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现代战争-第1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至少在表面上,英法不弱于德国。不主动出击,反而等待挨打。这种被动防守已经被动到不能再被动的地步的。

    希特勒的如意算盘

    希特勒原以为对波兰实施闪电般占领之后,英法会接受既成事实,就像当时承认奥地利和捷克斯洛伐克的被占领一样。但是,希特勒的如意算盘落空了。因此,希特勒下定决心,要尽快组织西方攻势。希特勒认为打败法军后,英国就会求和。后来的事实表明,希特勒的如意算盘又落空了。一个人的正确率是超不过75%的,特别是在对他人意图和行为的判断上。

    希特勒进攻英法的决定使德国最高统帅部深感沮丧。德国最高统帅部既没有希特勒的勃勃野心,也不相信德军有能力打赢英国和法国。只是由于希特勒在波兰的胜利让高级将领们减少了对这个前陆军下士的反感,转而将信将疑。

    1940年3月21日,保尔·雷诺当选为法国总理。在军事上,保尔·雷诺是反对德国的强硬派。英国首相张伯伦,仍然坚持他的绥靖政策。

    判断失误

    每个人都有判断失误的时候,希特勒也不例外。希特勒对英法态度的误判导致了德国不得不进攻法国。希特勒对英国态度的误判导致了的德军两线作战。希特勒对美国态度的误判导致了最终的失败。与其说是误判,不如说是一厢情愿。人总是希望事物向着对自己有利的方向发展。因此,人在判断事物时常常寻找能够表明事物将向着对自己有利的方向发展的证据来判断事物。更多的时候,人是先下结论再找证据或先做决定再找理由。还有的时候,人下结论或做决定是没有任何原因的,完全凭潜意识的直觉。这些都是难以避免的,因此,一个人的正确率是超不过75%。直觉有很多时候是错的,但人们却对直觉深信不疑。

    

第二次世界大战(欧洲战场) 曼施坦因计划:出其不意,攻其不备

    在波兰战败后一周内,希特勒命令德军通过低地国家进攻法国,而且越快越好。反对此项命令的将军全部被解职,并被希特勒斥为失败主义者。由于希特勒力主进行战争,德军最高统帅部制定了进攻法国的黄色方案。

    黄色方案把西线的德军整编为三个集团军群。B集团军群主攻荷兰和比利时,然后沿海岸线攻击。A集团军群在B集团军群的南面侧翼支援。C集团军群在马奇诺防线正面保持防御态势。黄色方案的核心是以强大的右翼击败在比利时的英法联军,用左翼掩护并牵制马奇诺防线的英法联军。这与“左翼牵制,右翼包抄,攻克巴黎”的施利芬计划大同小异。希特勒认为黄色方案可能会导致静态消耗战。希特勒提出要向英法联军的中心发起进攻。最高统帅部又制定几套方案,但只对黄色方案进行了少许更改,希特勒都不满意。由于冬天已到,希特勒只好将进攻日期一推再推。

    这时,担任A集团军群参谋长的曼施坦因反对黄色方案。他认为黄色方案意图过于明显,行动结束了大量法军还毫发未损。曼施坦因提出了镰刀闪击计划,又名曼施坦因计划。

    镰刀闪击计划要求以大量缩编的B集团军群攻打比利时和荷兰,诱使法英军队进入比利时低地地区。C集团军群在马奇诺防线正面与敌接触,争取有所突破。A集团军群担任主攻任务,从阿登山脉突入卢森堡和比利时南部,绕过马奇诺防线,跨过色当和迪南之间的马斯河,直插索姆河。镰刀闪击计划的核心是“右翼佯攻,左翼牵制,中央突破,从阿登山脉绕过马奇诺防线直插索姆河”。

    首先,空降部队在鹿特丹降落,夺取飞机场。同时利用伞兵夺取比利时阿尔贝特运河上的桥梁,并占领埃本·埃迈尔要塞。然后,德国空军同时在比利时、荷兰和法国的上空争夺制空权,将敌军飞机一举击溃。最后,B集团军群主力开始进攻,诱使法英军队进入比利时低地地区。在南方,C集团军群与法国马奇诺防线正面接触,争取有所突破。实力最强的A集团军群担任主攻任务,由中央率先突击。A集团军群的七个装甲师和三个摩托化师将穿越丛林密布的阿登山脉,突入卢森堡和比利时南部,绕过马奇诺防线,跨过色当和迪南之间的马斯河,直插索姆河。这样A集团军将在法英联军中央打入一个巨大的楔子。

