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还没等她说完,朱楧一口堵住了她的嘴。
第二天,朱楧带着黛奴和怀恩以及一众护卫随着宣旨太监入京了,这次是顺江而下,速度要快很多,经过十几天的跋涉,朱楧等人顺利来到了京城。
第一件事自然是要去拜见老朱。朱楧穿好朝服,来到了阔别已久的紫禁城谨身殿,见到朱元璋后,纳头便拜,道:“儿臣拜见父皇,愿父皇万岁万万岁!”
朱元璋面无表情的看了一眼朱楧,道:“起来吧,你一路走来辛苦了。”
朱楧慢慢站起来,道:“谢父皇,儿臣想念父皇和母亲,归心似箭,不觉辛苦。”
朱元璋没由头地问了一句:“你的屯田办的怎么样了?”
朱楧就知道老朱肯定会过问这方面的事,对此早有准备,道:“回父皇,儿臣已经开垦了五百万亩良田,且已经全部播种,目前水利系统也已经兴修完毕,预计明年便可实现粮食自给,不再劳烦父皇挂心。”
朱元璋微微点了点头,自己的孩子能自立,不再依靠家里,这是每个父母都乐意看到的,但所谓爱之深,责之切,老朱认为朱楧的做法隐患很大,所以忍不住要提点他一下,道:“朕听说你那里差点闹兵变,可是真的?”
………………………………
第四十四章 说服老朱
朱楧一脸自信,十分轻松地说道道:“只不过是一个千户痴心妄想,儿臣的仪卫司早就掌握了他们的动向,布了个局,便将他们一网打尽,没有造成任何损失。”这句话半是承认,半是邀功。他了解老朱,自己的儿子能眼明手辣,遇事果敢,那可比做个乖宝宝让他高兴。
说实话,老朱对朱楧处理这次兵变还是满意的,事先严密监控,掌握了对方的一切动向,然后将计就计,将其一网打尽,没有造成任何波澜。可谓一切尽在掌握之中。儿子能有如此心机和手段,老朱也就放心让他守边了。
但是老朱因为年轻的时候吃的苦太多了,所以不想让自己的儿子们吃一点苦,有一点危险,在他看来,朱楧虽然平定了这次兵变,但如果不改变做法,还会有第二次、第三次兵变,到时候,他就不一定能应付的了了。
朱元璋摆出一副教训的口气,询问道:“你可知道这次兵变的根源是什么?”
朱楧早就料到老朱会这么问,对此做足了功课,道:“无非就是有人不知道自己几斤几两,想要蚍蜉撼树,这世道不自量力的人太多了,父皇登基后,不是还有人想着造反吗?”
朱元璋明显对他这个回答不满意,沉着脸训斥道:“你将军户都变成自己的佃户,让他们给你种田,他们没了地,心中就会不稳。若诸位王公大臣都像你这般将地圈了去,那天下的流民就会越来越多,你真的不怕他们造反?”
朱楧抬起眼来直直地看着朱元璋,眼神中满满地是坚毅和自信,道:“不怕!”
朱元璋愣了一下,他从来没有见过有人用这种眼神看着他说话,确切的说是从来没有人敢用这种眼神看他,但堂堂的大明天子,怎么也不能被一个藩王压下去,脸色一边,立即威严万分,道:“为何不怕?”
朱楧只说了三个字:“有粮在。”
朱元璋一愣,他是何其聪明的人,经朱楧这么一说,立即明白了朱楧的用意。所谓竖起招兵旗,自有吃粮人,只要你手里有粮有饷,还怕招不到兵吗?有了兵和粮食,就算有个别的跳梁小丑不服气又如何,发兵灭了他就是,何惧之有?
老朱当年打天下的时候实行的就是寨粮政策,说白了就是抢粮,只准自己辖区内的百姓留够自己家吃的口粮,剩下的全部征用,借此加上屯田才养活了庞大的军队,统一天下。没有强大的兵力,再会打仗也没用啊,王保保、张定边也不是吃干饭的。
不过老朱为人还算厚道,得了天下之后,为了报答应天府附近的百姓对他的支持,减少了这一带的税赋。
朱楧看着老朱的神情,知道他已经明白了几分,趁热打铁道:“父皇。儿臣以为,天下的人口总数短期内是不会有多大变化的,但依照儿臣的方法,短期内天下打出的粮食就会增加很多。这样一来,平均到每个人头上,分到的粮食也就会多。虽然这些粮食都是在儿臣手里掌控的,但若是那个地方有了饥荒,儿臣顺手就能拨粮赈灾,不会造成大面积的流民。儿臣以为,稳定人心的不是土地,而是粮食,若只有地没有粮,老百姓一样会流亡,一样会造反。”
朱楧熟悉明朝末年的历史,崇祯年间,全国出现了大面积的干旱,赤地千里,这时候土地倒是不少,可是打不出粮食来又有何用?照样造成了大面积的流民,最后还推翻了明朝。
经朱楧这么一点拨,老朱彻底明白了,点了点头,道:“善。吾儿有这种见识,为父也就放心了。”随后换了一副和颜悦色的神情说道:“你这次回来,出了觐见朕跟你母亲以外还有一件事要做。”
朱楧愣了一下,不知道老朱葫芦里卖的什么药,道:“敢问父皇,是何事?”
