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鲁迅评传-第3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用最经济的文学手段,描写事实中最精彩的一段,或一方面,而能使人充分满意的文章。〃他们认为鲁迅的小说,正能符合以上这样的条件。
鲁迅为什么做起小说来呢?他自己说:〃想起来,大半倒是为了对于热情者们的同感。这些战士,我想虽在寂寞中,想头是不错的,也来喊几声助助威罢。首先,就是为此。自然,在这中间也不免夹杂些将旧社会的病根暴露出来,催人留心,设法加以疗治的希望。但为达到这希望计,是必须与前驱者取同一的步调的,我于是删削些黑暗,装点些欢容,使作品比较的显出若干亮色,那就是后来结集起来的《呐喊》……这些也可以说是'遵命文学,。不过我所遵奉的,是那时革命的前驱者的命令,也是我自己所愿意遵奉的命令。〃① 他是主张为人生而艺术的。他说:〃当我留心文学的时候,情形和现在很不同:在中国,小说不算文学,做小说的也决不能称为文学家,所以并没有人想在这一条路上出世。我也并没有要将小说抬进'文苑,里的意思,不过想利用它的力量来改良社会。……自然做起小说来,总不免自己有些主见的。例如,说到'为什么'做小说罢,我仍抱着十多年前的6启蒙主义,,以为必须是
为人生,,而且要改良这人生。我深恶先前的称小说为'闲书,,而且将为'艺
术的艺术',看作不过是'消闲,的新式的别号。所以我的取材,多采自病态社
会的不幸的人们中,意思在揭出病苦,引起疗救的注意。〃②他在民国初年,虽然看了政治社会的暗影,感到寂寞的悲哀,可是热诚绝没有消散,所以一见前
驱的战士,便寄与同感,和他们作一伙儿。说聊以慰藉他们,说喊几声助助威,都是谦逊的话,在那时,他的寂寞至少减弱了若干分之一,而改变他们的
精神的热诚重又燃烧起来了吧!他为什么不恤用了曲笔?他自己说是听从
《鲁迅全集》第5卷,第50页。②同上书,第107页。
鲁迅评传
――^^!!^^^!!^^!^^!^:':'、,:一:':',國〃^^^^^^^^〃 ^^^^^^^^^^^^^^^^^^^ ― 一圍〃!〃〃!〃^^^國圍―、?、、國圍、?—圍國「'!〃…^〃國、國「、:、國「'一'……'  ~~ '――, '――,―^  ~…1 …1圍國國1圍? I ~…1 '…、'……'       '…'……''……':'。國
将令,那时的主将是不主张消极的,所以他在作品里也保留着一点希望;但是他又说不愿将自以为苦的寂寞,再来传染给青年,这不是他自己也愿意保留着一点希望吗?〃删削些黑暗,装点些欢容,使作品比较的显出若干亮色〃,这三语是〃不恤用了曲笔〃的注脚,为什么要如此?说是与前驱者取同一的步调。为什么必须与前驱者取同一的步调?说是这才可以达到将旧社会的病根暴露出来, 催人留心,设法加以疗治的希望。斟酌周详,选取了最有效的道路走,这正是热诚的先觉者的苦心;而为的是前面悬得有希望。改良社会,改良这人生,政变他们的精神,话虽不同且意义也不尽一样,但指的都是那希望。将旧社会的病根暴露出来,催人留心,设法加以疗治。从病态社会的不幸的人们中取材,揭出病根,引起疗救的注意;在这些方面发挥他的所见,便是他取的达到那个希望的手段。《呐喊》之外,他还有其他短篇小说,还有多量的杂文,取材不一定限于社会和不幸的人们,但揭露病根,促人注意疗治,是前后一致的;希望改良这社
会,改良这人生,改变他们的精神,也是前后一致的。从这里,便可以认识他的
一贯的写作态度(以上采自朱叶二氏的讲义〉。
〔茅盾的《鲁迅论》,说到鲁迅小说中人物:〃我们只觉得这是中国的,这正是中国现在百分之九十九的人们的思想和生活,这正是围绕在我们的小世界外的大中国的人生;而我们之所以深切地感到一种寂寞的悲哀,其原因亦即在此。这些老中国的儿女的灵魂上,负着几十年的传统的重担子,他们的面
