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梁父岩、抱膝石等名胜古迹。在武侯祠的右前方有石牌坊一座,额上刻着“古隆中”三字,柱上刻着一副对联,即:“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草庐亭下,有明嘉靖十九年(540年)石碑一座,碑身大书“草庐”二字,有诗云“大梦谁先觉?贫僧我自知。草堂春睡足,窗外日迟迟。”此中的“草堂”即指此地也;三顾堂两厢碑廊上嵌有诸葛亮部分遗作,如《隆中对》、《梁父吟》、前后《出师表》等石刻及名人题诗题记。登高俯瞰这古隆中,但见四周群山环抱,松柏参天,溪流萦绕,景色佳丽,实乃是娱乐、休闲、游览、观赏的名圣(胜)古地。爱好山水的游客怎不望之兴叹而一览为快呢?还望各位有机会你也可以去瞻仰一下这名圣古地,去缅怀一下先人的古迹和自然风光,也不枉来人世间一遭!
古隆中
古隆中
草庐遗址
古隆中位于襄阳城西3公里处的群山中,是一个以诸葛亮故居为主体的襄樊市近郊文物风景区,总面积2平方公里,景区内有隆中山、乐山、大旗山、小旗山及其所属的谷地。主峰隆中山海拔306米,起伏盘旋,势若蟠龙;隔谷相望的大旗山,一头高昂,一头缓缓下垂,型如卧虎;山上茂林修竹,郁郁葱葱,望之巍然深秀;山下泉水、池塘、山涧小溪流水潺潺。
古隆中为主景区,她有丰富的人文景观和优美的自然环境。“山不高而秀雅,水不深而澄清;地不广而平坦;林不大而茂盛。”罗贯中在《三国演义》中对古隆中这样描述。今天的古隆中的自然景观似乎变化不大,只是增添了许多纪念性建筑,还有庭院深处那四人径围的古桂树,每当8月,满树金花,芬芳沁人。
三国时诸葛亮的故居
诸葛亮(8…234),字孔明,山东琅邪阳都(今山东沂南南)人,我国三国时期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十七岁随叔父诸葛玄到襄阳,隐居隆中,躬耕苦读,留意世事,被称为“卧龙”。历史上著名的“三顾茅庐”和“隆中对”也都发生在这里。隆中诸葛亮故居是纪念诸葛亮的重要地之一。自从西晋镇南将军刘季和于公元304年到隆中为诸葛亮故居立碣表里以来,历代人们都把隆中的一切遗迹视为珍贵的文物古迹,陆续修建了武侯祠、三顾门、三顾堂、古柏亭、抱膝亭等纪念建筑;又把诸葛亮的一些重要遗迹定了名称,如躬耕田、小虹桥、六角井、抱膝石、梁父岩、半月溪、观星台、琴台等,逐渐形成了以隆中十景为主体的隆中风景文物区。
在隆中的山林中有大量的诸葛亮、刘备、关羽、张飞留下的遗迹和历代修建的纪念建筑。每处遗迹都反映了诸葛亮的重要活动,或反映了历史上的重要事件,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现保存和修复的纪念建筑面积共占地十三亩(不包括庭院),有庄严的殿堂,有依山傍水的亭、廊、楼、榭,建筑风格朴实,具有浓厚的鄂西北民居风味。武侯祠始建于晋朝,隆中文物风景区的形成,距今已有一千六百多年的历史。隆中诸葛亮故居,现是湖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和风景名胜区之一。
当然,在这唐末五代十国的乱世之初,耶无害所游览观光的古隆中尚无上文所描述的恁多古迹名胜。但是,至少还可以说,至此的名胜古迹有的是已经有了,但此后年代里在此所增建的名胜之地,耶无害那是自然无从一饱眼福。然而,谁又能知道他此时此刻的心中会不会想像得到这古隆中在千年后世之后又会变成什么样子?
