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借刀杀人
美国用侦察卫星、战斗机、巡航导弹、激光制导炸弹等最先进的武器去对付只有一些破旧不堪的“武器”的塔利班。阿富汗反恐战争是世界上最强大的军队对最弱的武装发动的战争。在力量如此悬殊的情况下,美国仍然借刀杀人,让反塔联盟去打地面战,自己躲在空中搞空袭,只派少量特种部队辅助作战。美国利用“9·11”在外交上获得了世界上大多数国家的同情,得到了国内的一致支持,联合了阿富汗反塔联盟。阿富汗反恐战争美国在伐交和伐兵上都做得非常成功。但美国却没有完全达到目的,基地受到重创但仍然存在,塔利班被推翻但又死灰复燃了。
苏联解体后,美国发动了3场战争:科索沃战争、阿富汗反恐战争和伊拉克战争。美国通过3场战争分裂了一个国家,推翻了三个政权。从战后的情况看,分裂南联盟的科索沃战争最成功,推翻了政权,分裂了国家。然而,阿富汗反恐战争和伊拉克战争都留下了恐怖活动和游击战的后遗症。由此看来,在各种势力割据的环境中,只推翻政权而不分裂国家是错误的。把阿富汗和伊拉克分裂成几个国家可能就会避免恐怖活动和游击战。按照种族和宗教信仰把阿富汗和伊拉克分裂成几个国家可能是最好的选择。虽然这是犯罪,但是经常犯罪的美国是不介意多犯几条罪的。
伊拉克战争 霸权的命运
富国变穷
1980年两伊战争前,伊拉克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达到3000美元。全民享受免费医疗,大、中、小学和幼儿园全部实行免费义务教育。从穿衣、吃饭上已经分不出伊拉克的穷人和富人了,富人有几座房子,有几部汽车,穷一点的人可能只有一座房子、一部汽车,这就是穷人和富人的区别。
萨达姆一心想称霸中东,重现巴比伦的辉煌。为解决边界争端和宗教矛盾,为称霸中东,已经实现全民免费教育和全民免费医疗的伊拉克趁伊朗国内局势不稳于1980年9月22日发动了对伊朗的侵略战争。1981年9月27日伊朗发动全面反攻,1982年6月10日伊拉克提出全面停火建议,并实施单方面停火。1982年6月29日,伊拉克军队基本撤出伊朗。但是伊朗拒绝了伊拉克的停火建议,伊朗企图推翻萨达姆政权,建立伊拉克伊斯兰共和国。1982年7月31日,伊朗12万军队攻入伊拉克境内。1984年2月,伊朗攻占了伊拉克南部和北部1000多平方公里的土地。此后,伊朗和伊拉克打起了消耗战,战争进入相持阶段。1986年,伊朗再次力图“速战速决”,到1988年3月伊朗先后发动50多次战役。1988年上半年,伊朗国内经济危机加剧,国际压力加大,战场形式恶化。1988年4月17日,伊拉克发动全面反攻,占领伊朗2000多平方公里的土地。1988年8月20日,两伊在联合国监督下实现停火。
两伊战争中,伊朗伤亡共105万人、被俘3万多人,损失作战飞机150架、坦克1500辆、火炮1200门、舰艇16艘;伊拉克伤亡共43万人、被俘5万多人,损失作战飞机250架、坦克2000多辆、火炮1200门、舰艇15艘。两国军费开支近2000亿美元,经济损失约5400亿美元。
战争双方背弃“速战速决”的战争指导思想,让战争持续了8年之久。伊朗和伊拉克都欠下了巨额的战争债务。
再起刀枪
两伊战争后,萨达姆向科威特提出了一系列要求,包括领土要求和免除巨额债务的要求。这些无理要求遭到了科威特的拒绝。为了勾销欠科威特的巨额债务,用科威特这个“金库”来解决两伊战争给国内经济带来的严重危机,为了解决长期困扰伊拉克的出海口问题,为了成为海湾的地区性强国,1990年8月2日伊拉克发动了侵略科威特的战争。1990年8月3日下午4时,伊军占领了科威特全境。国际社会要求伊拉克立即撤出科威特,并在海湾部署多国部队。1990年8月15日,伊拉克从伊朗撤军,全力应对多国部队。联合国规定伊拉克从科威特撤军的最后期限为1991年1月15日,但伊拉克并未撤军。1991年1月16日美军向伊拉克开战,海湾战争爆发。1991年2月28日,海湾战争结束。伊军损失坦克3700多辆,装甲车2000多辆。伊拉克遭受两伊战争和海湾战争的重创后,国力极度衰弱,人民生活水平倒退了几十年。美国总统老布什不愿美军背上占领伊拉克的包袱,因此美军没有拿下巴格达并且保留了萨达姆政权。
