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希特勒战争密令全集-第2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二、帝国国防部长的职权  
在帝国政府成员中,帝国国防部长占有特殊的地位。除帝国总理之外,他是同帝国总统保持直接联系的唯一的政府成员。他作为对帝国国会负责的内阁成员,主管帝国国防部的工作。国防部既行使行政机关的职能,也行使指挥机关的职能。一方面,国防部长作为军队最高行政机关的业务主管首脑,是军队的最高行政长官,要执行帝国总理公布的方针政策。另一方面,他作为全体军人的军事长官,拥有军事指挥权,他的地位介于总统与最高军事机关之间。国防部长与总统的关系是双重的和矛盾的。一方面,国防部长依据魏玛宪法拥有副署签名权,因而有义务对总统签署的所有的军事文件进行审查,另一方面,总统作为国家元首和军队总司令,可以向处于下级地位的国防部长下达有关军事指挥方面的各种个别指令。国防部长如果同意这些指令,那他就得执行这些指令。另外,国防部长的军事指挥权又还要受国会的监督。因此,从法律的角度来说,国防部长常常会处于一种左右为难的境地。不同时期的国防部长实际掌握的权力大不一样。在艾伯特任总统期间,国防部长握有很大的实权。而在兴登堡任总统期间,国防部长的实权则大为削弱。在希特勒执政初期,兴登堡任命布洛姆贝格为国防部长兼国防军总司令 ' 注:此前,国防军总司令一职不是由国防部长兼任,而是由帝国总统兼任。自1933年4月28日由国防部长兼任该职之后,帝国总统则兼任国防军最高司令。 ' 。1934年8月2日,希特勒任“领袖兼帝国总理”,依法获得了对全军的最高统帅权。1935年3月16日,“帝国国防军”改名为“国防军”;5月21日,“帝国国防部”改名为“帝国军事部” ' 注:原文是Reich skriegs ministerium,亦可直译为“帝国战争部”。 ' ,布洛姆贝格任帝国军事部长 ' 注:原文是Rreich skriegs minister,亦可直译为“帝国战争部长”。 ' 兼国防军总司令,直至1938年2月初。在这期间,虽然按规定他必须在国防军最高司令希特勒的领导下行使对国防军的指挥权,但由于各种复杂的原因,他在军事指挥方面拥有的实权比兴登堡任总统期间国防部长拥有的实权要大一些。1938年2月4日,希特勒免去了布洛姆贝格的军事部长兼国防军总司令的职务,并且决定不再设此职,取消了军事部,改设国防军统帅部。从此,希特勒将最高统帅权和实际指挥权集于一身,牢本地控制着德国国防军。国防军统帅部实际上只是希特勒的军事参谋部,作为国防军统帅部首脑的国防军统帅部参谋长实际上只是希特勒的代表和军事顾问,其权力非常有限。  
历任国防部长(军事部长、统帅部参谋长)如下:  
诺斯克,1919年2月13日…1920年3月22日和26日;格斯勒,1920年3月27日…1928年1月14日和19日;格勒纳,1928年1月19日…1932年6月12日和30日;施莱歇尔,1932年6月2日…1933年1月29日;布洛姆贝格,1933年1月30日…1935年5月21日为国防部长兼国防军总司令,1935年5月21日…1938年2月4日为军事部长兼国防军总司令;凯特尔,1938年2月4日…1945年5月13日为国防军统帅部参谋长;邓尼茨,1945年5月1日在希特勒生前任命的政府中兼任军事部长(在邓尼茨以帝国总统身份任命的、存在于5月2日至23日的“帝国看守政府”中未设军事部长)。  

三、帝国国防部的组织机构  
早在1919年2月13日魏玛共和国第一届政府成立时,艾伯特总统就委任了帝国国防部长(诺斯克)。但是,帝国国防部到同年的10月1日才正式成立。它是德军的最高行政与指挥机关。  
 (一)1919…1926年国防部的组织机构  
 1919年国防部刚成立时,其组织机构非常简单,只有—个人事参谋部和一个福利处。此外,归国防部长领导的还有陆军指挥部司令和海军总部司令。  