耶无害在这古隆中逗留了好长一阵,尚觉未饱眼福,但是时近午时,他感觉腹中饥饿,便只好上马行路,直奔襄阳城池。
说起这襄阳城,在如今湖北省襄樊市区汉水南岸。它南跨汉沔,北接京洛,地处要冲,水陆交通方便,自古为兵家必争之地。春秋时为楚国之北津戍,东汉末为荆州牧治所,可想而知其地理位置的重要性。其城郭建置历史悠久,至元朝末年城垣大部分被战火摧毁,至明朝洪武初年,又于旧址重新修筑。其城高约8米,周长6公里,四面六门,四角都建有子城,各为角楼,此后虽屡建屡修,但仍然保持着明初旧制。如今全城轮廓尚存,尤其以北城垣保存最完整,清代重修的小北门城楼依旧耸立城头,重檐九脊,古貌犹存。登楼远眺,北临汉水滔滔,碧波萦带;南望岘山,岗峦连绵,城廓街市,尽收眼底。其西南楚山如屏,群峰列峙,一揽天然之胜。其西北角有子城,名“夫人城”,相传为晋代朱序之母韩夫人所筑。东晋时梁州刺史朱序镇守襄阳时,前秦苻丕来攻,朱序之母韩夫人登城巡视,见西北角城垣防守薄弱,遂领女婢及城内妇女于此斜筑新城一段,后来此角果然被攻破,幸亏依赖新筑之城垣,方才得以击退攻城之敌,时人因此称这段城垣为夫人城。时至明初又在此扩建子城,长24。6米,宽23。4米,上嵌石匾,镌刻“夫人城”三字,其下嵌有古碑数通,其中同治年间树立的石碑,上面刻有“襄郡益民胜迹夫人城为最”等字样。
此时此刻,耶无害已下马步入襄阳城西城门,来来往往的人群,使他顿觉耳目一新,更闻到一股新鲜的风土人情。他感觉这里的百姓异常的亲切,仿佛是自己的故乡,就象令人心向神往的世外桃园一样,毫无“独在他乡为异客”的孤独、寂寞感。很快,他找到一家命曰“沉香客栈”的处所,开始休息整顿,打点行装。所谓“梁园虽好,非久恋之家园”,这里虽然如故乡一样的亲切近人,但是他毕竟还是一位游子,一位过客,前方还有更多更漫长的路在等待着他。
故此,他在“沉香客栈”仅仅休息了半个时辰,便又继续上马赶路。经过一天一夜的行进,他已经跨过汉水,进入河南境地,穿过新野,由经邓州,一直来到了南阳城。说起这南阳城,乃是名人辈出之地,名医张仲景,东汉科学家、文学家张衡,蜀汉丞相诸葛亮,不胜枚举,竟然都出在这小小的南阳城!
在河南南阳城西的卧龙岗,蜀汉丞相武乡侯诸葛亮曾经躬耕于此;后来他又随叔父去了湖北襄阳,隐居隆中,躬耕苦读,留意世事,被称为“卧龙”。三国时的徐术(庶)…徐元直曾经指点刘备说“卧龙凤雏得一而可得天下!”这“卧龙”即指诸葛亮是也。在四川成都南郊,占地面积37,000平方米,也有西晋末年十六国成汉李雄为纪念三国蜀相武乡侯诸葛亮而建的武侯祠。诸葛亮,生于公元8年,卒于234年,终年54岁,字孔明,山东琅琊郡(今山东省沂南南)人。至于这诸葛亮到底是何地之人,中原之大,何需再争个所以然么?
在这河南南阳城西的卧龙岗,为纪念三国时蜀汉丞相武乡侯诸葛亮,唐、宋时都曾为他建祠。至元初又遭兵火焚烧,殿宇被焚毁,大德年间重修。清康熙时,南阳郡守罗景在祠内发现前人题咏“卧龙岗十景”的石刻,曾据此在祠外重建了半月台、老龙洞、野云庵、草庐、小虹桥、抱膝石、躬耕亭、古柏亭、梁父岩、诸葛井,与武侯祠的山门、大殿、清风楼、三顾堂、关张堂、石牌坊相映衬,构成雄伟壮观的古建筑群。祠内碑刻很多,其中岳飞书写的前后出师表,书法洒脱俊逸、引人入胜。祠东南隅有台,传说为诸葛亮读书处,西南有龙角塔。至新中国解放后已将西院辟为博物馆,并在东部新建了汉画馆和汉碑亭。这卧龙岗是汉画像石墓比较集中的地区之一。据说徐州也是其中之一。此地画像石早有发现,解放后又有大量出土。这汉画像馆建于937年,这一年不正是日本鬼子疯狂侵略中国的年头么?搜藏画像石二千三百余块,并将发掘的汉画像石墓迁至馆内复原陈列。汉代画像,内容丰富,有历史故事、神话传说、舞乐百戏、天文图像、珍禽异兽等。其画像采用浅雕加施阴线的技法,注意画面的磅礴气势,给人以粗犷、古朴、奔放之感,在汉代艺术史上具有重要地位。作为一个说书讲艺人,我只能把卧龙岗的情况介绍到这,希望能给旅游爱好者提一个简略的“小说旅游路线”;至于书中男主角耶无害经过此地是看到的什么样子,那也许只有他自己最清楚。
在这南阳城东关温凉河畔,有座医圣祠,就是为纪念东汉名医张仲景而建。仲景名机,生于公元50年,卒于公元29年,南阳郡人。此人医术精湛,著作甚丰。后人收集整理的《伤寒论》和《金匮要略》尤为著名。这医圣祠分正偏两院,正院有山门、中殿、两庑,偏院有医圣井、医圣桥、素问亭、内经楼等。大门左侧立有“医圣张仲景故里”碑,大门内0米许即为张仲景墓,墓前立“东汉长沙太守医圣张仲景墓”碑。墓后有中殿、大殿,两侧有廊庑各三间。解放后,大加修葺,并设立张仲景纪念馆,陈列出他的生平和医学成就。
再说到那东汉时期的科学家、文学家张衡,他生于公元78年,卒于公元39年,字平子,南阳西鄂人也,即今天的南阳县石桥镇人。乃是青城山天师道教主张道陵之子,教主传于张衡,称嗣师。衡死,再传于道陵之孙张鲁,称系师。张衡死,其墓便造设在今天的南阳县石桥镇。墓冢周围是砖砌甬道,并有围墙,栽植苍松,花木芳香。墓前有“汉征尚书张公平子墓”碑,已是长眠于此八百又千年的一烈英魂!
