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南宋不咳嗽-第6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配合软三角帆和球帆一起用,在没有增加太多重量的情况下,这种硬帆和软帆联合的帆具,让掠食者号变得更灵活、更快捷、更便于操作了。如果洪涛想,他甚至可以一个人驾驶着这艘17米长的帆船出航,它的性能已经快赶上后世那种利用电力驱动升降帆的玻璃钢巡航帆船了。

对于这个试验结果洪涛非常非常得意,或者说他很自豪。硬帆优于软帆,从某种意义上就说明了中国人还是很聪明的嘛,咱哥们就不用你们西方人的软帆,你能怎么滴吧!

可是吧,科学就是科学,西方人在很早就了解中国硬帆了,为啥他们都不用呢?难道说他们也和洪涛一样,是个民族主义者吗?不是,就算有,也不会全欧洲都是。其实欧洲人是很谦虚的,他们连世仇阿拉伯人的技术都愿意去主动学习,甚至偷学,没有理由如此抵触远在东方、和他们毫无冲突的中国技术。之所以不学,肯定是有原因的,这个原因是技术层面上的,和意识形态、民族无关。

事实给了洪涛一个大嘴巴,当更大、更高的硬帆挂上了新船的桅杆之后,他还没升帆出航呢,就有点傻眼了。这面帆有点沉!它的重量是900多宋斤,换算成公制的话有一吨多了。为啥这么重?因为硬帆上面和雨伞一样,是要有帆撑固定的。十米宽、二十多米高的硬帆再用鲸须当帆撑显然不成,甚至连竹子都撑不住,只能用木料,太细了还不成,再加上鱼皮、绳索、滑轮组,就这更重了。

如果光是重点,洪涛也就忍了,但这面帆挂上之后,新船的速度只能达到3节多点,把副桅杆上也挂一面15米高的副帆之后,航速依旧超不过5节,再升起前三角帆和球帆,满侧风的情况下也就7节多点。

“哎……不实践就没有发言权啊,卡尔,风速多少?”洪涛站在新船的后艏楼上,看着这两面精工细作得和工艺品一样的大帆,无奈的摇了摇头。向卡尔询问风速只是一种心理安慰,就算不问,也不看桅杆顶上的风速计,光凭脸上的感觉,此时的大概风速他照样能大概判断出来。

“4级左右,大人。”卡尔自打一上船,就看出洪涛不太高兴了,为什么他也明白。与掠食者号、捕鲸者号相比,这艘新船高大威武,但太慢了,连他都不满意,洪涛能满意才怪了。

“嘿!快躲开!躲开!快啊……跳海!”突然,洪涛瞪着小眼睛冲着甲板上那些正在操作风帆的水手喊了起来,真是声嘶力竭,一边喊还一边跳着挥舞双手。

“咔嚓……咣当……啊……”卡尔还没搞明白洪涛犯了什么病,只觉得头顶一阵乌云压了下来。随着一阵刺耳的撕裂声,主桅从中下部断了,二十多米高、大腿粗细的木杆斜着拍向了船头,两名还没听清楚洪涛在喊什么的水手瞬间就被桅杆带着帆砸倒,整个甲板上绳索乱飞,很多水手都跳入了海中,用两个字儿形容船上的情形,就是悲惨!

一死一伤,这就是洪涛的野望!不尊重科学一般都是这个后果!死的人还是翁家唯一一个小孙子。虽然翁家人没有指责洪涛一句,也没用仇恨的眼光看他,只是哭泣着把那个刚刚17岁的尸体埋在了东边的小山坡上,但洪涛还是觉得她们的哭声就像是对自己的审判。如果是在战争里有人死了,哪怕是泊蛟战死,他也不会这么内疚。

“伢子,这不怪你,每年疍家人都要死,如果不是有了你,他说不定早就死了。”荣老头还是那么沉静,说出来的话一点感情色彩都不带,他不光是和洪涛这么说,和翁家那些孤儿寡母也是这么说的。

“这不一样啊……晚上我去给翁婆婆一家道歉……温伯,拆船!”洪涛都没好意思去翁家参加葬礼,一个活蹦乱跳的小伙子就这么没了,原因就是自己想试试……

“啊!拆、拆船!不能啊,大人!这不是船的错,它是艘好船啊!我去给翁家磕头!我把我孙子过继给翁家!不能拆船啊!”温老二一听洪涛说要拆船,以为洪涛把怒火都撒在这艘船上了呢,对于一个大半辈子都没造过大船的船匠来讲,这艘船比他孙子还亲呢,五十岁的人了,一头就跪在地上,抱着洪涛的腿不让他动。