朱元璋慈眉善目的笑道:“成亲。”给儿子娶媳妇儿,不管是帝王还是百姓家,都是一件大喜事,都值得人高兴。
“成亲?”朱楧着实吃了一惊,这封建社会的包办婚姻真是突如其来啊,自己一点风声都没听见,终身大事就这么定了?
朱元璋笑道:“不错。女方是指挥使孙继达的女儿,朕见过了,很是端庄秀美,你母亲也同意,这件事就这么定下来了。”
这件事发生在几个月之前。指挥孙继达是跟随朱元璋打天下的老人儿,在朱元璋屯兵定远时期就前来投奔。前文说过老朱是个很实际的人,所以他喜欢实在人,你若是在他跟前吟两句后世的著名诗词歌赋,他压根就不会正眼看你,因为他知道,这都是用来无事消遣的东西,根本不顶屁用。但你要是在他困难的时候,贡献出几石粮食,他的内心就会记住你的好。
孙继达就是这样的实在人,当年老朱在鄱阳湖与陈友谅大战时,一段时间粮草供给不上来,孙继达就献出了自己私藏的四十船粮食,由此获得了朱元璋的好感。自此以后,朱元璋从不称呼孙继达的名号,而是亲切的呼其“老孙”。
几个月前,孙继达前来京城朝见朱元璋。朱元璋一时兴起,就和这位老哥们拉起来家常,问道:“老孙有几个儿子?”
孙继达回答道:“臣有九子二女。”朱元璋正愁自己的儿子没媳妇儿呢,按照自古以来的观点,一个人的品德性格与他的家风有密不可分的关系。老朱认为孙继达既是实在人,那他的女儿的品德也差不了。于是就命孙继达召他的女儿前来觐见。
孙继达的两个女人颇为端庄秀美,动静有度,老朱一见之下十分喜欢,就将大女儿孙云琦许配给朱楧,二女儿孙云珠许配给朱栴。
孙继达的两个女人颇为端庄秀美,动静有度,老朱一见之下十分喜欢,就将大女儿孙云琦许配给朱楧,二女儿孙云珠许配给朱栴。
………………………………
第四十五章 大婚
朱楧也十分想念自己的母亲,在这皇城内,全心全意记挂他的,怕是只有他的母亲了,道:“母亲,最近过的可好?”
郜氏一脸慈祥地说道:“好,好。为娘什么都好,你不必挂念,倒是我听说,你不等陕西行都司兵马齐备便跑到张掖了,你怎可如此孟浪?让为娘好生担心啊。”
害慈母整日担心,朱楧不觉惭愧,道:“孩儿不孝,让母亲担心了。只是众将士为孩儿辛苦守藩,孩儿如何能扔下他们自己在后方享清福啊?”
郜氏摸着朱楧的头,慈爱地说道:“孩子啊,你说的道理娘都懂,可是娘就是不放心你啊,你现在手里有多少兵力?够不够保护你的安全啊?”
朱楧笑着安慰她,道:“母亲请放心吧,孩儿麾下现有五万雄兵,不管是北虏还是西藩,都不敢来惹孩儿。”
郜氏略有一丝宽慰,但还是忍不住想嘱托朱楧,道:“那就好,那就好。你要记得,万一要是打起仗来,可千万别往前面冲啊,你是王爷,坐在后面指挥就行了。”
朱楧微微笑道:“母亲请放心吧,孩儿不是不知轻重的人。咱们不说这么沉重的话题了,听父皇说你们给孩儿定了一门亲事,是不是真的?”