    1940年3月中旬,希特勒同意了曼施坦因计划,但在挪威的行动延误了计划的执行。

    布雷达变体

    法国耗资70亿法郎精心修筑的马奇诺防线是由数不清的炮台、地雷坑、机枪发射阵地、防坦克炮、防空炮和重型野战炮构成的坚固的防御网。马奇诺防线里还有相互连通的缆车和地道,地道里可供应水和弹药。马奇诺防线占用了法国大部分的国防开支。

    英法联军制定了名为B计划的战略防御方案。B计划要求当德军一发动进攻,法军第一、第七集团军和英国远征军就进入比利时,占领安特卫普到那慕尔一线,与比比利军协同作战。在右翼,法国第九集团军部署在马斯河沿岸,从那慕尔至法国边境地带。

    1940年3月,B计划做了若干变化,称为布雷达变体。布雷达变体要求法国第七集团军在左翼向荷兰南部布雷达突进,形成英法联军、荷军和比军连成一体的前线。法国第二集团军在南面守卫马奇诺防线。在阿登山脉部署五个师驻守即可。因为,阿登山脉被认为是不可逾越的。驻守阿登山脉的部队既没有装备反坦克武器,也没有装备防空武器。这恰巧落入了曼施坦因的圈套。

    作战计划

    陆军有制定作战计划的传统。陆军的作战计划往往很复杂。因为陆军的速度慢,陆地地形复杂,陆战时间长,中间有很多变数。空军的作战计划相对简单。因为空军速度快,不存在地形问题只有天气问题,空战时间短,变数不多。陆军的作战计划就是多少陆军力量在何时从何地出发于何时到达或占领何地。曼施坦因计划和布雷达变体都是典型的陆军作战计划。

    作战计划常常以许多假设条件为基础进行制定,如果假设不成立则作战计划将极其危险。布雷达变体的一个假设条件就是阿登山脉是不可逾越的,另一个假设条件是马奇诺防线是不会被突破的。因此,英法联军的主要任务就是防止德军从低地国家进攻法国。布雷达变体的理想情况是形成英法联军、荷军和比军连成一体的前线。曼施坦因计划的一个假设条件是装甲部队可以穿越阿登山脉,另一个假设条件是英法联军在阿登山脉附近的兵力薄弱,还有一个假设条件是英法联军会进入低地国家作战。曼施坦因计划的关键是穿越阿登山脉。曼施坦因计划的三个主要假设条件都是成立的,而布雷达变体的两个主要假设条件都不成立。阿登山脉被逾越了,马奇诺防线被绕过了。从作战计划上分析,即使德军不采用闪击战术,英法联军也会战败,只是抵抗的时间会长一些而已。正确作战计划和创新的战术与错误的作战计划和落后的战术遭遇了,法国在六个星期内就沦陷了。

    作战计划成败的关键在于假设条件是否成立。如果预计敌方不会使用核武器,而敌方使用了,那么先前的作战计划无疑被打破了。如果预计第三方不会参战,而第三方参战了,那么先前的作战计划就失效了。因此,制定多种作战计划是必要的,至少是三套作战方案,以便在第一套方案的假设条件不成立时及时应变。战争中意外频出,假设条件常常被打破,多种作战计划是必要的准备。

    作战计划都是假设的,多一种假设就多一分胜算。

    

