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卓别林-第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信询问轮船公司办事处,那边通知说雪尼患病在南非就医,情况不明,这更增添了她的精神负担。而长期缺少营养导致她健康恶化,尽管她和孩子们奋斗了、挣扎了,贫穷仍如影随形地跟着他们一步不拉,苦难永无尽头。为什么会这样?她所信奉的基督教看来没能给她一个明确的答案,于是就有了下面这凄惨的一幕:

那天中午,查理刚走到波纳尔弄弄堂口,就有几个小孩告诉他:“你妈疯了。”虽然母亲上回有过一次精神失常,但查理仍不相信。孩子们告诉他这是真的,于是他飞快跑上顶楼,看见母亲心事重重地坐在窗口,苍白的脸上形容憔悴,眼睛中露出一种忍受着痛苦煎熬才有的目光。这时查理才想到性格开朗的母亲,这样愁闷沉默、无精打采地坐在窗口已有一个多星期了。他大叫一声:“妈!”扑过去把脸贴在母亲怀中哭了。母亲仍亲切地抚摩着他脑袋:“出了什么事啦?”查理呜咽着:“您身体不好啦?”“我很好哩。”

“不对,他们说你到每一户人家去敲门。”母亲有气无力痛苦地说:“雪尼不见了,我去找他呀,他们把他藏起来,不让我见他。”

查理心中全明白了,上次母亲精神失常时,他在孤儿学校,不曾看到。这会儿他心如刀绞,他跑下楼,房东太太告诉他,街坊们去请医生了。医生来后,略为检查了一下,写了一张“精神失常”的条子,并注明是营养不良症、饿坏了的缘故,导致如此。查理没钱叫车,只能扶着软弱无力的母亲把她送到医院去。当时是夏天、暑假,正午的太阳毒辣辣地,把这一大一小踉踉跄跄的身影投射在滚烫的地面上。可怜的哈娜话也说不出,举步艰难,东倒西歪;查理满头大汗费力地扶着她,在街坊、孩子们同情的目光下慢慢前行,成了大街上一览无遗的凄凉景象!

查理从医院回家时,医生曾关切地问他:“孩子,你怎么办呢?”他伤心得头脑似乎都已麻木,他没有勇气直接回家,在外面整整徘徊了一下午。回想母亲的温柔亲切、爽朗乐观、幽默语言、表演才能……后来他想到母亲进了医院,总比一个人没吃没喝、空守在那阴暗的顶楼上发愁要强。于是他这才回去,悄悄地上了楼。四壁空空的家中什么吃的都没有,只有壁炉上搁着一个扁扁的钱包,装着几张当票、1串钥匙和3个半便士。此外,桌子上还摆着几颗糖果,这是母亲舍不得吃留给他的。这是人世间最可贵最伟大的母爱啊,查理手捂糖果抑制不住流下悲伤的泪水……

多年后,他写自传写到这个情节时,仍然忍不住泪洒素笺。他诅咒命运之神捉弄人时,既不稍存怜悯之心,又不顾念起码的公道。

母亲被转进疯人院,小查理浪迹街头独自谋生。他避开所有认识的人,不想让他们知道自己母亲的事;也尽量避开房东太太,担心她把这情况报告肯宁顿教区的负责人,将自己送进孤儿学校。他在肯宁顿路后面一条马房巷里,结识了几个从乡下来的流浪劳动者。他们从拆房屋的商人那里买来旧木头,然后踞、劈成柴火出卖。他们从清晨一直辛勤地干到傍晚,卓别林就去帮他们干活。这些和气朴实的人喜欢上了他,给这个衣破鞋子烂的孩子吃的甚至工钱。

雪尼终于回来了,原来他是因为在航行途中患了风湿症,留在南非港口城市开普敦的医院里治疗。病愈后他在一群士兵中发起了一次抽彩会,赢了20英镑,这对于他们那个破船似的家庭足够维持半年了。雪尼跟查理买了一套新衣眼,兄弟俩一起去医院探望母亲。当查理宽慰母亲说她很快就会复原时,思虑重重的母亲点点头:“是的。”又接着说:“你们那天下午只要给我吃一点儿东西,我就不会那样了。”这句话深深烙进查理的脑海里,他多么痛恨自己的年幼无知啊。

 

第四章你们需要一个扮演孩子的角色吗?
 