一提到儿子的婚事,郜氏就喜笑颜开,道:“当然是真的,你父皇还能骗你不成?那姑娘我也见了,当真不错,你将来要好好待她。”
既然父皇和母亲都这么说,那看来自己的未婚妻当真是个不错的女子,谁不愿意娶个好媳妇儿,朱楧十分开心地说道:“是。孩儿谨遵母亲之命。”
郜氏又看了一眼黛奴,见她早已是妇人打扮,料想自己的儿子年轻力壮,怕是早已将这个小丫头收入房中,道:“黛奴这孩子心地善良,你也要好好待她,有她在,为娘就不担心你的饮食起居。”
黛奴一阵感动,哭道:“娘娘放心,我一定会好好服侍王爷的。”
朱楧在京城里过完了新年,这里到底要比河西热闹繁华多了。但朱楧并不向往这里纸醉金迷的生活,因为这里毕竟不是他的土地,他的土地在河西,他要把那里建成世上最繁华的地方。
正月十六,是钦天监给朱楧选定的大婚的日子,古代的婚姻流程跟现在差不多,分为六步,分别是纳采、问名、纳吉、纳征、请期、迎亲。明朝藩王娶亲的礼仪与皇太子纳太子妃的礼仪相同,十分的隆重。
朱元璋以洪武二十一年他钦点的状元,时任礼部尚书的任亨泰为傧者,以武定侯郭英为使者,去孙家纳采、问名。
先是老朱下制:奉制纳孙氏女为肃王妃,命卿等行纳采问名礼。
随后使者武定侯郭英到孙继达家中,宣旨为王行纳征礼,并赐给定亲、纳征礼物。孙继达一家设香案跪受。
使者又行册封礼,王妃家除了设香案以外,另设一案,王妃孙云琦拜受。使者奉命赐予发册礼物及催妆礼物。
接下来就是迎亲了,迎亲之前,王妃家人要先行将床帐等物送到王府铺房,亲王在宫中醮戒,王妃在家中醮戒。
迎亲之日,朱楧受老朱之命后,便到王妃家行迎亲礼。老朱好面子,自己的儿子娶亲,排场肯定不会比别人家小。朱楧的迎亲队伍一路上都是吹吹打打,引得无数百姓侧目。
孙家早已经将院子翻修一新,以迎接肃王朱楧。朱楧下舆后,走进孙家大门。在引导官的引导下走进会宴的地方。
孙家后院里,孙继达的妻子赵氏听到外面吹吹打打的声音,便知道是朱楧迎亲来了。坦白来说,她的女儿能嫁给王孙,她还是很高兴的,不管是古代的丈母娘还是现在的丈母娘都会看门第,在大明朝还有谁家的门第能高过他们老朱家?
赵氏也知道,女儿嫁过去后,肯定要跟着肃王去河西那个偏远之地,虽然有些不舍,但看到自己的女儿成了堂堂藩王的正妃,赵氏还是很高兴的,道:“肃王来了,你快把衣服穿好,准备出去了。记住娘之前跟你说的话。”
女儿出嫁最舍不得的就是娘亲,更何况孙云琦要嫁到河西那么远的地方,这辈子不知道还能见娘亲几面,忍不住哭了出来,扑到赵氏的怀里,哭道:“娘,女儿舍不得你。”
赵氏的眼睛里也闪出了泪花,抚摸着爱女的头,道:“傻孩子,女儿长大了总是要嫁人的,你和你妹妹能嫁给藩王做正妃,这辈子享受荣华富贵,为娘也就知足了。”
孙云琦不说话,仍旧是哭。
这时候,外面的吹打声又喧嚣起来,孙家请的教养嬷嬷掀开帘子,急道:“哎呀,我的大小姐,吉时马上就要到了,还不赶快穿好衣服,别再拖了。”
赵氏也催促孙云琦穿衣,无论什么时候,女子对自己的婚姻都是很憧憬的,孙云琦也不敢误了吉时,当下开始整理衣服,然后下地穿上鞋子,带上冠冕,走出了屋子。
朱楧正在会宴的地方跟孙继达说话,老实说这种场景挺尴尬的,翁婿二人都不知道该说什么,场面略有些尴尬。吉时到了之后,孙继达整理了一下朝服,站起来,道:“臣引导殿下。”说罢,往门外走去。
朱楧忙作了一揖,跟着走出了大门,面向西站着。
孙云琦则穿着大红婚服,在两名侍女的搀扶下,走进内阁,拐到北面,向南站立。
傧者任亨泰又与主婚者进行了复杂的交流,然后朱楧再次走进内阁,和孙云琦面对面站着。
皇家不兴盖红盖头,孙云琦只是带了一个珠帘,轻轻遮住脸部。没有谁对自己的新媳妇儿不好奇,