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胜利之钢蚁雄心-第1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防空武器倒是齐全,37mm、47mm和88mm高射炮应有尽有,不过马克沁机枪与G34双联机枪,才是防空武器的主力,威武彪悍的88mm高炮,只有了了的几门,据说单价比得上德国150mm重炮。

    参观回来的第二天,正准备与教官学习军事理论时,陆大发生了一件大事,据传杨校长在视察空军时,发现了空军中的贪腐问题,正准备去庐山告御状云云,反正是小道消息,大家就当笑话听了。

    理论学习一共十二天,分为战术与指挥,革命战史,外军战史,以及政治与经济,四个大的科目,每天刚好上午下午各两堂,秦国洞还强调一点,理论学习后还要进行考核,顿时哀鸿一片。

    “战术与指挥”,由德国人史培曼担任,此人是一战时的老军人,在华多年依然说不好华夏话,只好由翻译人员口译,没想到这厮又是一个二把刀,一直结结巴巴的,令海归们很倒胃口。

    刘郧一怒之下,仗着有智脑同步翻译,毛遂自荐,亲自担任翻译,经过史培曼教官的验证后,同意先试用试用。

    史培曼讲的很简单,以德国版的《军队指挥》为基础,总结了一战期间的经验教训,由于智脑翻译得比较准确,海归们听得也比较轻松,刘郧觉得德国人讲的很有用,因此想拿到第一手资料。

    史培曼从组、班、排级的战斗队形讲起,重点讲解如何利用不同的地形,如何安排轻重火力,如何进攻与防守,如何迂回与反迂回,如何注意敌我事态的微妙变化,如何掌握一瞬即逝的战机等等。

    之后逐渐过渡到营、团、旅级战术,一直到师、军、集团军级别,甚至方面军、集群军的大规模战术,不知不觉中,为刘郧这个21世纪的文科生,打开一扇新的窗户,通向更加广阔的天地。

    德国教官再三强调,在战争中,要留意战略与战术的态势转换,注意地形的影响,以及与时空变化的关系,比如敌我的“远、近、险、易、广、狭”,他认为战争就是集中优势兵力,将敌人各个击破。

    这个集中不是简单的集中,而是多个技术兵种的合成集中,比如海陆空各兵种的立体攻防,战争一旦爆发,就应该迅速夺取制空权,以技术兵种为前锋,快速突破敌人防线,从而速战速决。

    “革命战史”,由校长杨耿光担任,以北伐战史(1924…1928年)为例,穿插拿破仑战史和日俄战史,而战史就是战术之母,熟读战史就能揣测各方的妙算谋议,用过去的战例,验证目前的战术原则。

    GUO民党也居然讲“革命”,刘郧简直耳目一新,之前看到有“革命战史”一科,还以为是眼花,这时才知道GUO民党,也是以革命党自居,军队就叫“国民革命军”,历史叫“革命史”。

    “外军战史”,本该德国人古希担任,被总顾问汉斯·冯·塞克特临时叫走,改由本土教官龚浩接任,好在教材是现成的,照本宣科就行,是以第一次世界大战为例,穿插了普奥战史与普法战史。

    本课目以“精确的后勤供应”为核心,讲解新兵器的推广,例如无畏舰和飞机坦克,新兵种的发展,比如化学兵、通讯兵和工兵,以及新思想的聚变,比如沟堑战、总体战、多兵种合成战等等。

    “政治与经济”,由人口专家马寅初担任,他从传统经济着手,分析华夏目前的政治格局,最后歪楼至孙中山的“三民主义”,最后强调,“只有打倒帝国主义与封建主义,才会实现三民主义社会”,讲课生动,深入浅出,很受海归们的欢迎。

    理论学习快结束时,杨校长与德国教官史培曼,联合布置了一个综合性的考核作业,“论南京的国土防御,以法国马奇诺防线为例”,必须综合四门理论学科,成绩将占结业考核的40%。

    理论学习之后,就是为期三天的野外拉练,刚好与正则第十期的学员一起训练,因为他们还有三个月就将毕业,演习的区域就在南京周围的三大山区,即方山、钟山和牛首山。

    由秦国洞、温毕卿等五六个教官带队,带着105个海归搞拉练,刚开始有些学员还自不量力,想与正则班的师兄瞄别头,不想刚出校门,就看到师兄们一骑绝尘,海归们只好望着滚滚尘土发呆。

