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安乐集-第10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谓此集中心之第三大门的「圣净二门判」。尤其第四之〈宗旨不同〉说明「观佛三昧」,第七、八、九说明所观之依正二报,而摄于「观佛为宗」之义,与第四大门之「念佛为宗」照应。第五、六就观佛而言,非必要故省略。

其次第二大门以下解释一经之要义,其中从第二大门到第四大门之三门正述一部之宗要,第五大门以下更设比对而劝导西方。

第二大门是第一〈发菩提心〉、第二〈破异见邪执〉、第三〈广施问答〉之三门。〈发菩提心〉与〈广施问答〉是有关信心与念佛,亦即信行关系,特别重要。〈广施问答〉之结尾引用《论注》〈起观生信章〉「赞叹门」之「三不三信」之文:

具此三心,若不生者,无有是处。

以此为结,则可明知道绰禅师之念佛乃是「信具之称名」,以此显明其次之「圣净二门判」的「称名之义」。

〈破异见邪执〉提出九个净土教的问题,对其难点一一会通。又不拘泥于大乘佛教之本义,依据昙鸾祖师之二谛思想解明净土之论理。

第三大门是第一〈难易二道〉、第二〈时劫大小〉、第三〈轮回无穷〉、第四〈引证劝信〉。其中第一〈难易二道〉与第三〈轮回无穷〉最重要。特别是〈轮回无穷〉之释以下举出可谓本集中心的「圣净二门判」,以「二由一证」之理说明圣道门之难行难证,显示「末法」中「唯有净土一门」是可通入之路。

更于下卷之第四大门举出三番之料简,即第一〈念佛大德所行〉、第二〈诸经所明念佛〉、第三〈念佛三昧利益〉。此中主要的是〈念佛三昧利益〉,叙述「念佛」与「诸行」有「始终两益」之具欠,显明二行之褒贬。

第五大门以下设比对,劝往生西方。即:

第五大门是第一〈修道延促〉、第二〈禅观难易〉、第三〈二土净秽〉等三门之内容,是「圣净相对」。

第六大门分为:第一〈十方西方比较〉、第二〈义推〉、第三〈经教住灭〉之三门。

第七大门分为:第一〈二土取相〉、第二〈二土修道〉。

第八大门是第一〈经论劝说〉、第二〈二尊比对〉、第三〈往生意趣〉。

第九大门是第一〈二土苦乐〉、第二〈二土寿命〉。

第十大门是第一〈十方来生〉、第二〈回向义趣〉。

第十一大门是第一〈凭托善知识〉,第二〈死后受生胜劣〉。

以上七、八、九、十、十一之五大门是别劝西方,最后之第十二大门引用《十往生经》,总结劝信。是故本集以第四大门以前为主要,简单分科如次:

二、圣净二门教判

道绰禅师对净宗之释功,在于圣净二门之教判,以此圣净二门为本集之中心,始自本集之冠头屡用「劝信求往」之语便可得知,这是意味劝归往生净土门,而暗中有舍圣归净之意。更于第一大门之〈教兴章〉提出《大集月藏经》之五个五百年,从「约时被机」之上而说「唯有净土一门可以情趣入」,继承此意,第三大门「轮回无穷」之释言:

问曰:一切注释皆有佛性,远劫以来应值多佛,何以至今仍自轮回生死不出火宅?

答曰:依大乘圣教,良由不得二种胜法以排生死,是以不出火宅。何者为二:一谓圣道、二谓往生净土。其圣道一种,今时难证,一由去大圣遥远、二由理深解微。是故《大集月藏经》云:「我末法时中,亿亿众生起行修道,未有一人得者。」

当今末法,现是五浊恶世,唯有净土一门可通入路。

举出到达佛果菩提之道有「圣道门」与「往生净土门」之二种。所谓「圣道」是以到达圣果之因道为本义;而「往生净土道」同样是往生净土而证佛果。以此为「总即别名」,在此土入圣得果名为「圣道门」;与此相对,在安养净刹入圣证果名为「净土门」。此二门在传统上龙树菩萨举出于前,《往生论注》继承之,说明难行之所以难乃在于自力;易行之所以易在于他力。道绰禅师经由昙鸾祖师的指引,看透龙树菩萨之本意,而言「难行道」是此土入圣之诸佛法,为之「圣道门」;「易行道」是彼土得证之弥陀法,为之「净土门」。

