”,拍了拍丁封的肩头,刘宪摇头笑着说:“两败俱伤?我可不想这个时候来个两败俱伤。现在不是阵战的时候。”随即一指地图上位于乌程西南角的那块虚影,笑道:“这里,我准备在这里设伏。”

手指再向下挪了一点,“这里算是余杭、乌程的中点地段,贺齐十有八九会在这里安营扎寨,第二天上路行不多久就会经过渉漾。频临水泊,又是山岭起伏,贺齐所部只能拉成长长的一条线。到时候……”

渉漾是余杭、乌程之间最大的一个湖泊,北岸和东岸有一条狭长的平地夹在湖水和丘陵之间,连同乌程、余杭两地的官道就是沿着这条平地向南伸展的。

行军打仗是离不开地理的,刘宪派出的探马、斥候虽然不能准确的打听到江东军的方位,却碍不住他们看清地理地势。刘宪早就将这里的地形了解清楚,所以他才有意在这里设伏。

更命丁封虚张声势,以遮掩黄盖、孙静的耳目,在阻碍黄盖部南下的同时,也让孙静“看清”敌军所在。他就不信了,就这百十里路,孙静会不与贺齐联系。

于傍晚时分进入这个沿湖平地。

刘宪也没有浪费时间,立刻就命全军分散在沿岸的丘陵上过夜,严令不得生火点灯,不得有声响。这是一个不小的陷阱,就等贺齐自投罗网了。

于刘宪盘算的差不多,贺齐领兵急行一路,赶到渉漾时天色已经完全黑下来了。见这一段的路径狭窄,夜间难以通行,他便下令全军在丘陵地带的外面结营过夜,等待天亮。并在当晚见到了孙静派来的信使,得知刘宪折军北上拿下了乌程、阳羡之间的长兴,此刻正屯兵吕山应对黄盖时,紧张的心情顿时放松了下来。

只要乌程不失,一切大吉。

第二天拂晓,全军用过饭食,贺齐督促全军继续上路。虽然乌程安然的消息让他大松了一口气,可他却不愿放过刘宪。黄盖督军南下,自己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