“嗨!不是全拆,是改造!用不了硬帆就得用软帆,咱得重新换桅杆,还得在船头加一根斜桅!”洪涛揪住温老二的脖领子,一把把他提了起来,让这么大年纪的人给自己下跪,这不是折寿嘛,自己还想多活几年呢。

第四章海波号

船首斜桅,欧洲帆船的标准结构,当初洪涛踌躇满志打算用软硬混合帆,结果就把船头这根平躺前伸的桅杆给省了,没想到现在还得重新把它加上去,这样拆来拆去的一折腾,这艘船至少要到2月底才能下水了。不过也不急了,就算桅杆都是好的,也没有配套的软帆可以用,一样是出航不了。

除了船首斜桅之外,还要加装一根矮一些的后桅杆,变成三桅帆船,这样就能把主桅和前桅的高度稍微降下来一些,使每根桅杆承受风力更均匀,避免再出现风力瞬间加大而把桅杆吹断的现象。另外还要在每根桅杆上加上三根横衍,就是可以让人在上面行走的横杆。软帆和硬帆不同,一旦达到了一定面积,就无法整体操作了,所以必须把软帆分成一块儿一块儿的,分别挂在这些横衍上,按照不同的风力和航速需求,升起不同数量的帆。

按照目前的的情况算,这艘新船将会有六面主帆,分别挂在前中后三根桅杆上,船首斜桅上还有三面船首三角帆,后桅上还有一张后桅纵帆,正好十张帆具。为了配合这十张风帆的起降,桅杆之间还要增加很多支帆索、收帆索,加上固定桅杆用的索具,这艘船上面都快成蜘蛛网了,就算洪涛利用各种滑车、固定具精简了很多不必要的索具,依旧是一张网。看着这张网洪涛就咬牙,可惜牙就算咬碎了也得这么弄,否则船速就提不起来。

“爬,谁最后一个到顶谁去擦甲板!”2月底,新帆船正在进行最后的改装,洪涛却带着一群人在岸边一颗最高的大树上挂满了索具、横杆,每天从早爬到晚,不光是盯着别人爬,他自己也得爬!这玩意对他来讲也是新课题,光见过没亲自试过,总不能舰长老当口贩子吧,以身作则一起爬吧,以后不管是升帆还是降帆,都得爬上爬下的,站在甲板上拽拽绳子就开船的好日子一去不复返了。至少在发明出足够驱动大型战舰的蒸汽机和锅炉之前,这种工作要天天干、日日干,没完没了。

由于换成了软帆,新船上的水手定额从20人瞬间增加到了40人。这还只是精简配置,如果要进行运航,还得增加,要是还想配上舰炮,对不起,还得加。水手就是水手,他们要随时准备操作帆具,没功夫去开炮装弹,除非是停船不动。现在洪涛明白了当初那些西班牙大帆船上为啥要弄好几百人,不是人家为了热闹,是人少了就不成。船员是船员、炮手是炮手、陆战队是陆战队,谁也不能代替谁。

人员一多,就有一个管理问题了,10多个人,可以就是船长、领航员、顶多再加个水手长啥的,喊一嗓子就解决问题。但40多个人一起上船,再这么粗放型的管理就会出现问题,为此,还得弄出一套船上的工作分工和船员等级来。这次洪涛没再自己去发明创造,而是直接借鉴了欧洲风帆战舰的组织结构,略微精简一下,为自己所用了。存在即合理嘛,人家玩了几百年,之所以这么安排,肯定不是为了凑数冒领工资用的,必然有它合理的一方面,还是主要方面。

船长、大副、二副、水手长、操舵长、书记官、木铁匠、一级水手、二级水手、三级水手、见习军官,这就是洪涛按照脑子里有的记忆弄出来的船上职务。南宋此时的船上职务洪涛倒是打听了打听,他们是按照纲首(船长)、副纲首、直库、杂事、部领、梢工、舵工、火长、碇手、缆工划分的。其实意思也差不多,不过洪涛自己听着别扭,如果自己都搞不太明白,怎么去训练其他人,干脆还是按照自己的语言习惯来吧。

3月初,这艘被洪涛提议,并通过了董事会一致通过,被命名为海波号的欧洲横帆战舰终于下水了。海波是翁家那位被桅杆砸死的小伙子的名字,他本来叫翁小五,陈名恩觉得这个名字不好听,在为他刻碑的时候,特意为他取了一个新名字,也算是帮洪涛减少点心理负担。其实一个名字对洪涛来讲减少不了什么负担,就算叫他翁皇帝,他也活不了了。