 1920年,格斯勒接替诺斯克担任国防部长之后,国防部的组织机构有:国防部长副官办公室,国防部中央处,陆军预算处,海军预算处,法律处,律师办公室和新闻处。此外,直属国防部长领导的还有:陆军指挥部司令(当时是冯·泽克特步兵上将),陆军管理部主任(当时由国务秘书冯·费尔德曼少将任此职),海军指挥部 ' 注:1920年,“海军总部”改名为“海军指挥部”。 ' 司令(当时是贝恩克海军上将)。直属国防部领导的单位有:各军区管理局;设在各大部队驻地的陆军营房管理局;各陆军给养局(每个军区有若干个);设在柯尼斯堡、柏林和慕尼黑的三个陆军被服局;各陆军医院;各武器库和弹药库。1921年,国防部的编制人数为军官215人和文官352人。  
1920…1926年德国国防体制表 
 ①在陆军管理部主任冯·费尔德曼少将退役后,没有再任命新主任,陆军管理部所属机构归陆军指挥部司令领导。  
 (二)1926…1933年国防部的组织机构  
 1926年,国防部进行了改组:保留了陆军预算处、海军预算处和法律处;将“国防部长副官办公室”改名为“国防部副官办公室”;将陆军指挥部所属的部队局直属第三组与直属国防部长领导的新闻处合并,组成“国防军处”(有时又称“政治处”,由冯·施菜歇尔上校领导),负责处理全军所有的政治问题和政治一议会事务;撤销了律师办公室和国防部中央处。  
 1928年,新设了“谍报处”。  
 1929年3月1日,设立了“部长办公厅”。它由国防部各直属机构(即国防部副官办公室、谍报处、国防军处、法律处、陆军预算处和海军预算处)组成。部长办公厅主任成为国防部长的常任代表,负责协助国防部长组织协调所属各机构的工作。此前,国防部长对国防部各直属机构实施直接领导;设立部长办公厅之后,国防部长则通过部长办公厅主任对这些机构实施领导。历任部长办公厅主任如下;冯·施莱歇尔少将,1929年3月1日…1932年6月1日;冯·布雷多夫上校,1932年6月4日…1933年1月31日;冯·赖歇瑙上校,1933年2月1日…1934年2月12日。  
1926…1933年德国国防体制表 
 ①自1933年4月23日起,国防部长兼任国防军总司令,总统兼任国防军最高司令。  
 ②1929年3月1日设立。  
 ③1928年设立。  
 ④1926年设立。  
 (三)1934年国防部的组织机构  
 1934年2月12日,“部长办公厅”改名为“国防军局”,其组织机构也作了调整:取消了1926年设立的国防军处,新设了“国内处”和“国防处”取而代之。国内处主管国内政治和与内阁有关的事务以及新闻宣传工作。国防处负责拟制有关全军作战、组织(动员)和联合演习方面的指令,起国防军总参谋部的作用。为便于同外交部保持联系和处理与国际法有关的问题,还设立了一个“外国处”。1934年11月l日,新设了“国防经济与武器办公室”,它由“国防经济处”和“价格检查与合同事务处”组成。  
部长办公厅扩编为国防军局之后,国防部长就通过国防军局局长对国防部所属机构实施领导。历任国防军局局长如下:冯·赖歇瑙,1934年2月12日…1935年10月1日;凯特尔,1935年10月1日…1938年2月4日。  
1934年德国国防体制表 
 ①1934年2月12日由原部长办公厅扩编而成。  
 ②1934年2月12日设立。  
 ③1934年11月1日设立。  

四、帝国军事部的组织机构  
 1935年5月21日,“帝国国防部”改名为“帝国军事部”。帝国军事部在1938年2月4日被撤销之前,是德国国防军的最高指挥与行政机关。  
帝国国防部改名为帝国军事部之后,其组织机构有所调整和增加。原来属于国防军局的“国防部副官办公室”,改名为“军事副官办公室”,脱离国防军局,归军事部长直接领导;另外还新设了人事与预算顾问,直接隶属于军事部长。国防军局保留了下述单位:国内处,国防处,谍报处和外国处:原“法律处”政名为“国防军法律处”;原来的陆军预算处和海军预算处合并成一个处,取名为“国防军预算与管理处”;原“国防经济与武器办公室”于1935年10月改名为“国防经济参谋部”,并在其下面新设了“军备经济处”和“原料处”。此外,国防军局陆续新设了下述机构:“国防军中央组”;1935年5月1日,新设了“国防军供给处”;1935年秋至1937年秋,新设了“国防军人事组”和“国防军通信处”。  