    这时才知道教官对他们有多温柔,海归们惭愧不已,士气顿时低落到了冰点,好在教官们早有准备,直接说明了原因,“他们练了多少年,你们才多少天,如果能再练几年,你们不比他们差”。

    明知道是假的,但大家还是重新拾起了信心,阿Q精神再次闪光,海归们再次原地复活,高高兴兴的继续他们的野外拉练。

    野外拉练,在于锻炼海归们的野外生存,野外行军,野外通讯,以及突发情况的应对之类,教官们身传言教,在每个纵队挑选3名尖兵,组成5组斥候,分别向东南西北搜索一公里。

    无论是否有情况,都必须每十分钟发回旗语,以示周围安全,另外从中选出一组,再加入一个班,组成10人的先遣队,专门负责寻找水源,侦查可能突发事情的位置,为大部队通行做前期工作。

    当晚在牛首山宿营,教官现场讲解如何扎寨宿营,以预防野兽与可能的敌人袭击等等,大家都有些筋疲力竭,倒头就睡,半夜教官借口有人夜袭,吹紧急集合哨,大家弄不清真假,又是一阵惊慌失措,等安稳下来时,天已经快亮了,不得不睡意朦胧的继续出发。

    后面两天,教官也一再制造恐怖气氛,警告可能会遭到埋伏,大家一直紧张兮兮的,也发现了好几个可疑之处,事实证明,都是自己吓自己,直到大家都以为没事的时候,被师兄们包了饺子。

    回到招待所时,距军训结束只有几天了,是专门留给海归撰写论文,又或迎接老蒋的检阅之类,论文正是刘郧的特长,正好以战争的预测和假设,来阐述淞沪会战的情况,论文共有七个章节。

    一,论证上海、杭州和南京的三角关系,分析彼此的区委战略价值,认为不能单独考虑南京防御,还应考虑区位一体关系,否则一旦上海与杭州沦陷,南京将无险可守。

    二,分析大三角区的潜在威胁,以及马奇诺防线的未来挑战。

    三,分析新式武器对俩者威胁,以及具体防御措施的差异。

    四,上海…吴淞口的正面防御,以及法国…荷兰的弹性防御。

    五,论述两者的防御死角,分析杭州湾登陆和穿越阿登森林。

    六,敌军占领淞沪后,兵分三路合围南京,而杭州湾登陆的一部,迂回芜湖切断守军退路,导致南京沦陷。以及敌军主力穿越阿登森林后,切断马奇诺防线与外的联系,合围法军主力,导致法国投降。

    七,新的战法与展望,分析闪电战与钳形攻势。

    附录,重型坦克、中型坦克、自行火炮和装甲车,以及机械化车辆的通用化设想,并附上了各类的设计简图。

    论文写好后,刘郧还译成了德文版,分别递给杨耿光与史培曼,希望尽量降低淞沪会战的损失,并为德国的未来征战添砖加瓦。
………………………………

第二十五章 老蒋检阅

在野外拉练后,海归们的士气一直比较低迷,无论教官怎么开导,还是明白了真相,他们不是什么天才,至少在军事训练上,还不如普通人,与正则班比,真是萤火虫妄图与月亮比美,想想都是伤。

    海归们的队列训练与勤务训练天天做,自是不用说,枪械只考手枪射击,50米拓展训练,能在放水情况下一次及格的,已经是很走运的事了,至于写军事论文,各个都是行家里手。

    综合考核成绩全部合格,经教官们审核后,报与杨耿光与张文白批准,同意海归们军训结业,即将到来的结业典礼与军衔授予,才使学员们恢复了激情,全力准备最后一战,迎接老蒋的到来。

    10月3日,天气尚好,海归们穿着笔挺的陆大学员服,与演习归来的正则班一起,在学校的大操场内,进行队列训练,军训班与正则班都有100多人,然而一眼望去,却泾渭分明。