 
生活的磨难,能销蚀平庸者、胆小鬼的意志,也能激发有志者、苦心人的勇气,激励他们生发出战胜艰难困苦的决心。无论人生之路多么难行,卓别林始终没放弃自己要当一个优秀演员的理想。在当童工的那一段时期,他每逢休息日,就换上一条硬的衬衣领,擦亮脚下的旧皮鞋,准时去布莱克默演员介绍所。羞怯地却是执着地等待机会,直到衣服和鞋子都破了为止。有一次,演员介绍所的人都走光了,卓别林还留在那。一个职员准备关门了,看到他便停下来,随口问了一句:“你这孩子来干什么?”卓别林像乞求赐粥似的从嗓子眼里挤出一句话:“你们需要扮演孩子的角色吗?”对方反问:

“你登记了吗?”卓别林摇摇头,因为他才12岁多,从来没人让他登记过。于是这个职员让他进到办公室,进行了登记。

雪尼回来了,他也不打算再当船员了。就在为生活所迫飘洋过海时,他也同样没放弃这种人生目标,想到戏院找工作当演员。父母遗传给兄弟俩的基因,在他们分别是12岁多和16岁多时,再次显示了它神秘的暗示力量。当然,更主要是由于他们自己在不长的时间里,体验了那么丰富的人生经历,在强烈地提醒和推动着他们去这样思维、努力。

在探望母亲一个月后,卓别林收到一张明信片,背面写着“请来河滨大街布莱克默演员介绍所”。他穿着那套新衣去了,布莱克默先生不因他小而另眼看人。他写了一张纸条,让卓别林去最早发展剧院名角制度的弗罗曼先生的事务室,找汉密尔顿先生。汉密尔顿先生看了这张推荐条,又见卓别林自报家门说14岁了,感到奇怪而有趣。因为这小家伙是那么矮小,举手投足之间又显得那么机灵而有几分老成。

初次接触,小卓别林博得了汉密尔顿先生的好感,他告诉说将介绍卓别林出演《福尔摩斯》一剧中的小佣人比利。而在此之前,扮演福尔摩斯的名角塞恩斯伯里先生编了一出新剧《一个伦敦人的传奇》,先要试演。剧中也有一个角色叫桑米,他们准备推荐卓别林先演这个桑米。戏份是一周2镑10先令。汉密尔顿先生说:“这个角色要由孩子来扮演,看来他对你很合适。”

2镑10先令的薪酬突然从天而降,这对于12岁半的卓别林来说简直是一笔横财。就在前不久,他做玩具小船做到手打泡也没有这么多工钱。这时他幽默含蓄的天分显灵了,好像他应该要拿这么多,而且还少了点,他装得毫不动心地说:“嗯,我可得和我哥哥商量一下这个待遇。”汉密尔顿先生大笑,把介绍所的职员都叫出来:“看看,你们觉得这孩子怎么样,像不像咱们《福尔摩斯》中的比利?大家上下打量他,与他交谈,都很满意,人人笑容满面。汉密尔顿先生也写了一张推荐条,让他去一个俱乐部找塞恩斯伯里先生。

于是卓别林受到同样友好的接待,塞恩斯伯里把戏院里的演员和工作人员都叫出来,对他评头论足一番。然后把《一个伦敦人的传奇》的脚本交给卓别林,并且说桑米是这出戏中的一个重要角色,让他先回去熟悉台词。

这个世界突然变了,一个穷孩子突然就要成为演员了,卓别林在回家的路上高兴得恍恍惚惚,他觉得自己交了好运。那本棕色封面的戏剧脚本,他有生以来第一次拿到的最重要的资料,沉沉地握在手中。他不停地一页一页翻着看,好多台词他还念不完整,因为他被迫中止了学业。但他意识到,在可以由自己作主的命运之途上,他已突破了重要的一关,抓住了一个机遇。

他已经不是贫民窟中的野孩子、小流浪者,而是戏剧界中的一员了。当他激动地把这一切讲给哥哥听时,雪尼也激动得眼睛湿润了。他说:“要是妈妈现在在这儿和我一起听到这个好消息,那该多么美啊,这是我们生活中的一个转折点呀。”

冷静下来后,两个做着演员梦的兄弟开始看剧本,雪尼把查理不会的单词和不懂的意思教给他。3天中,卓别林背下了35页长的脚本台词。排练时,连塞恩斯伯里先生都感到惊讶,想知道这小家伙以前演没演过戏。

《一个伦敦人的传奇》试演了2周,这出戏并不传奇,且被剧评家们贬低,但小演员卓别林却得到好评。不仅剧评家,有个著名老演员罗克也很喜欢这个孩子;他拿来一份《伦敦热带时报》,读给卓别林听“幸而有一个角色弥补了它的缺点,那就是报童桑米。这出戏之所以招人笑,多半是亏了有这个灵活的伦敦流浪儿童。桑米一角虽然在剧中被写得陈腐而平常,但是查尔斯·卓别林这位玲珑活泼的童伶却把他演得十分有趣。以前我不曾听说过这个孩子,但是,我希望,在不久的将来会看到他的巨大成就。”罗克先生在给他读报评时,提醒卓别林保持谦虚谨慎的态度,他说:“你看了这篇文章,可别脑袋发胀啊。”