而且举出「二由一证」说明圣道门难证之理由,所谓「二由」:一是「去圣遥远」,第一大门〈教兴章〉引用《大集经》之五个五百年而言:「今时众生,即当佛去世后第四五百年」,就时代本身的不可抗拒性,举出约时被机的「约时」之理由。其次就「被机」之理由,亦即第二由之「理深解微」。此之背景乃因当时佛教虽然兴盛,但只是教理研究之盛,而缺乏实践,是对徒然将佛教烦琐哲学化之倾向的批判。更且于「一证」之处引用《大集月藏经》之文,举出末法无一人得证之文证,以显明末法之世通入之道唯有净土一门;在此举出第十八愿(取意之文),显明念佛往生之道才是自己所选的真实之胜法。而且此念佛是承接第二大门的信具之称名,此是他力之念佛自不待言。此二门之教判给予后来法然上人净土门独立之根据,对净土法门具有很大意义。

三、正像末之史观

道绰禅师之教学背景中不能否定末法思想,这已如所举舍圣归净之二由一证中之一由。此末法思想是道绰禅师于入末法第十一年诞生,是上面三位祖师所未见之时代背景,亦即周武之法难,之后隋炀帝骨肉之间因争夺权力所暴露的丑陋人性,如此之世为有识者所慨叹;又加上那连提耶舍(西元五六六年)-道绰禅师四岁时-所翻译的《大集月藏经》之普及。

本来末法思想是佛教对时代性的危机意识之史观,若依本集第六大门之〈经教住灭〉,区分为正法、像法、末法之三时,正法是佛灭后之五百年间,像法一千年,末法一万年;此后是法灭之世,可说是科学发展史观之衰退史观--也可说是精神史观之特色。

又正法五百年教行证三法具足;像法时教行二法虽存而欠证;末法时行证二法灭而教独留,对这样的时代之危机意识,于宗教来讲具有重要意义。

尔后,下面四位祖师以这样的时代背景为立场,而亲鸾上人之时代的镰仓佛教正是无法否定的末法思想。

四、因行论之问题

在圣净二门判是以「十念称名」之一行为往生行,然而在道绰禅师「诸行往生」也被认定。首先,〈教兴章〉「四种度生」的「名号度生」之处言:

计今时众生,即当佛去世后第四五百年,正是忏悔修福,应称佛名号者。

「称名」一行之外加上「忏悔修福」,又引用《论注》冠头之「难易二道」而解释「易行道」言:

言易行道者:谓以信佛因缘,愿生净土,起心立德,修诸行业;佛愿力故,即便往生。……

加入「起心立德修诸行业」。更于第五大门之〈修道延促〉说明「易行道」之处言:

今既劝归极乐,一切行业悉回向彼,但能专至,寿尽必生。

认同诸行往生。

可是第四大门之第二门的解释,叙述「万行」与「念佛」的得失,显示「始终两益」具欠之差别,即:

依《观经》及余诸部:所修万行,但能回向,莫不皆生;然念佛一行将为要路,何者?审量圣教,有「始终两益」。若欲生善起行,则普该诸度……经云:念佛众生摄取不舍寿尽必生,此名「始益」。言「终益」者:依《观音授记经》云:「阿弥陀佛住世长久,兆载永劫亦有灭度般涅时,唯有观音势至住持安乐接引十方,其佛灭度亦与住世时节等同;然彼国众生一切无有睹见佛者,唯有一向专念阿弥陀佛往生者,常见弥陀现在不灭。」此即是其终时益也。

回向万行往生之人,见弥陀入灭之相,缺乏终益;唯有念佛之众生,得见阿弥陀佛不灭之相,具有终益;可以看出「万行往生」与「念佛往生」之「要弘废立」,《正信偈》之「万行自力贬勤修,圆满德号劝专称」即是继承此意。并且此念佛不只称名,观佛念佛合论之立场较多,亦即依据第一大门〈宗旨不同章〉之「今此观经以观佛三昧为宗。」更引用《观佛三昧经》劝行念佛三昧而言「念佛三昧是一切三昧中王」。

又〈凡圣通往章〉引用《观佛三昧经》,而以观佛即是念佛三昧。又第三大门「圣净二门判」之后,引证劝信之处引用《观佛三昧经》,提出「念观合论」之义。第五大门之〈引证劝信章〉亦引用《观佛三昧经》,并提出「念观合论」之意。依据此等诸文,引用《观佛三昧经》之每个地方都作为「念观合论」。

