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造像外,还有化身佛及菩萨造像,凡头戴宝冠者,都要在冠上雕造一小的法身佛。她容貌丰腴,双耳垂肩,面带慈祥,这也是佛教造像的基本特征,特别是她前额中间的点,佛教称为白毫光,是佛遍查善恶普慧众生的智慧点;她双手置于腹前,这是佛教造像中惯用的禅定印,按佛教的说法,禅定印将双手置于腹前,便于静坐凝心观境;她端坐于莲花座上,佛教认为莲花是纯洁和智慧的象征,佛的造像多以莲花为座。
这尊武则天真容石雕像,冠服坐式与佛相差无几,能说她就不是佛么?
传说,武士彟离任利州后,将自己一家住过的宅院施舍给了佛教,被称为报恩寺。可惜这所可与皇泽寺相映并辉的古迹,今已无处寻觅了。武则天八岁那年,也就是唐太宗贞观五年(公元631年),由于太宗虚心纳谏,修好君臣关系,北结突厥,南连百越,君臣一心,国泰民安,初步形成了史家称颂的“贞观盛世”。这一年,唐太宗改任武士彟为荆、峡、沣、朗、岳、果、松等七州诸军事,荆州(今湖北江陵)都督。次年春,武士彟携全家又来到了荆州。
离开利州时,武则天母女的确有些恋恋不舍。杨氏夫人对利州的佛教氛围、对利州的风土人情、对利州的庶民百姓,都充满了喜爱之情。在这里,她诵经念佛,行香祝祷;在这里,她相夫教女,操持家务;同时她在这里,也体察民情,结识好友。这些都令她终生难忘。而儿童时代的武则天,就是在利州这块地方,使她的童心中种下了佛教的福田,确定了与佛教的终生情结,也给她留下了对巴山蜀水依恋的美好记忆。
荆州地处长江中游,“东连吴会,西通巴蜀,利尽南海,北据汉沔”,为长江重镇。其地“人多剽悍”,号称难治。武士彟到任后,采取了严惩贪官,省约刑法,传播礼仪,劝农课桑等一系列方针政策,数月内便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不久,一件大事使武士彟倍加费心。
武士彟到任的当年夏天,荆州遭遇百年不遇的旱灾,从春到夏数月内上天没有降一滴雨,田地禾苗开始枯焦,就连长江流水也落入江底,仅够人畜饮水之用。在这种情况下,身为地方最高长官的武士彟焦虑万分,数十天里茶饭不思,彻夜难眠。这一切被杨氏夫人及儿女们看在眼里,痛在心上。
一日饭间,杨氏夫人问武士彟道:“天下大旱已久,您为此可以说是费尽了心机,不知找到缓解旱情的办法没有?”武士彟答道:“该想的办法都想过了,但收效甚微。”就在这时,年仅九岁的武则天在旁插嘴说道:“父亲何不迎请阿育王像,行道七日祈雨呢?”武则天的这句话,一下子提醒了杨氏,她马上对丈夫说:“行道祈雨,佛教经典中有明确的记载,若能感应佛祖,一定能成!”武士彟对女儿小小年纪就知道阿育王并建议行道祈雨,感到十分震惊,但吃惊之余,他决定试一试。
武则天所说的阿育王,是被佛教神化了的历史人物。阿育王生活在古印度佛教产生后约300多年的时代,是古印度摩揭陀王国孔雀王朝创始人旃陀罗笈多的孙子,也被称为无忧王、天爱喜见王。相传,孔雀王朝的王位当时并没有传给他,而是传给了他的大哥修斯摩,他为了争夺王位,不惜亲手杀死大哥。当上国王后,阿育王曾穷兵黩武,大行征服战争,不久便统一了全印度。就在这时,有些佛教徒劝他要多行善事,不要再与人争战了,并向他多次宣讲佛法。阿育王闻听佛法后,一下子便醒悟了,佛教典籍称他“放下屠刀,立地成佛”。他把佛教奉为国教,据传在位时共修建了48000座寺塔,还亲自组织了佛教徒的集结统一教义活动,同时还派人到四方传布佛教。佛教典籍称阿育王皈依佛教后,突然具有了无比巨大的神力,他修建48000座寺塔时,白天刚建好,晚上即遭魔鬼等的破坏,几番难成,最后他通过神力役使鬼神都听自己的招唤,终于将寺塔建成。反映阿育王生平事迹及传说的汉译佛典是《阿育王经》和《阿育王传》两部书,大约是在魏晋南北朝时被译为汉文,稍后在中土即有了阿育王崇拜,各地或建有阿育王寺,或在佛寺中供奉阿育王像。到唐初,阿育王崇拜已成为佛教信仰的重要内容之一,特别是在社会下层,阿育王崇拜更为流行。