1935…1938年军事部组织机构表 
1935…1938年德国国防体制表 
 ①“领袖兼国防军最高司令”和“领袖兼帝国总理”均是希特勒的官职。  
 ②自1935年6月1日起,“陆军指挥部”改名为“陆军总司令部”,“陆军指挥部司令”改名为“陆军总司令”;“海军指挥部”改名为“海军总司令部”。“海军指挥部司令”改名为“海军总司令”。  

五、国防军统帅部的组织机构  
 1938年9月4日,希特勒撤销了帝国军事部,将原军事部的国防军局改组扩编为“国防军统帅部”(以下有时简称“统帅部”),直接隶属于希特勒。国防军统帅部是“领袖兼国防军最高司令”希特勒的军事参谋部,直接根据希特勒的命令遂行各项任务。国防军统帅部参谋长是国防军统帅部(参谋部)的首脑,与帝国政府的部长同级。在有关国防军的问题上,他是希特勒的代表和唯一的顾问。他受希特勒的委托行使原来属于军事部长的部分权力。他无权指挥国防军陆、海、空三军。三个军种的总司令直属希特勒领导。  
1938…1945年德军最高指挥系统表 
 ①它的正式名称是“领袖兼帝国总理的国防军副官办公室”有时亦称“领袖兼国防军最高司令的副官办公室”或”领袖的国防军副官办公室”。希特勒的历任首席副官是:霍斯巴赫,1934年8月3日…1938年1月28日;施蒙特,1938年1月28日…1944年7月20日;布格多夫步兵上将,1944年7月20日…1945年4月30日,后自杀。希特勒的首席副官自1942年9月30日起兼陆军人事局局长。  
 ②1929年1月29日…1945年4月25日,希姆莱任党卫队帝国司令。  
 ③帝国军械部于1940年3月设立,1943年9月2日改名为“帝国军备与战时生产部”。历任部长是:托特,1940年3月17日…1942年2月8日;施佩尔,1942年2月9日…1945年5月23日。  
 ④帝国内阁防务委员会于1939年8月30日设立,戈林任主席。  
 ⑤自1941年12月19日起,希特勒自己兼任陆军总司令。  
国防军统帅部自成立到1945年5月被取缔,其组织机构几经扩充和调整,各机构的名称、任务和隶属关系也时有变化。  
国防军统帅部的主要机构有:国防军中央处;国防军指挥局;外国与谍报局;国防军总务局;国防经济局,国防军法律处;国防军统帅部参谋长司法办公室;帝国军事法院;国防军福利与供给法院。此外,统帅部还先后设有下述直属单位:经济战与经济斗争措施特别参谋部;国防军预算处;国防军卫生勤务主任,1943年设立,由陆军卫生监察长兼任;国防军车辆勤务主任,1943年设立,1944年兼任车辆勤务全权代表(下辖空军组和海军组)和主管车辆使用与统计工作的领袖全权代表,1944年归新设立的“摩托化司”领导;摩托化司,1944年5月1日设立,下辖国防军车辆勤务主任、摩托化勤务主任(1944年4月从陆军总务局分出,后被取消)、摩托化处(1944年9月设立)、修理勤务主任(1944年从陆军总务局分出)、修理勤务主任特别委员会(1944年设立)和车场部队高级军官(1944年4月从陆军总务局分出,后被取消);国防军统帅部第一特命将官,1943年设立,是统帅部专管国防经济档案工作的将官;国防军统帅部第二特命将官,1943年设立;国防军统帅部第三特命将官,1943年设立,1944年改用别名;国防军战俘勤务总监察长,1944年设立;国防军巡逻勤务主任,1944年设立;领袖大本营战斗指挥官,1944年设立;领袖大本营设营指挥官,1944年设立;主管军事历史编纂工作的领袖代表,1944年从国防军指挥参谋部分出;国防军统帅部战史处,1944年从国防军指挥参谋部分出;驻波希米亚与摩拉维亚帝国保护长官的国防军全权代表,1939年设立,1943年改名为“驻波希米亚与摩拉维亚军区帝国保护长官和司令的国防军全权代表”,1944年又改名为“主管波希米亚与摩拉维亚事务之德国国务部长的和波希米亚与摩拉维亚军区司令的国防军全权代表”;驻荷兰国防军司令,1941年设立;驻挪威国防军司令,1941年设立;东南线国防军司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