目是可憎的,他们的生活是可以咒诅的,然而你不能不承认他们的存在,而且不能不懔懔地反省自己的灵魂究竟巳否完全脱卸了几千年传统的重担。我
以为《呐喊》和《彷徨》,所以值得并且逼迫我们一遍一遍地翻读而不厌倦,根本原因,便在这一点。〃〉
鲁迅那篇《我怎么做起小说来?》说到他自己的创作法门,他说:〃我力避行文的唠叨,只要觉得够将意思传给别人了,就宁可什么陪衬拖带也没有。中国旧戏上,没有背景,新年卖给孩子看的花纸上,只有主要的几个人(但现在的花纸,却多有背景了 〉,我深信对于我的目的,这方法是适宜的,所以我不去描写风月,对谁也决不说到一大篇。我做完之后,总要看两遍,自己觉得拗口的,就增删几个字,一定要它读得顺口;没有相宜的白话,宁可引古语,希望总有人会懂,只有自己懂得或连自己也不懂得的生造出来的字句,是不大
用的。……忘记是谁说的了,总之是,要极省俭的画出一个人的特点,最好是
画他的眼睛。我以为这话是极对的,倘若画了全副的头发,即使细得逼真,也毫无意思。我常在学学这一种方法,可惜学不好。可省的处所,我决不硬添, 做不出的时候,我也决不硬做。〃①
以下,且看朱、叶二氏的讲解。他们说:〃经济〃本是短篇小说的一个重要条件,陪衬拖带太多,便说不上经济了;但必须以〃够将意思传给别人〃为度。鲁迅对于此点,是确实能够做到的。试以《白光》一篇为例。若逐一叙述主人
公陈士成状貌怎样,处在这样的境况之中,一连应了多少回的考,以前应考失
败了,曾有怎样的举动,那就是陪衬拖带太多了;而且琐屑羌杂,连不成一气,所以并不那么写。而从陈士成看了第十六回的榜,还是看不到自己的名
字,精神重又失常开始;这精神失常便成为一条线索,全篇写陈士成,那个下
午一个晚上的思想行动,都集中在此点,而必须让读者明白的一些事情,也就交织其中。如写他看榜的时候,凉风吹动他斑白的短发;写他跌落万流湖里
之后,乡下人将他捞上来,〃那是一个男尸,五十多岁,'身中面白无须〃'(以前
照相还未通行,凡需要表明状貌的场合,只能用文字记载,这六个字是〃件作〃 填写在〃尸单〃上的,而应考时候也得同样填写;〃身中〃是中等身材,〃无须
见得陈士成是个老童生,没有进学的童生,年纪无论如何大,照例不得有须的)。我们从这两语,便知道他的状貌。关于状貌,可写的也很多,而只写这两语,因为这两语,和他的屡次失败,以致精神失常有关系的原故。头发已经斑白了 ,还是只能〃无须〃的童生,在一个热心于锦标前程的人,怎得不发痴? 又如写他看了榜回到家里,便把七个学童放了学,租住在他宅子里的〃杂姓〃, 都及早关了门。为的是根据他们的老经验,怕看见发榜后,他那闪烁的眼光; 读者从这两点,便知道他的境况的一斑。宅子里收容一些杂姓,是家境凋零的最显著的说明;仅有几个学童为伴,生活的孤苦寂寞,可想而知了。惟其如此,他对于锦标前程盼望得愈切,然而那前程又像受了潮的糖塔一般,刹时倒塌了;因此他萌生了图谋另一前程〈发掘窖藏而致巨富)的想头,虽说在精
神失常的当儿,却也是非常自然的事。又如让我们知道他这回应考是第十六回,只从叙述他屈指计数,〃十一、十三回,连今年是十六回〃带出;让读者知道他以前也曾发掘过窖藏,只从叙述他平时对于家传的那个谜语的揣测带出。这些都是不可以省略的,省略了便教读者模糊;但不使这些各自分立,
成为陪衬拖带的部分,而全给统摄在那个下午那一晚上,他精神失常,这一条线索之下;这便做到了〃够将意思传给别人〃,而〃什么陪衬拖畨也没有〃。其他各篇差不多都这样的〃经济〃。
鲁迅在另一篇《论作文秘诀》中说;作文却好像偏偏并无秘诀,假使有,
每个作家一定是传给子孙的了,然而祖传的作家很少见。自然,作家的孩子们,从小看惯书籍纸笔,眼格也许比较的可以大一点罢,不过不见得就会做。〃 他接着又说到前人所谓做古文的秘诀,做骗人的古文的秘诀。至于〃倘要反一调,就是'白描、'白描,却并没有秘诀。如果要说有,也不过是和障眼法反一调;有真意,去粉饰,少做作,勿卖弄而已〃①。