按照武则天的建议,武士彟请人选定了吉日良时,亲率群僚及众多百姓,前往荆州长沙寺,迎请阿育王像,行道设斋七日,果然老天睁眼,大降甘露,使荆州之境旱情大减。
凭借着对佛教的崇敬和虔诚,凭借着阿育王的神力,武士彟能在大旱伤稼之际祈雨七日,收到了预期的效果,使武士彟在荆州甚得民心;加之他勤恳为政,因而取得了不少政绩。远在京师长安的唐太宗李世民闻报后,特下敕书对武士彟大加褒奖一番,称:“公比洁冬水,方思春日,奸吏豪右,畏威怀惠。善政所暨,祥祉屡臻。白狼见于郊垌,嘉禾生于垅亩。其感应如此!”意思是称赞武士彟廉洁如冬天融化的冰水一样清洁,思路像春天的阳光一样敏锐。无论是权吏,还是地方劣绅,都既害怕他的威风,又深受他的恩惠。他的良好的政绩,使吉祥和福祉多次降临。因此,吉祥的白狼星能在天上出现,体现福瑞的禾苗生长在田地,这些都是武士彟能够使天地感应的结果啊。
武士彟在荆州都督任上共四年时间。在这四年的时间里,武则天母女也生活的非常活跃。她们或读书识字,或研习佛礼,或诵经拜佛,或出访交游,或拜谒圣迹,或参访高僧,生活得非常愉快。这几年里,武则天逐渐成长了起来,孩童的稚气慢慢地消失了,少女的丰韵逐渐形成了;同时,对佛教的认识和崇敬,逐渐成为了一种行动和思想上的自觉,特别是在母亲的诱导和感染下,佛教信仰已成为了她生命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她们母女在荆州的生活,给荆州同样留下了许多至今仍然流传的传说和观瞻的遗迹。有的传说甚至说在这个时期,武则天母女曾到过今北部湾北岸的钦州,或者是武则天就出生在钦州。唐代之后,荆州一带逐渐形成了祭祀武后的民间信仰活动,并建有专门祭祀武后的神祠,甚至民间巫术中的招魂术,也把武太后娘娘作为主神来施术。这一切,自然是因为武后、武太后娘娘或一位女皇,在荆州度过了她少年时期的四年,或是有一位曾在荆州生活过四年的少女,后来成为了武后、武太后娘娘乃至女皇。
武则天在童年和少年时代,一直随父母奔波,几乎游遍了半个中国,扬州的烟花,豫州的绿野,利州的山水,荆州的竞帆,都在她脑海里留下了深刻的映象,陶冶了她的情操,培养了她的气质。这是同时代同龄人很少能享受和经历的美事。武则天在童年和少年时代,能与父母朝夕相处,也是比较幸福的。父亲武士彟为人忠厚,性情开朗,通晓经营,又通兵法,懂得为官之道;母亲杨氏笃信佛教,富有个性,熟悉经史,能写善画,这些都无疑会对武则天产生潜移默化的作用和影响。此外,父亲曾经经商,见多识广,母亲知书达礼,眼界开阔,双亲传统观念较淡,不甚重男轻女。这对于武则天刚毅性格的养成,也都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从现有史料分析推断,童年和少年时代的武则天,不是像普遍官僚的女儿那样深居闺房,学做家务之事,而是比较开放,阅读过经史典籍,学习过书画、音乐、舞蹈等。
武则天的童年和少年时代,就是在这样的家庭环境里度过的。她沐浴初唐的风云,跟随父亲的足迹,秉受母亲的教诲,由一名天真无邪的小女孩,成长为一位婷婷玉立的美少女。
历史将为她安排怎样的前途,当时她自己连想都不曾想过。改变武则天一生命运的转折点,是父亲武士彟的去世。
贞观九年(公元635年)五月,李唐王朝开国皇帝,时为太上皇的唐高祖李渊在长安谢世,远在荆州的武士彟闻讯后,不禁号啕恸哭,遥望长安长跪不起,终于口吐鲜血昏蹶于地。在武则天母女的精心护理下,武士彟终得恢复,但心劲已大不如以往。几天里,武士彟似在梦里,数十年的往事,齐涌心头:自己当商人适逢战乱,饱受官僚取榨,后巧计入仕,平步青云,深受高祖李渊赞赏,被封国公,委任重职,太上皇对自己真可谓恩重如山,情深似海,终身难忘;当世皇帝太宗李世民雄才大略,亦被委以重任,自己兢兢业业,恪尽职守,功德显著,也博得了太宗皇帝的称颂;但自己出身卑微,官场形势复杂多变,冷嘲热讽,乍升猛降,都在预料之中……。