    “怒潮澎湃,党旗飞舞,这是革命的黄埔”,两个学员方阵的上空,飘荡着黄埔的校歌,激昂的歌声直冲云霄,“向前行,路不远莫要惊,亲爱精诚,继续永守”。

    海归们个子高低不一,年龄从20岁到近50岁不等,好在精神面貌尚佳,歌声嘹亮,而正则班的学员,却高矮如一,年龄也集中在30岁左右,只有衣着,似乎不如海归们整洁。

    但是一眼望去,正则班却不动如山,亭立如渊、浑然一体,一股无形的杀气已然成型,吐出来的歌词,仿如射出的一支支利箭。

    九点五十分,老蒋准时驾临,携张文白等十余个将军,从两个方阵的中间经过,听着黄埔的军歌,看着蓬勃的学员,似乎很满意。

    刘郧在围观老蒋的过程中,却不知为什么,总觉得在十多个将军之中,有一个似乎在哪里见过,但是怎么也想不起来了。

    十点正,老蒋正式开始演讲,“对于你们,我很满意,你们之中,有的学习了近三年时间,有的只接受了一个月的训练,但是你们都是好样的,昨天,冯·塞克特将军告诉我,你们都很了不起,不比德意志的军校生差,希望邀请你们当中的一部分,去德国深造”。

    “同学们,不容易啊,我中华民国陆军大学,自1927年建立至今,这还是第一次,第一次由一个德国将军主动邀请,这就是一个奇迹,一个由你们创造的奇迹,我以你们为荣”。

    听着老蒋的讲话,刘郧有些苦笑,老蒋还真是容易满足,德国将军的几句客套话,就能高兴半天,鲁迅的《友邦惊诧论》,真是一针见血,老蒋所领导的南京政府,还就吃这一套,友邦一惊诧,就感冒了,友邦一夸奖,就不知道北了。

    “不过,你们不要骄傲,在学习、训练和演习中,也暴露了不少问题,你们下去之后,要好好总结,你们都是党国的菁英,都将肩负起救国救民的担子,有些学员已经是团长师长,但是,国家正值多事之秋,今后用武之地甚多,应该继往开来,再铸辉煌”。

    老蒋话音略略一顿,又向海归们望去,“你们,都是历尽千辛万苦,从海外学成归来,非常不容易,你们与真正的军官不一样,他们要在前线与敌拼杀,而你们要肩负起,建设大后方的重大责任”。

    “因此,你们要尽最大的努力,免除前线将士的后顾之忧,军训只是你们报效祖国、建设华夏的起点,任重而道远”。

    对于海归们在军训中的表现,老蒋给予极高的评价,号召海归们在军事上,要向正则班的师兄请教,与之相反,正则班的学员,在文化学习上,要向海归们不耻下问,从而相互学习、共求进步。

    之后由正则班的师兄,一对一的给海归们,授予预备役军衔,然而给刘郧别军衔的,正是老相识陆冼锋师兄,这厮一边微笑的向他恭贺,一边与他互以革命的军礼致敬。

    军官证与结业证,则由陆大的教官亲自发放,海归们拿着军官证,简直欣喜若狂,连走路都带着飘,就差没大声喊“今后就是官了”,刘郧也暗暗苦笑,可能这就是华夏人的老毛病,所做的一切,仿佛就是为了当官,似乎一当上官,就会焕然一新,高人一等。

    刘郧是军训中最优秀的五人之一,也是老蒋接见的最后一人,根据侍从军官的叮嘱,拿着结业论文和留美博士证,向的老蒋办公室,慢慢走去,一想到博士证上的“SEX”,总觉得惶恐不安。

    望着略略偏西的太阳,刘郧有种逃跑的冲动,到办公室距离,似乎变得很漫长,但是为了中校军衔,只有拼了,赌老蒋不会看得那么仔细,就是不知为什么,双腿就是那么沉重,就是喜欢发抖。

    “报告”。

    “进来”。

    刘郧以慷概就义的姿势,走入老蒋办公室,在办公桌前立正,大声喊道,“报告,学生奉命前来报道,请委员长指示”。

    从一进门,老蒋就在注意刘郧的言行,对他还算满意,经过陆大的短期军训,一个海归竟如从军多年的老兵,举止也似模似样了。

    “好好,稍息”,老蒋满面笑容,很和蔼的说道,“你先坐下,我找你来没别的事,就是随便聊聊”。

    刘郧可不敢随便,端坐在椅子上,两眼自然的平视前方,双手放在膝上,脊背笔直,形同一口钟。

    “放松点,今天找你来,也没什么事,就是拉拉家常”。

    “学生以前不是军人,散漫惯了,经陆大长官们的教诲,已经成为了革命军人,军人就该有军人样子,学生不敢忘本”。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