关于小说中的背景与对话,朱叶二氏也曾引申了鲁迅自己的话而有所发挥。他们说:鲁迅以旧戏与花纸作比,说他的小说也不用背景;这句话也不宜呆看。他所不用的背景;是指与传达意思没有关系而言。世间的确有一些短篇小说,写自然景物(鲁迅称为〃描写风月〃),费了许多的篇幅,写人物来历,费了许多的篇幅;可是你细看时,那些篇幅,与题旨并没有多大的关系, 去掉了也不致使读者模糊,这就同旧戏与花纸,有了不相称的背景一样,反而使人物见得不很显著了。那种背景当然不用,用了便是小说本身的一种疵病。至于没有了便〃不够意思传给别人〃的背景,鲁迅却未尝不用。如《风波》的开头两节,第一节写临河土场上的晚景。第二节写农家的男女老幼准备在这土场上吃晚饭,分明是背景。这背景何以要有呢?因为下文七斤为了辫子问题发愁,赵七爷到来发表〃没有辫子,诙当何罪?〃的大道理,以及九斤老太
发抒她的不平,七斤嫂由急而恨,骂人打孩子,八一嫂替七斤辩护,致受七斤嫂辱骂,和赵七爷的威胁等等,都发生在这个场面上,都发生在这吃晚饭的时
间,先把场面和时间叙明,便使读者格外感到亲切;农村里的许多人,只有在
这个场面,这个时间,大家才聚在一起,说长道短,交换意见,并且先叙了〃场边靠河的乌柏树〃,以下叙小女孩六斤被曾祖母骂了,〃直奔河边,藏在乌柏树
后〃,以及七斤嫂〃透过了乌桕树,看见又矮又胖的赵七爷,正从独木桥上走来〃,才见得位置分明,使读者如看见舞台上的现代剧。先叙了大家准备在场
上吃晚饭,以下叙九斤老太骂曾孙女儿的话:〃立刻就要吃晚饭了 ,还吃炒豆
子,吃穷了一家子!〃才见得声口妙肖,使读者一与她接触,便有如见其人的感
觉。而赵七爷一路走来,大家都招呼他〃请在我们这里用饭〃,待赵七爷站定
在七斤家的饭桌旁边,周围便聚集了许多看客;也因开头有大家准备吃晚饭
的叙述,便不觉得突兀了。
《呐喊》的十四篇小说中,只有《头发的故事》有大篇的对话;那是体裁如
此,特意要让^先生自言自语发一大篇议论,议论发完,小说也就完篇。以外各篇,对话都很简短,与鲁迅自己说的〃对话也决不说到一大篇〃的话完全
应合。鲁迅曾引成文的话:〃要极省俭的画出一个人的特点,最好是画他眼睛。〃他写对话,就用的画眼睛的方法,简单几笔,便把人物的特点表现出来了。现在随举一些例子来说,如酒客嘲笑孔乙己偷人家的东西,孔乙己便睁大眼睛说:〃你怎么,这样凭空污人清白……〃酒客又说亲眼见他偷了人家的书,被人家吊着打,孔乙己便争辩说:〃窃书不能箅偷,窃书,读书人的事,能算偷么?〃街坊孩子吃了孔乙己的茴香豆,每人一颗,还想再吃,孔乙己看一看豆,摇头说:〃不多,不多!多乎哉?不多也。〃这些对话,表现出孔乙己所受于
书本的教养。闰土重逢分别了近三十年的鲁迅先生,劈头便叫〃老爷〃,鲁迅的母亲教他不要这样客气,还是照旧哥弟称呼时,他便说:〃阿呀!老太太真是……这成什么规矩?那时是孩子,不懂事。……〃这些对话,表现出闰土所受于习俗的教养。又如华大妈烤好了人血馒头给小拴吃,轻轻说:〃吃下去罢……病便好了。〃小拴吃过馒头,一阵咳嗽,她就说:〃睡会罢……病便好了。〃话是简短极了,却充分传出了她钟爱儿子,切盼儿子病好的心情。九斤老太见曾孙女儿在晚饭前吃炒豆子,发怒说:〃我活到七十九岁了,活够了 ,不愿意见这些败家相……还是死的好。〃随后就连说〃一代不如一代〃!待听赵七爷提到长毛,便对赵七爷说:〃现在的长毛,只是剪人家的辫子,僧不僧,道不道的。从前的长毛这样的么?我活到七十九岁了,活够了。从前的长毛是……整匹的红緞裹头,拖下去,一直拖到脚跟,王爷是黄緞子,拖下去,黄缎子,红緞子……我活够了,七十九岁了。〃这些话,具体地传出了她贱与贵愤愤不平的顽固心情。以上所举例子,他都用简短的对话,把人物的教养、心情、神态等表现出来,使读者直觉的感到;比较用琐碎的叙述加以说明,更为有效。〃國〃〃…〃^:。'…' ~ 1。1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