在这种忧郁哀悲的心情支配下,武士彟一病不起,不几日便怅然去世,享年59岁。
当时,武则天才年满12岁。
因为有国丧,武士彟的灵柩只好暂置于荆州长沙寺,杨氏母女在这期间亦诵经设斋,为亡夫亡父超度荐福。
等到太上皇李渊入葬完毕后,贞观九年(公元635年)十二月,唐太宗李世民认为武士彟是忠孝之士,下诏追赠其为礼部尚书,令官办丧事,并赐黄金百两,白银百锭,以资抚恤。
武士彟死后,杨氏母女如同断了线的风筝,也一下子失去了主心骨。等唐太宗下诏追赠抚恤,杨氏才决定扶棺北归,将武士彟归葬于山西文水老家。临行那日,荆州父老百姓及武士彟生前吏僚,都设置祭案,长亭相送,个个哭得涕泪交零,以表示对武士彟的追思和感激。杨氏母女,更是凄凄惨惨,号啕不止。
贞观十年(公元636年)春清明,杨氏率武士彟子女葬夫于山西文水,后便素衣素缁,率一双女儿为亡夫守孝。按照传统习惯,杨氏母女要为武士彟守孝三年,她们也做好了守孝三年的准备。她们栖身于武氏旧宅,每日诵经念佛,粗茶淡饭,追思刚刚逝去的亲人。
一开始,还没有什么麻烦,但不久便出了些事端,使杨氏母女无法再在文水继续呆下去了。原来武士彟元配相里夫人所生的两个儿子开始排挤杨氏母女。相里夫人生的这两个儿子武元庆和武元爽,在其母亲去世后,父亲续娶杨氏,对他们二人也都不错,他们在成长过程中也受到了继母杨氏夫人应该给予的照料。但此时他们却在父亲冢土未干的情况下,恩将仇报,联合武士彟的两个侄子武惟良和武怀远,谎称父亲生前有遗书,嘱故里宅院归他们所有,要将杨氏母女扫地出门。
杨氏夫人陷入了困境。一个妇道人家和两个未成年的少女,肯定斗不过武氏四兄弟,怎么办呢?只好与两个未成年的女儿商量。经过反复权衡利弊,她们母女三人觉得与其在此地遭受欺侮,还不如到长安投奔亲朋好友,或许还有个好的结局。
这件事,在少年武则天心灵中打下了深深的烙印。当时,她倒是没有多想,只是觉得一个女人在那样的时代,如果失去了地位,没有了依靠,是很难生存下去的。
贞观十一年(公元637年)春,亡夫周年刚过,杨氏夫人便带一双女儿返回了长安。
这一年,武则天已年满14岁了。
杨氏夫人到达长安后,武士彟的同僚故旧相继前来探望抚慰,但没过几日便门前冷落,无人问津了。这当然不是长久之计,无奈之中,杨氏夫人决定去找自己的娘家侄女,如今已是当朝皇帝太宗李世民宠爱的妃子杨淑妃。
这杨淑妃不是别人,正是齐王李元吉当初纳取的小妾,乃杨氏夫人的侄女。玄武门之变中,齐王元吉伏诛,其妾亦成为寡妇。李世民登基后,闻齐王妾长得美艳可人,而且年仅23岁,便巧立名目,将她接入宫中。这杨氏小妾被接入宫中,心中七上八下,不知是凶是吉,真是度日如年。不几日,太宗皇帝诏令晋见,只见那杨氏略施粉黛,双颊泛红,似同初绽的桃花,倍显妩媚。太宗皇帝见状,觉得简直无法形容,冰雪不足喻其洁,牡丹不足比其艳,龙颜大悦,传令在后宫设宴,招待这位如花似月的弟媳……。
就这样,兄纳弟媳,唐太宗少了一个弟媳,却多了一个淑妃。
杨淑妃如今十分得宠。其父母都已谢世,京城内亲族甚少,闻知堂姑母前来投望,不胜欣喜,便使人请入宫来相见。
杨氏夫人带着一双女儿,早早来到皇城西宫通明门,在四名宫女带领下,缓步进入皇宫。杨淑妃见到杨氏夫人母女三人时,不觉热泪盈眶,许久说不出话来。这一则是宫禁之中生活的寂寞和与娘家人长期没有联系的缘故,另一则是自己由弟媳而变成淑妃在娘家人面前忏悔的表现。她本想先问姑夫病故的情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