脑袋发胀的是雪尼,他为弟弟牛刀小试即获成功而激动,一下子就买了一打《伦敦热带时报》,并在探望母亲的时候给她看。卓别林则逐字逐句记牢了这篇文章,并对以前演的轻歌舞、哑剧是属于技术性强的舞台艺术,而今演的以刻画人物为主的情节剧是属于艺术性强的舞台艺术这一点,有了初步认识。

然后,他出演《福尔摩斯》中的比利。1887年,英国著名作家阿瑟·柯南道尔笔下诞生了一位侦探福尔摩斯,《福尔摩斯侦探集》一出而伦敦纸贵,继而全球畅销。世界各地成立有“福尔摩斯崇拜者俱乐部”,一些大学生组织有“福尔摩斯研讨会”。小说中描写的“福尔摩斯住宅”伦敦贝克街(2)221号,百余年来竟成“福尔摩斯故居”。坐落于伦敦诺森布兰街德大街10号的一家小酒店,由于建在书中描述过的一处旅馆遗址上,也被后人改为“福尔摩斯博物馆”……当时戏剧界改编“福尔摩斯戏剧”,可想而知是多么狂热。而塞恩斯伯里在英国的“福尔摩斯戏”中,被认为是扮演福尔摩斯最杰出的一位。

在排练中,卓别林留心观察,记下了什么叫舞台技术,怎样进行角色间的配合,怎样停顿和开始,怎样巧妙地递点子给别人让他转身或坐、立等。这出戏无论在伦敦或外省的演出都盛况空前,共上演了10个半月。在回到伦敦演出时,卓别林跟管事的争取了一下,让他哥哥雪尼进入戏班,扮剧中一个小配角。这样兄弟俩在一块儿学艺、生活、挣钱,然后租了一套好房子,把恢复了理智的母亲接到一起住,在客厅里放了一台钢琴,在母亲的卧室里摆了鲜花。母亲看到儿子们正在长大,学艺有成,感到十分欣慰。

从13岁起,卓别林在伦敦戏剧界渐为人识。1905年《福尔摩斯》的改编者、美国演员吉勒特来到伦敦续演此剧,剧团邀请16岁的卓别林为吉勒特配戏,继而在正剧中也用他饰比利一角。戏在伦敦西区上演,西区是上流社会所在,当了西区的演员,就意味着身份不同于那些小剧团了。卓别林跨过了泰晤士河,出入于约克公爵戏院。吉勒特的福尔摩斯一演而大红,后来欧美一些画家就以吉勒特的形象,为《福尔摩斯探案》作插图。就连希腊国王及王后也驾临约克公爵戏院观看这出戏。

演完这出戏后,卓别林又在一个马戏团呆了一段,当过杂耍演员。然后在歌舞短剧和笑剧中,饰演一个名闻18世纪英国的大盗和一个以不流血施行外科手术著名的博迪医生。他在外形上把自己打扮得跟博迪医生惟妙惟肖,并竭力刻画一个学者和教授式人物的性格。虽然是取笑而已,但他已在注意将自己训练成喜剧演员了。同时从16岁起,他每天练习小提琴、大提琴4~6小时,每周都请戏院的乐队指挥或乐手教他。

  

第五章卡尔诺的青年幻想家

 
 
卓别林的青春期自然也在这一时期开始,他向往那些富有热情、轻率莽撞的事情和浪漫惊险的生活。在当时那光怪陆离的社会环境中,有时难免想入非非、陷入空茫。例如那时犹太喜剧演员在伦敦最叫座,他就从美国笑话书里摘编出歌曲和对话,带上一大把假胡子模仿犹太人说话,排了一出轻歌舞。没想到在台下排起来还不错,一登台就不行了,假胡子遮不住他的青春年少,那些笑话观众早已耳熟能详;他的犹太口音听起来也别扭,更要命的是剧中内容是反犹太人的,而他竟不知道。于是与他5岁登台时相反,人们扔上台的不是便士而是桔子皮。他恐慌地从台上逃也似地下来,连那几本笑话和音乐书都没带走。

这可怕的一晚,给少年得志的卓别林一个教训,使他认清了自己,知道自己不属于演轻歌舞剧的喜剧演员类型。

那么演男主角如何,他也雄心勃勃地试了一下,在《快乐少校》的短剧中扮主角,一个多情、热心的丈夫。初时卓别林激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