毕竟当时所谓念佛在一般佛教上的解释,大多解释为观佛,已于《论注》之五念中也含「观称」,赞叹门之中心若作为称名,即是凡夫之上的「相发五念」。在《观佛三昧经》也提出凡夫所修之行的念佛三昧。观佛与称名的关系并非以称名放在观佛之加行方便的地位;称名始终都是作为独立的行业而被使用。而且以观佛与称名作为因行,然而观佛难,称名易,末法众生唯此一法才是易行,继承此深意的是后来的善导大师之「念观废立」。不过道绰禅师虽然提出合论,但对末法五浊的下下品凡夫,已在圣净二门判之处显明唯有称名一行方可通入。总之,道绰禅师之释相都以「准通立别」为其根底故。

《安乐集》要义二

一、安乐集之体裁

本书并非如善导大师之《观经疏》以《观经》之经名为题,而是名为《安乐集》;又,开头说:「此《安乐集》一部之内,总有十二大门,皆引经论证明,劝信求往。」也说「依《观经》及余诸部」故,不直接作为《观经》之疏,而是别依《观经》,通依诸经,以说明往生极乐之道的书籍。

那么本书与《观经》的关系―这从探讨其直接性的关系来看其一部的体裁,首先,第一大门是《观经》的序论,有九章,第一章〈教兴所由〉:深深反省时机,今日是「唯有净土一门可以情趣入」的时代,故说此《观经》。第二章〈说听方轨〉:说「佛说」者与听闻者应守之轨则。第三章〈发心久近供佛多少〉:判定听闻佛说者的资格。以上三章是解说经名《佛说观无量寿经》的「佛说」二字。第四章〈宗旨不同〉:说明此经以「观佛三昧为宗」。第五章〈诸经得名〉与第六章〈说人差别〉:述经名与讲经者。以上三章解说经名之「观」与「经」二字。第七章〈三身三土义〉:以《观经》的佛身佛土为报身报土。第八章〈凡圣通往〉:述凡夫与圣者都一样往生极乐。第九〈三界摄不〉:说明弥陀净土是三界以上的无量寿之世界。以上三章解说经名之「无量寿」。此第一大门粗显绰禅师之《观经》观。

其次,从第二大门开始就《观经》之文句解说其要义,其中从第二大门到第五大门是以说明往生净土之因为主要目的。第二大门之第一叙述菩提心(信),而后之三门概论其行。第三大门以圣道净土二门相对来说明净土之易行,第四大门以万行与念佛二行相对来说明念佛为要路,第五大门述修道之延促等而劝信求往。

其次,从第六大门到第十一大门是以说明依信行之因而入的净土之果为主要目的。概而言之:第六第七之二门叙述极乐净土之依报的殊胜,第八以下之四门叙述极乐净土之正报的殊胜。更详而言之:第六门是与十方净土相对以赞叹极乐净土,第七门是与娑婆相对以赞叹极乐净土,第八门是赞叹主佛弥陀之胜德,第九以下之三门是赞叹眷属菩萨之胜德。当然各大门都各有几章,所说内容各有不同,但大体上是如上面所述之用意而写的。

就经题谈经玄义第一大门

信第二大门

别明能入因二行难易第三大门

行第四大门

二行褒贬

就经文谈经要义第五大门

对十方第六大门

依报

对娑婆第七大门

所入果

主佛第八大门

正报第九大门

眷属第十大门

第十一大门

总明第十二大门

接着最后之第十二大门是劝导应警惕谤法之罪而信受前面所述之说。本书组织如下图:

尚且,若预先说明一二,则刚好那时候是嘉祥大师弘扬三论宗的时代,多以无相大乘之义批议西方之愿生;又,摄论家以别时意之见解妄贬净土之义,此外又有种种邪说横行。因此,对这些谬论提出纠正,亦即第二大门之第二章评论当时之九计:

一、破妄计大乘无相之异见偏执。

二、会通菩萨之爱见大悲。

三、破系心之外无法。

四、破愿生秽国不愿往生净土。

五、破若生净土多喜著乐。

六、破求生净土非是小乘。

七、破求生兜率劝不归极乐。

八、会通若求生十方净土不如归西。

九、料简别时之意

更且在此应注意的一件事是如下文所述,在某些圣道门兴盛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