制裁12年,迷信攘外必先安内
海湾战争后,伊拉克遭受了12年的制裁。美国通过“禁飞区”、空中打击、武器核查和经济制裁进一步削弱伊拉克。
萨达姆政权的权威受到两伊战争、海湾战争和全面制裁的三重打击,萨达姆对国内反对派势力的担心日益加剧。萨达姆开始迷信“攘外必先安内”。
担心部族武装壮大:在1995年举行的一次军事战略评估会上,伊拉克将领们曾提出效法历史上俄军击败法国拿破仑,以及后来苏军歼灭德国希特勒武装的战略来应对美国可能发动的进攻。根据这一战略,正规防御部队在战争初期边打边退,主要利用武器装备精良的部族武装去骚扰敌军。而包括共和国卫队在内的装甲师保持相对“低调”,伺机对敌人进行致命打击。萨达姆拒绝了这一建议。因为他担心当地武装势力壮大后会对其政府构成严重威胁。
对军方将领极不信任:伊拉克正规军被部署到北方库尔德地区和伊朗边境地区,一方面是因为萨达姆担心库尔德人起义和来自伊朗的威胁,另一方面是因为萨达姆担心军队发动政变。萨达姆认为伊拉克正规军离首都越远越好,只有特别共和国卫队被允许驻防巴格达城内。
伊军一切重要决策由萨达姆本人做出,顶多与其子乌代和库赛商量。至于其他官员,最好什么都不知道。萨达姆在伊拉克战争前3个月才告知伊军高官,伊拉克确实没有大规模杀伤性武器。当时将领们全都惊呆了。因为他们在制定国家防御战略时是把生化武器的反击能力考虑进去的。萨达姆是想告诉他们,别指望那些不存在的武器了。如梦方醒的伊军将领们顿时泄了气。
萨达姆直接插手部队行动细节,不允许指挥官们未经允许从巴格达调兵应敌。为减少串通兵变的可能,萨达姆还切断指挥官们的直接通讯联络,这样伊军各部队根本无法协同作战。由于不允许相互间联络。伊军必须动用宝贵的侦察资源去确定附近友军的位置。萨达姆此举的结果是,正规军指挥官不知道“萨达姆敢死队”的行动情况,共和国卫队师也不能与兄弟部队联络。正规军的指挥官们连巴格达机场附近的详尽地形图都没有,因为地图上标明了萨达姆秘密官邸的位置。而萨达姆担心他的指挥官们会把萨达姆秘密官邸的位置泄露给什叶派武装、伊朗或美国。
不信美国敢打地面战:12年来,萨达姆念念不忘他的宿敌伊朗,并且怀疑伊朗正在发展核生化武器。伊拉克军队每年都举行旨在防御伊朗入侵的演习。美国的威胁似乎尚比不上伊朗,因为萨达姆相信美国不能像伊朗人那样承受严重伤亡。即使在1991年海湾战争中惨败于美军,萨达姆仍然认为什叶派武装才是他的心腹大患。
在海湾战争中,美国总统老布什因不愿美军背上占领伊拉克的包袱,才下令美军不要拿下巴格达。萨达姆却天真地认为,美国是害怕承受严重伤亡。萨达姆对美国的担心主要来自美国可能煽动什叶派反叛。萨达姆政府的核心成员认为即使美国进攻,他们也就是发动空袭,并且占领南方的油田了事。在伊拉克战争前数周,萨达姆还是认为美国会避免动用地面部队。
酒鬼镇守巴格达:在用人问题上,萨达姆只用阿谀奉承者,不考虑真才实学。萨达姆竟然任命一名无能的酒鬼掌管伊军精英中的精英——负责保卫首都的特别共和国卫队。此人毫无战斗经验,军校也没有毕业,只因是萨达姆的亲戚就被重用。
害怕什叶派武装起义:为了防范国内敌人,萨达姆别出心裁地创建了主要装备轻武器、但机动灵活的“萨达姆敢死队”。由萨达姆之子乌代指挥的萨达姆敢死队的主要任务是保卫复兴社会党总部,在什叶派武装起义时进行迟滞抵抗,以等待伊军重装部队到来。萨达姆敢死队从军中吸收了大批精英人才,造成抵抗外敌人才的严重流失。两伊战争时期的国防部长只能给乌代打下手,负责收集和传递情报。一些曾在两伊战争中立下赫赫战功的正规军将领只空有虚衔,对重大战略决策毫无影响力。