南阳城的传奇名人和事迹咱们就只能介绍到这,而男主人公耶无害也仅是在此逗留了一天一夜,便于第二日继续向平顶山和许昌方向进发。
许昌,乃是东汉末期曹魏故都,据说汉献帝刘协与曹操“许田射猎”的故事即发生于此。至后来建安五年,即公元200年,曹操东征俘获关羽,拜为偏将军,并以礼相待,赐宅院一府。关羽则把一宅分为两院,皇嫂住内院,自己住外院。他秉烛夜读《春秋》的地方便被后人命之曰“春秋楼”。
这是许都历史事迹的点滴,耶无害久已从史册上查阅过。可喜的是,如今他亲临故都,便可以一览无余地瞻仰地番千古圣地。他徘徊游观在一片碧水湖畔,只见堤岸花柳掩映,水中鱼戏莲藕,甚觉是情趣盎然、心旷神怡,简直可以令他留恋忘返。但是,他尚未抵达许都故地,所以他不得不决意离开这令人迷恋的风景秀地,准备去瞻仰古迹!
经过寻问过往行人,耶无害终于摸索到了曹魏故城。但是令他遗憾的是,原城已毁,仅存遗迹。其内城系皇城,宫殿遗址,历历在目,砖瓦残片随处可见。外城约5公里,蜿蜒起伏,状如小丘,据说这里迭压着新石器时代至秦汉前历代的文化层。其城内原有汉献帝庙,今已不存。城西南隅有毓秀台,高5米,广200平方米,乃是汉献帝祭天地之坛。台西5公里处有汉献帝墓,南有张、潘二妃墓。城北6公里许,五冢巍然高耸,是伏皇后五姊妹墓,俗称五女冢。古城西北里许有张飞庙,庙在隆起的高地上,庙中有风雨台,气候阴晴变化,石上干湿分明,以此可以观测气象,真乃自然奇观!古城北5公里许田村有射鹿台,清人滕子胡石刻尚在。三国时汉献帝与曹操“许田射猎”的历史故事即沉迹于此!
耶无害牵马寻望着这些历史的陈迹,心中不免升起一丝丝的寒酸和遗憾。古往今来,世代更替,昔日的繁华都城,如今还不是成为荒城一座?所谓“古今将相在何方?荒冢一堆草没了。”何时何日才能再使之熠熠生辉呢?
耶无害正在寻思之间,突然一阵轻脆的铃响和蹄声惊动了他,伴随着这轻脆的铃响和蹄声,只听有位老者唱道:“信言不美,美言不信。善言不辩,辩言不善。知者不博,博者不知。圣人不积,既以为人,己愈有;既以与人,己愈多。天之道,利而不害。圣人之道,为而不争。”
这声音由远及近,浑厚有力,仿佛天来之音。等到耶无害转过身,只见一位倒骑着黑色小毛驴的干瘦老道正手持拂尘还在哼呀哼呀地吟唱不停!见这情形,耶无害顿时想起八仙之一的张果老,难道这位老神仙真的下凡了?
耶无害正在犹豫之际,老者已行至面前,他微闭着两眼,早已望见耶无害。看到耶无害惊奇的目光,老道一甩银丝拂尘,小毛驴顿时嘎然而止,只见他向耶无害问道:“年轻人,你可知我所唱?”
闻听老者相问,耶无害立即恭敬地回答道:“如果我没有说错的话,长老所唱的是《道德经》第八十一章!”
“嗯!汝子可教!可否扶我下驴?”
“当然可以!”说着,耶无害便近身试欲搀扶,却没料到那老道一甩拂尘将他打了个踉跄。
“嗯!就是武功太差!还没拜师学艺吧?”
看来这老道是在有意试探,还要教他武功呢!耶无害不禁心中一喜,赶忙回答道:“晚辈奉家师之命出外游学,但却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