第二次世界大战(欧洲战场) 挪威战役:唇亡齿寒

    德国海军可以利用挪威的港口作为攻击英国的基地。因此,希特勒下令入侵挪威。

    1940年4月6日,德国入侵舰队出航,防止英法联军先占领挪威。

    1940年4月7日,德军舰队就被英国皇家飞机侦查到了。英国本土舰队离港拦截,但是由于遇到了突发的风暴天气,拦截并未成功。

    1940年4月8日,德军在挪威沿海几处地点登陆。缺乏训练的弱小的挪威军队一触即溃。同时,丹麦遭到突袭,很快被迫投降。

    1940年5月10日,张伯伦因挪威战役的失败,而被丘吉尔取代。

    1940年6月,英法联军被迫撤出挪威。

    挪威陷落后,希特勒开始实施曼施坦因计划专心对付法国了。

    唇亡齿寒

    如果只是认为两个相邻的国家才会唇亡齿寒,那就错了。利益攸关的国家都会唇亡齿寒。相信稍有眼光的人都会知道在苏德联手瓜分波兰后,法国就是下一个目标。而法国静坐着看着波兰灭亡。法国沦陷后,下一个就是苏联,而苏联对法国无动于衷。美国先打阿富汗,再打伊拉克,现在夹在阿富汗和伊拉克中间的伊朗也战云密布了。美国解决了伊朗后,下一个目标就是中国台湾了。看着美国在伊拉克我行我素,与法国看着波兰灭亡没有区别。期盼美国在伊朗钝兵挫锐,与苏联看着法国沦陷没有区别。应该像朝鲜战争和越南战争一样,帮伊拉克一把,让美国越陷越深。应该力挺伊朗,让美国无暇东顾。伊朗之于中俄就是唇亡齿寒。如果认为先伊朗后台湾,那就与认为先英国后苏联一样愚蠢。如果伊朗帮萨达姆抗击美国,那么萨达姆现在还活着。虽然这不可能,但是两个敌对国家也可能存在唇亡齿寒的关系。一损俱损就是利益攸关。一荣俱荣,一损俱损是同盟。他荣我损是对手。

    

第二次世界大战(欧洲战场) 法国战役1:右翼佯攻

    战前准备

    1940年,德军一系列的胜利使每一个德国军人对其部队的训练装备和领导充满信心,德军士气高涨到了极点。为筹备法国战役,德军共投入250万陆军,德军士兵大部分是纳粹党员。

    曼施坦因计划被德军很好地贯彻。参谋们对该计划的每一个细节做了周密的考虑和安排,又用了几个月时间,对每个环节进行了精心的演练。到1940年5月10日,每一个德国军人从将军到下士都明白自己将在曼施坦因计划中担当的角色。

    1940年5月,为防御德国进攻,法国部署了94个师,共225万人。但这些部队装备的大炮还是一战时的大炮,能派上用场的反坦克炮和防空炮奇缺。

    英法联军本来可以前进到比利时阵地,模拟与德军的遭遇战。但是比利时拒绝英国和法国军队进入其境内。英国部队装备很差,上层通信不畅。英法联军司令法国将军毛瑞斯·甘默林更是个纸上谈兵不能带兵打仗的将军。

    法国的主战坦克查尔B型坦克只有一个人操作,这意味着这个人在指挥坦克的同时,还得操纵坦克炮。德军的主战坦克是潘采夫三型、四型坦克。虽然潘采夫坦克的装甲和火力不如英法坦克,但是潘采夫坦克的机动性要远远高于英法坦克。每辆潘采夫坦克中配备的无线电装备让德军能更有效地加以组织。

    法国和英国对于坦克和飞机的认识都远远落后于德国。法国和英国的统帅部都认为坦克最重要的作用是支援步兵作战。一个法国装甲师装备的坦克数量只有一个德国装甲师坦克数量的一半。到1940年5月,英法联军的3100辆坦克大多数分散配备在步兵师里。法国空军的740架战斗机和140架中小型轰炸机,以及英国皇家空军远征军支援法国的350架飞机也是分散在各个作战地域。陆军指挥官无法集中使用空中力量进行支援,这是法国战役中最致命的缺点之一。

    与之相对,德军的闪击战术特别强调地空配合,尤其是飞机与坦克的配合,两者形成立体的火力网。斯图卡式俯冲轰炸机在德军发动的历次战役中都充当着急先锋的角色。德军把斯图卡式俯冲轰炸机当做炮火的延伸,用它定点清除军事目标。

    空降荷兰

    1940年5月9日,德国西部边界沿线的前线司令官们仍然没有得到进行西方攻势的消息。因为,德军的保密工作执行得非常彻底。

    1940年5月10日凌晨,还在被窝里的德国空军飞行员们被叫醒了。黎明前,所有的德国飞机都起飞了。与此同时,一辆辆坦克隆隆地开往了法国和低地国家。天刚透亮,比利时和荷兰的天空中,充满了飞机的呼啸声,德军的战斗机、轰炸机和运输机一个波次接着一个波次地飞越边境。经过8个月令人不安的“静坐战”,战争终于降临在西方。

    1940年5月10日日出时分,德国轰炸机开始对荷兰、比利时和法国的公路、铁路和机场狂轰乱炸,同时荷兰东部边界前线遭到进攻,数以千计的德国伞兵和滑翔机部队空投到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