悲剧降临
自1991年海湾战争后,美国就试图全面主导中东事务,控制海湾石油,实现符合美国利益的中东和平。但是以色列和巴勒斯坦的暴力冲突不断,萨达姆政权总是挑战美国的霸权。美国通过12年的全面制裁也没有让萨达姆政权垮台,萨达姆政权的寿命似乎比任何一届美国政府都长。更让美国人气馁和“疑惑不解”的是,尽管美国在中东地区投入了庞大的政治、外交和经济资源,但针对美国的恐怖活动主要出自这一地区。
2001年9月11日,基地恐怖分子劫持3架美国飞机,分别撞向纽约世贸中心和美国国防部的五角大楼。9。11是美国历史上最为严重的恐怖袭击事件。9。11后,美国打击恐怖主义和主导全球战略的心情更加迫切。美国发动阿富汗战争推翻了塔利班政权,又把矛头指向了萨达姆政权。9。11事件的发生表明,冷战后美国的中东政策遭到了失败。
中东地区犹如一块难以下咽的肥肉,吃不下去,吐不出来。经过一系列的失败之后,美国政府认为“最好”的选择是“重起炉灶另开张”,运用自己的实力另建一套“新秩序”。伊拉克的石油储藏量达1200多亿桶,居世界第二位。美国打击伊拉克,可以控制能源、重组中东、维护自己的霸权地位。美国对伊动武既是海湾战争的继续,也是美国反恐战争的继续。美国再次出兵伊拉克不是实施惩罚式打击或从军事上打败萨达姆,而是要从根本上推翻萨达姆政权。推翻萨达姆政权是美国建立“中东新秩序”的开始。美国计划在美军的控制下,对伊拉克进行“透析”和“换血”,用美国的“民主价值观”彻底改造伊拉克,把威胁美国安全的潜在敌人改造为美国“大家庭”的一员。一旦对伊拉克的“民主改造”获得成功,就将在整个阿拉伯世界树立一个“西化”样板,并由此引起连锁反应,进而逐步实现对沙特阿拉伯、伊朗、叙利亚等国的改造。
因此,以推翻萨达姆政权,实施“政权改变”策略,重建伊拉克,建立“民主政治”的样板,建立“中东新秩序”为目的的伊拉克战争不可避免地爆发了。
美国认为伊拉克遭受两伊战争、海湾战争和12全面制裁的三重打击,已经不堪一击了。从1980年起伊拉克的国力每况愈下,到2003年伊拉克的国力已经持续下滑了23年。在1980年就实现了全民免费教育和全民免费医疗的伊拉克到2003年时已经极贫极弱了。美国胜券在握,发动伊拉克战争完全符合“胜兵先胜而后求战”的战争指导思想。
2003年3月20日,美国和英国以萨达姆政权和恐怖组织基地有联系,并违反联合国决议,拥有大规模杀伤武器为由,发动了伊拉克战争。
霸权的命运
持有霸权心态的国家总是高估自己,低估别人,乘火打劫,并忘记战争的基本规律。伊拉克趁伊朗国内局势不稳发动两伊战争。伊拉克并没有必胜的把握,但是伊拉克决定赌一次。这是典型的“败兵先战而后求胜”。
历史的经验表明,战争时间超过1年往往就意味着长期战争。可以把“速战速决”简单地理解为战争的最长时间不能超过1年。战争的时间超过1年,战争就会成为包袱,大大地影响国民经济的正常运行。长期的战争可以拖垮任何一个国家。即使在军事上赢得了一场旷日持久的战争,也无法逃脱实力下降的命运。人类历史上的几个横跨欧亚非的大帝国通过旷日持久的战争建立起来,短暂的和平之后都无一例外地崩溃了。因为旷日持久的战争无法实现“胜敌而益强”。旷日持久的战争不但会削弱交战双方,而且会成就第三方。两次世界大战葬送了欧洲,成就了美国。8年的两伊战争大大地削弱了伊朗和伊拉克,为进一步加强了美国在中东的影响力。除第一次中东战争外,以色列在之后的四次中东战争中都实现了速战速决和胜敌而益强。历史的经验表明,速战速决是胜敌而益强前提条件。记住,无论胜负下次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