船名叫海波号,用一块木板雕刻在了船尾,这艘船真正的编好是003。洪涛为了省事好管理,干脆把舷号这个玩意也弄了出来,在给船只上漆的时候,就让温老大在船头两侧用白色染料合着石英粉写上了这些一人多高的阿拉伯数字。不光船体上有,主桅的顶帆上也有黑色阿拉伯舷号,这样在大海上很远就能认出来这是哪艘船、是不是己方的船。

这次试航总算让洪涛有点满意了,海况合适、风速合适的情况下可以跑到13节,平均航速8节左右。再快就危险了,主要是船体和桅杆经受不了那么大强度,这是一艘战船,准确的说是单甲板的快速巡洋舰,不是快速巡航船。它的船型相对更短粗、吃水更深、横行更稳定、载重量更大,同时也更笨重一些,能追上对方的战舰和商船,就是胜利。

海波号龙骨长度29米,船体长度31米,宽8米多,吃水3。2米,排水量350--400吨之间,到现在为止洪涛也没搞清楚料和吨之间的准确换算关系,只能是靠自己计算大概蒙。主桅高21米,前桅18米,后桅15米,最少水手40名,战时可以增加到150人。当然了,如果不在意航行距离,它可以装载300人,那样甲板上和船舱里就都是人了,和北京高峰时间挤地铁一样。

既然是战船,那就得有武器才对,海波号也有武器,18架捕鲸弩!左舷8架、右舷8架,船艉楼上2架。舰炮?没有!洪涛目前只能搞出这种射击距离50多米的大型弩来,舰炮还是别想了。金河湾的冶炼业刚刚起步,铸造业还没影呢,不是洪涛太笨,是条件有限,小步慢跑都快累死他了,想玩跨栏保证扯到蛋!

不过洪涛也没打算光用弩箭就把别人的船射死,这东西对付鲸鱼和那些小渔船还管用,碰上大船也没啥作用。可是洪涛又不想让自己宝贵的船员去和敌人玩跳帮战,死一个洪涛都心疼,他可是按照培养舰长的模式培养这批船员的,谁愿意拿一船舰长去和别人白刃战啊。

为了弥补这个缺陷,洪涛特意发明了一种**,就是用竹筒装上鲸油绑在弩箭上进行吊射,也能射50多米远,准确性在陆地上还凑合,到了海上嘛……停船没风的时候也凑合,其它时候就凭运气吧。这个竹筒一旦撞击到硬物就会破裂,里面的鲸油就会流出来,然后再往对方船上射火箭,能烧就烧,点不着也没辙。

有了这艘大船,洪涛又带着人出发了,船舱里除了一大堆竹筒和鲸油之外,还有蜡烛和肥皂。他此行的目的地是勃泥国,也就是后世的文莱国,在加里曼丹岛北部。上次远航的时候,他就看上了这个港口,这里是一个很好的补给点,还有一种让洪涛非常渴望的货物,至于如何在当地站住脚,洪涛已经找到了办法。

文莱居然有石油!这是洪涛没想到的,而且当地人已经打井开采了很多年,至少那个会说一点汉语的僧侣是这么和自己说的。他们开采石油的唯一目的就是给寺庙的僧人火化,为此他们还掌握了很初级的炼油技术,就是把石油放在陶瓮里加热,等冒出来的热蒸汽自然冷却之后,就变成了一种可以燃烧的液体。

上次洪涛抵达这里的时候,正赶上港口旁边一座寺庙在火化高僧,声势很浩大。刚开始洪涛并没有兴趣过去看烧死人,但是他突然闻到了一股子非常熟悉的味道,是柴油或者汽油燃烧的味道!这种味道立刻就吓了洪涛一跳,他以为有同类也穿越到这里,并且还是个比他更牛X的穿越者,都已经能造出汽油了,这还了得!于是他赶紧带着人拿着手弩赶了过去,如果真是个穿越者,那没的说啊,一弩箭射死然后开船就跑!

好嘛,穿越者最怕什么?必须是穿越者!古话说同行是冤家,这句话一点儿都没错,穿越者才是穿越者的天敌,两个穿越者没有丝毫和平相处的机会,当利益达到一定程度时,穿越者之间必须会产生矛盾。一旦有了分歧,再想融合就很难了,每个人都有每个人的追求,大家都是超人一般的存在,你凭什么让别人同意你的想法?一旦反目,就是不死不休的结局,除非这两个穿越者是父子,否则无解。

结果洪涛没找到穿越者,却找到了一个会说汉话、对大宋朝无比向往的老和尚。通过这位僧侣,洪涛才搞明白,合算他们已经掌握了初级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